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

时间:2020-08-01 16:15:59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

  【摘要】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播运动技能、体育知识及积极生活方式的意向引导的教育过程。本文就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育 健康 人格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播运动技能、体育知识及积极生活方式的意向引导的教育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达到增进学生的健康、强壮其体魄、使其适应社会要求,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人是社会的人,并受社会价值观的制约。马克思把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人格完善的标准。而随着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进一步拓宽体育课程的内涵,发挥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作用,对培养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就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以及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一、什么是人格和健康的人格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与他人相区别的特有品质。这种特有品质内在表现为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行为。心理特征又支配、指导着行为。它包括人的心理状态、道德素质、社会化程度和审美情趣等。那么,构成现代人基本的健康人格的要素,世界的共识是:具有主体意识,不依附于他人或单位;崇尚民主法制,具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重视精神生活,自觉地追求美;思维发散,具有创新精神;能自省,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超越;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具有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眼界开阔,心灵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补充新知识;崇尚科学,实事求是,不迷信书本、慑服权威;具有道德约束力,富于爱心;具有环境生态意识,能造福后人;讲求效率,重视技能,具有敬业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重视生命价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衡的心态。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特点

  1.体育课程的社会性虽然体育课程是受制于社会,但不意味着外部社会系统对体育课程都会产生完全的影响。由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存在于现代社会教育之中,具有特殊社会活动的自身规律性,构成一种特殊的体育课程教学系统,他更多地受制于内部自身规律的制约。所以,体育课堂也就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在这一社会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与方式,使体育教育的主客体都受得到影响,是促使人现代化与社会化的一种教育的途径,因此,其自身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2.体育内容的运动性由于体育教育的内容大多数是通过竞技运动的手段化来实现,因而具有竞技的特点。竞技是选择、提炼体育手段的广泛领域,通过竞技充分发挥体育运动项目多,锻炼方法丰富的特点,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实现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教育过程。

  3.体育过程的群体性体育教育无论是教学、训练,还是游戏与运动竞赛都是学生参与的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群体活动,在其过程中,学生即要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义务,又要自觉遵守特定的规则与规范;即要相互支持、合作配合,又要竞争对抗、以求取胜。这种社会性的群体活动的环境与气氛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个性心理和现代社会意识。

  4.体育文化的潜在性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一任务的完成,单纯地依靠提高教学质量远远不够,还必须通过或依赖校园体育文化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来创造优美、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目前,体育文化以成为一种时尚,作为最易接受新思想的现代大学生,更是积极主动,这就使得体育文化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越发牢固,其存在的潜在性作用也越来越大。

  三、人格形成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关系

  我们已经指出,人格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与他人相区别的特有品质。

  这种特有品质内在表现为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行为。心理特征又支配、指导着行为。它包括人的心理状态、道德素质、社会化程度和审美情趣等。

  既然个体的人格是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格形成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是遗传即肌体因素;一个是环境即社会因素;另一个是人的生活和实践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机体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提供了引诱力,而个体的实践活动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过去,人们始终认为人格的形成与思想政治学科、德育学课有关与其他学科无关,至少关系不大。正是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使我们的教育者不重视本学科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失去了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格塑造的`机会和时间。事实上,大学时期是人格的重要发展期,各学科的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人格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人的社会化过程而实现。而人的社会化被认为是内化、角色学习和获得价值的统一过程。恰恰这种过程在体育教育中较为明显,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体育课程来实现,它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之处在于它伴随着身体的操练活动 在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大脑会形成强烈的兴奋灶,并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运动和代谢反应,运动中需要不断调整心态,集中注意力,使得练习者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体力参与运动,以便达到新的环境适度,因此,受到的影响是深刻的。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健康人格培养的作用

  1.系统作用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通过体育教育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一方面,从各自的学科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也就是说,各个学科抓住自己的本学科的特点有侧重的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另一方面,由于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的交叉、教学方式的交叉,又必然导致学科教学活动在影响健康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一种系统的综合作用。也正是这种综合作用的合力才给予学科教学活动在健康人格形成中以积极的意义。体育教育最终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此。

  2.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就是指在体育教育中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这个直接作用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管教师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都能够直接培养健康人格的某些特质。由于体育课程社会化充分体现了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体育课程作为实践方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体育课程内容在广泛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化,在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和需求中贯穿体育与健康教育。首先,体育教学团体互动特点,使学生在相互配合、相互竞争、相互帮助、相互友爱中,感到自身地存在和价值,也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凸现出来,学会了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其次,集体性项目的运动需要参与者的合作,能充分体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将自己的荣誉和成绩与集体的荣誉和成绩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这有利于帮助学生超越逞强的自我观念,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并了解社会角色的扮演。同时,集体性项目作为社会功德和规则性确立的隐形方式,使学生在运动中明白运动道德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再次,个人项目的运动需要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力和高超的技艺。在运动中要与自己比,就需要他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超越自己的生理极限,在运动中要与对手比,就需要勇敢无畏的精神和急中生智处理以外局面的能力;在运动中与环境比,就需要与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不断克服困难,正确对待痛苦,达到锻炼人的心里承受能力,同时,提高人的应变和快速复原能力。

  第三,耐力性项目,由于持续的时间较长,会使人的耐受疲劳的能力得到训练,培养了人的意志力。第四,传统体育项目体现静中生智、静中生动、静中生巧的特点,能够帮助人克服不良的情绪状态,使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稳定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间接作用,就是指在体育教育中能间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这个间接作用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意或无意地培养学生某些能促进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这些因素不是直接表现健康人格的内涵,而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是由体育知识、体育的价值观和体育的物质发展水平决定的,也是受我国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是一种人格内化的过程。首先,体育文化具有超生理和超个人的文化性,任何文化都是后天习得的创造的;个人只有在他人的互动中才能接受文化和创造文化。在教学中,通过人与人彼此的和谐、协作会内化为人的自觉的行动。一方面,通过自我内在地协同,充分挖掘人体的最大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技术、技能和战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这就要求与当前的运动需要相吻合,不仅生理各系统相互配合,而且心理也调到应有的状态,表现出相应的意志。另一方面,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协同,体现出个人的观念与价值,发挥其个人才能应有的自主性,当这些观念形成某种共识而被社会认可时便会产生社会的体育价值,体育的社会价值一旦形成,便会处于体育社会文化的核心单位,将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支撑力量。其次,当一个人依照一定的体育价值取评价事务时,总会形成与之相应的体育价值观。体育价值观取向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倾向,既涉及文化观念的属性层面。又涵盖行动主体的价值选择与行为。如足球被人们认为体育强国重要标志,也是体育精神的体现,由于人们对此运动的狂热,对球星的崇拜,会驱使其亲身投入该运动的热情。另外,各种大赛取得的成绩,也将影响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因此,这些体育运动的文化现象很明显得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价值的选择。

  五、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健康人格的培养

  首先,体育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内容,虽说比之于教育的基础学科,历史没有那么长,源流没有那么深。但体育是针对人体运动这个复杂的系统,体格发展同动作的学习是密切联系的,动作技巧的中枢机制同思维智力机制在神经网络层次上是密切联系着的 .具有丰厚、复杂、又极为个体化的特点,其发育、发展既具有层次、程序性又具有整体性 因此,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必须以体育教育的本质特征为基础,即体育教育在于教育的整体性。其次,高职院校各类课程是以学科的内容为基础而进行针对性选择而组织起来的,把各个学科的知识按照内在地逻辑安排成教材呈出给学生,并且按照一定的分类形式出现,具有门类知识的中心特征。而高职院校体育虽与学校的其他学科同为教育的学科内容,但体育的知识内容绝不同于其他学科以认知性知识为主体的特点。它包括:精神性、价值性、情绪性、超越性、人际性、素养性等课程内容,相比于认知性的其他学科,体育则是生活教育的典型方式,因此,必须以体育教育的学科特征为基础对大学生实施健康人格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是自觉培养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现阶段,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等存在的问题,已经对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满足学生现实体育的需要,教师可以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这一阶段的每个学生都在进行人格的自我塑造,只有个体的自我塑造能力提高了,健康的人格才能形成。

  二是体育教师应自觉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并自觉地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大学体育教育的实践中,在学科实践中形成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自觉意识。

  三是正确处理体育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防止把学科教育与人格培养对立起来,正确的态度是摆正学科知识与健康人格培养的关系,把健康人格的形成融于学科知识之中,建立起一套科学而健康的教育机制,在发展中进一步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总之,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不是那一类课程所决定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紧紧把握住体育教育的本质特点和体育教育的学科特点,发挥体育教育的优势,利用体育教育的条件,为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薛雨平,高风华等.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取向[J J.体育与科学,2002

  [2]李宏,朱晓武.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 [J].上海体育科技,2000,(5).

  [3]徐持忍.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改革 [J]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

  [4]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王树明等.大学生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体育科学,2003.

【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相关文章:

1.浅析论艺术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的教育理论论文

2.浅析PRETCO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反拨作用论文

3.体育教育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论文

4.浅析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之探析的论文

5.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浅析的论文

6.浅析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论文

7.浅析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论文

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及其对策

9.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