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青年教师“四成”培养模式探新

时间:2021-04-28 13:14:1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中职青年教师“四成”培养模式探新

  论文关键词:中职 青年教师 “四成”培养模式 教师管理

  论文摘要:青年教师培养是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青年教师“四成”培养模式,即将青年教师培养分为成长、成熟、成才、成名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培养措施,并结合广西南宁市卫生学校南校区工作实际,对青年教师“四成”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实践进行了探讨。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后备力量的储备,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此我校把青年教师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于2005年开始探索教师“四成”培养模式。
  学校青年教师现状
  我校教师年龄分布情况为:现有专职及兼课教师120人(含理论课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年龄分布为:≥50岁的22人,占18.3%;40~50岁的44人,占36.7%;30~40岁的26人,占21.7%;≤30岁的28人,占23.3%。六年来新增青年教师28人。随着我国对中职教育的支持,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高、招生数量的增加、素质教育的开展,每年都有3~9名青年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使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扩大。
  从上述教师统计情况看,在我校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尤其是30岁以下(1980年后出生)年轻教师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基本是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但教学资历较浅,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不长。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我校提出青年教师“四成”培养模式,明确了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对青年教师进行成长、成熟、成才、成名等多层次培养,目的在于通过系统规范的培养,使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青年教师“四成”培养模式的内涵
  青年教师“四成”培养模式是把学校的青年教师按教龄的长短分为四个培养阶段,即成长阶段、成才阶段、成熟阶段和成名阶段。每个阶段都设定目标和具体要求,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经过15~20年的时间,将青年教师培养成具有较强教科研和管理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成长阶段是指新到校年轻教师在入校的2~3年内要达到 “合格教师”标准: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熟悉业务,基本掌握教学基本功,能独立承担本学科的教学工作。
  成熟阶段指新教师在工作的第4~10年间由“合格教师”达到“优秀教师”标准: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能独立承担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并初步形成教学特色,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每1~2年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的学术论文,能承担学校公开课教学,积极参加学校和区、市级教学竞赛活动并有较强的获奖实力。力争使20 %以上青年教师成为各级骨干后备人选并进入优秀教师行列。
  成才阶段指教师在岗位上的第10~15年间达到“骨干教师”标准: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教育教学基本形成自己的特色,能带动本校青年教师成长,每1~2年在公开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在专业建设与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建树。
  成名阶段指骨干教师经过约15年的发展达到“专家型教师”标准:具有高级职称的任职资格;教学工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学生欢迎和学校肯定;每年均有教改和教科研论文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学科带头人作用,能组织好本专业教改和教科研活动;能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教改及教科研活动,能在本校、同类院校教师的发展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成为同类院校公认的专家型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成为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校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教师“四成”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成长阶段培养
  建立新教师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具体措施包括:为每一位新到校青年教师选择一名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教学经验和高尚情操的中老年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在每年教师节期间举行“拜师结对”活动,为指导教师颁发证书。指导教师负责新教师思想政治、教学业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从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指导和多方帮助,尽快使青年教师成为合格教师。指导教师要与青年教师一起制定1~2年的培养计划,并由教研室和教务科每学期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几年来,我校共为20名专职年轻教师配备了指导教师,起到了整体的传、帮、带作用。
  实行岗前培训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为保证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学校“大家庭”,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我校每年对新进校教师、外聘兼职教师组织开展岗前培训1次。培训主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投入教学”开设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入校教育、师德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及教学规范制度培训、教学技能培训、优秀教师经验谈等。
  建立新教师听课制度 新教师选择指导教师讲授的一门课程全程跟班听课一轮,做好听课笔记。每学期听指导教师的课程学时数不少于30。通过听课,青年教师能很快了解和初步掌握教学方法与讲课艺术,一般讲课水平都会有很大提高。
  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主要面向工作3年以下青年教师,比赛用具主要是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多媒体课件仅作为辅助手段,目的是通过青年教师说、写、讲等基本技能比赛促进他们讲课基本功的训练。
  非师范类新教师通过教育类培训获取教师资格证 要求非师范类新教师必须参加省、市教师资格证培训,学习教育学、教学技能、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并在1~3年内获得教师资格证。
  参加技能实践,考取证书 要求新入校医学临床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全部到医院或企业等实训基地参加技能实践,并参加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考试,获得初级以上专业执业资格证或技能证,为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打下基础。
  (二)成熟阶段培养
  校本培训制度化 利用每年的学术活动月、寒暑假及每月两次的教研活动,开展全校性业务校本培训,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必须参加。校本培训是体现“为了学校、在学校、基于学校”的培训方式,是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等方式来培训教师的一种校内在职培训,教师既是“被培训者”,也是“培训者”。因此,校本培训既能为青年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增加学习机会,又能为骨干教师展示学识提供舞台。例如,学校每年常规开展的学习活动月均能收到参赛学术论文130余篇、参赛的教学课件80多个、进入说课比赛决赛的有10多人,开设专题讲座不少于4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