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厌学行为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1-04-30 15:21:2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对于大学生厌学行为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的大学生中厌学行为较为普遍。文章指出大学生厌学行为的形成主要是受家庭教育、个人自身因素、社会环境以及同辈群体的影响,厌学行为可分为顺应心理型厌学、逃避型厌学、灰色决策型厌学和仿效型厌学四种类型。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厌学行为;类型;成因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复杂,各种矛盾凸显,在这一时期原有的价值观在传统、现代及后现代的冲突中遭到削弱,甚至淡化。而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又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这使许多人对价值标准出现了无所适从的状态,价值观呈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在学校里盛行,而且,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社会地位下降、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都对大学生造成了冲击。面对这些冲击,部分大学生认知心理失衡,导致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知识贬值,读书无用”的亚文化思潮,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不仅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而且受到网络时代的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电子产品等技术为支持的信息社会,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快,并成为引导这些信息消费的急先锋,诸多不良信息在网络中的迅速传播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刺激,导致一些人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从而产生厌学行为。
  本文中的“学习”是指大学生对书本知识、基础性理论知识的学习。所谓的大学生厌学是指大学生厌烦学习的心理态度和消极的学习行为倾向。大学生厌学的行为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思想上表现为理想与信念的淡漠、丧失,缺乏人生追求与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学习上表现为态度马虎,经常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在生活上表现为闲散懒惰,不遵守学习纪律,经常以游戏玩乐等来消磨时间。
  一、顺应心理型厌学
  1.顺应心理型厌学的界定
  这类大学生是校园的“无忧族”,他们的家庭条件较好,社会关系广,将来就业不成问题,读大学的目的是混一张大学文凭。思想上,无生存感和危机感,并且具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学习方面松松垮垮,上课随心所欲,作业马马虎虎,考试靠抄或者干脆补考,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附属品;生活上讲究名牌,追求时尚,注重排场,吃喝玩乐才是主业。
  个案一:某男生,其父亲是某局副局长,具有较广的社会关系,该男生说:“我的工作有人为我找,根本就不需要我做什么,而且我进的单位都是事业单位或者待遇好的单位,最差也是回家当个中学教师,找工作对我来说太容易了。”
  个案二:某女生,所学专业是小学教育,该女生说:“我要求不高,回家当个小学教师,每个月千把块就行了,我家有个亲戚是校长,找他帮忙进一些公立学校应该没有问题。”
  2.原因:家庭教育失衡
  从上面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可以满足他们的经济和就业需求,并且家庭对他们行为的影响很大。他们的学习动机机械化,成就动机欠缺,而这两项动机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导致这类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失衡。家庭教育是指施教者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进行的影响,不同施教者的意识倾向、思想观念造就不同的家庭教育结果,因此,家长对现有家庭环境的认知以及家庭氛围的营造对子女有着直接影响。此外,家庭教育具有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特点。顺应心理型厌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衡。家庭教育失衡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1)过分优越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个人知觉偏差。我们知道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感知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环境,来自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个人知觉是个人对他人行为表现、言论思想的感知,进而认识到他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个人知觉依赖两个因素:一是受他人外部表现的影响,包括一个人的言谈、行为、举止;二是知觉者个人已形成的态度,价值观念的影响。
  这类大学生言语中涉及到父母的部分很多,他们有着非常深的家庭优越感,父母对他们需求是有求必应,对他们的要求非常单一,因此这部分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出现偏差,使他们形成了凡事都依靠父母,凡事都以父母的标准行动的习惯,导致独立意识缺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由于远离家庭,缺少约束,进而随心所欲,加上以后有父母铺路更容易厌学,放弃学习。
  (2)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导致学习动力不足。造成学习动力不足的根源是学生成就动机的弱化,成就动机的弱化源于早期的教育,有时甚至是伴随孩子整个学习过程的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要求他们考上大学,有个文凭,凭父母的社会关系和财力毕业后找个好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出现偏差,家长没有将正确的学习观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孩子,不重视对他们学习动机的培养,使孩子在考上大学之后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没有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
  此类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失衡导致低目标,父母要求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了,而新的目标又没有形成,加上个人知觉偏差,进而学习标准降低,低标准就会低动力,最终导致了学习动机弱化,进而产生厌学行为。
  二、逃避型厌学
  1.逃避型厌学界定
  这类大学生认为将来就业不成问题,家庭经济条件可以支付他们的开支,他们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学业。在思想上,他们认为学习是负担,讨厌学习,害怕学习,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件痛苦的事;在学习上,有的学习基础较差,起点低,听不懂课程内容,不会记笔记,不适应大学的无辅导学习方式,有的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听不进去,进而放弃学习;在生活中,不适应学习环境,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他们害怕上课,能逃则逃、能避就避。
  个案三:某男生不喜欢所学专业,经常挂科,沉迷于网络,逃避学习,以至于破罐子破摔,经常逃课,他说:“我不喜欢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有什么用啊,没用我干嘛要学呢?” 
  2.原因:自我实现能力缺失
  从个案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类学生缺乏自我改变的愿望,缺乏自我实现的能力,当现实情况与自己理想状态有差距时,他不是选择调节自己的状态,积极进取,实现自我价值,而是选择逃避现实,因此这类大学生厌学的最大原因是自我实现能力缺失。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此类型学生自我实现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