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时间:2022-07-20 20:44:56 成语大全 我要投稿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1

一字千金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iddt;吕不韦列传》:&ldqu;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悬金等。

成语典故2

  “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蜗(即隅),莫之敢樱。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成语典故3

  典源出处

  《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引 《魏略》 曰:‘林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性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锄。” 《汉书 ·兒宽传》:“兒(ni) 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则读诵,其精如此。”

  释义用法

  常林、兒(倪) 宽家贫,但好学不倦,去田间耕作时,也带着经书,一有空就诵读。后以此典称扬人贫而好学。

  用典形式

  【带经】 明·唐寅:“贫士园无一食蔬,带经犹自力耘锄。”

  【带经人】 宋·曾巩:“平日将军不三顾,寻常田里带经人。”

  【带经锄】 北周 ·庾信:“无机抱瓮汲,有道带经锄。”宋·刘筠:“时陪折俎宴,顿异带经锄。”清 ·王士禛:“逃名东海上,时复带经锄。”

  【倪生经锄】 宋·苏轼:“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欲带经锄。”

  【家学经锄】 清·钱谦益:“家学经锄世所欲,会稽竹箭比南金。”

成语典故4

  典源出处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传》:“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晋书·隐逸传》、《南史·隐逸传》、《宋书·隐逸传》皆载。

  释义用法陶潜字渊明 (一说名渊明,字元亮),他曾为彭泽令,县吏让他束带去迎接来视察的上司,他不肯为了微薄的俸禄去向“乡里小儿”屈膝折腰,于是即日辞官。后以此典表示为生活等所迫,屈身事宦; 或反用之,表示不肯屈节为官。也以“五斗米”等指做官的微薄俸禄。

  用典形式

  【五斗】 宋·陈师道:“小作三年别,聊为五斗谋。”清·秋瑾:“好将五斗师陶令,羞把双眉拟紫芝。”

  【斗粟】 宋·陈与义:“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折腰】 唐 ·李白:“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唐·高适:“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沉浮。”宋 ·梅尧臣:“殿前脱袍改旧色,庭下折腰甘去时。”宋·范成大:“折腰直为瓶无粟,便腹犹怜笥有经。”宋·刘克庄:“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

  【五斗米】 唐·岑参:“只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唐 ·李商隐:“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宋·苏辙:“生计长随五斗米,飘摇不定风中烟。”

  【五斗折】 宋·黄庭坚:“不为五斗折,自无三径资。”

  【五斗禄】 宋·陈师道:“黄公轻千乘,尚爱五斗禄。”

  【五斗粟】 宋·曾巩:“忆昔江西别子时,我初折腰五斗粟。”宋·陈与义:“遥知五斗粟,未办买山资。”

  【折腰吏 (官)】 唐·张籍:“自叹独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旁行。”唐·韦应物:“莫言去做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折腰具】 唐·杜甫:“鸠杖近青袍,非供折腰具。”宋 ·黄庭坚:“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鞋称老夫。”宋·范成大:“朱门不炙钓竿手,万卷难供折腰具。”

  【折腰辱】 宋·贺铸:“伊人阳 秀,方厌折腰辱。”

  【折腰禄】 唐·钱起:“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

  【彭泽米】 宋·苏轼:“老去尚贪彭泽米,梦归时到锦江桥。”

  【腰恒折】 唐·柳宗元:“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

  【元亮折腰】 宋·范成大:“元亮折腰嘻已久,故山应有欲芜田。”

  【五斗折腰】 宋·黄庭坚: “五斗折腰惭仆妾,几年合眼梦乡闾。”

  【为米折腰】 宋·苏轼:“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折腰五斗】 宋·辛弃疾:“叹折腰五斗赋归来,问走了,羊肠几遍。”宋·赵必:“风流种柳渊明,折腰五斗,身为名苦。”

  【折腰为米】 宋·陆游:“折腰为米颜常腼,负米躬耕意自甘。”

  【折为督邮腰】 宋·苏轼:“折为督邮腰,悬作山人室。”

  【折腰为五斗】 宋·苏轼:“仲子甘心织屦避万钟,渊明不肯折腰为五斗。”

  【渊明五斗米】 宋·范成大:“知君不为骖鸾去,直为渊明五斗米。”

  【彭泽称傲吏】 明 ·陈子龙:“彭泽漫能称傲吏,阳关无处寄悲歌。”

  【彭泽腰常折】 宋·陈与义:“不辞彭泽腰长折,却得邯郸梦少留。”

成语典故5

  白龙化为鱼在水中游,为人所射伤,借喻贵人微服出行而恐有不测之虞。典出西汉·刘向《说苑·正谏》。

  春秋时,吴王阖闾想要跟老百姓一起饮酒,大臣伍子胥劝谏说:“不可以这样做。从前,有一条白色的神龙,变作一条鱼,到人间来玩。它在河水中摇头摆尾,游来游去,觉得很有趣。这时,有个叫豫且的渔人发现了这条鱼。当白龙玩得正有兴致时,豫且一箭射去,正中白龙的一只眼睛。白龙负痛而逃,向天帝告状,要求惩治豫且。天帝问明原委,说道:‘渔人本以捕鱼为业。豫且不知鱼是你变的,见到鱼当然要射。他所射的是鱼,而不是龙,他有什么罪呢?问题倒出在你自己身上,你在天上好好的,为什么要变作鱼到人间去呢?’如今君主放弃国君的身份,而跟老百姓一起饮酒,我担心将会有像白龙被豫且射中一样的祸患发生。”吴王听了伍子胥的建议,放弃了跟平民百姓一起饮酒的想法。

  成语“白龙鱼服”即由此而来。旧时人们借用这句成语来比喻贵人隐藏身份,化装到民间去。

成语典故6

  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推知许多。形容聪明过人,善于推理。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汝)弗如也。’”“愈”:胜过、强。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更强些?”子贡回答:“赐(子贡自称)呀,怎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呢,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无适无莫

  “适”:可以。“莫”:不可。意为无可无不可。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说这样就可以,也没有说那样就不可以,一切要以符合不符合道义为标准。”

  无可无不可

  语出《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孔子把自己和上述7位隐士作对比,他说:“我则与他们不同,没有一定可以的,也没有一定不可以的。”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无可无不可”,并非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是非的圆滑世故,而是指自己在对待“出世”和“入世”、进退和去留的问题上,没有成见,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后人对“无可无不可”的运用,有时也指对事情没有一定的主见,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无所不至

  “至”:到。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多用于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什么坏事都敢干。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鄙夫”:没有真才实学,见识短浅的人。孔子说:“一个鄙夫,难道能与他一起事奉君王吗?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掉。假若只是忧虑失去职位,那他就会什么坏事都敢干呀!”

  无所用心

  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博”:早已失传的六博,中国古代的棋艺。“弈”:围棋。“已”:闲着无事。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不动脑子、不干事的人,是很难成才的呀!不是有博和奕这样的游戏吗?玩玩愽奕,也比闲着混日子好得多。”

  无为而治

  专指圣王知人善任,自己不亲劳于事,立身正己,以德化民,从而使天下得以治理。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道家主张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是有区别的。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南面”:指天子之位。孔子说:“自己从容安静而使天下得以治理的,应该是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谦恭而端正地坐在天子之位就是了。”历史记载,舜是非常善于识人用人的古代圣王,禹和皋陶等都是他任用的著名贤臣。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述舜有贤臣22人,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正因为如此,舜才能“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新序.杂事三》)人们也把儒家主张的无为而治称之为“垂拱而治”。

  恶紫夺朱

  “朱”:红色,古时的正色,代表正统。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比喻邪恶胜过正义,或异端冒充真理。语出《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春秋时期,诸侯们以穿紫色衣服取代了正统的朱色,郑国靡靡之音(孔子曾说“郑声淫”)的流行取代了高雅音乐,伶牙俐齿之人也时兴起来。孔子说:“我厌恶紫色夺去了朱色的光彩,厌恶郑国的淫声扰乱了高雅音乐,厌恶伶牙俐齿之人拨弄是非,倾覆败亡其国家。”

  栖栖遑遑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遑遑”:匆忙奔波的样子。形容忙忙碌碌,奔波不安。语出《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微生亩其人不详,他直呼孔子之名,可见是个世外高人。“佞”:善辨之人。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呀!你为什么如此忙忙碌碌呢?不就是为了显弄你的善辩之才吗?”孔子说:“我何敢显弄自己的口才,(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实在是我‘固执’的毛病啊!”唐玄宗在“经鲁祭孔子而叹之”的诗中,有“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的佳句,便是由此而来。班固在《答宾戏》中说:“圣哲之治,栖栖遑遑。”

  先难后获

  “难”:指劳苦。先经过劳苦而后有收获。意为不能坐享其成。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成语典故7

  金谷堕楼

  典出《晋书·石崇传》。

  石崇是晋朝时期渤海南皮人,二十多岁便踏入仕途,后来因平吴有功,进封安阳乡候。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年),石崇被调离京城,到荆州担任刺史。

  荆州原是吴国的领土,吴国灭亡后,局势很不太平。石崇就指使手下的差役打扮成强盗,在官道上打劫来往客商的财物,很快成为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

  在南方的双角山下(今广西博白附近)住着一位姓梁的姑娘,她不但天生丽质,而且能歌善舞。当地的居民历来以珍珠为最珍贵的宝物,他们都把这位姑娘称为绿珠。有一年,石崇到南方巡察,在双角山下发现了这位绝代佳人,被她的美丽所深深吸引,当即用三十斗珍珠把她买下来充当自己的歌伎。

  不久,石崇被免去官职,回到了京城。他在洛阳西北的金谷涧旁兴建了一处规模很大的园林,这就是著名的金谷园。他在金谷园中养了几十个美丽的歌伎,其中最宠爱的就是绿珠,他还亲自谱写了《明君》、《懊恼》等歌曲送给她。

  为了重新做官,石崇投靠贾皇后的侄子贾谧,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常常选送美女和珍宝上门,还亲自写文章歌颂贾谧。不久,石崇就当上了卫尉。

  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右军将军司马伦在心腹谋士孙秀的策划下,攻进了皇宫,杀死了皇后、贾谧和张华等大臣,掌握了朝廷大权。他还进一步排除异己,滥杀无辜,京城洛阳陷入一片恐怖之中。

  孙秀是个贪财好色的阴险之徒,他早就对石崇的财富和那群美丽的歌伎虎视眈眈,一心想占为己有。于是,他特地派了一名使者到金谷园去,要石崇将绿珠送给自己当小妾。

  石崇怎肯答应,说:

  “绿珠是我最宠爱的人,孙大人为什么一定要夺人所爱呢?”

  孙秀听了使者的`回报,大怒,立即在赵王司马伦面前诬告石崇和其外甥欧阳建等人密谋造反,并假传圣旨,派军队前往河阳捉拿石崇。

  当全副武装的士兵冲到金谷园时,石崇正和绿珠一起在清凉台上饮酒作乐。石崇听见士兵们的喊声后,明白噩运将至,便放下酒杯,对绿珠说:

  “我是为了你才得罪孙秀的。”

  绿珠眼含热泪,说:“妾不愿被贼奴抓去后受辱,今日将为你而死。”

  绿珠说完,就从十丈多高的清凉台上纵身往下一跃。等那些士兵惊呼着奔到她身边,这位红颜薄命的佳人早已香消玉殒。

  后来,“金谷堕楼”这一典故,用来比喻色艺绝世而薄命的美人。

成语典故8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叫颜黜的人。齐宣王在召他进宫的时候。颜黜走到殿前的阶梯时,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往前走了。宣王见了很奇怪,就说:“颜黜,过来吧!”颜黜听到后,不仅一动未动反而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他的大臣对颜黜嚷到:“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怎么可以让大王过去呢?”颜黜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齐宣王很生气的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黜马上接着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黜神色自若地说:“当然有,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下过这样两道命令:‘谁敢在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为万户侯。'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有肉吃,有车乘,衣着华丽。”

  颜黜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颜黜说完,就告辞而去。

  上面的故事源自《战国策·齐策四》,曰:“黜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成语典故9

  【注音】dé yì yáng yáng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三朝相国晏婴身居高位,但行事沉稳,十分谦恭,而他的车夫却认为自己能替相国驾车十分得意扬扬。车夫的妻子见了就告诫车夫,应该向晏婴学习,车夫从此变得很谦逊起来,晏婴认为他知错必改表现很好。

  【典故】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史记·管晏列传》

  【解释】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用法】作定语、状语;指自鸣得意

  【相近词】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反义词】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英文】beallcock-a-hoop

  【成语造句】

  ◎ 他得意洋洋地吹着口哨,和上一场完全是另一副神态。

  ◎ 而且象得到一个绝妙的计策似的,叹了一口气,得意洋洋地摇头。

  ◎ 接她手中的东西时,她总是得意洋洋地笑。

  ◎ 一开局,张猫和小米各打出了满贯的好成绩,男士们噼噼啪啪地鼓着掌,张猫点上烟,得意洋洋。

  ◎ 贾月仙在窗外,手里拨动着草,得意洋洋。

成语典故10

  典故出处

  古人的解释本来是:因为狗不会追着人叫,所以脚上的汗毛都长长了。并非是听到狗叫不惊。而只是说整个气氛好了,连狗都不会再狂叫。 《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对此,古书有解释是说:“犬无追吠,故足下生氂”。即,奸人被铲除了,再也没有狗追着好人叫和咬了,所以人脚上的汗毛都长长了。这里的狗,与上文的棘、蟊贼是同样的。都与坏人有关。

  1涵义名称:狗吠不惊

  拼音:gǒu fèi bù jīng

  解释:吠:狗叫声。

  2反义词

  鸡犬不宁

  3英文翻译

  No one is alarmed when dogs bark.

  4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吠:狗叫声。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用于社会局面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典故11

  天衣无缝的意思

  [释义] 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语出] 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正音] 缝;不能读作“fénɡ”。

  [辨形] 缝;不能写作“逢”。

  [近义] 完美无缺 浑然一体

  [反义] 千疮百孔 漏洞百出

  天衣无缝的成语典故

  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小姐,您是谁?从哪来?

  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

  郭翰问:你从天上来,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

  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

  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

  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

  仙女说:天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不谢。枝头百鸟合鸣,水中游鱼可见。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

  郭翰说:天上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

  仙女说:亏你还是个读书人。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闻不到香味’的话么。在天上呆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

  郭翰又问:听说有一种药,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吗?

  仙女说:这种药人间没有,天上到处都是。

  郭翰说: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该带点下来,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

  仙女说:带是带不下来。天上的东西,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不然早让秦始皇、汉武帝吃了。

  郭翰说: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用什么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 仙女让郭翰看她的衣服。郭翰仔细看,很诧异仙女的衣服是没有缝的。 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见了。

  用天衣无缝造句

  1) 这辆轿车设计的方案天衣无缝。

  2) 公司的市场预测报告做的十分详细,简直天衣无缝。

  3) 有些奸商做黑生意,常常以假乱真,将假货制造得天衣无缝,令人看不出任何蛛丝马迹,真缺德。

  4) 我编的谎言天衣无缝,连聪明的妈妈都无法辨别。

  5)足球场上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对手就无从进攻。

  6) 妈妈的衣服真是漂亮到天衣无缝的地步了。

  7) 小明说谎天衣无缝,就连妈妈也识不破。

  8) 爸爸做事和做人总是求全,求好,也就是求得天衣无缝,这是一个好习惯。

  9) 这两块木板子在师傅的巧手下,黏合得天衣无缝。

  10) 网站的致胜之道在于创意与商场定位结合得天衣无缝。

  11) 友谊如阳光友谊如泉水,是那荡漾的光天衣无缝的配合。

  12) 在恶习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工程师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习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不好的后果。

  13) 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14) 他以为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结果还是露出了破绽。

  15) 这件事,他办得白璧无瑕,天衣无缝,漂亮极了。

  16) 这件事他做得滴水不漏,天衣无缝。

  17) 这幅画修补过了,但是看起来却天衣无缝。

  18) 在恶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不好的后果。

  19) 尽管推销员把“月亮”牌电饭锅的优点说得天衣无缝,爸爸还是坚持不见货物不签订订购合同。

  20) 职业杀手,枪 手杀人后,天衣无缝的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21) 这真是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啊!

  22) 原本是天衣无缝的计划,却由于叛徒的出卖,导致了那场战争的失败。

  23) 其实很多在他们自己看来天衣无缝的表现,连孩子都蒙骗不了,聪明和智慧,终究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24) 陈工程师真是技术高明,设计出来的大楼天衣无缝,得到大家的认可。

  25) 不论多么天衣无缝的犯罪,只要是人做的,就没有解不开的道理。

  26) 但是,在这种天衣无缝的政治延续的表象之下却暗示着阿根廷的改革即将开始。

  27) 这个小偷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盗窃天衣无缝,结果还是被警察发现了蛛丝马迹,给抓住了。

  28) 爸爸卖的产品真是天衣无缝。

  29) 他俩搭配演出的默契,真可说是天衣无缝。

  30) 这整个构思天衣无缝,真是无懈可击。

成语典故12

  憎珍问宅价,曰“一十一百万”,怪其贵。李雅曰:“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释义比喻住要好邻,好邻居的难得与可贵。

  故事梁武帝很欣赏吕僧珍的才干。有一次,吕憎珍请求梁武帝让他回乡扫墓。梁武帝不但同意,而且任命他关南衰州。让他光耀一下门庭。

  吕憎珍到任后,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因公会客时,连他的兄弟也只能在外堂,不准进入客厅。一些近亲,以为有了吕憎珍这样的靠山,可以不再做买卖,到州里来见他,以谋取一官半职。吕憎珍耐公说服他们回去,继续做自己的小生意。

  吕憎珍住宅的前面,有一所他属下的官舍,平时出入的人很多。有人建议他要那个属下到别处去办公,把官舍留下来住。吕憎珍严词拒绝、表示决不能把官舍作为私人的住宅。

  吕憎珍这种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受到了人们的称颂。有位名叫宋季雅的官员告老还乡到甫袁州后,特地把吕憎珍私宅邻家的一幢房屋买下来居住。一天,吕憎珍问他买这幢房子花了多少钱,宋季雅回答说:“共花了一千一百万。”

  吕憎珍听了大吃一惊,反问道:“要一千一百万,怎么会这么贵?”宋季雅笑着回答说:“其中一百万是买房屋,一千万是买邻居。

  吕憎珍听后想了一会儿才明白,跟着笑了起来。

成语典故13

  有教无类的意思

  成语解释:类:类别。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成语用法:紧缩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有教无类的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受到排挤,带领几十个弟子开始周游列国。到达卫国后,当时的卫灵公年迈,太子蒯聩与卫夫人南子的斗争很激烈,孔子也不能插入卫国政坛,他们在子路妻兄颜浊邹家驻扎,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还是收下颜浊邹这个粗俗的弟子

  用有教无类造句

  1)王老师秉持有教无类的理念,尽心尽力地教导学生。

  2)孔子当年认为弟子不分贫富,而有教无类,据说他的高徒颜回家里就很穷。

  3)我们坚信有教无类,以配合学生个体需要和群体差异。

  4)我们老师教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可以有教无类。

  5)有教无类,无论是贫民子弟,还是富家子弟,应受到教育。

  6)有教无类的教书育人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7)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8)在这种教育模式盛行后,美国开始出现了有教无类的免费教育制度。

  9)而上清灵宝天尊通天教主却是有教无类。

  10)师弟莫要如此,学院教育有教无类,虽然有一些败类混杂其中,但是也出了不少正直之人。

  11)不过我看他这次回来,态度也算不错,本着有教无类的理念,我们应该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12)经分析探讨各章节后发现,《易经》蒙卦和《论语》中孔子的古典教育观,如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贵乎专心、同侪学习、自我反省、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从运动中培养德行等教育思想,均适用于现今体育教学。

  13)然而,女性却等了好多个世纪,才等到进入学堂的那一刻,即便是有教无类的孔子,也无法解救女性于历史宿命的困境。

  14)教的是书,育的是人。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播种理想,浇灌希望。有教无类,无私厚爱。感念师恩,送您祝福。教师节至,幸福快乐。

  15)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教无类。

  16)老师有教无类的去教书,学生井然有序的学习,才能够提高我们的成绩。

  17)他的教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有教无类。

  18)持着有教无类的信念,他不顾生活条件艰困,自愿到离岛教书。

  19)在中国,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20)在我们老师心目中总是有教无类的,没有好学生与坏学生。

  21)不论学生的贫富贵贱,身为一个老师都应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22)九年国民义务教育推行以来,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使得许多贫苦人家的子弟也能接受教育。

  23)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水中悟出了道理,可见是有教无类。

  24)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有教无类,嘉惠无数莘莘学子。

  25)所以学无止境,有教无类,老师也要感恩学生,也是令他的教法,不断增加智慧的老师。

  26)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不是有教师资格证而是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27)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

  28)瑜伽老师有教无类,不分种族、国籍、性别、性向、社会和经济阶级。

  29)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为人师表还要记住一句话叫住有教无类。

  30)你有教无类的讲话让我听了之后一直感触颇深。

成语典故14

  愧无日禅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释义比喻父母爱子情深。

  故事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点破了自己的心思,心里暗暗佩服杨修的敏慧,同时也很嫉妒杨修的才智。于是,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自己觉得惭愧呀,我预先没有料到我儿子会有这样的结果,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成语典故15

  成语旗鼓相当解释:旗鼓: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出自: 《后汉书·隐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该成语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公元25 年,刘秀中兴汉室,在 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史称汉光武 帝。建国之初,全国尚未统一。当时,曾 在王莽手下当过蜀郡太守的公孙述,雄踞益 州,并在成都称帝。占有天水、武都、金 城等地的隗嚣,也自称西川大将军。隗嚣 和公孙述之间有矛盾,经常发生战争。 为了孤立公孙述,刘秀决定拉拢隗 嚣。隗嚣为了找个靠山,也向刘秀俯 首称臣。于是,刘秀便正式封他为西川大将军。隗嚣受封后击退了赤眉军的起 义。此后,公孙述又与人勾结袭击陕西中部一带,进攻长安。隗嚣率军配合刘 秀,击退了他们的进攻,并从此得到了刘秀的信任。为了阻止公孙述的进一步 扩张,刘秀修书一封,希望隗嚣能够派军堵住公孙述的进攻。他在信中写道: “我现在正忙于东边的战事,大部分兵马也都集中在东部,西边兵力薄弱。若 公孙述率兵进入汉中,侵犯长安,那么希望能够借助将军的兵马,与他们一决 雌雄。如果真能如此,那真是上天对我的赐福。” 刘秀是想借助隗嚣的力量,形成势均力敌的局 面,从而击退公孙述。

【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成语典故11-25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12-24

成语典故出尔反尔04-12

口蜜腹剑成语典故09-08

鸟尽弓藏的成语典故09-08

防微杜渐的成语典故09-08

孤掌难鸣成语典故07-26

指鹿为马成语典故08-18

如鱼得水的成语典故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