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1-04-05 13:04:21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

  而这种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突出。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让学生、老师都头疼的部分:学生怕背,老师怕批改默写;让学生自己学,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由老师来讲,学生往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在讲解,并且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一些必考篇目上,凡是所谓“重点篇目”就反复分析、背默,设计出各种练习,将其中的重点词语、语句选出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认真的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解,然后逐句写下来,使古文课变成了听写课,不认真的干脆搞一本课外文言文翻译,背背应付考试罢了。等到考完,这些词语、知识点又变成与他们不相干的东西,要不了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没有提高,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就更谈不上,这不能不说明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还存在弊端。而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大师们直接对话,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找到一条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路子。

  2.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著名特级教 师韩军 老师说:“没有文言文,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言文里蕴藏着五千年优秀的文化和深的思想。新课程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也比较高,所以对文言文教学应该高度重视。

  从新课标的表述内容看,它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以下三大要求:

  1、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 了解并梳理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 诵读古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就为初中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提供了纲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便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以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导致差生的成绩一再滑坡。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这样,学生大脑完全投入到处理教材和学习任务之中,他们就会一直学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 叶澜 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地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 叶澜 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研究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具体说来,一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内容,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三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借助一些语言技巧与角色转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研究成果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让学生、老师都头疼的部分:学生怕背,老师怕批改默写;让学生自己学,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由老师来讲,学生往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在讲解,并且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一些必考篇目上,凡是所谓“重点篇目”就反复分析、背默,设计出各种练习,将其中的重点词语、语句选出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认真的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解,然后逐句写下来,使古文课变成了听写课,不认真的干脆搞一本课外文言文翻译,背背应付考试罢了。等到考完,这些词语、知识点又变成与他们不相干的东西,要不了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没有提高,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就更谈不上,这不能不说明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还存在弊端。而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大师们直接对话,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找到一条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路子。

  经过一年时间的研究,我们探究了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大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材因素

  之所以把“教材因素”摆在第一,是大家容易忽略这个问题。不认识到这一点,要实现文言文有效教学观念的快速转变可能有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