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如何与企业对接的思考

时间:2022-11-15 01:55:5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如何与企业对接的思考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肩负着培养高技术产业工人的重任。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如何对接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题目,本文主要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入手,提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使学校和企业实现良好的对接。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企业人才标准;技术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生活为走上企业做好了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但是从近几年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来看,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较快适应企业的需要,原因在于就业希望值过高、不能适应企业规范化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欠缺、对企业组织和文化、企业价值观缺乏必要的了解,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造成了多次推荐就业仍不能满足个人的愿望,相反,很多毕业生在就业的两三年内工作扎实、发扬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逐渐成为企业班组长、中层领导乃至私营企业的老板,这些实例令人深思,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特点和企业人才标准,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对接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知识经济与创新

  21世纪,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所谓知识经济,实质上就是把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应用于生产过程,使知识转变为一种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全面增长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更直接地取决于知识的投资,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已开始代替工业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已经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国际经济合作于发展组织(OECD)指出,在过去10年中,该组织成员国的高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中的份额翻了一翻多。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如教育、通信、信息等发展更为迅速,据专家估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上世纪初的5%-20%提高到上世纪90年代的70%-80%左右,知识经济的这种特征,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掌握知识、信息能力的人才是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知识经济所要求的人是具有高知识水平、高技能和高创新能力的人。在当代,人才已进入了能力建设时代,每个人都要大力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各项素质。未来时代,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将是最为严峻的。
  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大中专学生从整体素质上仍有不少弱点,集中表现为缺乏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对31各省市自治区的1.2万名大中专学生进行了创造品格和创造力的调查发现,具有初步创造风格特征的仅占被调查者的4.7%,绝大多数人表现的过于严谨、思维定势、大众心理、信息饱和,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要障碍。因此,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为无可辩驳的实事,我们要把培养具有创新的人才当成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企业人才标准

  21世纪初,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一个时期,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对劳动者就业准入标准逐渐提高,职业目标和能力要越来越清晰,对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目前,“精益模式生产”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生产模式,企业越来越需要具备高素质、具备良好合作沟通的人才,专业技能已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个人一辈子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21世纪的职业每15年更新20%,而50年后,现存的许多职业将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我们难以想像的职业。人们在更换新的职业时,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跨职业的社会能力是任何从业者必须具备并需要不断提高的能力。发达国家的企业家不但十分重视员工专业能力的水平,而且越来越重视员工社会能力的高低。员工的晋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社会能力的强弱。
  事实胜于雄辩,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仅有一技之长是远远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竞争的,宽专多能的技术人才将是21世纪人才的标准。健康的体魄、坚定的信心、宽广的胸怀、吃苦耐劳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较强的时间观念、较强的团队合作沟通等品质越来越成为人才需求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职业学校作为教育体系的主要有机构成,由于生源的大众化,教会学生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具有道德高尚、知识渊博、能力突出、全面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工人成为更加艰巨的重任。
  我国一名著名企业家在召开本企业人士部工作会议时,对招聘新员工的素质提出了要求,他意味深长地写下了一串数字,1000000:1代表健康,6个0从左至右依次表示品性和敬业精神、阅历、情商、智商、学识、专业技能。没有1代表健康地身体,所有的0都将失去意义。而代表品性和敬业精神的的0排在0的首位,值得我们深思,情商排在智商之前,有其深刻含义。至于少了代表学识、专业技能的后两个0,不但百万变成了万,而且是无法进入职业岗位、难以在社会中立足的万。这位企业家对职业学校学生提出的七种素质,实质是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类能力的从业者,才有可能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用武之地。才能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李开复在《21世纪企业最需要的7种人才》中指出,现代企业最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上优秀,或只拥有某方面特质的“狭义”的人才,而是能够全面适应21世纪竞争需要的,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不同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广义”的人才。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同样会以这些最为基本的个体素质和行为规范为基础。只不过,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全面也更丰富,审视人才的视角也从单一的个体层面转向了融合个体、团队、组织、社会乃至环境等多个维度,涵盖学习、创新、合作、实践等多种因素的立体视角。概括说来,21世纪需要的七种人才为融会贯通者、创新实践者、跨领域融合者、三商(IQ+EQ+SQ)兼高者、沟通合作者、热爱工作者、积极乐观者。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如何与企业对接的思考



  三、如何适应企业管理要求

  1、加强个人的行为规范。
  我选摘了某生产企业员工奖惩管理规范:“未按规定戴厂牌、工帽、未按规定穿工装、工鞋者,给予警告一次,罚款500元;工作时间睡觉或擅离工作岗位,迟到20分钟以上,损坏公司花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工作时间看报或吃零食。给予记过一次,罚款1000元;在禁烟区内吸烟;一个月迟到、早退超过三次者;记大过一次,罚款2000元”。比如:北京大众交通公司对员工的个人仪容仪表要求是:男职员着衬衫、西装、皮鞋、系领带,女职员要施淡妆、着职业女装。上班时,员工必须在上衣左胸口佩戴公司标志。
  上面的实例告诉我们,仪容仪表的规范与落实,不仅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更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些学生缺乏养成良好的习惯,个人卫生不讲究,头发又脏又长,敞胸露肩,穿奇装异服,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宿舍臭气熏人,破鞋脏袜乱扔乱放,烟头遍地;教室桌椅破损、脏乱不堪;在校园内举止不文明、爱讲粗话、脏话,随手乱扔果皮、废纸、包装袋。同一些知名企业相比,我校的校规制定的远没有这些企业严格,如果学生连学校的规章制度都不能遵守,又怎能被这些大企业聘用呢?所以要不断用企业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将来就业的企业比学校的要求还要严格,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我曾经问一位分配到外企的毕业生有何感受,他说外企管理非常严格,服装、发饰统一标准,甚至行走都有固定的路线,使他的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他表示一定努力工作。
  2、心理角色转变。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教育更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企业从而要求中职毕业生能零距离就业,即能“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但是从现实来看,不少中职学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在“2+1”培养方式的第三年在企业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留不住。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究其原因,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目前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意识不够,自我封闭,缺乏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
  3、企业文化的对接。
  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遵章守纪,而现在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和人沟通共事的能力。企业要求职工应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不少学生由于年龄小,独生子女多,阅历见识浅,更缺少同甘苦共患难的锻炼机会,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和先人后己的精神。这就要求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校徽、胸卡、校服、校园网、宣传栏、指示牌、信封、稿纸以及交通工具上的标识都应力求精致、美观、有品位,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要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的需要。
  同时重视职业训练活动,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把学校的实训实习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厂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
  总之,由于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特点,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上一页  [1] [2] 

【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如何与企业对接的思考】相关文章:

企业加强资金管理思考06-12

对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08-04

关于加强企业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08-28

电力企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思考06-12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思考08-20

谈谈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思考(精选5篇)05-13

加强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思考论文04-22

加强企业会计管理思考05-21

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08-06

企业文化构建思考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