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学:学科特征与趋势展望论文

时间:2020-07-28 13:58:06 经济学 我要投稿

循环经济学:学科特征与趋势展望论文

  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既是对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继承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循环经济学自身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当然循环经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还在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而为了解决当代复杂而规模宏大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社会生产与生活界面上出现了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流1。循环经济学就是针对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在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的过程中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循环经济学:学科特征与趋势展望论文

  1循环经济学的内涵

  目前普遍认为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生态经济,因此,并没有把循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宄。例如,诸大建认为,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人们忽略了生态环境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平衡,过分强调扩大生产来创造更多的福利;而循环经济则强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和谐,着眼点在于如何通过对有限资源和能量的高效利用,如何通过减少废弃物来获得更多的人类福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奈民夫。那顺、梁继业和邢恩德认为“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排泄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这门学科称为“循环经济学。徐大伟和王子彦通过梳理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对循环经济的理论贡献,指出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应该是兼具微观、宏观和宇观思想的、以‘生态一经济一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矛盾及其运动和发展规律为研宄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其文章认为“循环经济学”这一名词是由吴季松提出的。而吴季松认为“系统论与生态学是循环经济学的两大支撑”,“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要像生态系统中一样,建立起经济系统中的循环组分;与生态经济学同一理念,但研宄及措施更为具体”。

  从已有的有关循环经济的文献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学的研宄对象就是循环经济。而对于循环经济的定义也存在不同的见解,目前国内外对循环经济的探讨可以归纳为三类观点:第一类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定义循环经济,主张人类的经济活动要遵从自然生态规律,维持生态平衡;第二类是从生产的技术范式角度定义循环经济,主张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使生产过程的技术范式从“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或称为单程)型物质流动模式转向“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第三类观点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但是,不管从何种角度来定义循环经济,都承认“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三项基本原则,也是循环经济论点的最为显著的内容。循环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根本在于“循环”: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转的线性经济系统,而循环经济则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一个闭路循环系统。因此,不妨将循环经济学定义为以“自然—人类社会一空间”三维系统为支撑,研宄在既定资源存量、环境容量、生态阈值综合约束下,以缓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为目标,运用经济学方法研宄物质流、能源流的运行机理、方式、技术、效率、机制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1循环经济学是以“自然一人类社会一空间”三维视角为研宄的切入点

  当前的经济学研宄对象业已从经济系统本身的一元思维拓展到“自然一人类社会”二元思维,但是,“21世纪的主要矛盾由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力带来的经济增长)变为需要大幅提高自然资源生产率(单位自然资本带来的经济发展)”。而这一过程的实现,更需要通过在区域系统运行的不同产业之间、同一行业之间进行有效的物质与能源交换。因此,循环经济学中的空间概念,将跨越生态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以及各个产业内部系统和产业系统之间,以及社会一经济系统,而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内寻求物质流、能源流配置效用的最大化。

  1.2循环经济学是深层生态学的应用与发展

  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发表了《浅层生态运动和深层、长远的生态运动:一个概要》,认为两者是性质截然不同的生态思想,这种本质上有别的观念反映在当代生态运动的具体行动中便有了完全不同的现实主张。例如,在解决污染问题上,浅层生态学通常的做法是,用技术净化空气和水,缓和污染程度;或用法律把污染限制在许可范围内;或干脆把污染工业完全输出到发展中国家。与此截然相反,深层生态学从生物圈的角度来评价污染,关注的是每个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条件,而不是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方面R。由此可见,循环经济学不是一个解决局部或部分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经济科学,而且从更深层次的问题揭示、更大范围的系统设计、更为有效和长久的解决措施方面,来提升“自然一人类社会一空间”三维系统的运行效率。

  1.3循环经济学的研宄目标是着重借鉴经济机制与杠杆,合理组织资源利用、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与保护

  其中也要考虑这一过程中的经济成本。例如,仅仅从资源循环利用来看,循环利用的次数越多越好。但是,如果考虑到每一次循环,都需要添加额外的能源与物质,比如附加的机器、运输的基础设施等,则就需要合理确定不同生产流程、工艺或资源、环境、生态条件下这一循环利用的程度。

  1.4循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应用经济学

  从技术经济学角度看,循环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目前一些分析十分注重将技术经济的分析应用到循环经济研宄的具体领域。当然,循环经济学的研宄并不限于技术层面、自然系统层面,而要寻求有利于形成循环型经济模式的社会经济制度。

  2循环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异同

  循环经济学的研宄是以“自然一人类社会一空间”三维系统为支撑的,而自然系统又是由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及自然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这四者之间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还是同一自然界的不同表象,从而又是相互区别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约束性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可再生性和资源禀赋,由于资源贸易的发展,使得自然资源的区域约束性相对减弱;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约束主要在于环境容量;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灾害发生的风险程度;自然生态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约束主要表现在生态阈值。由此可见,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和自然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约束性和影响途径是不一样的。

  依据自然界及其组成系统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自影响,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学科体系。自然资源经济学是以资源持续利用为基础,研宄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资源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及由此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环境经济学则是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研宄人类社会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生态经济学则是以生态阈值为基础,研宄人类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学科。

  当然,如果从大资源、大环境、大生态的概念出发,则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又是重叠和交叉的。例如从大资源的角度出发,则不仅研宄自然资源,还研宄社会资源,当前一些资源经济学的研宄内容就是这样的。除此以外,还可以将自然环境理解为环境资源,将自然生态理解为生态资源,从而扩大了资源经济学研宄的范畴。还有即是从大环境的角度,将资源、生态纳入环境系统,并将其作为环境经济学的研宄内容;也有的将资源、环境纳入生态系统范畴,并从大生态的角度来研宄生态经济学。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之间所存在的本质区别。

  对于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划分可以看出,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可以涉及到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及生态经济学的相互内容,因此,需要综合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三门学科的内容来加以分析与研究,这就需要产生一门新的学科。这门新的学科就是循环经济学,其从资源集约利用、环境污染最小化以及生态循环利用三个角度来实现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和生态效率的统一。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学是一门有别于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新兴的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它是从经济学角度来全面、系统地描述人与自然关系及其演变过程与规律的,一旦形成为成熟的学科体系,其将高于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反过来还可以引导这三门学科的发展。

  3循环经济学研宄视角的比较与发展趋向从当前我国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来看,其研究视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3.1技术流程分析

  这主要是从事技术科学的学者,将循环经济的理念与思路引入到生产流程,并通过对生产流程过程中资源投入、循环利用及污染排放的分析,提出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工程流程或技术建议。例如,有学者以产品生命周期为依据,按照物质守恒定律,针对产品中所含的某一元素或某一稳定混合物,研究其基本规律。图2表示产品产量变化情况下,资源效率与循环率之间的关系,该图表明,提高循环率是提高资源效率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产品产量保持基本稳定或产量下降的情况下,资源效率有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在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循环率对于资源效率的增长要小得多[10。从这一研究可以看出,资源效率与循环率之间的关系Fig.2Therelationbetweenresourceefficiencyandrecyclingrate资源利用效率与循环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完整的或真正经济学上的效率;对于产量持续增长情况下循环利用效率对于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要小,这也是一个假设,有可能在资源环境价格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即便扩大产量,其生产者也是注重资源集约利用,从而改进生产流程,促进循环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而且,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里还需要考虑不断增长方式的成本与效益,如引入新的生产流程与工艺以提高循环利用效率所需要的投入及预期产出。对于企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来看,要对比分析采取循环技术和新能源的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从而确定循环技术的可行性。

  3.2深层生态分析

  这主要表现在区域循环系统(如循环农业、循环工业等)的构建方面。例如,在生态工业园中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可以进人大循环的,因此还应建立把使用后的产品进行回收、加工和处理的企业。这样,在生态工业园中,既有中、小循环,又有大循环,如图3所示,在a、b、c、d、e、f阶段,企业A',B',C'分别承担企业A,BC的产品使用报废后的回收、加工和处理。然而,按照深生态学建立生态工业体系实现收益分享、共同发展的同时,还可能存在资源链断裂而带来的市场风险问题,因此,还有必要从经济学角度建立收益分享机制的同时,构筑风险分担机制,从而建立更为可靠、稳固的循环经济共同体。

  3.3模式分析

  目前,很多研究都是在从企业、区域、社会层面分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且结合各地实践提出具有更为具体的模式内容。例如,有研究结合江苏省发展实践提出了七种模式:工业生态整合模式、清洁生产模式、产业间多级生态链联结模式、生态农业园模式、家庭型循环经济模式、可再生资源利用为核心的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商业化回收模式[11。同时,各地还在积极探索模式推广,以不断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当时,总体看来,对于模式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从经济学角度的分析还有待増强,尤其是实行循环经济的时期相对较短,还难以分析模式推行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循环经济实施效果。

  此外,还有研究从战略、立法、规划、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践分析与总结。就总体而言,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循环经济运行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尚不多见,由此可见,循环经济还处于定性探讨与实践探索阶段,可以说,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业己走在了循环经济学理论探索的前面。

  而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来看,其己进入了循环经济过程分析阶段。例如,有研究对人类消费变化、垃圾填埋及资源循环利用进行了最优控制的循环经济学分析[2]。该研究揭示了消费、添埋与循环利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图4可以看出,消费(c)随着收入()的増长而同比例増长(0到ti时间内)但到了一定时期(ti),由于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资源的短缺,人们的收入开始下降,从而消费支出开始下降,直到t2,收入及消费的曲线开始相对平稳,为y(t)/(1+P)。这在一最优消费路径变化的过程中,最优填埋路径将发生同样的阶段性变化。从图5可以看出,在0到ti阶段,随着消费的増长,废弃物同比例増加,且这一阶段也就是人类社会主要是进行垃圾添埋(z),而到了ti到t2阶段,人类开始注重垃圾的回用,从而使得在消费支出比例减少的同时,循环利用()得以快速増长(如图6)。在ti到t2阶段垃圾填埋与循环利用成反比,同时垃圾填埋也。

【循环经济学:学科特征与趋势展望论文】相关文章:

1.计量经济学学科内涵与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

2.浅析法经济学的学科属性研究路径与发展趋势的论文

3.体育经济学的理论性质与学科归属论文

4.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5.林业会计特征与发展研究论文

6.服务社会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论文

7.关于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区别与联系的论文

8.引发与学生写作心理的学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