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4-02-02 16:02:28 玉华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精选18篇)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龙的成语故事,以供参考。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精选18篇)

  1、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画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画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2、人中之龙

  晋代有个名人叫宋纤,字令艾,敦煌人。他有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节操,为人稳重冷静,不喜欢与世俗的人结交,就隐居在酒泉郡的南山之中,成天埋头研读经书并传授学业,有学生三千余人。官府多次征召他,他都不愿出来做官。很多人仰慕他,但却见不到他。太守杨宣曾叫人画了一幅宋纤的像,悬挂在楼阁上,进进出出都要看看,还作了一首诗道:“您用山间哪块石头作枕?用哪道清泉漱口?隐居南山不见身影,淡泊名利一无所求。”

  酒泉太守马岌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官员,他实在想见宋纤,于是摆起威严的仪仗,前呼后拥,鸣起鼓号,极其隆重地去拜访他。但宋纤躲在家中,就是不出来见他。马岌叹息道:“先生大名鼎鼎,德高望重,让人景仰。可他就是不让人见到自己。人说天上的龙藏在云中,难得一见。从今以后,我知道先生确实称得上人中之龙呀!”然后,马岌写了一首赞颂宋纤的诗,让人铭刻在山间石壁上:青青的悬崖高百丈,幽幽的树林密又深。隐居山中的高士啊,是国家的宝贝。近在咫尺却见不到您,令我久久心潮难平。

  3、叶公好龙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

  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好,其实私底下什么都不会!

  4、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

  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5、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6、直捣黄龙

  岳飞向周同学习武艺,周同死后,每月都要为周同扫墓。他的父亲勉励他说:“如有机会为国效力,也应该这样!”

  宣和四年,岳飞应招入伍,由于骁勇善战,从一个普通士卒渐渐跃升为领袖。岳飞对待部下很宽厚:士卒生病了,他亲自给熬药,战死了负责养活家小,把朝廷给自己的犒赏一律分给士卒。每有军事行动前,都要召集将校商量,商定好了才行动,所以部队突然遇到敌人,也不惊慌。但他的军纪却很严:一次一个士卒拿了老百姓的一条麻绳绑马鞍子,马上被军法处死了。有时部队在路上过夜,老百姓开门要收留他们,没有人敢进去。老百姓把他们称作“岳家军”。

  岳家军奋战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被金国占领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时是金国腹地)

  “直捣黄龙”指将战斗进行到底。

  7、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8、画龙刻鹄

  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轻相交往。

  马援以前在郊止,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离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习。

  学习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习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9、白龙鱼服

  春秋时期,吴王过烦了宫中的生活,于是想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到民间去走一走,还想和他们一同饮酒。这决定可吓坏了满朝文武官员。若是吴王在出行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危险,谁能担当起这个责任?大夫伍子胥也认为一国之君混迹在百姓中间是很不妥当的。为了打消吴王微服出游的念头,他给吴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帝养了一条非常漂亮的白龙,这条白龙也是玉帝最钟爱的宠物。有一天,白龙厌烦了天庭单调的生活,就变化为鱼,下凡到一个清冷的池里游玩。它在清清的河水里游来游去,觉得非常有趣。这时,一个名叫豫且的渔人走了过来,这个深池是他每天打渔的地方。豫且看见池水中的这条鱼个头很大,高兴极了,就一箭射了过去。正玩得高兴的白龙突然感到一阵剧痛,原来豫且一箭射中了他的眼睛。白龙带着痛逃跑,愤怒地到玉帝那里告状,要求惩治豫且伤害神龙的大罪。

  玉帝充满疑惑地问白龙:“你为什么会让一个渔夫射伤了眼睛呢?当时你是以什么形象出现在渔夫面前的?”白龙回答道:“我当时下到那清冷的池里化为一条鱼……”

  玉帝打断白龙的`话,说道:“渔夫打渔天经地义,而你化龙为鱼,自贬身份,才招致这无妄之灾,这不能怨恨别人,问题倒是在你自己。你为什么要变化成鱼的形象呢?而豫且用箭射鱼又有什么罪过呢?”经玉帝这么一说,白龙无奈之下,自认倒霉。

  伍子胥说完了这个故事,转身对吴王说:“白龙是玉帝所钟爱的宠物,而豫且只是宋国的一个平民。如果白龙不变化成鱼,豫且就不会射伤它。现在您是一国之君,如果不顾自己作为国君的尊贵地位,而与普通百姓一起饮酒,我很担心,怕大王会遇上如同豫且射白龙那样的无妄之灾啊!”

  吴王觉得伍子胥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取消了与百姓一同饮酒的念头。后来,人们根据史料记载:“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引申出成语“白龙鱼服”。

  此外,关于白龙化鱼的神话故事,还有另一种说法,故事是这样的:河伯(黄河之神)化为白龙,在水滨游玩。后羿见了,一箭射伤了他的左眼。河伯上诉玉帝,请求玉帝杀掉后羿。玉帝说:“你是河神,后羿怎么能射你?谁叫你变作动物的?后羿射的是动物,难道有什么罪吗?”这里说的不是白龙和豫且,而是河伯和后羿了,故事情节并无太大差异。

  10、笔走龙蛇

  阴历八九月,秘书监贺知章府上宴请宾客,正在酣饮之间,主人离席迎宾,大家只见厅堂站着一位少僧人。

  “他是玄奘法师的弟子怀素,出家不戒酒,写得一笔好草书。他老家长沙,湖南七郡知名人家,家家都挂有他书写的屏嶂。”

  酒过三巡,贺知章起身向来宾敬酒致谢,并说:“嘉会良辰,少不得赋诗助兴,有请诗仙李翰林属辞以纪盛会如何?”

  李白并不推辞,只是说:“想请怀素当众挥毫以助诗兴。”

  贺知章说:“我知道怀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畅。来人,快斟酒!”

  怀素畅饮的同时,书僮抬出几箱书写用的麻笺、素绢,书案上摆出数方上好的宣州石砚,书僮几人轮番注水研墨。

  怀素放下酒杯,飘然起立,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但见少年僧人援笔蘸墨,凝神注视纸绢片刻,突然运气挥毫,臂转腕旋,写完一张又一张,不多久,满地尽是灵气飞动的草书。几箱麻笺素绢顷刻用完。

  怀素掷笔近座时,。李白的《草书歌行》亦已写就,当众吟哦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贺知章评论说:“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确实是只见龙蛇走啊!好字,好诗!”

  怀素的字,李白的诗,贺知章的评论,一时间传遍京华。

  11、蛟龙得水

  北魏有个人叫杨大眼,从小就显示出超乎常人的勇力和敏捷,跳跑如飞。但早年没有人扶助他,日子过得很清寒,太和年间他才做了一个小官。

  不久,朝廷将南下讨伐,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带兵出征的各级将领。杨大眼知道后,就主动去向李冲请求应征。李冲认为他职位低而不同意。杨大眼说:“尚书不知道我的本事,现在请让我表演一下技艺。”说完,他从身上抽出一条三丈多长的绳子,把它系在自己的头发上,然后飞也似的向前跑去,速度快得惊人。只见那条长绳子,在他脑后,形成箭一般的直线,奔跑的马也追赶不上。参观的人都惊叹不止。李冲说:“近千年来民间还从未发现有这样的人才。”当即任命他为南征的主将。

  杨大眼受封后,非常得意地对他往日的同僚说:“现在的我,正像人们说的蛟龙得了水,可以兴云作雾,放手大干一场,以后再也不会与你们为伍了。”杨大眼率军南下征讨了许多地方,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每一次都显出他的确是具有勇冠全军的杰出才能。

  12、车水马龙

  东汉时,汉章帝的母亲马太后是一个非常明理的老太太。有一年,汉章帝准备根据汉朝的旧制,对他的母亲马太后的弟兄们加官晋爵,但是马太后不同意。

  第二年夏天,全国发生了特大旱灾。

  一些迷信的大臣就认为,这是皇帝不给马太后的兄弟们加官晋爵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很多官员再次提出了封官的事情。

  马太后仍然不同意,她义正词严地说:“提出要对我的兄弟们封爵的人,都是想讨好我,以达到为自己捞取高官厚禄的目的。我身为太后,平时节衣缩食,周围伺候我的人也很简朴。我这样做正是要用自己的行动为下面的人做个好样子,我以为我娘家的人知道后也能像我这样。但是,他们却不以为然,还嘲笑我。前几天,我路过我娘家,看到去家里请安问好的人多得不得了,车马来往不断,像流水游龙一样,十分热闹繁华。家里的佣人,衣服考究得连给我驾驭车子的马夫都自叹不如。我对他们实在是太了解了。他们只顾着自己享乐,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晋爵呢?”

  听了这些话,那些主张给他们加官晋爵的人就再也不敢提这回事了。

  后来,人们便以“车水马龙”作为成语,用来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13、降龙伏虎

  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14、龙生九子

  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是具体是哪九子呢?

  囚牛, 传说中的怪兽。龙生九子之一,是老大,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睚眦 ,龙生九子老二,嗜杀喜斗,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能吞兵器,负责看护天下兵器,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刀剑的吞口兽;发怒瞪眼杀气腾腾配於刀剑上。

  嘲风,龙生九子之一中的老三。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的老四,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五,是一种猛兽。形如狮,喜烟好坐,佛主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

  霸下, 龙之九子中,第六子名为赑屃bìxì,又名霸下,样子似龟,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狴犴, 又名宪章,传说中的兽名。形似虎,龙之九子中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负屃, 龙之九子中第八子,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螭吻, 又名鸱尾、鸱吻(音吃吻),龙之九子中最小,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15、一龙一猪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有一个儿子名叫韩符,但是韩符非常不喜欢读书,为了鼓励儿子好好读书,韩愈于是写了一首《符读书城南》的诗勉励他用功读书, 这首诗主要意思是:

  木材依圆规曲尺成器,离不开匠人的辛勤劳作,人能成为真正的人,是因为饱读诗书有所涵养的缘故。读书须勤奋才能有所收获,不勤奋只能是腹中空空。要知道一开始,大家学习的能力都是一样的,并无贤愚之分,因为有的人不能勤学,于是踏入了不同的门径,两家生子是一样的聪明,年岁稍大在一起玩耍嬉戏,就像群鱼中的两只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到十二三岁,各人的表现才稍稍有些不同。

  到二十岁,就变得差别很大,像一条清沟一条污渠摆放在一起。到三十岁,人已长成,区别如龙和猪一样大。龙马飞黄腾达,看不到地上的癞蛤蟆。一个人成了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奔走效力受支使还被鞭打;一个人成了公卿、宰相一样的显官,住在豪华的府第里。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只在于勤学与否。

  黄金璧玉虽是重宝,但难以储藏,学问藏在自己的身上,不管到哪儿都用之有余。做君子还是当小人,其实和父母留多少财产关系不大,你看由古及今有出息的三公宰相,哪一个不出身于犁锄之家;你看多少三公后人在忍受饥寒,出门连头毛驴都没有。

  不要以为文章里没有富贵,要知道经书里的遗训正是做人的根本啊,雨后大水滩因为没有源头,早晨还满满的,晚间就干涸了。人如果没文化不开智,就如同牛马穿了人的衣服一般无知,为人处世都陷于不仁不义中,还指望得到众多的名声和赞誉。

  城南入秋,阴雨初停,凉爽的天气已遍布村野郊外,正好可以趁着灯火,打开书卷来读,从早到晚我都顾念着你,只望你能珍惜光阴.孩子,我深爱你但我必须教你对的东西,写这首诗只为勉励徘徊不前的你。

  但这首诗的潜在意思是,儿子啊,你的爹我是“龙”,你的哥哥们也是“龙”,可你怎么却像头猪呢?还不赶紧学习,不然一辈子就都是“猪”了。

  韩符也被老爹这首诗给吓到了,从此开始发奋读书。所以后世便用一龙一猪来比喻同一个起跑线的两人,高下却判别极大。

  16、龙胡之痛

  传说上古时期,黄帝带领百姓在首山采铜,到荆山下铸鼎。鼎铸成后,有龙垂下胡髯来迎接黄帝,黄帝立即骑上龙髯,群臣与后宫等70多人随从也上了龙髯,龙开始飞上天,百姓仰望黄帝上天,纷纷抱着弓与龙髯哭泣。

  17、龙多乃旱

  古代时候,人们在烤火,炉火很盛,将炉旁边的木头烧着了,众客在一旁观看,不知如何处理。直到仆人们赶到,才把火扑灭。大伙还在议论,其中一个说:“今不救之,罪分于众而难责,则皆莫之顾,况横身犯众,为人肩利害事耶?谚所谓龙多乃旱是也。

  18、流水游龙

  东汉章帝刘炟即位后,封其父王明帝刘庄的皇后马氏为太后。马太后亲自撰写《显宗起居注》,丝毫不提及父亲马援及兄长马防的功劳,还要章帝不要听信大臣的给马家封侯的建议,说:“我回家看他们门前车水马龙的,不能再封了。”

【龙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2-20

有关龙的成语故事05-26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精选01-22

有关龙的成语、成语故事09-27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8篇01-15

龙的成语12-28

龙的成语01-16

经典成语故事11-07

经典成语故事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