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3-03-05 22:01:3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


  论文摘要: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明确的目标定位、灵活的课程体系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等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应注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改进培养方法,特别是要通过校企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等途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美国高校
  
  美国的高等教育成果举世瞩目,不仅重视对学术精英的培养,而且也非常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以此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时期,人才培养存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一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的要求。本文结合美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美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的高等教育相当发达,高校总数超过6400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超过1740万。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结果显示,在世界顶尖的前50所大学中,美国大学占了35所;约70%的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高校;美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所获专利的数量均占据了全球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半壁江山。
  美国院校的学制分二年和四年两种:二年制的院校多为技术专科学校和社区学院,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类似于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四年制的学校主要为文理学院、独立专业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代表着美国科研和教学最高水平。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对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教、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追求学校、学科、专业及培养人才的个性,寻求与其他学校的差异,努力打造自身的社会品牌形象。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美国许多高校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源。美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如下特点。
  1.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定位、层次不同的大学没有社会地位的高下之分,在每个定位层次的大学中,都有一批办得非常好的大学。学校的定位通常不会改变,社区院校不会升格为州立学院,州立学院也不会被其他综合大学合并。在不同学校之间形成了分工明确、竞争有序、合作共赢的高等教育体系。
  2.完善的课程体系
  近年来,美国许多高校超越了“通才”与“专才”教育之争,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基本内容建立课程体系。实行选课制,主要有100%自由选修制、选修与必修各占50%制、主修与辅修制和分组制等。美国选课制度鼓励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才能以及与将来就业或升学联系紧密的专业和课程,这种选课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也有利于其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社会化发展。
  3.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大学课堂教学不但注重知识结论的本身,更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教师经常采用事先布置、提问置疑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起着提示和引导作用。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种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学生必须发挥创造性思维,充分表现自己,才能取得好成绩。
  4.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美国高校还十分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把实践环节作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的形式之一是产学研相结合,如斯坦福等大学鼓励学生从低年级起就进入企业或公司参加实践,让他们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形式之二是服务学习,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专业课程或与项目相关的学校或社区服务,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取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二、我国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人才大体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学术型人才主要承担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任务,更强调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素质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承担将发现、发明转化为实际生产和应用的任务,更强调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技能的培养。后者又包括三类: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一般认为,研究型大学培养研究型、工程型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工程型、技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
  地方性本科院校多为教学型大学,主要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由于受传统“重学轻术”思想的影响,对学术化、研究型的价值追求在近几年的高校规模扩张中愈演愈烈,专科要升本,本科则希望增设更多的博士点、硕士点,教学型向研究型靠近。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从事工程实践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趋势使得人才培养同质化,特色不鲜明。从人才质量的现状看,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方面远不如一流高水平大学的毕业生,而其实践动手能力又比不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究其原因,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准确是首要原因。
  2.厚基础宽口径和专门化人才培养的矛盾问题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的才意见》提出要“淡化专业,拓宽口径,加强基础,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大都希望招聘到的大学生是能够“快速上手”的专门化人才。这种被大力提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要求之间产生脱节,学校的教育模式与企业的经营理念之间形成冲突,导致了宽口径人才培养与专门化人才需求的矛盾。
  3.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教育投入不足导致的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校人数逐年增加。1999年扩招前的在校生人数为600多万,毛入学率为9.8%,到2009年,高校在学人数达到2979万,为扩招前的五倍,稳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也相应地增至24.2%,高校每年输送的毕业生达到600多万。[4]然而高等教育投入虽然也有所增加,但相对于高等教育规模来说,其增加量明显不足。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导致了办学条件恶化,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4.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验课教学,二是实习环节。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设备,尤其是专业课实验设备明显不足,导致需要开出的实验开不出,并且演示型实验比例较大,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实习环节上,由于经费紧张,实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如本来一周的认识实习,实际执行时可能就是一天的参观,本来三周的运行实习,实际执行时也可能只安排一周。

试析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



  三、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钱国英等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解释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等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体系、培养途径和培养机制的定型化范式。”培养体系指的是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培养途径指的是教学方法,培养机制指的是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如果将培养目标理解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话,培养体系、培养途径和培养机制指的就是“怎样培养人”。
  1.明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
  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从事基础研究的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参与实际工程的应用型人才。侧重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型大学和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型大学,只有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但就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来说,研究型大学多为“985”、“211”等重点大学,国家资金投入力度大,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和教学设施完善;而普通院校能得到的国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师资和教学科研条件相对较弱。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将大量精力集中于硕士点和博士点建设,以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为目标,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量成为了衡量本科院校水平的重要依据。这些观念导致本应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不恰当地拔高定位层次,培养的人才高不成、低不就,特色不鲜明。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来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各类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都更加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地方性本科院校更应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作为办学方向,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2.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两大核心就是培养体系和培养途径。培养体系主要指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厘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传统的精英教育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更注重基础理论的深度与广度,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通才”培养课程和“专才”培养课程的设置平衡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应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应加强实践性探索。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学习美国大学的选课制度,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职业规划选择课程。因为有的学生准备考研,有的学生准备毕业后直接就业,灵活的课程体系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兴趣要求,进行差别化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要求。
  3.改进培养途径
  培养途径是培养方法的问题,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以知识获取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如“高等数学”等基础课是有效的,但应用型大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改革教学模式。
  我国的高校可以学习美国高校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对于专业课,尤其是一些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可以大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教师讲清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提出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资料、课堂讨论、总结等环节完成对课程的学习。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4.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注重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第一,要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美国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联邦政府拨款,州政府拨款以及社会机构、私人财团或企业的捐助。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高校,大部分学校都能从社会上获得办学所需的捐款。相对而言,我国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社会或企业捐助较少。政府不仅应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还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社会机构或企业捐助,如税收优惠政策等。第二,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如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大学校区—科技园区—生活社区三区联动”的产学研模式,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高校应尽力寻找和企业的结合点,比如联合筹建实验室等,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第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由于担心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学生到企业实习多是走马观花式,效果难以达到教学大纲要求。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实习企业沟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接纳实习学生,从而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上一页  [1] [2] 

【试析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相关文章:

试析行业特色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08-22

试析我国高校学院制实施的问题及对策08-19

试析对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全面思考06-11

试析高校法律英语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08-30

试析当前我国教育实践研究述评08-30

浅析地方高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08-26

试析高校网络教育路径优化的思考08-19

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改革及创新06-06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讨究与实践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