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时间:2021-04-27 14:16:4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论文摘要:所谓的家庭学校教育(Home Schooling)虽然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界定,但一般都界定为:是指学龄子女在家庭学习的一种学校模式,即学龄儿童不在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在自己家中接受符合条件的父母或专门教育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指“由父母或监护人在家里而不是在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的教育”。把家庭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形式的美国,自于20世纪50、60年代起兴起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在数量和形式上都在迅速扩展,其中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儿童数量由1990年的123万到1999年的190万(Ray,1990;Lines,1999)。

试析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文化对教育起着直接和持久的影响,尤其制约着各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文化的流变也制约着教育发展的历程。通常所指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即社会主观精神文化,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家庭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发展必然受到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以下主要从美国社会文化的视角来探讨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学校教育发展 社会文化背景 美国家庭 家庭学校教育 学龄儿童 学校模式 家庭学习 学龄子女

  一、美国社会观念:自由、民主、平等

  各国移民组成的多民族的美国,200多年来从各个民族吸收了大量的文化,多种民族群体之间的文化在不断的融合中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教育问题也不可能完全整齐划一,逐渐从“文化大熔炉”转向“马赛克文化”,同时各民族、种族的家庭为了保持其文化特质更注重家庭教育。

  从深层次上找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家庭学校的兴起正是美国文化中特别强调“自由精神”的一种表现。在公共学校教育体系完全确立起来之前,对儿童的教育权实际上一直掌握在家长手中,而且,美国的公共教育曾一度进展缓慢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长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利,不愿意让别人来决定自己的孩子应该学什么,什么时候学以及怎样学。强制就学法规定如果不将子女送入学校就将遭到罚款甚至入狱的处罚,这样才使家长最终被迫放弃了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权。因此,在一些美国人看来,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正是与独立自主的精神相反的,它用各种各样的义务、权力和强制手段来保证这个体系的运行。即使家长不愿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学校,在强制就学法的规定下也必须如此。

  而且,孩子在学校里一旦不能达到某种程度,就得年复一年地待下去,接受他们并不信仰或并不感兴趣的东西,而家长还必须为此掏腰包(纳税)。不论学校传授的知识是建立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宗教主义、共产主义、民主主义还是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基础之上,正规学校教育体系的这一整套做法是建立在强迫、压制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不强迫入学,有的家长也许会疏忽子女的教学,但这并不能成为强迫所有的`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理由。在学校教育体制下,那些依靠教学为生的教师们的自由也被剥夺了。为了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一些教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方法或原则,采用能为学校承认的方法进行教学,传授一些也许自己并不信仰的思想知识。这些都是对独立自由精神的践踏。

  而家庭学校正是体现这种独立自由精神的典范。在家庭学校中,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及学习方法的设计都完全由家长控制,它尊重每个家庭自己的选择。正是在这种对个体的尊重及将支配教育的权力还给个体后,才能称得上名副其实的自由。所以,很多家长极力推崇更为自由的家庭学校。

  二、宗教文化的影响

  英国作家埃德蒙·福西特把美国描绘成一个“宗教的自由市场”。美国宗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历史形成的。美国是一个由各国移民组成的国家,移民们把五花八门的宗教带至美国。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就开始奉行的宗教宽容政策也为各种宗教和平相处创造了有利条件。再者,美国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实行政教分离的西方国家,其宪法明确规定不设国教。正是这种宽容的方针,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宗教教派最多的国家。美国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国家,一直标榜消除种族歧视,多元文化并存。然而二战后,美国宗教文化发展倾向世俗化,许多公立或私立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和价值观与某些家庭所持有的宗教观念完全相悖,不仅如此,学校还潜在的将这种强势文化灌输给儿童,使得许多较为保守的或宗教信仰强烈的家庭难以接受。1963年最高法院通过的美国宪法的第一个修正案禁止在美国的国立学校作祈祷。而各宗教教派成员则希望其子女能继承自己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因此,家庭成为其进行宗教教育的首选场所。

  家长们认为家庭学校能更好的进行宗教教育。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2001年公布的分析报告显示,有38.4%的被调查的家长选择进行家庭学校教育是出于宗教原因。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而家庭学校教育被认为是最好的形式。由于所有时间孩子们都与家长在一起,所以家庭学校能给孩子更多的机会保留家长的价值观。它允许家庭将他们个人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融入到所有的课程领域,例如,如果该家庭是基督教家庭,他们可以将经文融入到书法练习当中,将圣经融入到阅读中。

  三、美国家庭功能变迁

  家庭功能必须与变动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家庭功能也有了很大变化。自北美殖民地开发初期,欧洲移民移居新大陆时起,经美国独立后的西进运动,再至美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期间的家庭功能发生的最大变化莫过于由一个生产单位转化为消费单位,家庭功能出现了外化的趋势,即原来一些由家庭承担的功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外移,即家庭的某些功能弱化而由社会机构取代。

  于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功能又出现了回归家庭的迹象。美国人现在更渴望那种几十年前家庭生活的温暖与亲密,并且更加认识到这样的家庭生活对其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子女的期待及教育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于是近年来出现了亲职教育,即父母为实施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接受的自我教育,专门有“父母行为量表”来测试父母的家教行为和处理亲子关系的水平和能力,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也是重视家庭教育的表现。加之近年来学校教育系统所暴露的问题日益严重,比如学校教育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道德问题等等,使人们对学校教育开始持一种怀疑态度。而目前的新技术革命,正在重新认识曾一度衰弱的家庭教育功能,于是教育功能又出现了回归家庭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