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研究总结

时间:2022-05-18 09:18:56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论文的研究总结(通用12篇)

  导语:论文一般格式分三个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论文的研究总结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文的研究总结(通用12篇)

  论文的研究总结 篇1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毕业设计总体功能总算完成了,虽然上个学期交了一稿,但系统的有些功能还是没有完成,这个学期开始又一直在外面,没有时间做,四月份回学校以后总算有时间来完成它了。

  我选的毕业设计是基于ASP.NET的论坛设计与实现,其实网上开源的论坛多的去了,也不在乎我多写一个,由于是毕业设计,功能就不是做得很强大,要不然完不成就不好交差啦!~

  论坛架构基于三层架构,什么是三层架构,三层架构:底层的数据操作层,中间的业务层操作和呈现给用户的界面(表示UI)层。表示层的作用是和用户的操作产生可见的交互,主要是些UI元素,像HTML,JavaScrip,比如呈现数据,比如收集数据。业务层从数据操作层中获取并组织表现层要呈现的数据,处理表现层收集过来的数据并传递给数据操作层持久化,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业务层。

  数据操作层把业务层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到一个持久地数据库中和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绐业务层。层间数据的传递运用业务实体类,业务实体类是一些代表了软件世界需求的剥离了行为的类。没有了行为,这些类自然就是一些数据的集合,而他们的作用,自然也是传递数据。在分层的架构中,使用业务实体类来传递数据更加的有意义。表现层中使用自定义控件和继承自BaseSkin的皮肤控件达到用户换肤的目的。业务层中在客户端使用javascript配合正则表达式和在服务器端检查用户的输入来完成对用户输入的验证。数据操作层负责和SQL Server 2000交互。数据操作层主要是调用SQL Server 2000中的存储过程来实现对数据的操作。

  运用三层架构,可以让降低各层之间的偶合,比如,我们开发的时候用的是Access的数据库,但用户中途说改换SQL Server 2000的数据库,假如没有分层的话,或是在各页面都用的是Odbc连接数据库的,这样修改起来非常麻烦,运用三层架构,我们可以在Web.config配置直接对数据提供类分离,这样需求变了,只要再写一个数据提供类就可以了!

  分层也更加有益于团队开发,在团队开发的时候,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和研究的方向不同,有些人注重页面设计,有些人擅长开发逻辑业务,有些人对数据库操作和存储过程非常了解,如果我们先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先定义好各层接口,各层开发人员对其它层的工作不用担心其实现,调用定义好了的接口就行了,这样就能高效率的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其实分层就是用到了设计模式!至于哪种我也不太清楚,或许用到了很多种,设计模式单看书很难理解而且是枯燥的!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我觉得还是没有完全按软件工程的思想去完成他,以致到现在都还有些理不清头绪,不过大体是按照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实现来的,因为没有分析和设计而盲目的编码是没有意义,到头来只是白干一场!

  ASP.NET让WEB程序员比以前轻松的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绐客户端呈现的元素都可以在服务器端通过编程来控制,甚至Http请求也封装好了一个类供我们调用,在以前这是办不到的,我们可以通过实现IHttpModule来对程序级的事件和数据进行控制。也可以实现IHttpHandler来处理HttpRequest。

  在ASP.NET的UI呈现模型中,所有标有Runat=“server”的元素都可以通过编程加以控制,甚至文本也不外如是。而且也表示我们所请求的一个页面也是Page控件,我们可以在中加上trace=true来跟踪页面请求处理所产生的控件树。ASP.NET的UI呈现模型一改以前WEB程序员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模式,WEB程序员可以自己开发自定义控件或复合控件来呈现更加丰富的UI元素,来达到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

  通过读取Web.config文件我们还可以在Web.config读取自定义的节点来配置应用程序,比如数据连接字符串,或数据提供类。

  还有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角色认证,来对不同权限的用户的UI和操作进行控制。

  还有会话,状态机制,让用户在无连接HttpRequest下具有丰富的交互式的体验。

  缓存机制让WEB应用程序具有良好的性能。

  而现在ASP.NET的最新版本ASP.NET 2.0 包含许多体系结构升级,其设计是为了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不但改进了代码模型来减少冲突,而且还扩展了编译过程以为编译和部署 Web 应用程序提供更广泛的选项。ASP.NET 框架的扩展性再次通过新的 HTTPModules 和 HTTPHandlers 显示,它们支持建立在 ASP.NET 中的许多新功能,包括个性化、母版页和管理站点。缓存已经改进以允许数据库依赖项和缓存后替代。从内部来看,ASP.NET 2.0 包含了对它以前版本的显著改进;这些新实现结合了许多开发人员驱动的实现,同时沿用了业界的最佳做法。ASP.NET 2.0 提供一种世界一流的 Web 开发平台,该平台是为处理复杂的企业 Web 应用程序开发而构建的。而新增的ASP.NET 'Atlas'技术将使ASP.NET应用程序绐用户带来像桌面应用程序一样的UI体验。

  通过在学校的最后一段时间的编程开发,让我更加熟悉掌握了ASP.NET及其相关技术,让我更加对Microsoft技术有种难以言喻的崇拜感!而且为了了解最新的技术,还看了些英文文章和英文书籍。虽然我英语是那么的差,呵呵!

  在毕业设计开发过程中,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论文的研究总结 篇2

  20xx年5月30日上午,我们的毕业论文答辩圆满结束了。当刘老师给我们送上人生的祝语时,一种即将离别的难舍之情油然而生,我开始眷恋培养我大学四年的母校,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过去的欢乐和不快都烟消云散了,我所走过的每条小道,每间教室都是那么的让人难以释怀,甚至,一草一木此刻都有了分别时难以割舍的眼泪。大学啊,当初充满憧憬的人间天堂;放飞梦想的游乐场;充满爱和善意的伊甸园,将与我永别了。人生不过一过客而已,驻脚不能永久,起航才是真正的目的。毕业了,青春散场了,而人生又踏上了另一个更加美好的征程。

  毕业论文的完成给我大学四年的读书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预示着我的人生开始了新的里程。然而,毕业论文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的顺利完成,虽说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充满艰辛的过程,但它是丰满的、充实的,让人引以自豪的。

  20xx年1月初,我们开始了论文题目和导师的选择,我选择贺老师是因为她治学严谨,学术功底深厚,待人和蔼。随后,贺老师给我们进行了论题的解题和寒假任务的布置,较之别的组我们是第一个开始着手论文写作准备的,这与贺老师的治学严谨是分不开的。起初,在对解题上我和贺老师的理解和认识有些出入,经过反复的探讨之后,结论是:我的论文重点是个人学习环境设计,即就是如何围绕博客来构建自己的个人学习环境。贺老师还给我提供了一些国内外对个人学习环境研究的比较好的专家和学者的网站,指导我如何利用校园网中的数据库的数字资源和收集Google、教育中文翻译、小桥流水等网站中的相关资料以及图书馆资源等等。我对贺老师所提供的这些丰富的资料在寒假期间进行了整理、分类、研读,并根据论文题目进行了分析,写出了具体的提纲和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3月,我因找工作的缘故,没能和贺老师碰面,寒假期间的读书笔记、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都是通过电子邮件上交的,而此刻和贺老师的交流与沟通主要依靠E-mail了。贺老师对我的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给予了一定的修改,比如论文提纲写的太简单,不够具体,重点不突出;开题报告中的任务要求和可行性分析部分不够严密科学以及文献综述中思维逻辑有些混乱等问题。我对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撰写。

  3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又非常艰难的一个月,真是身心疲惫,心力憔悴,由于一边要为找工作而奔波,一边要为写论文而忙碌,工作关系到毕业后的去向,而论文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二者对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刻是论文的初写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如果论文提纲没写好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写作,于是我就努力克服困难与痛苦。为了能摆脱因找工作所带来的无奈与苦闷,我就使自己尽力的往论文里钻,以此来打发我那空闷、疲倦、伤痕累累的心灵,真是黄天不负有心人,在3月中旬也是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份工作,给了我极大的慰藉,也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去更好的完成论文的撰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边工作边撰写论文。

  20xx年4月,我通过与贺老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之后,在5月1日时我提交了论文初稿。从贺老师所回复的邮件中,对我的论文初稿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另外,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论文的大部分是陈述行的内容,真正融入个人的理解很少;论文结构有些松散,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不够,未能很好的理解博客文化与个人学习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格式不严格;参考文献也未标注。我反复的研读了贺老师给我所提出的宝贵建议,重新审读论文的题目并与贺老师及时的沟通,于20xx年5月20日,我以最快的速度提交了论文二稿,贺老师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和肯定,较之一稿有了很大的突破,不足之处就是细节上的问题太多,另外,对我所设计的基于博客文化的个人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个人学习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理论依据及技术性、实用性等方面的支持。贺老师对我的工作和生活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和关怀。

  20xx年5月25日,我上交了论文三稿。贺老师对我的这次修改很满意,说注意一下格式方面的修改就基本可以定稿了。当我从电子邮件上看到这些文字时,我顿时很欣慰,也感觉到整个人轻松了许多,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尤其是看到自己所设计的有关个人学习环境的框架图时,很自豪,很满足。

  5月27日终于定稿了。28日早上我匆忙的赶回学校,准备论文答辩,时间很紧迫。我反复熟悉和研读了我的论文内容,做了答辩时所必须的PPT文稿,同时也猜测了一下评委老师会问到的问题。答辩时虽有些紧张,但基本还算满意。

  这就是我大学四年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很艰辛,但也很幸福和自豪。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同学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所给予的帮助和鼓励。尤其是我的导师贺平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的指导。

  论文的研究总结 篇3

  既有建筑所占社会终端能耗比例之大、耗能之多已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建筑总量的增加,既有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我们提倡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开源”,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非节能既有建筑的高能耗,确保“节流”.经过论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应用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可以提高改造质量。为了满足全生命周期成本(LCC)最低,既有建筑改造质量和标准随着改造成本增加而提高,建筑环境舒适度大幅度改善,节能效果也更为显著,所以在要大力倡导全生命周期的理念。

  第二,在全生命成本分析中加入环境和社会成本的测算分析,使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更加全面,对既有建筑项目改造效益评价更加合理。而且,能使条件价值评估法在建筑领域得到推广和使用。

  第三,通过价值工程技术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中的实践,注重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控制,可以在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价值增值,进而提高公共投资利用效率。

  第四,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显著提高。经过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测算,既有建筑按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方案进行改造,与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改造相比较,可以节省全生命周期(按 30 年考虑)改造成本约 15 元/m2;经开三、四区 46 万 m2的既有建筑经过改造, CO2排放减少 6 173 吨;采暖期室内平均温度提高了 3~5 度,显著改善了居民室内生活质量。

  第五,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是对已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进行范围广的改造,在既有建筑中提高对环境的重视,为具备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价值的既有建筑奠定基础。

  本论文研究进行了吉林省既有建筑的价值分析,案例和研究数据皆是以吉林省内的工程为依据,为了使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更具推广性,进一步研究会选择全国范围内分不同热工区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全生命周期成本中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再进一步细化,使研究成果更加具体可靠;既有建筑一般已经使用一段时间,会存在图纸信息不全等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借助 BIM 技术解决这一问题,拓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总结 篇4

  如今的铁路交通枢纽已不再仅仅担负交通换乘的职能,而是向多功能、全方位和立体化的方向综合发展,这要求从城市规划设计、开发运作、管理实施等各个方面提高水平,建设一个和谐高效的铁路交通枢纽空间环境。本论题基于目前铁路交通枢纽建筑形态建设实际状况而提出,侧重于通过理论研究提高铁路交通枢整体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水平。通过对建筑形态与景观形态理论、铁路交通枢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铁路交通枢建筑形态下的的景观形态设计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

  全文的主要工作及得到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

  1. 通过以上五个章节的叙述,对铁路交通枢纽建筑形态下的景观形态设计研究展现出了清晰的研究思路--那就是站在铁路交通枢纽建筑的基础上、以建筑的形态为引导的铁路交通枢纽内各景观要素整合研究。

  2. 在铁路交通枢纽的景观设计中,一方面通过设计整合协调建筑形态与景观形态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景观整合协调景观中所涉及的景观要素的关系。

  3. 铁路交通枢纽建筑形态下的景观形态设计的原则是主从原则;统一原则。

  4. 铁路交通枢纽建筑形态下的景观形态设计的设计方法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概括:意境的构建、形态的组织、符号的创造、色彩的设计、材质的选择、照明的运用。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尽管本文通过对铁路交通枢纽建筑形态下的景观形态设计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及进展,但是由于自己的经验还有不足之处,同时在研究上也有局限性,以下是笔者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1. 建议通过铁路交通枢纽的景观设计比较总结设计中的优缺点,更进一步挖掘出设计的本质,总结出各种景观要素的设计思路和不同风格的园林系统的设计方法。

  2. 建议在景观设计的方法上能够系统性的进行整理,把铁路交通枢纽景观设计的思路延伸至城市广场及其他的景观设计之中。

  论文的研究总结 篇5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

  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5、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8、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9、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

  (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

  (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10、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

  论文的研究总结 篇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教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教育教导作用,此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它表明教学过程中教师监控学生学习的程度和学生真正发生学习的程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率密切相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风娃娃》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云儿见他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她点头。”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风是什么样的。怎么画呢?同学们想了想,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风,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人画出来的。此时我点拨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是需要风,风娃娃的出现,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呢?风娃娃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人们为什么埋怨它呢?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利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风娃娃》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人们夸奖风娃娃的动画”课件,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了解,有感情为动画配音,试着为自己喜爱的动物当一回配音员,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勤思多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他人合作,与老师交流……如:我在教学《风娃娃》这一课中,当同学们还在感受风娃娃只想着为人们做好事时。有一个同学就冒然提出问题:风娃娃心想,为人们做事,光有力气就行,但它没有想到对人们有用没用。这时让你的课堂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那是再自然不过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欲望极高。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四、把时间留给学生。

  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设身处地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就如:《风娃娃》我会为风配音这一环节时,我先给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起来配音。我惊奇的发现,以前从没举过手的同学,也纷纷举起他们的小手。这说明,把时间留给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不断地改进教法,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学习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在尝试中得到发展。

  论文的研究总结 篇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国家近年来也多次出台“三农”政策。而农民在生活费用方面的支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生活消费、水电农资投入、医疗赡养消费、大事消费(买房盖房、婚丧嫁娶)、运输工具及农机具、教育投入、其他消费(保险、休闲、旅游等)。

  关键词:农民,生活费用支出,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农民生活费用支出现状

  从日常生活费用支出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民日常生活费用支出项目主要包括:基本生活费用、水电农资投入、医疗赡养费用、教育方面的投入、其他消费(如保险、休闲娱乐方面的支出)。另外,农民一生中用在大事(买房盖房、婚丧嫁娶)上的消费也会用掉农民很多年积蓄,对农民们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项开支。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离不开运输工具及农机具,而这些大型的固定资产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开销。

  (一)日常生活费用支出多且以基本生活水平消费为主体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在农民每年的生活费用支出中,除大事(婚嫁、置房等)消费外,基本生活费用约占总支出费用的46.25%,是一个家庭的主要消费项目;水电农资投入约占总支出费用的14.25%;医疗赡养费用约占总支出费用的14.75%;用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约占总支出费用12.25%;其他消费如保险、休闲娱乐方面的支出仅占总支出费用的11.5%,日常生活消费支出的必须项目多。农民主要还是用于食品、服饰、水电、交通通讯等基本的生活消费,可见农民的收入主要还是用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二)家庭大事消费重视程度高且开支较大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每个家庭在买房盖房、婚丧嫁娶方面的费用很高,基本接近20万元左右,这对于一般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需要农民们多年的积蓄才能实现。

  (三)大型固定资产消费与收入高低大体一致

  通过调查发现,这几个村主要是借助砖寨营村和张柳村的运输工具及农机具来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与收割。相对来说,砖寨营村主要依靠个体经营,张柳村主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这两个村的农民收入较高,买得起大型的运输工具及农机具,而老庄村和东风柳村一般是借助附近邻村的农机设备。

  (四)水电农资投入高且相对农业收入少

  据调查所得数据显示,目前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投入很大,据了解,农民一年种植两季粮食作物,除去水电农资费用,却只能收入一季的钱,即有一季的粮食等于没种,水电农资主要包括:种子、化肥、除草剂、防治玉米螟农药、防治蓟马、浇水、联合收割机收割费、运输玉米运费、脱粒。所有这些加起来基本上可以与种植一季的粮食收入相抵消。可见,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投入也是一笔大开销。

  (五)医疗赡养仍是农民主要关心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每年的医疗费用也很高,包括吃药、看病等,平均下来每年需要4000元左右。另外,有的老人和子女分开住,子女需要担负一定的赡养费,但是如果老人生病,就需要很高昂的医疗费,这也给家庭带来很沉重的负担。

  二、农民生活费用支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民大部分消费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支出,生活总体消费水平低。

  总体上看农民的收入及消费总量增加,但收入大部分用于满足基本的生活消费。除去买房、婚丧等大事消费,其基本生活消费占总消费的46%。农民生活消费中主要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交通通讯等方面为主,其消费倾向较高,而用于其他生产投入、教育、医疗、储蓄、娱乐等的消费相对较少。由于农民收入的限制,仅能满足基本生活开支。除少数农户外,大部分农村农民的生活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生产投入成本高,只有秋季收成作为全年收入

  土地是农民收入的基础,水电农资等土地生产投入占农村支出总量的14.25%。很大部分收入用来购买农产品资料及农机具的使用消费,农民种植两季作物的收入要花去一季农产品收入的钱。随着物价的增长,水电农资的费用也较高,无形中给农民消费行为及支出带来很大压力。土地生产投入成本高,则农民收入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国家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加大支农惠农政策,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并保障农民收入的提高。

  (三)医疗问题成为农民最担心的问题

  医疗问题一直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平时医疗费用占总消费的15%。平时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也相对较少,仅在家庭成员如果出现疾病等重大事故时予以关注。但一旦出现此类疾病,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基于农民“看实惠、变思想”的观念,现阶段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已经给农民生活很大的保障,但仍需普及、加强。经访谈、调查发现,农村医疗问题仍然是农民最担心的问题。

  三、改善农民生活费用支出现状的对策

  (一)从国家政策方针角度来看

  1.从国家角度来看

  (1)增加农民收入,完善有关“三农”政策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地方政府对落实“三农”政策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们一定要按照要求,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第一,在大力贯彻“”三农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

  第二,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劳务输出对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增加县域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继续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增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报销水平,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加农业保险费补贴品种并扩大覆盖范围。加大扶贫投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

  (2)加强忧患意识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引导农民增强忧患意识;向农民宣传保险的好处。

  国家做好保险业务的监督工作,同时要结合农民实际情况,满足人民群众风险保障需求。积极倡导宣传财产及人身等保险,增强农民忧患意识,切实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利益。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农民娱乐身心,满足精神需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提到,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规划开发乡村游、农家乐产业,制定相关标准,有序地发展特色旅游。

  同时,积极开发适合农民口味的特色文化。传统特色戏曲文化的传承、现代休闲娱乐基础设施开发相结合,创建文明生态镇和创建以“特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明生态村”。

  2.地方政府(合理划分特色种植区域)积极提供或者疏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物流通道。

  就邯郸市而言,一些县区形成了特色种植区域:如魏县形成鸭梨特色种植区域;鸡泽形成辣椒特色种植区域;永年形成蔬菜特色种植区域;成安形成草莓特色种植区域;邱县形成棉花特色种植区域等。经调查表明,临漳县尚未形成特色种植区域。因此,建议临漳县地方政府利用本县气候、农田特点,合理的划分种植区域,积极为农民提供农产品销售渠道物流通道,从而带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农业收入。

  第一,合理引导当地农民寻找自身优势,鼓励农民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增加收入;

  第二,加强忧患意识的实战演练工作,使得忧患意识深入人心,让农民真正了解保险的作用;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第三,有关部门积极关注农民消费结构,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绿色、精神消费,改善自身的消费结构,改善农村畸形消费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从农民自身角度来看

  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前提下,逐步拓宽消费领域,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但脱离实际的消费确实给生产生活和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的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形成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去掉以不切合实际的高消费为荣的错误思想,坚持做到“四破四立”。即:破除自给自足消费的旧观念,树立一切着眼于建设,着眼于扩大再生产的新理念;破除大手大脚、花钱不量家底的旧习惯,树立适量合理消费的新理念;破除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旧观念,树立精神文化消费是获得久远效益的投资的新理念;破除庸俗、愚昧、腐朽消费的旧观念、旧意识,树立健康、科学、有益消费的新理念。

  (2)拓宽收入来源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源于生产。第一要增加生产积累,切实克服消费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消费的计划性。家庭收入的安排,要做到先生产,后生活,生产、生活两不误,凡是通过劳力投入能办好的事,就应尽量不花钱去办。第二要开拓生产的新门路,要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家庭收入。第三要提高经济效益,搞好经济管理,重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和运用,只有努力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消费水平的提高,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结:《农民生活费用支出小结》弃了柴和炭,选了气和电;馒头不自蒸,变为买和换;闲时自做菜,忙时全靠买;不再出苦力,农机配备全;水电农资支出大,收入成本几所无。农村医疗固然好,医疗成本还是高。条件好的去城区,条件差的留村里。农村教育多敷衍,教学质量比较烂。汉语拼音多不会,英语发音更是难。

  论文的研究总结 篇8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

  二、课程基本情况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国贸系教师在已有课程《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进一步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式。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综合性和边缘性。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应用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以适应即将面临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的需要,及为当前和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查找和整合文献及有效写作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经济论文的概念、经济论文的特点、经济论文选题的原则、选取论文写作、材料的原则和标准、查找学术资料并进行文献综述和评价、论文的结构程序、论文写作提纲的构成要目、组织论文段落的要求和方法,以及以杉达学院毕业本科论文要求为例,做材料和论文格式的规范,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后练习相结合,典型材料学生当堂分析和教师综合评点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辨识不同学术观点的能力,训练实践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提高综合运用写作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建设的5大特色

  课程改革围绕着五个方面展开,每个方面各具特色:

  1、师资配备合理完善,同一班级轮流上课

  首先,师资配备方面,每个班级配备两位老师,10个平行班共配备4位老师。课程的设置为第一周到第八周,前四周为理论部分,后四周为实践部分。其中,由杨云母教授和蒋君仙博士担任理论部分的讲师,杨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厚重的科研成果,在优秀经济贸易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授课内容厚积薄发;蒋老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学术作风严谨,学术成果丰富,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颇为扎实;由孟海樱老师和袁洪飞博士担任操作和实践部分的讲师,孟老师有着多次长期海外留学经历,勤奋好学,作风严谨,心思缜密,教学手段多样化,擅长课堂设计;袁老师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授课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强,富有责任心,注重细节和实践,熟悉论文规范,擅长文档处理。

  2、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和统一考核

  袁老师是较早授课的老师,完成了全部的制作和课程文件资料的制作,在此基础上,孟老师和袁老师共同进一步规范了课程作业及评分标准,以及教学进度表,细化了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详细讨论了在每一个知识点上学生需掌握程度,并且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全面完善和补充了。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早在前一个学期末,由四位老师召开了课程讨论会,成立了在线研讨群,时时就课程信息和新的想法进行商讨,更新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就教学分工和讲解内容和侧重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确认了第1讲“文献资料的检索”,第2讲“从选题到定题”,第3讲“立题申报”和第4讲“论文结构和开题”由杨老师和蒋老师负责,两位老师再进一步集体备课和统一进度。

  在操作部分的第5讲“文献综述”,第6讲“论文写作规范”,第7讲“论文写作与修改”,第8讲“毕业论文的答辩”中,在课程开始前,由孟海樱老师和袁洪飞老师以分工制作初稿并交叉复核修改的形式,针对每一章分别制作了课前问题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位老师大量搜集了往届学生优秀的和失败的典型案例,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供上课操作和学生讨论使用。

  在上课进程上,几位老师分工合作,有效衔接。杨老师和蒋老师讲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的要求和选题原则及细分的方向,并从总整体上把握和指导学生的论文选题方向和题目,指导学生撰写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文献查找的方向和原则等重要内容,并布置开题报告书。孟老师和袁老师在后续课程中指导学生动手撰写开题报告书,并解决学生撰写报告书内容及提纲时遇到的困难,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学生的论文题目。讲解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授学生辨识不同作者的结论并加以评价,撰写文献研究述评,规范参考文献。

  3、实践“翻转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鉴于理论和实践操作的不同特点,本课程在理论部分主要采取课堂讲解的方法开展教学,而在实践操作部分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把这一国内外较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于《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中。一直以来,“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动听的口号容易被错误理解为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严格在教师的指示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等,这是教育最大不幸。本课程的实施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希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统一备课的基础上,授课前向全体学生分发全部,以及课程标准及要求。要求学生课前学习PPT和相关资料,课堂的前15-20分钟教师提问提前设计的课前问题,题型有问答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效果,因此可以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理解有难度的问题,留出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师生互动和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或请教教师问题,如课内让学生分组讨论,简易问题由组内讨论和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由教师解答。而非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地毯式全面铺开的、重点难点不加区分的PPT讲解中。而这正是“翻转课堂”的精髓和要义。

  4、课程评价方法创新

  教育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主要在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课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不能仅仅把评价作为筛选与甄别的工具。在课程进行中,允许学生依照课程进度提交自己的课程作业,并允许每个学生多次修改和精进自己的作品,主要目的即是设计一个让学生有动力实现自我突破和提升的环境,达到服务于短期内的毕业论文写作和长期内的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辩证思考能力的目的。

  课程在评价方式上较以往更加灵活和多元化。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采取了非闭卷的提交论文相关材料的方式。其中立题申报表15分,开题报告书30分,文献综述30分,出勤、小组任务、课堂表现、笔记等共25分。每一项材料都有细分的评分标准和要求,由四位老师统一改卷和赋分,做到公平、公正和高效。

  5、与毕业论文写作顺序承接

  在课程收尾之前,由授课老师进行论文动员的宣讲工作,课程的结束即是正式论文工作的开始,结课的当时学生正式提交论文题目,继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和进入论文后续工作。

  因此,《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能够做到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有效对接。对学生来说,对后续的论文工作进程有了清晰的了解和实际的规划;对教师来说,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写作方向,提供及时的专业指导,使得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产生学术研究的兴趣,建立规范写作的信心。

  四、课程改革的效果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课程改革促进了国贸系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程改革最大的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特别是要求教师本人在学术研究方面更上一层楼,而“教学相长”、“为人师表”的理念使得授课的四位教师在提高科研和教学能力方面想得更深,走得更远。几位老师在论文发表和课程建设方面分别有着各自的提高。

  2、“翻转课堂”实践成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化

  本学期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即是“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实现这一转变,关键点还在于把课堂让渡给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统治权威,而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强劲助力。学生上课热情普遍较高,对论文写作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半数以上的同学大有跃跃欲试、“小试牛刀”的态度。

  3、课改兼顾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课程改革针对每一个同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经济热点,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和解决关乎国计民生和世界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启发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得到体现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获得的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死记硬背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使得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大打折扣,未达到预期效果。本课程授课理论和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结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后者是前者的应用和强化。课程改革后,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都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展开,让学生从各项习作中体会到资料搜集整理、不同观点辨识分类以及专业知识活学活用,甚至有时需要自学新的理论和模型的重要性。

  五、课程改革的困难和不足

  当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几位老师还是碰到了一些实际的困难,比如机房数量不足,有时需要教师走动两边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课堂的时间,等等,此外,教师自身学术水平虽有提高,但尚需进一步走出校门,接触更前沿的学术信息,为日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论文的研究总结 篇9

  1.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通过论文数据库的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十分多,而且涉及到很多领域。从2001年到2011年10月,国道数据库里国外心理学文献中有3485篇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涉及领域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政治,经济到文学,自然科学,可谓相当广泛;中国知网在全库搜索中,有关文献为1460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1185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8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63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4篇,而其仅限于心理学科的搜索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662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61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2篇;在万方数据搜索中,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文献为1823篇,外国文献1345篇;而维普资讯数据库中,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文献为858篇。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多数国内的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因素,而变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或影响是否显著,是不得而知的。因此需要采用量化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国外的研究范围就十分广泛,更多的研究并未根据年龄划分群体来研究主观幸福感,而是探讨很有实用价值的课题,例如性格,失业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办公室员工,或心理病人的主观幸福感问题。对主观幸福感一直以来的关注与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纷繁复杂,但是目前没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系统的量化的分析。本研究应用相关系数r的元分析方法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评价,从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有一个综合性的、普遍性的了解,以便对今后各学者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指导与参考。

  国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很多,笔者认为许多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都集中于大学生这个群体,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该群体的'一些特点:首先是集中性,大学生群体集中于校园内,对于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都十分便利;其次是合作性,大学生对于研究的合作性较强,他们比较愿意配合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最后是年龄特征,大学是个体从校园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也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大学生在此阶段面临学业的压力,并且为着就业而做着准备,因此其主观幸福感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2.主观幸福感文献综述

  2.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幸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然而人们对幸福的观点却各持己见。幸福是抽象的,因为它抓不到,摸不着;但是幸福又是具体的,因为心理学家们可以用量表将之量化。马克思定义幸福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西方哲学家德谟克利塔斯主张:“人生的意义应以快乐为主,所以人该尽量愉快,摈除痛苦。”并说:“幸福与否,乃灵魂之事,幸福不在于众多的家畜与黄金,而在于神明的灵魂上。”因此,德氏被称为精神的幸福主义者。苏格拉底主张:“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因此,苏氏主张:“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柏拉图主张:“人生的目的是止于‘至善’,其方式是‘修德即善’,修德是修养人的‘智、义、勇、节’四枢德;行善是人行‘中庸’之道,最后人的灵魂可以解脱以达到‘至善’之境,如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人。中国哲学家被称为‘以快乐为幸福’主义者,杨朱主张:‘人生的幸福是追求个人的快乐。’如他所言:“人之生也奚为哉?为美厚尔!为声色耳!”又说:“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并言:“损一毫利太下,不与也。”墨子主张:‘兼爱说’,以人生的目的是谋取大众的安宁幸福,如其所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若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因此,墨子被称为唯众的幸福主义。

  3.结论

  通过以上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学业、气质、自我概念、自尊、网络成瘾等相关因素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目前尚不能作定论。

  (2)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联系,并且表明没有发表偏倚。体育锻炼可以止心理疾病的发生(如减轻严重抑郁症患者的身体不适症状和抑郁感)并且增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还可作为烦恼、焦虑、不安等应激情况时的一种发泄方式,通过体育锻炼减缓应激,达到平衡;再次,体育锻炼的参与能改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增强,提高其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力。同样当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良好状态时,也能促进体育锻炼有效地持续进行,这便形成了一个良好循环。

  (3)应对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联系,没有发表偏倚。这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两者具有中等效应。大学生若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那么其主观幸福感往往较高;而常产生抑郁情绪或倾向的大学生是那些常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

  (4)心理控制源(内控型)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效应量显示两者有中等效应,这表明当大学生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归结于内部因素(如自身能力,或者努力),对控制自己的生活方面比较有信心,满意自己当前的生活的时候,便会体验到较强烈的幸福感;而相对于内控型的人而言,外控的人认为自己的的生活完全受制于他人或机遇的问题,因此,失去了信心,认为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最终可能都会因为外界因素造成结果的失利,从而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明显地担心心理健康的问题,同样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归因方式会对自己的幸福感造成影响。

  论文的研究总结 篇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兴趣要老师去创设情景,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根据研究课题,我在实际教学中以下体验 :

  1 、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2 、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新课标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很多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 、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5 、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6、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7、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8、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息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要如痴如狂地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论文的研究总结 篇11

  1、丰城市农业科技队伍现状

  1.1 农业科技队伍不健全

  丰城是江西省农业大县(市),有 130 余万人口,耕地面积 16 万 hm2。目前丰城市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农业科技队伍大而不强,不能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

  一方面,农业科技项目中常规技术多,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研究少;技术引进多,吸收消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少。另一方面,高中级农业科技人员在乡(镇)工作的很少。同时,由于农民所受教育程度有限,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直接影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1.2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丰城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原有的基层推广体系队伍不稳、机制不活、条件不佳、待遇不高、推广效果不好;社会化服务组织由于定位不明确、管理不规范,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难以尽如人意;在一些地方,由于农村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效果和速度。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但目前丰城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不能适应当今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高校院所与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金相结合,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政策引导与金融支持为一体,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进程,为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2.1 在农业科技运行机制和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按照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深化农业科技队伍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布局及机构设置,努力营造科技人员潜心工作的政策环境。尤其要加强农业前瞻性高新技术的原始创新,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力度,取得农业新技术成果,加快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群,抢占农业高新技术制高点,同时还要围绕引领支撑农业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着力加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集成创新,突出品种、技术、装备创新重点环节,在制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2.2 制定、出台扶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技产业政策关系密切,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充分发挥已制定的人才优惠政策、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另一方面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和人才引进培养,加快制定能满足丰城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应用需求的新政策,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人员的分类评价体系,健全农科教结合的推广机制。同时,还要以产品创新和产品市场创新为中心,对那些技术含量多、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予以重点产业扶持,加速其产业化;对涉农企业,则要注重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3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应加快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在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并综合利用各方力量和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以贴息、投资或无偿资助等方式,支持涉农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2.4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首先应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推动力,是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应着手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在创新平台、科技项目、科研经费等科技资源的配置,以及科研成果评价、个人业绩考核、生活待遇提高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应促进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应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教育。农民是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应把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作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重点,作为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农民科技教育应以农民实际需求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农广校、技术讲座、信息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和农民上网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对产业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

  2.5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首先,应打造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围绕加快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农业技术转移和科技人才交流以及企业和农产品生产消费需求等内容,构建以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成果管理机构、技术交易机构为基础的公共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建立面向企业的开放共享制度。

  其次,应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协作组织化程度。以农业重大推广计划为龙头,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实施主体,统筹全省农业科技力量,分专业技术领域设立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构建全市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大推广的新机制,提高技术推广的组织化程度和技术集成创新能力。

  第三,应逐步建立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业中心等,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支撑性服务,同时,也可打造科技服务超市,将品种、技术、成果、信息等全市农业科技服务资源整合优化到一起,为基层提供最直接、最便利的科技成果信息、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示范应用、农产品信息发布等农业科技服务。

  论文的研究总结 篇12

  杭州东站是一座具有现代动感、气势非凡的交通枢纽建筑。根据杭州东站大异形柱的地理位置,建筑的结构要求,因而设计所要考虑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较多,同时,在具体设计中,遵循外观美观、结构耐用、经济合理、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方法的使用五个基本原则。对此,我们均进行了重点考虑,并进行了着重设计。帷幕设计构想力求与建筑的立面设计思路及结构特征相吻合,并通过帷幕设计加以完善。帷幕外观效果应富有时代气息、庄重,简约而不简单,大气而不奢华,符合现代审美品位,并与其特殊的使用功能及重要地位相匹配,充分考虑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着重体现出“建筑的轻盈通透感”、使建筑真正融入自然和文化环境,达到“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且充分满足业主及设计师的建筑效果要求,也满足建筑设计艺术理念。

  造型美观原则:在帷幕的美观性上,从外立面效果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意和艺术上的深层加工,力图以“简洁明快、线条顺畅、分格清晰、造型独特”等方面来体现这座具有时代风格的形象建筑。异形柱及四角柱内侧面采用无缝不锈钢板。

  安全可靠原则:本杭州东站大异形柱是为一类大型现代公共交通建筑;安全可靠性将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该双曲面表皮方案,均充分考虑了风荷载、温度应力、地震作用等对幕墙的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到主体结构位移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结构稳定、先进性及合理性原则:结构稳定不仅是机构安全的要求,也是公众对结构美观的一种认同,失稳的结构难于表现其美感,更没有安全感可言,但过于保守的设计则又显得笨拙,与整个建筑风格不能相融合。针对本杭州东站大异形柱的特点,通过杭州东站大异形柱项目的设计、实施,为今后此类大异形建筑的表皮实现提供了参考方案,让建筑师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美感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

【论文的研究总结(通用12篇)】相关文章:

综合消息总结式写作研究的论文07-11

案例研究论文的写作思路论文03-21

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04-27

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综述的论文(通用5篇)04-24

《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阶段研究总结-学科论文10-28

关于法学研究论文发表论文12-06

医学研究生毕业研究论文09-16

医学学科的研究论文09-15

宋词研究综述的文化论文09-03

班级体育文化的研究论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