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畔赏“青螺”

时间:2020-11-02 13:07:1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洞庭湖畔赏“青螺”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古诗两首》中的《望洞庭》一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仕途中经洞庭时所作。“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对诗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中“青螺”一词的理解,参考书中没有明确的解释,只是模糊地在诗意中照搬为“青螺”,而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问:青螺是不是绿的螺?对这一疑问,参考书中有指导学生想象的安排: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先想象自己常见的大盘子,然后把它想作是用白银做成的;随后对学生说:“现在我在盘子中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颜色的田螺,你看到了吗?这时你有什么感觉?”在这一句中,直接把“青螺”解释为“青颜色的田螺”,但“青”依然原封不动,叫人自然而然地认为是“碧绿”的。
        在我与学生的探讨中,却有一个映象渐渐清晰起来:青螺应该是“黑色的螺”。在互联网上,我又查到了另一种解释:青螺,指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墨。我觉得“青螺”应该是“黑螺”。
        为什么呢?你想:在秋夜明月的清光下,虽然君山上是碧绿的树丛,但因为是“遥望”,再绿的树也应该只显出“黑色的剪影”来,这与刘白羽在《三峡之秋》中写的一样。
        在生活中其实也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课堂上,我问学生:“你注意到月夜或路灯下的树了吗?它们是什么颜色?”同学们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终形成共识:如果离得很近,可以看出树是绿色的,稍远一点,就只能看见“黑树”了,而且树影也是越来越模糊……《望洞庭》一诗中明确指出“遥望洞庭山水色”,可以想见,作者在秋夜月色下看到的应是“黑色”的君山剪影,但刘禹锡为什么不把“白银盘里一青螺”直接写成“白银盘里一黑螺”呢?
        如果你翻一下字典就会发现“青”有一个解释就是“黑色”。比如人们生活中常把年轻人的头发称作“青丝”;把对人的特别看重称为“青眼”;一些老年人丢不掉老传统喜爱穿一双“青布鞋”……毫无疑问,年轻人的头发、眼珠,老年人脚上的.布鞋都是黑色的,却均不说“黑”,说作“青”。这一方面是传统、习惯使然,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这些事物的喜爱之情。
        至此,我想作者把月夜的君山称为“青螺”,恰恰表达出自己对它的特别喜爱。至于“青螺”是“黑色的螺”还是“画眉的墨”都是小巧玲珑,给人带来可爱和美丽的想象,而那“白银盘里一青螺”也确实给人带来了无尽的美丽享受和无限的憧憬。

【洞庭湖畔赏“青螺”】相关文章:

1.赏读经典古诗弘扬民族文化的论文

2.不同施氮量对卷筒青产量及效益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