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

时间:2022-10-12 09:36:3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精选10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精选10篇)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

  高等学校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创新

  [论文摘要]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反应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养成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在这个意义上,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教学改革要获得成功,必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入手。本文着重论述了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的意义、原则、策略和创新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作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杠杆,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如何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客观的认识和把握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趋势,积极寻求未来变化的高度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策略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的意义

  首先,是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的需要。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所学校整体实力的反应。如果一个专业或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从总体上能较完整和有特色地反应该专业或学校主体就业领域所需人才应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及素质要求,那么,其毕业生的质量就高,竞争能力就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适应性就强。这就是说,一个专业或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受欢迎的程度,取决于该专业或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

  其二,促进个体不断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促使学生不断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提供给学生一套学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体系。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犹如大学针对社会的不同需要,向不同学科、专业及层次的学生提供的具有不同营养的“菜谱”,每一位学生可以据此选择喜欢的菜单并品尝其“美味佳肴”,以“吸取”自己需要的适合实现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使其获得不断地成长与发展。

  其三,以往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合时宜。比如:对科学技术发展缺乏深入分析,致使课程内容陈旧;对社会经济需求了解不够,造成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对课程体系内容要素缺乏深入认识,造成课程内容重复;对课程总体结构缺乏系统研究,致使课程门数增多,以理论为中心构建课程实施模式,相对忽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等。

  二、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的原则

  一是拓宽知识基础。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必须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拓宽专业口径,着眼于培养人才的发展后劲,致力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些专家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有关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自己的空间和条件,有利于培养多规格、多层次、有特色地复合型人才,充分满足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

  二是前沿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注重吸收最新科技成果,保持学科的前沿性,只有使教师和学生时刻站立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才能跟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步伐,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视野的人才,才能孕育出原创性科技成果。

  三是完整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各学科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应保证基本原理、原则和知识在上的内在完整性。有的教学内容只讲静态的、分散的具体知识,缺乏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发展趋势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这样,学生既无法掌握各门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也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更无法达到创新性发展的高度。

  四是实践性原则。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使理论教学中一个一个独立的知识单元在实践过程中“串联”起来,达到对专业知识的整体的把握。科技创新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性原则也能够使人才较早地对“创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提高人才的创新素养的积累。

  五是个性化。个性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学校个性,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充分利用各学校的现有资源和办学传统,打破高等教育千校一面的现状,进行“特色”教育,以达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另一方面是注重人才个性,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既要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能够为各类人才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的策略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要进一步体现综合化的特点

  所谓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就是指高等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要反映当今知识或学科综合化的特点,打破文理工互不相通的局面,使文理相互渗透、专业知识与普通知识相结合。大学课程与教学内容之所以会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高度综合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当代重大社会生产、生活问题的解决需要多种学科协作攻关使然。现代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已不能囿于过去那种狭窄的知识面,而必须代之较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较广博的文化素养。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从“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以来,许多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的过程中,综合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1)课程设置上的文、理、工相互渗透。怀特海说过:“没有人文教育的技术教育是不完备的,而没有技术教育就没有人文教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成为博学多才和术精艺巧的人。”①从世界范围看,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几乎所有进行课程内容综合化改革的大学都采用了这一途径,其基本做法就是让修习某一学科领域的学生选习其他领域的课程。有些国家的大学甚至把这一途径作为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之一,旨在使学生有较宽广的视野和较宽厚的基础。在这方面,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在通过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知识的适度引入,扩宽专业口径,使单一的适用于培养专才的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合于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的通才教育。

  (2)设置综合性专业。因校制宜地设置一些综合性的新专业,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课程综合化的一种较高级的形式,如清华大学将原来分设的科学(材料)专业、金属材料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合并,设置了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有利于培养全面掌握材料科学和工程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华中科技大学所设置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打破了过去机电分离的状况,有利于培养既懂机、又懂电和自动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在综合性专业建设方面,应注意开发与扩展应用专业、新兴专业、特色专业、整合专业与国际化专业。

  此外,还可以设立跨学科、跨专业、跨课程的综合研究中心,组织不同领域的教师进行共同研究;实行主辅修制;开辟第二专业;实行学分等值与交换;设置双学士学位课程;加强综合实验、实践课程;重视第二课堂课程;提倡开设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课程;引进新编课程、原版外文教材及国内外高水平课程、主讲教师授课等等也是实施大学课程综合化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进一步多样化

  (1)开设大量选修课,使课程种类多样化。开设大量选秀课,不仅可以使学生根据不同的志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其他有力条件,进行有选择地学习,促使人的兴趣、爱好、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而且能方便地实现大学课程目标的多样化要求。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许多国家的大学选修课的比例都很高。美国大学的选修课程约占课程总量的1/3;法国大学本科课程的选修课占所有本科课程的比例高达40%—60%;英国大学各科系也普遍开设了灵活、广泛的选修课程,并有逐步增加选修课程比重的趋势。在我国,为增强学生职业和生活的适应能力,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发展个性,也应该允许学生在校内跨院系、专业选课,甚至允许跨院校选课,并承认所得学分,还应适当增加选修课在全部课程中的比例,发展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2)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自由研究课程过去只在研究生阶段才开设。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大学教学与科研、生产之间关系的日益密切,许多国家的大学在本科阶段也陆续开设了这类课程,而且比例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在这方面,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亟待逐步加强。也就是说,在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和真理的探究过程,把学生的科研训练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懂得如何获得充分的事实依据,如何预言可能的结果和结论,如何形成合理的结构,如何真实地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等等。

  (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考虑实践性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部门的要求,导致了注重实际、应用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大学不能再封闭于“象牙之塔”中,必须应对社会需求。注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方面。在西方,如1993年德国科学审议会就指出,大学的教学目标、课程安排都要正视一个事实,即绝大多生对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感兴趣,因此,大学的课程设置应努力实现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结合。1988年,由法国教育界知名人士与业代表共同组成的“教育与经济高级委员会”在向政府提交的报告《教育与经济——2000年的教育体制》中,强调要围绕未来五大热门职业进行,即侧重于培养工程师、企业人员及国家公务员、商业人员、医生和教师。在我国,对于一些应用型、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许多学校普遍加强了实践与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些理论性、学术性的学科,各高校也重视了与实际的联系,运用该学科的理论观点分析解决当前重大的实际问题。

  (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朝灵活化方向发展

  封闭和僵化的课程体系已无法适应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高等学校必须建立开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尽量使其弹性化、灵活化,努力构建一种充实而富有个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因此,改革、重建专业课程,加强课程结构的灵活性,软化学科边缘,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的联系便成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孜孜以求的目标。纵观世界各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虽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高教传统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较为突出的特点是建立模块化、学分制的课程体系,即将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成几个小的单元或模块,并且授予学分。这种课程体系包括横向与纵向两大部分。横向部分分为普通课程模块、学科专业课程模块、特色课程模块等等;纵向部分分为必须与选修两个系列。这种课程体系的安排,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便于不同专业、不同系、不同学校之间的流动,甚至可以在大学和非大学机构之间、不同国家之间流动。如日本为促进教育的开放化,短期大学实行与其他高等院校学分互换制度,承认学生在对方院校学习所取得的学分。在我国,也有许多大学相互之间与国外一些大学之间实行学生交流、学分互换制度。这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打破了地方和国家的限制,为世界各国大学之间的校际合作和国际合作创造了条件。

  四、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一)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

  专业教育是大学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反映,只要社会分工的基础不变,只要高等复杂的专门化职业领域还存在,专业教育的合理性就不容置疑,它主要给了学生一个不确定的职业世界里生存的能力,在大学教育中的独特功能不容抹杀。同时,应该认识到加强通识教育是提升高等教育品味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应当使人养成善于求真的习惯、反思与批判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视野。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好公民,应塑造与其知识水平、智能水平相匹配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发展水平。这些都要通过加强通识教育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应当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帮助学生构架起人文课程与职业工作之间的桥梁。

  (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众所周知,必修课程是保证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基本质量要求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选修课则是照顾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满足个性发展需要而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的必修课分量过重,学生只能局限于狭窄的学科领域,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受到压抑。因此,增加选修课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问题在于,选修课并非设置得越多越好。在那些教师与课程资源部很充裕、学术水平不高、课程管理欠佳的院校选修课的比例就不宜过大。高校选修课的设置必须掌握好以下原则:广博性,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平衡性,实现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必修课、限定性选秀课、任意性选修课之间的相互平衡;相关性,各种知识与课程之间应有机互补,避免给学生以片段、零散的知识;适应性,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学生个人的需求。

  (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高等教育在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的动向,或让学生深入社会和生产部门,以丰富社会经验,学习并应用实际知识,或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科研活动,加深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但总体上看,在我国,实践教学长期受到忽视。怀特海说得很妙:“事实上应用是知识的组成部分。因为所知事物的意义在于超出它们自身的各种关系中。因此,未被应用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知识。小心翼翼地保护一种大学,使其独立于周围世界各种活动之外,是扼杀兴趣、阻碍进步的最有效途径。独身不适于大学,它必须与行动结为伴侣。”②怀特海的论述当然已经超出了实践与理论关系这一范畴,但对我们正确理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仍然大有启发。

  总之,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应正确处理专业与通识、共性与个性、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在学生、学科、社会三者之间追求最大限度的统一,寻求整体价值的融合,努力把人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学科的进步贯穿于课程体系的设置之中,让学生在一个“宽专业、厚基础、重实践、强个性”的课程体系中受益。

  注释:

  ① 博耶.美国大学教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129.

  ②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M].王承绪,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13,931.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 篇2

  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一)教学主体定位不当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定位,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探究精神尤为重要,它将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自觉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反观,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定位。此类教育方式并不是你想要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就可以得到什么效果。反倒是出现教师一味的津津有味的照本宣科,而学生却表现出无精打采、索然无味的状态,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全无,如此一来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物理教学包含两大板块:实验与理论,实验教学在物理授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作为物理学科入门阶段的初中学生,此时更应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多数学校及教师并未将实验教学放到核心位置,忽视了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的根本。绝大部分的物理教学活动只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而对于物理实验过程仅是草草了事,流于形式。这样的物理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单一性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往往采用“你听我讲”的填鸭式教学,主要以大量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此种单一性的教育模式,只会泯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严重影响教育质量。作为物理教学初级阶段的初中物理,应当结合探究性与情境设置相结合。就当前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看,明显缺乏将探究性及情境设置融入课堂。落后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教育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加快推动多样化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

  (四)唯一化的教学目标

  初级中学作为接触物理知识的首个阶段,除了让学生掌握物理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然而,就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作为授课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这一个目标,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其他能力,如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唯一化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只是被动性的学习。

  二、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研究

  (一)转变教学角色定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作为物理教师应该改变过去本位教育的方式,转而将学生放到物理教学的主体位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把握课题进度安排,摒弃过去教师的教学进度完全根据自身计划进行安排。实现学生感兴趣什么、想学什么就按学生的意愿开展教学工作的转变。强迫性的、机械式的将课本知识硬塞给学生,这种教学形态已跟不上教育新形势的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定位,不仅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推动创新型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有机结合情境教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习的环境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如何活跃课题学习氛围,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情境教学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有效方法。情境教学采用一种愉快教学方式。它改变以往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有效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因而,在进行物理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注意,调动起积极性,使学生完全沉溺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当中。比如,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创设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将学习中较难理解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易懂。

  (三)多样性教学模式,创新物理教学

  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以结合知识结构特点为根基,注重开展探究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章节重点,以及难点,由此创设出合理的课堂情境,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从而确保教学质量,训练学生独立思维、创新能力。由于物理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教师除了开展探究性学习,还必须适时进行实践性学习锻炼;实践教学就是将课堂转移到实验与生活实践,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四)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教育新形势下,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在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时刻注意对学生开展物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多元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避免将教学目标仅仅放在基础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忘却了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是转变思想利用多方式及手段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 篇3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音乐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学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基础,然后在学生音乐素养、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学音乐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中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并不高。基于此,本文结合新时期中学教育的特点,对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有效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中学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教学创新;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音乐教育在中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在逐渐上升,音乐教育在学生审美情绪、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等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结合新时期中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中学音乐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1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为了创新中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必须对音乐教学理念进行革新。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音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唱,而且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音乐素质基础进行挖掘,了解自身的音乐学习特点,帮助学生优化声音,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去掌握唱歌技巧。其次,要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新课程改革对中学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将探究学习模式、合作教学模式等融入到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嘎达梅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探究该首歌曲的演唱背景、唱法风格以及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面也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2运用流行音乐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期的中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等多个渠道接触到音乐,并且在音乐种类方面有着一定的自己偏爱。流行音乐作为目前大众音乐的主要种类,也是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音乐类型,然后同时也是中学生接触音乐最多的一种类型。中学音乐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流行音乐教学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体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还能够让中学生对流行歌曲有着更加客观、深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民族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凤凰传奇的《天蓝蓝》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的MV,引导学生对民歌产生深刻的了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歌曲中表达的涵义进行认知,让学生通过音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中学生普遍喜爱的周杰伦有一首《蜗牛》,这首歌曲蕴含着积极向上、不断前行的人生态度,教师要通过这些流行歌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外很多民族风的歌曲,如《青花瓷》、《菊花台》等都用到了大量的民族乐器,将传统乐器与西方乐器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美妙的音乐,这些都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素材,要引起中学音乐教师的广泛关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新中学音乐教学方法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既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又是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静态的音乐变为动态的,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改变传统中学音乐教学单一教唱的形式,让音乐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能够为学生充分的展现音乐之美。例如在中学音乐传统乐器教学的相关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将乐器的相关图片和独特的声音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播放出来,让学生对乐器和对应的声音有着直观的认识和辨别。在学习鼓这个乐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山南鼓舞的视频,很多学生都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节奏动起来,在课堂氛围营造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利用音响播放音乐让学生进行鉴赏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展示音乐所表达的画面,让学生跟随着音乐和画面对音乐中所要表达的美感、内涵有着更加贴切的认知。例如在学习《江河万古流》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然后为学生展示中国地图、中国的大川河流,为学生播放黄河壶口瀑布一泻千里的壮观场景,让学生对音乐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4结语

  中学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科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中学音乐教学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流行音乐引入到中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断创新和改革中学音乐教学,提升中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然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 篇4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学生缺乏主体性

  当前课堂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初中数学教师怕讲解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或者理解得不透彻,反复讲解重点知识,留给学生的动脑时间很少,学生就像一个旁观者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之数学公式、习题较多,学生认为课程很枯燥,无法集中精神,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2.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

  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几乎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很少用到教学辅助工具,这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学校缺少教学设备,无法用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另一部分是学校教师怕麻烦,觉得没有必要而不愿意用;还有一部分教师不会使用教学设备,故而放弃使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学校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应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保障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3.缺乏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初中学校多安排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数学教师多是科任教师,担负几个班的教学任务,因此数学教师仅与学生在课堂上有交流。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都很敏感,需要教师特别关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多找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一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建议

  1.具备创新意识

  (1)增强教师创新精神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学习新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教师创新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方法更灵活、更实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进,与此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的课堂气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做好引路人的角色,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使用民主的教育管理方式,营造课堂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变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在课堂上多与教师互动,与教师一起实现教学创新。

  2.改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帮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师讲应用题时可以设置情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答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推理、实践等方式解决新问题。教师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时,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公式、定理分析问题,对所提问题进行论证,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学习方式的掌握、学习方法的积累都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3)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知识积累等情况将班内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如以小组改错、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发言,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引导学生学习技能。

  3.教学设施的运用

  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将课本、习题、学习资源等组合在一起,用非常直观、有趣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对于学生学习数学非常有帮助。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因此在学生学习时才会认为数学不容易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学习难度,还能增加学生喜爱数学的程度,增强教师上课效果。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主导作用。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 篇5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初进校园的逻辑认知科目,其教学形式的制定一定要严谨,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因此要求老师要遵循教学目标,深入了解教材,同时做好课堂的灵活授课工作,要在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上不断地进行探究和摸索。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提出了相关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创新教学的出现显得举足轻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当前小学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那么如何推动小学创新教学的发展,这里就要求老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创新的教学模式带入课堂,不断地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质的飞跃。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工作。

  一、利用教学目标的制定来开展创新教学活动

  小学作为一个基础阶段,数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门课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孩子可以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即动手操作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就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来说,老师的具体上课内容都是按照之前制定好的教学大纲来进行的,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影响甚大。所以老师要想将数学创新落实到位,首先要制定新的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死板拘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扩散,所以老师要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改革。只有先摒弃以前教学目标的制定规则,老师的思维才能够被打开,从而才能制定出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这也就要求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联系实际,与学生、同事多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要符合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的制定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实际教学任务开展,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天马行空,要为以后的实操打好基础,所以要和现实情况做好结合。老师要严格掌握目标制定的界限,只有这样,制定教学目标才是有利无害的,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其未来的实操效果。

  (3)制定教学目标应该注重教学需要,我们应该清楚制定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规划、设定以后的教育模式,从而满足教学需要。由此可见,教学目标是不能够脱离教学需求的,而且要将重点放在教学需求上,让教学目标对未来教学工作有着积极意义,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效果。

  二、教学创新应该更好地进入课堂

  在现如今的教育大环境下,教学目标能否真正地在课堂中实现,对将来学生的表现、课堂气氛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课堂操作做得好,课堂气氛就能够活跃起来,学生的课堂表现也会变得更好,整个趋势也会向更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如果实践操作不到位的话,就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课堂气氛提不起来,学生肯定也不会专心听讲,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更好地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就要对课堂实践方面进行创新。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教学时要直指重点,因为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够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老师的问题做到积极地讨论和探索。从而发现,只有让教学目标真正进入课堂,才能发挥其效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课堂实操工作:

  (1)利用情景代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想要得到一个好的课堂效果,就要在自己的上课内容上多下工夫,即做到创新教学。老师应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设想一些能够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并加入自己所想要教授的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能够活跃起来,达到一种教师想教、学生想学的良好状态。

  (2)老师要亲自进行一些演示,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统一比较小,对事物的想法还不够全面,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喜欢模仿,老师们可以抓住这一点来开展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多演示,给学生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小学生也会根据老师的演示进行思考,从而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们的操作演示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会产生一种积极效果;第三,小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老师们在课堂中多进行提问,也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让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调动课堂气氛、增进他们感情的同时,还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总之,新课改以后,创新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纳,他们也在努力通过一些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研究发现,通过制定新的导学案和将创新融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26.

  [2]王升元.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J].学周刊,2015(17):152.

  [3]熊永才.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新西部(理论版),2016(10):168.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 篇6

  摘要:素描是高校美术专业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功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革新。但当前高校素描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素描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紧跟时代步伐,创新高校素描教学方法,对于高校素描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素描教学的方法,以期为素描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素描;教学;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对子女艺术方面的培养。美术就是一门能够增强学生艺术素养的专业,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也逐渐增多。素描作为高校美术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固有的素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美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创新高校素描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高校素描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当前,一些高校的素描教学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类似于高中美术教学。首先,素描教学形式单一,一些高校依然采用写实的教学手法,即给学生指定一个实物,然后学生对照实物进行素描绘图,完成后再开始另一个实物的绘制。重复性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素描的兴趣。其次,素描教学内容单一,高校素描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临摹过的作品,这种重复性且毫无新意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反感,不但难以使学生的素描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2.缺乏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素描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创新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素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而且能够培养独到的审美观念,能够通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具备较强的艺术欣赏能力。然而,当前一些高校的素描教师对教学目标并不明确,仍旧一味地注重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硬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绘画量,而较少培养学生对美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学生每天重复性地进行写实训练,反复地对实物进行描绘,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难以真正体会艺术的内涵和素描的内在美。

  二、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方法

  1.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当下,社会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还要具有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才能在美术行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高校素描教师不仅要重视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素描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素描使学生具有独立欣赏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想法,使作品得到升华,这才是美术的真正意义。基于此,在高校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段式教学方法。首先,教师从基础的素描教学开始,通过写生使学生的素描技能得到提升。其次,当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素描技巧后,教师开始让学生透过作品深入理解其内涵。最后,在了解作品后,教师开始加强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热情,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素描教学也可以利用现代设备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往一些教师一直沿用单一的素描教学方法,这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可以起到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作用。高校素描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自身教学情况,制订适合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西方素描教学中有很多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高校教师可以选择西方素描教学方法中适合我国素描教学的方法,并注入新的观念和内容,从而创造新的素描教学手法和表现技巧,使素描成为学生主动表达内心情感的课程。当前,我国各大美术院校在创新素描教学方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不同的院校在素描教学探索的方向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因为有着对艺术的共同追求和作为教师的责任感,高校素描教师并肩战斗在素描教学改革的前沿。只有通过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探索,素描教学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才能展现出素描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结语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的素描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影响了素描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首先应该树立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然后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素描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性思维,进而提高素描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素描人才。

  参考文献:

  [1]游伟.高校素描教学创新分析.艺术品鉴,2016(11).

  [2]黄彦.新常态下高校素描教学创新与改革之思.美与时代(中),2015(7).[3]罗承月.关于高校素描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美术界,2013(2).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 篇7

  一、以激发好奇心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要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学生们的已有认知模式中寻求突破口,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们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产生好奇,并主动去探究和质疑,从而激发才智和潜能的发挥,释放出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负数的概念,可以根据实际生活经验,结合学生们的知识水平,设计以下几个例子,让学生探讨.

  (1)零上10℃,它比0℃高10℃,可记作+10℃,而零下10℃比0℃低10℃,同学们知道如何来表示吗?

  (2)海拔是以海平面为基准,高出海平面的部分,而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又该如何来表示呢?能用海拔155米来表示吗?

  (3)向南走100米与向北走100米,收入2000元与支出200元,用数学符号该怎么表示呢?这样的问题情境就能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纷纷思考该如何用数字来表示以上的各种情况,同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掌握负数的概念和应用将会水到渠成.

  二、重视交流合作,共同协作创新

  与创新分不开的就是团队协作,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无处不在的就是团队协作,每一样事物或工作的完成,单靠一人之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团队中的个人之间能够展开良好的协作.把每一个人的力量都聚集起来,才能更快地解决问题,也能让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反馈和指点,拓宽思路,引发创新的火花.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还能互相了解各自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协作,交流与合作是创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例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为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提供足够的空间,在小组讨论的模式下,还可以辅以讲解的模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以及学生们的一些动手实践,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们理清知识的结构,活跃思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三、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创新行为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们能够提出问题就是进行了思考,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不是代表他们都懂了,而是还没有仔细地思考过.学生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一种求真、求实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和各种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难有创新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认真思考并发现问题,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其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创建一种良好的提问气氛.如果课堂上没人敢发言,那有问题的学生也不敢提出来,而如果课堂上气氛轻松活跃,大家能够畅所欲言,我相信很多学生都能够把心中的问题或看法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才能为其今后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了“多边形的内角和”相关知识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一些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来让大家讨论.如,分割多边形的方法有哪些呢?只有一种吗?如果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能根据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来确定多边形的边数吗?像这样一类的问题,都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来,再探究和思考.通过学生的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更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根据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究,得到了多边形对角线的更多知识,这个过程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还让他们再一次深入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巩固了基础.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课堂不仅是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学习知识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过程,而能力的培养却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这个抽象的过程又是通过具体的知识学习来体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使用,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 篇8

  一、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高校音乐学习不感兴趣

  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招生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少能够招收到具备专业素养,真正喜欢音乐的学生。有很多学生学习音乐是因为考入大学的分数线低,自己的文化课水平又不高,就选择利用音乐成绩考上大学,根本不喜欢音乐,这也就导致高校的音乐教学很难进行。还有一些学生,是真心喜欢音乐的,由于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陈旧,音乐课堂了无生趣,致使音乐并不是学生心中向往的那种自由、随性,慢慢的也就失去了最初学习音乐的热情。还有就是,学生入学时,音乐素养、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加上音乐的学习比较的困难,需要学生付出很多的精力与努力,才能够学透、学精,为自己所用,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够坚持下来,半途而废。

  (二)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问题

  首先,我国的教育大都是比较保守,比较单一,还有点枯燥,即使是比较开放的音乐教学,也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遍有一遍的给学生灌输音乐知识,音乐常识,音乐信息,还会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常识、信息的分数来判断学生音乐的素养与水平,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在高校,音乐教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想要更多的时间跟教师一起探讨音乐都是不现实的,教师也就更没有时间一一指导学生,这也就直接影响着不能够更加详细,全面的了解音乐。然而,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声乐、理论基础、键盘乐器演奏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简单讲解根本就满足不了每个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需求,更不是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就能够决定学生音乐素养的。有些教师或许也意识到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不足,就会直接让学生在全体学生面前演奏乐曲或者表演乐器,虽然,这种方法在某种情况下,能够让学生去主动的学习音乐,补充自己,可是,这也让学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有时候还会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充分,感觉自己当众出了愁,造成自卑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阻碍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其实,只有教师用适当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和学生一起弹奏或者演唱,也可以对唱,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给其他学生和老师展示自己的音乐功底,才能够让音乐课堂活跃起来;最后,目前,在高校的音乐教师中,老教师居多,他们的自身的音乐素养与音乐水平并不是很高,还遵循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音乐教学,不愿意接受新的音乐教学理念,导致高效的音乐课堂比较的沉默,没有活力,让一群追求自由的音乐学子变得被动,没有创新能力,只是一味的按部就班的学习乐谱,演奏歌曲,弹奏乐器,根据教师打出的分数继续学习,渐渐的学生就会厌烦这样没有新意学习模式,也就不在投入热情去学习音乐,学习音乐最初的梦也就破灭了。

  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答疑所问,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与时俱进,不禁锢在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释放音乐本身具有的魅力,让学生去欣赏、去享受。因为,那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太古老,新时代的学生对音乐的追求不是书本知识与死板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师如果不能够正确的认识音乐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仍然继续的坚持这一古老的理论,那么,学生将会在这样的音乐教学中,渐渐的忘记自己最初学习音乐的梦想,渐渐的变得懒散,不再积极主动的与教师交流音乐问题,探索音乐知识,享受音乐的魅力。然而,面对这样新的时代,新的学生,教师应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音乐功底,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的去练习钢琴以及其他乐器,不仅仅的让学生去欣赏音乐,练习美声、民族唱法,完全的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自由的搭配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疑惑心理,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质疑,思考、解答,提高音乐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学习《青藏高原》和《草原之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这两首乐曲的曲风是什么,有哪些不同,演奏风格又有哪些不同?让学生去思考,去解答这些疑惑,致使学生大胆的去寻求同学教师的帮助,一起探讨,交流,提高思维的活跃程度,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去组织一些音乐的实践活动,并动员全体的学习音乐的学生参与。学生可以自行的组织音乐活动,参与音乐实践,才能够真正的享受到音乐中的快乐,那是书本上无法学习到的。音乐活动组织的成功,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加的坚信对音乐追求的执着是正确的,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加坚强的意志去学习音乐,探索音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的享受自己音乐的成果,提高音乐素养与音乐创新能力,还能够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教学成果,更加努力的去指导学生,给学生提供最佳的音乐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在讲授贝多芬的《欢乐颂》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自己先去欣赏歌曲,尽可能多的去了解歌曲,学生可以去问学长、学姐,关于歌曲的相关资料,也可以去图书馆收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充分的了解贝多芬,了解欢乐颂,而且,学生在了解乐曲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自主创新,全身心的投入音乐的享受中,帮助教师更好的创设高效、优质的音乐课堂。综上所述,是在高效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注入自己的感情,编写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成为高素养、高水平的音乐人才。

  三、总结

  总之,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要想更多的培养出高素养、高水平的音乐人才,教师就一定要在教学中多培养学生有新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才能够激发创新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促进我国音乐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作者:刘静静 单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 篇9

  一、创新

  创新教育,指的是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它是在迎接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教育产物。”创新教育“是在以往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概念。创新教育所倡导的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模式的建立,旨在使学生具有自己创新的意识和相应的创新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要时时刻刻地处在一个发明创造的阶段中。创新教育与所谓的创造教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够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判断和大脑思维活动的加工,进行重新的组合和改造,以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而创造教育指的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前所未有的事物的发明创造,其难度要比创新教育要大很多。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创新教育的应用要比创造教育所具有的可操作性更强。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的音乐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学明显存在滞后,部分音乐教育的教材比较陈旧,理论研究不够系统深入,课堂教学方法上比较单一,音乐教学设备也不够先进,因而导致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后劲不足,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还能改变学生的音乐思维模式。一方面,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乐于参与教学,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它还可以给学生对于音乐和对艺术形式本身的感受,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自觉地寻求音乐学习的创新发展之路。

  三、高校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途径

  高校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开展实践,应该在多个教学方面同时进行,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创新,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

  (一)教学理念上的创新

  创新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理念上的更新,这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所进行的关键环节,只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整个教学。在高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思维,结合当前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调整总体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思路。教师应该坚持以“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围绕学生进行,自身只是辅助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这样就避免的以往课堂上主次不分局面的出现。还要树立“有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在没有课程的情况下,自己多到图书馆去借阅一些音乐相关方面的书籍来学习,多去探索,多问几个问什么,要能够从教师的课堂讲解中,对比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来请教教师,才算真正是学到了知识。教师要使用询问、亲和的语气,多了解学生自身的需求,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身的想法。

  (二)教学内容上的创新

  对于高校的音乐教学,应该多注意结合现代音乐发展的特点,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的前提,需要在内容上进行相应灵活的调整,应该注重多选取一些学生们都感兴趣的,或者大众学习意愿比较高的音乐曲目进行欣赏。例如传统高校的音乐教材上,多半都是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鉴赏和学习,通常来说都比较的单调枯燥而且晦涩难懂,学生往往对作品的掌握程度不够,甚至是出现对教师不知所云的尴尬教学情况的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实际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根据曲目的难易程度与曲目本身的影响力,来适当地进行删减和调整,可以增加一些乐坛上的流行曲目和乐器的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师对音乐教学本身的热情。

  (三)教学手段上的创新

  在高校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改变传统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课件,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是整个教学内容显得更加丰富生动。可以多搜集一些和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合理地进行加工和处理,可以利用投影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甚至可以通过录音设备现场自身示范曲目,然后通过设备反复地播放给学生听,这样也可以带动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更加方便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讲求的是标新立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它的成效在于能够结合实际并持之以恒。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有利于突破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挖掘自身的音乐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 篇10

  音乐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结合音乐实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通过实践活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活动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中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综合能力。

  一、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音乐知识的讲解时,经常向学生灌输纯理论的知识,这些知识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虽然小学生很喜欢唱歌,但是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兴趣缺不高,就是教学内容过于枯燥的原因。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运用音乐知识参与实践活动时,能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在把音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在平等的关系中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鼓励他们进行大胆探究。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热情,使他们认真学习音乐知识,不断提高音乐综合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学习指导,使学生通过学习,积累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指导,增加他们的音乐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让他们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内容。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优美的乐曲,并结合多媒体给他们讲述乐曲的内容和创作背景。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他们对音乐欣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进行深入分析,加深他们的音乐体验,提高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

  2.对演唱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演唱歌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在演唱歌曲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歌词,还要对他们的演唱技巧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在音乐课上学会演唱教材中的学唱歌曲,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演唱能力,促进他们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演唱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演唱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演唱表演,对其他学生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歌曲学唱中,大大提高学唱效率。

  3.加强识谱学习指导,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识谱学习指导,使他们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识谱能力。在识谱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知识灌输的方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让学生进行识谱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教学,如可以利用《粉刷匠》《两只老虎》等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兴致高涨的进行学习,使他们的识谱能力有效提高,并对识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指导的学习中,教师更容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三、结合游戏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是紧密联系的,他们对于感兴趣的知识能全身心的进行探究,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寻找解决办法;反之,不感兴趣的知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属于被动状态,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后不会进行主动探究,而是等待教师和同学告诉正确答案。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结合有趣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游戏是小学生都喜欢的活动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把游戏和音乐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快乐的游戏环节掌握音乐知识。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要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能在游戏环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让他们高效的掌握音乐知识。例如,在教学《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你做我猜”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教师选出一名学生根据歌词做出动作,让其他学生猜测。在游戏活动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很快记住了歌曲,并学会了演唱歌曲,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还要结合音乐实践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学习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节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知识,结合实践进行理解,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时,教师既要考虑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性,还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活动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高效进行。

【论述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论述关于师范院校语文学科教学法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创新的思考04-18

论述高师钢琴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04-19

论述围绕教学内容 设计课堂提问04-20

试论高校《动画概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的论文10-06

浅析军队院校教学内容创新论文11-24

论述诉讼法学教学内容的固守与拓展04-19

论述初中体育室内课教学内容的选择04-18

论述“锅炉原理”课程实践训练教学内容设计04-18

论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基础能力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