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作文400字

时间:2021-09-24 09:33:46 成语大全 我要投稿

成语典故作文400字合集五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典故作文400字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语典故作文400字合集五篇

成语典故作文400字 篇1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队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队伍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队伍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之一。

成语典故作文400字 篇2

  覆水难收

  “覆水难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因先祖封于吕,又名吕尚。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后来封在齐,是春秋时齐国的始祖。

  姜太公曾在商朝当过官,因为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隐居在陕西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为了取得周族的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经常在小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装模作样地钓鱼。

  姜太公整天钓鱼,家里的生计发生了问题,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贵。但马氏认为他在说空话骗她,无论如何不相信。姜太公无可奈何,只好让她离去。

  后来,姜太公终于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帮助周武王联合各诸侯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马氏见他又富贵又有地位,懊悔当初离开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关系。

  姜太公已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

  马氏赶紧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浆。于是姜太公冷冷地对她说:“你已离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块儿。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来了!”

成语典故作文400字 篇3

  出人头地

  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轼“求教”,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苏轼开始满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过书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这对骄傲自满的苏轼是当头一棒,他顿时面红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没说什么,便含笑而去。苏轼这时才感到自己太骄傲了,于是将书房门前对联的上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使思想境界为之升华,一幅具有远大抱负的'对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立志读尽天下书,发愤识遍天下字。”

  此后,苏轼发奋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已学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当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对当时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一律不加录取。当他看到一篇《刑赏忠厚论》时,十分高兴,便准备取为第一。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谁写的。他想了想,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巩之外,可能不会有别人了。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苏轼的卷子判为第二。等到发榜公布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成语典故作文400字 篇4

  不耻下问

  解释: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耻:羞耻。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成语典故作文400字 篇5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释读】以:根据;貌:外貌;取:衡量。根据外貌来判别人的品质才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成语典故作文400字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11-22

实用的成语典故作文合集6篇11-17

实用的成语典故作文合集八篇11-07

实用的成语典故作文合集九篇11-07

精选成语典故作文合集7篇11-05

实用的成语典故作文合集五篇10-29

精选成语典故作文合集9篇10-28

精选成语典故作文合集6篇10-22

精选成语典故作文合集8篇10-22

精选成语典故作文合集九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