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官放火成语故事

时间:2022-07-20 12:08:30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州官放火成语故事

州官放火成语故事1

  【拼音】zhōu guān fàng huǒ

州官放火成语故事

  【出处】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解释】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主谓式

  【同韵词】开花结果、有以教我、干脆利索、开华结果、鋭挫气索、是非人我、倒因为果、尔为尔,我为我、丁娘十索、朽条腐索。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州太守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他名“登”,下令州内百姓不许说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否则治罪。元宵节照惯例要放焰火点三天灯,出告示的官员只好写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外地人纷纷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其它使用】

  ◎ 美国总有那么一些人,历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别国事务,而且总是采取双重标准: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就是自己不喜欢的`,却要别人当宝贝.

  ◎ 在政治上农民也是毫无权利的,俗话说得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衙门座北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都是描写当时农民的无权的。

州官放火成语故事2

  这个成语出自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宋朝有一个州的太守,姓田名登。这人十分专制蛮横,他忌讳别人提到他的名字,竟然下令所有人不准使用“登”字,甚至和“登”同音的.字也一律不准用。谁要是触犯了这个忌讳就要受到处罚。因“灯”与“登”同音,于是全州的人都把“点灯”叫做“点火”。

  州里每逢土元节(也叫元宵节),照例要放灯三天,还要贴一张告示让老百姓来观赏火树银花的夜景。官吏们怕犯了太守的忌讳,不敢用“灯”字,便只好写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老百姓看了这张告示感到很纳闷,就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后来人们就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来形容反动统治者专制蛮横,自己可以胡作非为,任意压榨人民,人民连正当活动的权利都没有。

州官放火成语故事3

  成语名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成语拼音:zhǐ xǔ zhōuguān fàng huǒ,

  成语用法:作宾语、分句;指肆意妄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成语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袭人笑道:‘可是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们偶然说一句略妨碍些的话,就说是不利之谈。’”

  成语造句:浩然《艳阳天》第79章:“可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什么会全是贫农商量决定,中农只能跟着干,这样又怎么能算群众路线呢?”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故事:北宋时期,州太守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他名“登”,下令州内百姓不许说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否则治罪。元宵节照惯例要放焰火点三天灯,出告示的官员只好写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外地人纷纷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只字开头的成语:只要功夫 只许州官

  包含有只字的成语:不怕官, 天下无难 万事俱备 只许州官 只要功夫

【州官放火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州官放火的成语故事12-20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故事12-27

经典成语故事08-18

经典成语故事11-07

成语故事07-22

车水马龙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车水马龙的故事11-17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12-23

雕虫小技成语故事12-13

成语故事:短绠汲深12-14

成语故事:赤绳系足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