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时间:2021-04-09 19:19:3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如何解除大学生心理危机,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辅导已经引起了我国各大高校的高度关注。为此,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某种心理上的严重困境,当事人遭遇超过其心理承受能力的紧张刺激而陷入极度焦虑、郁闷和失去控制乃至不能自拔的心理状态。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大学生自杀或致伤他人,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也给高校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现象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心理危机事件虽然发生在极个别学生身上,但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2011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专家论坛公布了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结果。这项名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显示,全国300多家高校接受调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中,有40%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危机情况比较严重。68.1%的受访者表示,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积累,引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首要原因是恋爱感情问题,其次是人际关系问题,占55.1%,接下来是心理疾病问题、学习问题等。这项研究还发现,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时,显得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认同度一般。不少被调查者呼吁所在高校能够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专业队伍的培养,其次是“加强普及工作”和“建立危机干预机制”。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冲击。教育部门希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意识、心理疾病预防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获得心理支持的能力;为有心理困扰和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为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对校园内出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和转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覆盖面广、普及性强的特点。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停留在抽象的道理说教上,教育内容与实践脱节情况严重,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教育方法单一,停留在传统的德育理论灌输上。主要存在问题有:对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应变能力和意识差。当学生发生心理危机时,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行动迟缓,对于有心理危机的学生防控意识差。对待学生心理危机的非科学化和专业化现象严重,行政干预情况较多。缺乏高素质、专业性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和有效的机制。投入用于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经费不足。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现代化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加速,社会变迁的速度加快时,不仅社会问题频繁发生,而且心理问题也大量凸显,导致出现社会性的“心理动荡”现象。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日趋开放,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也难免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更加丰富而复杂。一些人际交往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在新的环境里不可避免地遭遇人际交往困惑,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严峻就业压力的影响。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60余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学生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有的学生对自己不能有正确的认识,在择业前盲目乐观,过高估计自己,在就业失败后,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导致紧张、烦、焦虑、情绪低落和自卑,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家庭问题的影响。父母的价值观、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及家庭环境的氛围等对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的第一课堂,他们最初的是非意识都是通过对家长和亲人的模仿学习而来的,这些意识是耳濡目染的从小就刻在孩子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长期以来,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期望下,在只追求学习成绩的压力下,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由于相当一部分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不但不懂得科学的教育观念,反而采用一些自认为很正确的错误观点来误导孩子,在教育方式上也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这种落后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4)学业问题的影响。大学的教育与学习方式和高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大学课程很多 教师上课进度很快,和学生交流的时间有限,平时作业和考试都非常少,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该怎么学,学什么都由学生自己安排,很多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合理安排,而利用这些自由的时间上网、看小说、谈恋爱等,最后导致逃课、厌学、考试舞弊、课程考核不及格等问题,从而产生困惑、矛盾、烦等情绪。

试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5)情感问题的影响。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抱有强烈的需求与较高的期待,但由于缺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和经验,而使期望与现实产生强烈反差,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比较严重的是因恋爱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在心智上还不完全成熟,也没有能力承担该尽的责任,加上对爱情的懵懂及不恰当的认知,这使得他们在相处过程中出现矛盾、纠纷,导致分手、自杀等一系列问题。
  (6)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互联网因其跨时空性、匿名性、互动性及便利性等特点,很快为大众所接受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沟通形式。不少大学生一方面通过网络浏览了大量的信息,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生活;但是,另一方面有的意志薄弱的学生也因此对网络日益迷恋和依赖,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沉湎于虚拟世界。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进而可能导致心理错位、人格分裂,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形成。同时,境内外敌对势力也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渗透,可能造成一些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思想矛盾引发心理焦虑,进而产生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