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途径

时间:2020-11-05 11:02:2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初探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途径

  摘要: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非常必要,应结合校内、校外以及社会途径,强化学生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初探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途径

  随着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我国逐步成为世界生产大国。以气动技术、液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 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相互渗透,综合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业和机械、电子、汽车、化工、材料、食品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该项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装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当前劳动力市场急需大批的机电一体化岗位技能人才,充实到机电一体化装备和产品生产所需的操作、制造、装配、安装、调试、维修和技术服务岗位。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然而,从全国各个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来看,岗位设置缺少针对性,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岗位缺乏明确的定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职能部门召集一些高校的教师进行了首期机电一体化技能认证考试的师资培训,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考证项目,从而明确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岗位职责。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应用、营销和技术服务工作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即毕业生要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职业技能。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缺乏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只经过机械或电气技术的专项实训,无法满足一些需要机电综合技能的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的工作要求;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缺乏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跳槽频繁。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综合职业能力,令很多高职院校十分头疼。原因在于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的职业要求,缺乏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机电综合实训模式。因此,随着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化,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有必要创新实习教学模式,强化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实习的效果。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思考一)专业定位模糊,需准确定位从教学计划可看出,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上按.. 既懂机又会电来定位,但实际上机械与电子本身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高职高专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系统地掌握两大学科,是不现实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前述的理想化定位,往往造成机不太懂、电也不太通.. 的尴尬局面,失去了该专业应有的特色,达不到培养目标。从理论上来说,≥定位应以机为主、电为辅,或者电为主、机为辅,币1不宜采取机电并重的培养方案。

  二) 双师型.. 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 双师型教师比例仍很低,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实习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的现象还较普遍,必须采取加强培训或从企业聘任兼职教师等途径加以解决。

  三)教学实验、实习条件落后,实践训练水平有待提高总体看来,各高职院校虽具备一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条件,但基本上都是以验证性、演示性为主,很少具有本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融合机与电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实验或综合性课程,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差。因此,高职院校应尽快建立校内、校外及其社会三要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有待构建现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与当前该专业所处的机、电、液、计算机.. 四大块内容的实际格局很不适应。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应突出机、电、液、计算机四部分内容有机结合的格局。

  五)体现当代工业发展水平的专业教材有待突破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大多没有充分体现出机电行业的发展水平,内容陈旧、落后,且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在一起。

  三、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一)设立若干个专门化方向要保持其自身的特色,必须强化专业方向,充分考虑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与此同时,为妥善解决学生择业范围广与针对性强的矛盾,可设以下几个专门化方向: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专门化;数控加工技术专门化;机器人专门化;自动机与自动线;物流机械自动化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等等。通过设立专门化方向,可完成有针对性的就业前培训。

  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

  要以知识使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和.. 三段式.. 课程设置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充分考虑与中职的衔接,坚决避免重复。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 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主体框架思路如下:

  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具备实践教学环节。

  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

  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推行理实一体化.. 教学。

  整个课程设置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根据上述框架思路,专业课程体系由综合化系列课程和专门化模块课程两部分构成:

  综合化系列课程机械制图:包含原机械制图内容,增加Au to内容,融入公差与配合部分,使学生将制图、尺寸标注和公差标注融为一体。

  机械设计基础:包含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内容。本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机械工程方面的初步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