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现状及改进

时间:2021-04-09 11:47:0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现状及改进


  论文摘要:具有综合性职业素养的财务人员将是未来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宠儿。那些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与表现一般的学生的“实力”较量,实质折射的是“思维”的较量。文章从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角度分析了当前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对如何培育财会专业人才、提高培养质量、可持续改进思维提出了几点思路。

  论文关键词:思维方式;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问题提出

  地方性院校会计学专业培养基本定位于应用型,主要是由会计这一职业特性决定的,会计职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在会计人才招聘市场上,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基本上能找到饭碗。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手工核算的业务已被计算机软件所替代,其核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已不是简单地做账,具有综合性职业素养的财务人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也是未来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当前地方性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思维方式和质量。
  进入21世纪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每一个学生在今后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记住他所学过知识是不可能的,况且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与他所学专业毫无相关的工作,而且有些知识本身更新得较快。因此,地方性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重心应从“授人以鱼”变为“授之以渔”。本文认为那些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与表现一般的学生的“实力”较量,实质折射的是“思维”的较量。

  二、当前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

  科学的思维,一般指的是理性认识及其过程,即经过感性阶段获得的大量材料,通过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反映事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方式科学与否决定着认识的对与错、实践的成与败。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参与主体,其不同的思维方式也能决定人才培养质量。
  1.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分析
  地方性高校均存在这样的现象:会计学专业学生一入学即固定在专业内,专业课划分较细,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高级会计学、特殊企业会计等。会计学专业课程讲授顺序基本是基于概念—理论—会计要素核算这三个部分展开,这意味学生学习思维训练主要还是以演绎推理为主,演绎推理是一种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联系的推理,演绎推理的主要功能在于验证结论而不是发现结论,许多教师授课思维基本上是演绎法,这一学习思维方式的优势是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但不足是将导致多数学生学习思维单一,综合性分析能力、适应能力不强。据用人单位反映,地方性高校毕业学生工作初期能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但不足是工作后劲不足,自身提升空间有限,工作思维不能走得更远,更高。这就意味着“演绎推理”思维方式培养的学生在未来中长期工作中会产生瓶颈,创新能力不足。
  2.对教师教学思维的分析
  大学生早期学习思维并不是形成于大学教育阶段,大学是学生心智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但大学教育还是对学生学习、生活思维的改变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影响的因素较多,在各种因素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大学的教学环节,大学教师教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
  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副教授以上教师年龄多数在40-50岁之间,其中有部分教师在没有外界干扰、约束的情况下,并不打算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教学思维具有明显的“自我性思维”的特征,其思维的逻辑是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要适应老师,而不是老师要适应学生。这就导致教学过程是一种单边交流,而不是双边交流,学生总是处于“学会”而不是“会学”状态中,这也是“填鸭式”教学方法至今普遍存在,“启发式”教学方法只在少数优秀教师中采用的缘由之一。这一教学思维的结果是教师对讲课不以为然,对整体“学生”不够尊重。导致学生学习是为了“学分”,教师教书是为了“完成课时工作量”,人才培养质量创新面临较大的思维阻力。
  当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教师“自我性思维、习惯性思维”占主流时,教学效果难以出现好的状态,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就难以有所提高。这种自我角色还具有传导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历较浅的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思考和表达,而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形成往往依赖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模仿和探究。
  3.对教学管理者思维的分析
  教学管理目的是保证教学正常秩序,监控和教学质量。目前,教学管理思维是一种“事务性思维”方式,该思维逻辑是以事为主,完成就好,重结果轻过程。如一些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采取了期中的网上评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学水平,但教师对学生评价并不服气,学生也认为对老师改进教学方式并有什么实质的影响,评价不好的老师照样教学教书。这一“事务性思维”使教学管理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有效地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督促。
  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基本上秉承国家对本科教育的总体要求,即“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的要求制订本科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按“基础平台+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的方式构建。基础平台课程完成时间一般设计在大学四年前2年,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为后2年完成。从2008年以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不容易,为提升就业砝码,部分学生将大学四年时间分成了两个阶段,前2年学习,后2年为考证年、考研年。且学生普遍反映大学前2年学习较松,后2年紧,而后2年恰恰是就业、考研、考证繁忙阶段,与考证、考研有关的课程上课出勤率高,无关的课程采取逃课、请假等方式。显然,我们辛辛苦苦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而学生并不领情,这也就说明不转变制订计划思维观念,将大学专业课程向前移,会计人才培养将达不到预想的基本要求。



  三、培育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可持续改进思维的几点思路

  1.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教学培训中心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在1990年发表的第1号公告《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其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这就意味会计教育方式不能仅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信息传递上,教师应该在讲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让自己和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间相互联系以及整个知识体系的架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掌握新知识学习能力,比如通过主题活动、制作活动、演示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创造、思考过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