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及研究价值论文

时间:2021-09-17 08:01:2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及研究价值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及研究价值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及研究价值论文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缘起和发展有它自己的客观基础和学科依托,有重要意义。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源泉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直接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学科基础,社会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外部学科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学者活动催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它们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经历了社会学知识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结合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分支学科建设三个阶段,开展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缘起;社会思维;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1984年设立的学科,2005年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中间曾经有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亦即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命题时,就有人提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学研究。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与建设的推进,人们开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至今还未成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生成的,并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而展开研究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生成过程及规律展开研究,不仅可能、必要,而且尤为重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缘起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为什么会产生?这可以从哲学和社会两个维度进行追问。哲学维度追问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思想根源,而社会维度追问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原因,通常的回答就是社会发展进程及社会实践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并促进其发展。本文主要从后者进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源于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结合,属于交叉学科。显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这两门学科的发展为前提,简单而言,需要有这两门学科作为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这些因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内在可能性和必要性。

  第一,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源泉和基础。这里的社会并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也不仅仅是一种存在,而是现实社会关系总和,它是以人类活动为基础并积累起文化的有机体。人是社会存在。人虽然以自然为基础,来自于自然,回归于自然,而在现实性而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和存在。社会对人及人的活动有强制性,这是无法摆脱的事实。这是一个经验事实。作为理论抽象,大量社会科学理论做了研究和抽象概括。马克思主义文献对此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所做的理论概括,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常识,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1]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为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社会为母体的活动。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社会学以社会为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都以社会为基础和前提,社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源泉和基础。

  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现代化及其转型进一步催生思想政治教育学,进而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现代性的过程,社会现代性与现代化结伴而行,促进人的现代性发展,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要求。社会现代化推进社会分化,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分化中来,而社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依赖社会这两个方面都不可或缺,只是不断改变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催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直接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立场,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一样,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显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就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直接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在社会中产生,又为社会服务,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加曲折和复杂,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包括与其他实践与理论相遇,催生出新问题、新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相遇成为必然,由此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学科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后,随即就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构成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基础,社会学是“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借鉴和学习的外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越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社会学的需求越会提高,也会跟进和深入,就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这方面,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是实践;无论是共同体,还是个体,都是如此。这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联系的必然性,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向其他学科学习、借鉴的变化规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跨学科、多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觉。

  第四,社会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外部学科条件。社会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供体,其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外部的学科条件。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就提出恢复重建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社会学界迅速行动,为恢复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学做出极大努力。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知识来源。从现实出发地而言,虽然西方社会学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学科研究经验,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直接来源和现实经验;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成果,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从另外角度看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进展,保持自己独特的眼光即视野,自主认识和利用包括中国社会学在内的社会学理论。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世界;这种自己独特的眼光,会取得不同于社会学的结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获得的重要成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和学科建设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建设提供了优越条件,应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积极借鉴。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学至今仍然受到西方社会学的影响甚深,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包括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理论、社会整体、阶级关系、阶级分析方法、人类共同体等的研究,这种局限性不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短板,不应限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互动中发展自己,争取形成自己的优势。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学者活动催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等着自来,也不会由外部提供,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的努力和积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及知识积累,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者提出和探索的结果。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应有贡献,也是需要培养的中国“士”所具有的现代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的思考和研究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它的发展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的持续贡献。进一步看,说到底在于人的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根源,这符合马克思的实践观。当然,这里的活动,包括多层次的系统存在,虽然直接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的活动,但就基础和深处而言,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活动在内的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特别重视扎根于社会体系的人民群众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专业活动才能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而源头活水来源于社会及社会实践。

  第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存在着可能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现实产生根源在于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出现在当下的原因。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都有共性且相互规定,谁也离不开谁。它们的共性就是人及人的思想,由此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内在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早在2003年,笔者就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可能性”命题,以“社会化过程中的人生观教育”为例做了探讨,得出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可能的”结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是两种不同的学科,有结合的条件。通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借鉴社会学丰富自己,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可能的。”[2]虽然人及现实的人,特别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中显得渺少;虽然思想并不张扬;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物质、权力、资本、大数据、人工智能、消费生活等面前常常被轻视,甚至是被忽视,即使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生命线”功能,即使中外有学者常常提出精神、信仰的作用、“社会团结”的必要、“文化软实力”的地位,但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表达人及人的思想的灵魂力量,仍然极其必要。这在现代性社会日益凸现出来。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在新时代产生的前提、基础和源泉。这种可能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必要性的原因。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和社会学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进而为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机会。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有坚实的社会条件和学科依托,也有经验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围内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大体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社会学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工作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借鉴,第二个阶段是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学结合研究,第三个阶段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分支学科来研究和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源于思想政治教育,源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被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所证明,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重视和珍惜。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纷纷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由此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进程,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十分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特性,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会实践对待和研究。1983年出版的第一部思想政治工作教科书,即《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就提出要了解社会学。该书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涉及到多种科学知识的综合性科学。”“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懂得很多科学知识,不仅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而且还要懂得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心理学、教育学和共产主义道德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同时还要了解社会学、伦理学、美学以及有关业务技术方面的一些知识,才容易了解、掌握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就能揭高工作效果。”[3]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关注和借鉴社会学,催生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献表明,早在提出并讨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时,就有人提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研究。目前查到的书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学》,由王辉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4]该书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社会学”,还进行了论证。此书指出,“社会学是一门既重理论又重应用的科学,而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是这门科学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4]上个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成为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政治社会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其中关于政治社会化的议题始终受到人们重视,且成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论题。*其后,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迅速发展,有些论着可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尝试,如杨力行《思想教育社会学》(1993),乐国安《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心理学》(1998),这些研究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层面的目标功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提出并力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有孙其昂、苏振芳、杨威、李辽宁、叶方兴等。早在2001年,孙其昂在《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书中就提道:“本人在教学、科研、指导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咨询等工作中积累了一些体会和资料,逐步萌发了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学’的想法。”[5]不过,当时的社会条件与理论准备都不足以迅速构筑这门学科,孙其昂用《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书名而未直接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因为时机尚不够成熟,所以将本书命名为‘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意为运用社会学视角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虽然其中也有对哲学、政治学理论成果的借鉴,但主要是从社会的视角展开的,目的在于期待引发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这一问题的`探讨,共同为思想政治工作学学科建设作出贡献。”[5]

  此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逐渐地被人们重视起来,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不小的进展:一是相关研究文献不断增多,既有明确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为研究主题的,也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内部的具体研究内容的,也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第一次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概念出现在书名的,大概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探索》。[6]二是学界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分支学科的地位。2007年,张耀灿提出并系统勾画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其中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等属于基础研究的分支学科”[7]。三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实体研究。河海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向,培养这一研究方向的硕士生与博士生。河海大学多年来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课程,举办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讲座和研讨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2018年3月17日,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学术研讨会,会议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河海大学、江苏警官学院等二十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到会,共同研讨“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社会治理等,会议出版了论文集[8],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探讨。

  总体来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9]:一是从学科论角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旨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学科体系。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成立亟需各种学科要件,比如,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二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将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以此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将某一具体的社会学原理或研究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三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领域中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展开微观研究。研究马克思社会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功能、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入社会内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存在既有可能,也有需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有重要意义。

  理论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研究是科学存在的基本方式。科学研究既是一种活动,又会生产成果,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和学科影响。理论研究、理论成果和理论功能是科学及其科学研究的基本形态和特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现象及其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系呈现出来,生产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知识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支持。通过研究建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开拓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必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

  实践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一体,它就在社会中存在和活动,直接与社会一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是说,人的社会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基本性质不会改变,会改变形式,会丰富它们的内涵和形态。在社会现代化及社会分化的推动下,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相对独立的专门领域,但仍然不能离开社会,甚至对社会的依赖性更加多样、复杂,更需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这就需要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直接原因,也是现实原因。

  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有两重含义,一是方法的理论,二是包括理论思维在内的具体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依据,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思维,从理论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联接起来,为辩证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系统思维提供指南。这方面,叶方兴已经做了理论探讨,具有开创性。他专题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思维,并“以社会思维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社会思维。[10]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不仅存在着如何认识的问题,从方向、目标、战略、路径等方面提出指导思想;而且也有一个方法和技术的问题,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探索和寻找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现实意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需要,在现实具有特别紧迫性。这是由社会转型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性赋予的。就世界而言,“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11]就中国而言,我国正处在“千年变局”的新历史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取得巨大成就,给中国人民带来足够的自信。伴随人类社会现代化、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发展,伴随世界迎来“百年变局”,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美好生活向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突出课题,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提出及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及研究价值论文】相关文章:

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08-18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论文06-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论文12-12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观念研究论文10-02

思想政治教育下的青年价值观教育论文07-05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12-06

浅析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08-08

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08-07

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关系研究论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