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的方式

时间:2022-12-12 10:45: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的方式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课堂和语文试卷里,学习和积累ABB式词语是一块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从课堂实践来看,ABB式词语的教与学有时显得并不那么通畅。ABB式词语的教与学到底有多难?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分析,笔者发现:教师对ABB式词语词性及特点的了解与把握,会直接影响到ABB式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一:二年级语文课“红艳艳的苹果”,我们教什么?
    “红艳艳的苹果”,是北京版小语教材第3册识字单元《水果丰收》里的内容。执教此课时,一位教师花了不少时间,出示水果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颜色?并不断重复:同学们想想,“红艳艳”有多红啊!“红”这个颜色,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孩子们七嘴八舌:特别特别红,粉红、大红……听了这些答案,教师不禁皱起了眉头,接着“启发”:比如“白”,还可以怎么说?有一位男生大声回答:亮白。老师没有理会,接着重复问话:再想想,“白”还可以怎么说?此时,教师面露倦容,孩子们一脸茫然。不少孩子开始坐立不安,个别孩子干脆趴在了桌子上,课堂陷入“涣散”状态。没办法,老师只好自己说:白花花,可以吗?
    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这位教师纠缠于“红”颜色的时候,其实是想得到“红彤彤、红扑扑”这样的ABB式词语,而不是“粉红、大红、水红”那样的颜色分类。当教师一个劲儿地导引孩子关注水果颜色的时候,忽略了表现水果颜色的这些词语的特点,其实,这本是孩子们并不陌生的ABB式词语,这一类形容词也还为数不少,譬如:红彤彤、红艳艳、红扑扑、黄澄澄、黄灿灿、绿油油、绿生生、蓝莹莹、蓝晶晶、白花花、白晃晃……可惜老师没有点透这组词的特点、规律,是她不知道,还是忘了?《水果丰收》教学的重点、难点到底在哪里?基于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这一课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可以学什么?
    从这位教师的教学来看,她关注了课文“讲了什么”,但忽略了课文“是怎么讲的”,即怎样用不同的词语描述那些水果各自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并纠缠于“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的兴致实在不高,因为学龄前的孩子就已经习得了这些知识。何况,这是语文课而不是自然课。王荣生教授曾经从教学内容角度开发了一堂语文课的9级累进标准,其中最低标准中就提到:教师对所教内容要有自觉的意识,教的内容是“语文”。但遗憾的是,这一最低标准,在语文课堂上不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我们不禁要反思: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思考过教学内容的问题,还是随意而为?教师不了解学情,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压根儿没有考虑过?这大概又要回归到教师的PCK(学科教学知识)问题上了,即学科中的特定内容及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困难,还有帮助学生学习的特定教学策略等。
    以ABB式词语为例,在北京版教材第1册中便出现了10次之多,这无疑是一块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的教学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要唤起他们已有的ABB式词语的学习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与提升。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的时候,教师应当适时地举例引导,变抽象为形象。这也符合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形象思维特点。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师要对所教学科与所教内容有清醒的认识,否则教与学都会很吃力。
    案例二: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ABB式词语真的很难吗?
    北京版一年级语文教材里有一首儿歌《冬天里的大菜棚》,前四句的结尾分别是“冷冰冰”“暖融融”“一层层”“绿生生”,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儿歌句式齐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教师也关注到了这首儿歌当中ABB式词语的运用,并让孩子仿造举例,做一些相关练习。学生表现得很活跃,纷纷举手回答问题,但让人未曾料到的是:6名学生中有5名仿造了这样的词语:一棵棵、一个个、一年年、一双双、一排排,仅有一名学生很小声地说了“绿油油”。这和教师预想的“圆溜溜、红艳艳、水灵灵”的答案偏离,教师看起来也有些慌了手脚,因为接下来她让学生再想、再说的时候,孩子们的答案依然集中在“数词加量词”上,教师最后不得已,很被动地出示了“绿油油、圆溜溜、红艳艳、水灵灵”几个ABB式词语,然后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和相应的果蔬一一对应起来。课堂随即也陷入了沉闷。我们不禁要思、要问,课堂为什么会由活跃陷入沉闷?究其原因,大概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于学生来说,课文中出现了“一层层”这样的词语,在老师没有辨析的情况下,它自然是ABB式词语的示例之一。第二,从口语积累、生活经验来看,这种数词加量词的叠词,学生比较熟悉,容易脱口而出。第三,学生回答“绿油油”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捕捉和生成,错失了教学的机会。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课文中的“冷冰冰、暖融融、绿生生”与“一层层”都是ABB式词语,但需要指出的是,它们的词性不同。
    有研究者专门从国家语委语料库使用词表和王国璋等编著的《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用法例释》一书中收集到494个ABB式叠词,并对其按词性做了个统计,指出ABB式叠词所涵盖的词性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名词,如山沟沟、艾窝窝、香饽饽等;动词,如打哈哈、过家家等;形容词,如干巴巴、白胖胖等;副词,如不仅仅等;拟声词,如哗啦啦、咕嘟嘟等;叹词,如哎哟哟、哎呀呀等;还有数量词,如一丝丝、一天天等。其中又以形容词为最多。
    对于冷冰冰、暖融融、绿生生、一层层来说,它们分属于ABB式形容词和ABB式数量词,所以建议教师在出示这四个词语的时候,把它们分成两类。这样孩子就有了两类可以仿造又有所区别的范例,不至于出现课堂上的尴尬。
    也有教师质疑:是不是这个ABB式的词语,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太难了?真的太难了吗?其实不然。我们将该版教材的前后内容“勾连”后发现,这样的ABB式词语在此课之前已多次出现,虽然那是在拼音板块出现的,但并不妨碍我们“温故而知新”。ABB式词语多出
现在儿歌里,会使儿歌看起来句式整齐,读起来合口押韵、易记易唱。这与低年级孩子对语言的声音、节奏较为敏感的学习特点契合。如:“一颗星,冷清清,两颗星,亮晶晶,三颗四颗五颗星,夜空闪闪放光明。”再如:“小伞一把把,长在大树下,不能当伞用,做菜顶呱呱。”    从学习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来说,我们更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前勾后连”了。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把握,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与此课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当孩子再读曾经学过的儿歌、再看那些读过的词语时,无形中就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热情;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曾经学过的“顶呱呱、冷清清、喜洋洋、亮晶晶、水灵灵”和那些易记易唱的儿歌时,ABB式的词语就不再那么难以企及了。
    案例三:“喜羊羊”与“喜洋洋”——一次词语教学的启示。
    这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八》,正上到“我的发现”这一个环节。学生们似乎对ABB形式的词语早已胸有成竹,个个都踊跃举手发言。
    “绿油油、红彤彤、乐呵呵、笑眯眯、喜滋滋……”说着说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学生没举手就说了起来。
    其中有个学生一下子说了好几个:“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这个学生说完很得意。
    我把他说的几个词写在黑板上,而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笑着,有的小声起哄:“这是《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的……”还有的则在观察我的反应。
    此时,一个大胆的男生站起来喊:“老师,他说得不对。”
    我心里暗自高兴,赶紧引导他说:“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个字为‘A’,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
    他又说:“‘喜洋洋’和‘懒洋洋’的‘洋’应该是带三点水的。”
    有些学生不服气:“那么‘美羊羊’‘沸羊羊’为什么不行?”
    那个男生又答道:“因为‘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都是动画片中(角色)的名字,不能算ABB词。《语文园地八》里举例的‘绿油油、乐呵呵……’是表示样子的,‘喜洋洋’是喜气洋洋的样子,‘懒洋洋’是看上去很懒的样子。”
    看来这个学生已经明白ABB形式的叠词是用来状物的,我听完后心里激动不已,其他学生听了也略有所思。
    正当我想做个总结时,学习委员又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如果照刚才所说的,那么ABB形式的词语不光在音节上要符合ABB的这种规律,还要能用来表示事物的颜色、样子或某一种状态。我这样说,对吗?”
    这下子,根本就不用我总结了。我对这些学生的回答大大肯定了一番后,又请学生对表示颜色、样子或某种状态的ABB词分别作了举例,这个环节的教学就算是很完整了。
    (《“喜羊羊”与“喜洋洋”——一次词语教学的启示》,作者林翠,《新课程学习》2009年第11期)
    从林老师的记述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的碰撞,也看到了热热闹闹的背后教师或隐或显的引导。
    当教师把孩子说的“喜羊羊、懒羊羊”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不动声色中引起孩子的注意,也是下一步辨析的开始。当教师在总结和强调ABB式词语规律的时候,其实是在“搅浑水”中激发孩子的思辨,潜台词是:每个词都符合ABB的形式,第一个字为“A”,后两个字重叠都是“B”,“喜羊羊、懒羊羊”为什么就不对呢?当教师让孩子把与之对应的“喜洋洋、懒洋洋”也写在黑板上的时候,思维的碰撞与交锋就真的开始了。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和学生都在无意或有意中,限定了此次讨论的语境是有关ABB式形容词的,而不涉及ABB词语的其他词性。
    我们常说,语言的内核是思维。就ABB式词语的学习而言,随着年级的递增,其关乎的就不仅仅是词语的积累、语文知识的习得,还有孩子语文能力的提升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孩子在列举ABB式词语出现问题的时候,案例三中的教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解疑中答辩,经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面对三年级的孩子,教师基于教材和学情,对ABB式形容词的教学内容有相应的考量,因此这节课自然顺畅地达成了教学目标。ABB式词语的教与学也就不那么难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从刚才那个案例中,看到了语言的时代性、变动性,譬如电视媒介对语言的影响,喜羊羊、懒羊羊等动画角色名字已经深入人心、无法回避。还有,诸如网络媒介的影响,一些网络用语层出不穷:范跑跑、鲁推推、楼脆脆、躲猫猫……假使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在讲解ABB式词语时,有孩子提及这些网络用语,我们怎么办?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恐怕都不行。语言的学习不只是在课堂,语言的背后是文化。
    面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我们不仅不能回避“范跑跑、楼脆脆”,还要和孩子一起辨析它们发生的背景、语境,帮助孩子关注并了解当下的社会生活、新闻事件,通过解释网络用语的生成,引领孩子了解语言的丰富性、时代性、变动性等。
    一个小小的ABB词语、一块并不大的知识点,让我们生发出很多的思考。ABB式词语的教与学到底有多难?恐怕又应了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我们以热忱之心亲近我们的母语,当我们以潜心研究的态度走近鲜活的词语,当我们和孩子一起“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ABB式词语的教学也就自然而然得心应手了。

【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的方式】相关文章:

谈教学内容在教学艺术中升华08-23

从思维方式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08-06

谈现代司法理念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08-06

谈中学体育新课程如何结合新型教学方式08-12

谈水电站建设和运行期通信组网方式08-05

谈丝绸企业管理方式的人性化08-06

谈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06-13

谈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中的产品选择08-12

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艺术08-23

谈初中语文课教学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