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0-09-19 18:11:37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德育的客体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启示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研究论文

  1.客体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体是人类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即实践活动的对象,具有物质性、对象性、矛盾性。从物质性来看,客体是除人(自然人、组织)之外的具体的实物或者抽象的客观存在物;从对象性来看,客体是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从矛盾性来看,客体是在认识过程中的矛盾或问题。

  2.德育的客体

  德育是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实践活动,德育的客体是指主体的思想认识水平,它符合客体的物质性、对象性和矛盾性,既包括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水平,也包括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水平。思想认识水平是一种抽象的客观存在物,即物质性;它是德育这一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即对象性;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解决的矛盾或实际问题,即矛盾性。可见,传统的德育客体学说认为德育的客体是受教育者是不科学的。在传统理论的影响下,德育教育将学生作为灌输的工具,作为被动接受者,严重制约了德育目的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启示

  中职学校的德育应摒弃传统的客体论,重新审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应把他们作为主体平等对待,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主体—主体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师应做中职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信任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解决问题,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场所,成为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待人接物,成为“四有”新人,做个知法守礼的合格公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这样,学生自然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学生用优良的学习成绩回报教师,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德育的客体性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启示

  德育的客体性是指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根据时代要求,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制约人们主体性所表现出来的客观性、对象性、制约性。

  1.主体的思想认识水平有自身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思想认识水平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呈螺旋式向上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曲折性。中职学校的德育必须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性和生理特点开展教学,必须和初中生德育和大学生德育相区分,建立与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课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的接受力。

  2.主体的思想认识水平植根于现实社会

  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是一张白纸,不能任由教育者书写。思想认识水平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其自身的现实基础。德育教学内容必须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不可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蒙蔽学生,否则德育将会被学生抵制。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知识教学要贴近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学生实际,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中学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相结合,并让中学生从中找到解决困惑和问题的对策,向学生传授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德育课教学的生命力。

  3.主体的思想认识水平制约着主体的认识能力

  一方面,教育者依据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及个性开展德育,发掘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否则德育将演化成流水线式的生产;另一方面,教育者应主导德育教学过程,毕竟教育者在学识、社会经验方面占有优势,完全的受教育者中心论、受教育者残缺的自我意识会将主体自由置诸脑后。因此,中职德育教师应有深厚的德育知识与理论素养,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实践,提高德育理论水平。例如,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注重学习国家政策、法律,了解社会时事,同时,对德育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掌握要游刃有余。这样才能对中职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的解答,对社会上不断涌现的、使人困惑的新问题做出前瞻性的回答。同时,中职学校要正视学生德育知识底子薄、纪律性差的客观实际,教师要用包容的心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让中职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中职学校的成本会计教学研究的论文

2.简析任务型教学法与中职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3.中职基础会计教论文

4.中职英语教育论文

5.中职学生声乐教学论文

6.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7.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8.护士模拟病人教学研究论文

9.急诊医学专升本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