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民族叙事问题分析的论文

时间:2020-07-23 15:35:40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动画电影民族叙事问题分析的论文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有目共睹,但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依然是业界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界也给出了很多建设性方案,包括呼吁加强动画电影的民族叙事。动画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在建构国家意识和民族身份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中国动画为例,针对目前民族叙事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对中国动画的民族叙事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动画电影民族叙事问题分析的论文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全球语境;民族叙事

  “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①民族叙事在中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②。纵观近代文学的民族叙事,其主要呈现为民族理想的想象性虚构及对民族现状的批判性揭发③。而电影作为自印刷术以来又一强有力的大众传媒,是传播民族叙事的有效工具。影视作品中的民族叙事可以理解为对一个国家历史实践中产生的物质、精神文化,语言,社会组织各方面的描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民族特征、文化心理和民族认同,体现了叙事的特殊性、个别性和多样性④。

  一、动画民族叙事概述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艺术史和电影研究系教授安德烈戈德罗和巴黎第三大学教授、编导弗朗索瓦若斯特将叙事研究分为表达叙事学和内容叙事学,即能指和所指,且它们都具有自身的质料和形式。对于一部影片而言,所指的质料是故事内容,所指的形式是该内容的组织结构;能指的质料是电影可用的活动画面、音响、音乐、话语和文字等五种表现材料,能指的形式是这五种表现材料在影片里的具体构造⑤。而动画与一般影片虽有相似性,又有本质的区别。动画具有高度的假定性,是对现象的高度提炼,由动画家根据需要决定动画呈现出的内容。它区别于真实性的影像,是一个重构素材与异化物质的过程,是与现实记录相对立的存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因此,动画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真人电影却可以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很少质疑中国电影的民族叙事表达。因为真人电影具有现实记录的特性,大部分影片中的人物、场景、时空都是真实存在的,即便是科幻片中超现实内容的表现,也具有高度逼真性,让人沉浸。影片中的人物往往是由现实中的演员扮演;影片中出现的场景、时空,影片中使用的语言、对话也多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故事内容也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或者文学作品中存在的`真实事件,因而真人电影自带民族属性,可以通过电影轻易地辨识其中的民族特征、文化心理和民族认同。而动画因其自身独特的属性,在民族叙事表达上相对来说比较困难,需要动画家有意识地去创作民族叙事的表达。20世纪的“中国学派”动画之所以享誉全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好地体现了民族叙事的精华。中国动画艺术家、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创始人之一特伟曾经提出动画创作“标民族之新,立民族之异”的方针,创造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极大提升、丰富了中国动画民族叙事的表现。

  二、中国动画民族叙事缺失的根源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外来文化的渗透,使中国动画艺术家在民族叙事的追求上产生了怀疑。进入21世纪,中国动画民族叙事的缺失已经受到普遍关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受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渗透的影响。动画本从西方流入,中国动画学习模仿西方动画也由来已久,动画这一有趣的艺术形式已在中国生根发芽,被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喜爱。在市场经济转型以后,大量优秀的美、日等国动画涌进国内,十分畅销,吸引了国内大多数观众的视线。但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当时的中国动画不如美、日动画,因为即便将当时的动画放在今天,依然是非常优秀的经典作品。美、日动画产量高、品质优良,而当时中国动画的产量有限、类型较单一。“中国学派”动画之所以难以生存,不能持续发展,部分原因是原本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颠覆了之前统购统销的动画制作模式,急需找到新的发展模式。这时正在热销的美、日动画使焦灼的中国动画人看到了一丝希望,由原本“探民族风格之路”大规模转变为“向美、日动画学习之路”。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创作者开始了“学习模仿”之旅,很多年轻动画人迅速加入了国外动画的加工产业。从那时起中国动画出现了重技术、轻内容的现象,对民族叙事的表达更是无暇顾及,甚至有人认为追求民族传统有碍动画发展。一些作品开始模仿美、日经典动画,在叙事模式、角色造型、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表达上都高度相似,以期获得同等的经济收效,结果可想而知。当然,从另一个层面理解,这种现象虽然使中国动画民族叙事逐渐式微,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动画产业化的发展。其次,源于动画创作者的差异。动画民族叙事的表达不是单纯地堆砌民族元素,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直接套用,其需要动画人热爱生活,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创造意识以及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社会使命感。通过对“中国学派”动画人——万氏兄弟、特伟、钱家骏等老一辈动画家的分析可知,他们无不拥有以上特质,在水深火热的时代更迭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万氏兄弟在新中国成立前,创作了《铁扇公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特伟、钱家骏、靳夕、王树忱、段孝萱、严定宪、徐景达等优秀动画家不断地努力探索,创作了《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三个和尚》《山水情》等能够充分展现民族叙事特色的动画。这些作品享誉世界,多次获得国际奖项。老一辈动画家为了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们对外寻求文化认可,通过动画创作获取了世界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这也是中国动画内在改革的必然要求。中国新锐动画导演出生在和平年代,绝大多数人无法体会国家危亡的艰难时刻。他们随着改革开放一路成长,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不充分,同时受到国外文化的熏陶,这在创作上也会自然、鲜明地反映出来。因此,新锐动画艺术家除了要学习新技术,深刻了解国外优秀动画的制作模式和动向,还应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充分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历程,提升社会洞察力、社会使命感以及民族自信、民族认同。只有满足了以上条件,方能创作出具有中国动画民族叙事的优秀作品。最后,其受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影响。后现代消费文化具有消费的符号化、享乐性,审美的平面化,文化商品化或商品文化,以及全球化等五大鲜明特征⑥。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在研究消费文化中发现,后现代社会消费具有从单纯生理需求向欲望转变、从单纯物质向符号消费转变、从功用消费到意义消费转变的特征⑦。这些特征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动画形式和内容的表达,进而影响到中国动画民族叙事的发展。目前,《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动画电影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而《小门神》《豆福传》等动画电影因高度模仿好莱坞动画叙事模式,用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题材、民族元素进行本土化叙事包装,使民族元素被“符号化”“表象化”。另外,中国动画从初始期就将美国动画当作“有意义的他者”,影响了自身身份的界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国家身份的认同意识越发模糊,大部分动画迷失在“他者”的身份中,让人无法辨识,很难在动画中产生共鸣。特别是动画角色的身份认同,是动画故事精神的传达者,也是民族叙事的关键,不可忽视。动画角色不是真人,是由创作者设定而成,因此,动画角色无论造型还是性格的塑造上都由创作者决定,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需要设定角色的行为模式、性格特征以及人物关系。但由于动画高度假定性特征,再加上中国动画高度模仿的惯性思维,动画角色的身份认同往往呈现模糊的状态。因此,动画人为了凸显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采用传统文化题材,讲述中国故事,应用大量的民族元素包装动画角色,使其表现为民族风格,但有些角色塑造照搬原型,有些创作过度、不着边际,无法使观众接受。虽然动画角色应该符合现代审美标准,但如果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动画角色在行为习惯、性格塑造上呈现了鲜明的“他者”特性,观众将无法认同。当然,后现代消费文化还有“泛娱乐化”等现象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动画民族叙事的表达,由于篇幅限制,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论述。

  结语

  本文围绕中国动画民族叙事问题进行了论述,阐述了中国动画民族叙事缺失的根本原因,强调动画民族叙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动画人应有明确的民族身份认同意识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层理解,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十分必要。中国动画要想凸显自己的民族风格,不能简单地对传统文化和民族元素进行堆砌,也不能将其当作表面的民族符号。现实题材同样可以鲜明地表达民族风格,关键在于如何准确把握民族叙事的表达方式,如何将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动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进行合理表达。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动画的民族叙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但近几年来备受业界关注,很多中国动画人也正在努力寻找适合中国的民族叙事策略。相信中国动画一定可以走进大众的内心并走出国门。

【动画电影民族叙事问题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1.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论文

2.民族声乐演唱当中的共鸣的策略分析论文

3.民族声乐教学多样化分析论文

4.化肥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分析论文

5.逻辑哲学的核心问题分析论文

6.医院财务内控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7.生存教育哲学问题分析论文

8.企业基建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分析论文

9.石油业营销管理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