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化学的教学

时间:2020-11-07 12:02:3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高中化学的教学

        一、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应该具备如下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要全面而广泛,有对实验的“观”,有对实物、图表、模型的“观”,还有对自然、生活、生产中化学现象的“观”。但只“观”而不“察”,就是只看不想,“观”后必须对具体的表象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化学的初步结论,并运用结论解决化学问题,才能提升至能力。为此,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常常出现某些特征现象、曲线、图型等,它们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且往往是隐含的,只有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加工,才能发现其反映出的规律,提取出有用信息来回答相关的问题。
        2.实验能力。化学实验能力主要包含两部分,其一是基本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常见仪器的识别和使用、重要的基本操作,如加热、分离提纯、浓度配制等。教师将重要的学生实验进行发展派生,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能力。其二是实验探究能力,即根据实验目的、要求、设计简单实方案的能力,它包括实验操作程序设计、混合物分组确认及分离、验证化学原理等,这是培养学生敏锐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创造性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综合考查的热点。
        3.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它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针对性、适应性),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精确性、逻辑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整体性(广阔性、综合性)及思维的创造性等,它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因此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一直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①对中学化学基本知识内容能融会贯通,通过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贮存,并能正确复述、再现和辨认。②能将实际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联系所学知识迁移、转换、重组,使得问题得到解决,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反应式或图表表达出来。③题目设置一些陷阱,如过程情景复杂化,但回答简单化,注重对过程分析的同时,更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考查。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要求考生敏捷地接受新的信息,联系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去伪存真,解决新的化学问题。信息包括学生通过日常生活获取的已有经验和在课堂上获取的已有知识,也包括试题的题干中提供的新信息。考查考生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提取有用内容点解答试题的能力。 
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研究性问题或无机、有机信息题联姻,形成新旧知识相交融来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二、学会讨论合作,提高学习能力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明确的学习目的;二是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社会的变迁,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中学生的学习毅力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学习兴趣就成了他们搞好学习的关键。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参与问题讨论,认真钻研去获取知识,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当他们求得知识后,这种胜利者心理就得到了满足,因而增添了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动力。如新教材中有很多“规律型”讨论题,这类题目不难,学生愿意讨论。只要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学习兴趣就会倍增。      2.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和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关键在于设计发散点,而新教材上的“讨论”题目是在长期地教学实践中总结或挖掘出来的,具有优选性、广联性、密集性和科学性。例如,“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Na2CO3四种溶液?”“采用哪些方法可以增大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这类题目放手让学生讨论,就能联系到诸多化学知识,也可得到很多的好答案。
        3.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讨论中,教师和学生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通过互相切磋甚至是争论,都可以从多方面接受信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新教材上有一讨论题:“收集氨气的试管口的棉花应用什么溶液浸湿?为什么?”这是一个开放型的问题。多数教师想到的是非挥发性的酸溶液,而有的学生却想到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等。在回答“为什么”时,教师易受到旧教材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棉花的作用是阻碍NH3 与空气对流以便得到较纯净的气体,而学生考虑则是环境保护问题。像这样的问题还很多,只要师生共同讨论,相互补缺,相互激励,就能共同提高。
        4.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新教材上的“讨论”所设计的题目虽然是单一的,但学习内容并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有许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如“为什么医院里用高温蒸煮、照射紫外线、喷洒苯酚溶液、在伤口处涂抹酒精溶液等方法来消毒杀菌?”等问题。在讨论时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这样,研究性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新教材上对于“如何鉴别Na2CO3、NaHCO3 和NaCl”这一类讨论题目,答案具有多元性;而“通过计算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需要哪些必要的数据?”“如果水分子之间没有氢键存在,地球上将会是什么面貌?”这类问题,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在讨论时,学生可以体验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论高中化学的教学】相关文章:

1.伤寒论案例教学论文

2.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3.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4.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论文

5.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论文参考

6.论民法课堂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7.论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实施建议的论文

8.论国际金融教学革新论文

9.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的改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