走为上计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1-12-30 16:25:14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走为上计的成语故事(3篇)

走为上计的成语故事1

  【汉字书写】:

走为上计的成语故事(3篇)

  走为上计

  【汉语注音】:

  zǒu wèi shàng jì

  【成语出处】: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王敬则传》:“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上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敬则之来,声势甚盛,裁少日而败,时年七十余。”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离开;用于劝说词。

  【走为上计的意思】:

  指事情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在战争中指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或埏遇到强敌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这一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的近义词】:

  走为上策、走为上着、溜之大吉;

  【走为上计的`反义词】:

  坐以待毙;

  【走为上计的故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八回:晁盖问吴用道:“我们事在危急,却是怎地解救?”吴学究道:“兄长不须商议,‘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晁盖道:“却才宋押司也教我们走为上计,却是走那里去好?”吴用道:“我已寻思在肚里了。如今我们收拾五七担挑了,一径都走奔石碣村三阮家里去。今急遣一人,先与他弟兄说知。”晁盖道:“三阮是个打鱼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许多人?”吴用道:“兄长,你好不精细!石碣村那里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里好生兴旺。官军捕盗,不敢正眼儿看他。若是赶得紧,我们一发入了伙。”晁盖道:“这一论极是上策,只恐怕他们不肯收留我们。”吴用道:“我等有的是金银,送献些与他,便入伙了。”正是:无道之时多有盗,英雄进退两俱难。只因秀士居山寨,买盗犹然似买官。

  【走为上计例句】:

  北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九:“予追逐,渊材以手拏帽搴衣,走如飞,予与奴杨照追逐二相公庙,渊材乃敢回顾,喘立,面无人色,曰:‘编虎头,撩虎须,几不免于虎口哉!’予又戏曰:‘在兵法何如?’渊材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清。黄世仲《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又见查办拿人的风声,一天紧似一天,计不如走为上着。便把名下的产业,都称混写过别人,换了名字,好歹规避一时。”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十回:“钱江道:‘黑暗官吏,擅威作福;为足下计,倒是走为上着。只目下荆天棘地,广东那藏得住身?不如先入广西较妥!’”

  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他感到,内心的一些想法摆到桌面上是站不住脚的,还是走为上策。”

  【走为上计造句】:

  那些达官贵人们平日里都爱四处招摇过市,一旦官府查起腐败来便马上溜之大吉走为上计。

  刚开始创业的时侯,他正准备牛刀小试却发现前方的路如同瞎子摸象一样艰难,于是马上撤资走为上计。

走为上计的成语故事2

  成语名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成语拼音: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说词。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语来源:《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成语造句: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你从现在起始,就要预备,最好三、五天之内料理清楚,我们开溜。”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齐明帝暴病而死,王敬则仓卒在东面起义,朝廷十分震惊。东昏侯在东宫召集手下密议反叛,派人登楼观察,看到征虏亭发生火灾,说王敬则来了,假装要走。有人告诉王敬则,王敬则讥笑檀道济父子逃走不负责任。

  三字开头的成语

  三月不知 三思而后 三十六计 三十六策 三年不窥 三过其门 三生有幸 三令五申 三顾茅庐 三人成虎

  包含有三字的成语

  余音绕梁 此地无银 二桃三士 二桃杀三 冯谖三窟 三日打鱼 三十六策 士别三日 一饭三遗 一沐三捉

走为上计的成语故事3

  【释义】打不过就走,这是上策。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齐记七》。

  王敬则是南北朝南朝齐国的一位大功臣。他曾为齐高帝萧道成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很受朝廷上下的敬重。萧道成死后,皇室发生内讧。萧鸾靠阴谋登上皇帝宝座,史称明帝。他猜疑兄弟和后辈中有人企图推翻他的帝位,便残忍地杀掉了萧道成的二三十个儿孙。一些老臣旧将也被他除掉。王敬则也是被猜忌的对象。当时王敬则任会稽太守,离朝廷很远,萧鸾极不放心,他表面上对王敬则非常敬重,但暗地却派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领兵秘密防备王敬则。王敬则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气愤,领叛兵向京都建康进发。王敬则率l万兵马,渡过钱塘江,一鼓作气冲散张瑰的3000名守兵。跟随王敬则的百姓有十几万人,直逼京口。

  这时萧鸾正生病卧床,听说王敬则起兵反叛,十分惊骇,满朝文武大臣也无不失魂落魄。萧鸾的儿子萧宝卷,叫人爬上房顶目望,只见征虏亭上火光冲天,以为叛军已到,吓得连衣服都顾不上换就要逃跑。王敬则听说此事后,他得意地说:“嘿嘿。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料他萧鸾父子惟有逃跑这条路啦(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策,计汝父子唯走身)……”

【走为上计的成语故事(3篇)】相关文章:

才疏意广的成语故事12-29

食少事繁的成语故事12-28

呵壁问天的成语故事12-28

弹冠相庆的成语故事12-26

诚惶诚恐的成语故事12-26

坐享其成的成语故事12-19

强弩之末的成语故事12-19

成语故事的成语12-14

成语的成语故事12-13

纷至沓来的成语故事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