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时间:2021-03-09 12:18:2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刍议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论文关键词」中国 农村 新型 社会养老保险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以农村市场经济为出发点,在国内已有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占全国人口的56%,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65. 82% 0 2006年全国贫困老年人1000多万,其中800多万在农村。农村养老成了社会问题中的一个难题。据国际经验,现代国家必须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前20年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经受住“白色浪潮”的冲击。否则,必然会严重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概况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经历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建设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对广大农村人口也实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然而,由于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得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城镇居民为核心,对农民实施的社会保障主要立足于农民自我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具体来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时期:1956第一届三中全会年通过的《高级农村社会生产合作社师范章程》明确规定了五保供养制度,这是一种有农民集体举办的集中供养方式,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改革,大大弱化了集体经济的保障功能,动摇了传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面积滑坡。

    2.试点时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苏南、上海郊区等东南沿海地区这些经济比较富裕的农村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这次的做法实质上就是那种由村、乡镇企业或极少数富裕的乡镇自办的退休,这种做法解决了一部分乡镇企业职工、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的养老问题,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的是:养老金仍然以集体经济提供资金为主要形式。个人不承担缴费义务,经费受集体经济的经营效益影响非常直接和明显,并且缺乏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同时由于1991年开始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在各地实施的不统一,出现混乱状况各地参保人员下降,基金运作困难,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积极性受挫,工作几乎陷人停顿状态。

    3.发展时期:国务院于1993年批准民政部成立农村社会保险司,建立健全的中央级管理机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1995年10月,民政部召开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明确了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力争在2000年基本解决基层组织比较难健全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