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0-10-25 09:14:23 会计统计 我要投稿

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导语:高校的财务管理对高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于高校的预算管理、投资决策、方法应用方面。

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融合了管理学与会计学,以信息系统与管理科学为基础,主要通过评估、控制、预测等手段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对,主要服务对象是单位的内部管理者,而不是外部的单位利益相关者。纵观管理会计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三种发展趋势:一是管理会计愈加专业化和职业化;二是管理会计趋于建立成本会计的标准管控体系;三是管理会计逐渐注重本量利分析与差异分析的方法。近几年高校体制在不断探索创新,致使高校的财务等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管控环境中,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将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成果应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当中是极具必要性的。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不健全的环境下,总结归纳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具体应用及如何更好的发挥管理会计的有效性是目前的研究前沿。

  一、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必要性

  高校采用的传统会计核算已经不能满足于高校的去行政化体制改革,过去高校将财务时间的三分之一用于财务管理,其余用于财务核算,这样的财务时间分配反映了高校过去一直在忽略内部的财务管控,注重外部的财务印象。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管理会计的应用就非常具有必要性。首先,管理会计是高校管理与决策的需要,现在高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高校的办学规模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教育成本与学生人数的关系分析以及提升办学质量、改善办学设施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这就需要管理会计结合历史资料里有本量利分析寻找最佳平衡点,为高校预算、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此外,管理会计也可以为高校的投资与筹资等经济活动提供数据参考,减小经济活动的财务风险。

  其次,管理会计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资金使用率低的现象,重复购置固定资产以及高校资产流失严重,不良资产比例较大。而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差异分析和本量利分析寻找最佳平衡点,益于更科学、更准确的预算编制,建立预算管理体系,以零基预算为预算编制基础,将高校的预算项目资金一起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中,通过管理会计的标准化评估和信息化管控保障预算的规范化、科学化。最后,管理会计是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相对的,财务会计是对外报告的,而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的。只有将财务会计的对外核算与管理会计的对内核算相结合,才能有效衡量高校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此外,管理会计可以保障高校科研的顺利进行,为科研保驾护航。同时内部财务指标的公平公正也有助于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优质生源的招收,进而增强高校科研、教学两方面的竞争力。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本量利分析方法的应用

  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很重要的方法,对高校费用预算、利润确定等均有指导作用。本量利分析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确定高校招生人数,可以通过本量利分析方法计算高校的盈亏平衡点,超出这个点则可以盈利。保本招生人数=固定成本总额/单位教育事业收入-单位教育事业的支出,保本收入=保本招生人数*单位教育事业收入。根据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保本招生人数和保本教育收入,更好的确定高校招生计划。

  第二,确定高校的利润,目标利润=预计招生数量*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其中边际贡献率=(收入-成本)/收入。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初步判断高校的利润,以此更科学的编制高校财务预算。第三,可以对高校的费用等进行很好的分类,在进行本量利分析前要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归类,以符合高校本量利分析的数学模型,例如高校使用的材料费和电话费等属于管理会计的变动成本,教职工的教工福利费、保险费、科研费等属于固定成本。

  (二)投资决策的应用

  目前我国的教育规模正在迅速发展,但是我国高校的教育成本在增加,教育成效在逐渐降低。近几年的高校开始了新一轮的扩招计划,而投资决策在高校扩招计划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投资决策是提升高校资金使用率的有效手段,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风险价值,二是时间价值。首先,高校的项目涉及的风险大、审批程序复杂,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必须按照管理会计中的程序进行科学规划,一方面要根据高校的发展状况和环境变化制定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投资决策必须由高校的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协同完成,而且在投资决策完成的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评价。其次,在投资决策时要考虑时间价值,将不同时间的投资额按照现值进行折算,以内含报酬率、净现金流量等指标进行投资评估,更科学的进行投资策略组合。

  (三)预算管理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主要应用之一就是预算管理。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财政拨款,高校使用这些拨款时缺少成本管理意识,预算管理的作用并不能有效的发挥;二是预算的随意性较大,资金的使用和预算的执行与评价缺乏约束机制;三是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大部分是依靠以往的经验进行估计,而没有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将管理会计应用于预算管理中,一是可以使预算的编制方法更加的严谨科学,使用数据的形式预测高校的费用、收入等;二是可以使用管理会计的指标、相关知识等强化高校支出与收入的管理,以内含报酬率、净现金流量等指标对预算执行进行评价;三是可以使用管理会计的对内报告优势进行内部优化,例如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学校的财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利用管理会计的优势对内公布,实现内部监督的作用。

  三、提升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水平的途径

  虽然管理会计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就引进我国,但是其发展缓慢,目前就应用水平而言,仍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校必须采取必要手段缩小应用空间。根据历史文献,主要总结归纳了四个方面,分别为信息化及体系化建设、监督机制构建、制度完善、人员素质及观念转变。

  (一)强化高校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体系化建设

  目前高校属于去行政化的事业单位,其信息化、体系化建设与企业的信息化、体系化建设有所区别。首先,互联网环境为各行各业提出了信息化要求,企业由于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更大,而高校追求的是社会利益,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目前很多高校的信息查询平台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不具兼容性、信息不完整等。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并且完善自己的信息查询平台,确保高校负责人可以及时准确的获得学校的收支数据,实现基本财务数据共享。高校可以利用通信技术等手段及时采集数据,并通过数据库管理数据源,满足会计及时性的要求。

  其次,2014年1月29日财政部出台《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其中指出高校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与体系化建设的重要性。我国的管理会计仍然处在初级阶段,高校必须参考企业管理会计的体系建设,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会计体系。高校要以责任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监督框架,根据不同层次的高校战略规划制定不同的、具有兼容性的管理会计结构,同时确保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很好的结合,总之,在目前数据及网络环境发展旺盛之际,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将先进的会计理论与先进的实践工具相结合。

  (二)提升会计人员素质,转变会计人员观念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是当前提升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传统管理会计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而新型管理会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具有先进思想的管理会计人员帮助高校的经济活动做出科学、规范的预测,以尽快适应当下迅速增加的规模。实际上,管理会计更加强调人的作用,其主要为高校内部的管理者提供财务报告,其时间跨度宽泛,对会计信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均有报告,而财务会计则主要报告过去。

  高校要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不仅仅培养报账型人员,更要培养管理型人员。高校在外部招聘时要注重会计基础与现代管理的考察,对投资决策具有未来预测能力。转变会计人员观念也是提升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重要策略。高校必须改变旧有的管理理念,适应当下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趋于共享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特点。一方面高校要注重管理会计理论的教学与学习,另一方面高校更要注重管理会计的实践。高校领导者要鼓励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将管理会计运用至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强化高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优化资源配置。

  (三)完善管理会计制度

  完善管理会计制度是保障管理会计应用长久的一种策略。首先,高校要向建设财务会计制度学习,建立与财务会计制度同样完善的管理会计制度,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协调。我国高校的管理会计与企业的管理会计有所区别,仍然不成熟,需要在参考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基础上摸索符合自身的会计制度,首先管理会计的审批程序、对内报告人、数据管理、网络共享等事宜要在制度中详细说明。其次高校的不良资产较多,预算必须按照管理会计制度的本量利分析法,结合差异分析进行计算,且计算结果要结合存量资产制定增量资产计划,不能以单指标编制预算。最后要学习一些信用社的创新之处,实行现场监督,以经济监督为切入点,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监督。同时可以根据高校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工作重点的教职工人员配以不同的监督指标。总之,制度是任何单位的基本保障,只有不折不扣的完善与执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创新审计监督机制

  高校是创新的聚集地,但不仅仅体现在科研,也要体现在机制建设、理论应用中。目前高校的去编制化改革给高校创新机制一好机会。审计无疑是监督机制中最为有力的环节,创新审计监督机制是高校目前非常缺乏的管理环节。管理会计的作用主要是程序规范、指标构建和监督,而将审计作为管理会计应用的保障,这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无疑是一个突破。创新审计监督机制需要着手于三个方面:第一,创新审计联动机制,在高校的上下级、内外部实行横向与纵向的协调配合,建立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与教职工人员的相互反馈机制,强化监督、教学、研发部门的沟通,有效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参与项目检查,形成监督合力。落实对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指导,强化管理会计应用的指导管理,切实提升指导与监督的质量。

  第二,建立审计机制,目前高校处在规模扩张、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完善、健全的审计监督是必要的,以确保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出现断层现象。互联网环境下,利用信息系统进行风险预测是当下各领域的发展趋势,高校要建立“支出检测-指导筛查-查处反馈”的审计机制,形成系统合力,提高审计成效。

  第三,科技创新力度加大,高校理论创新的主要聚集地之一,部分高校也贡献于科技创新,但是在高校的管理体制上创新之处甚少。审计动态监测需要高校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审计监督部门与高校各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与对接,完善审计监督模式,建立“数据+审计”模式,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的相关指标进行审计监督预测,利用审计数据监督效果评价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成效,找准监督重点,精确审计范围,实现实时与动态监督,保障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

  四、结语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高校面临着规模扩张与体制改革双重压力,管理会计无疑是强化高校内部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我国的高校管理会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很多的案例进行参考,必须自身不断的摸索与试错。高校的财务管理对高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于高校的预算管理、投资决策、方法应用方面。但就管理会计应用而言,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校必须在信息化与体系化建设、人员素质与观念的转变、制度的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由于高校目前的环境特殊性,且管理会计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建议后续研究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立伟.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4(35).

  [2]杨昭容.关于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

  [3]何一平.基于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2).

【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1.谈谈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2.谈谈内部营销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运用

3.谈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4.谈谈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5.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探析

6.谈谈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7.谈谈市场营销管理在民办高校招生中的运用

8.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的运用论文

9.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