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的论文怎么写

时间:2020-10-07 14:02:15 经济学 我要投稿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怎么写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应该怎么写?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计量经济学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怎么写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1

  计量经济学经济管理分析

  摘要:计量经济学已成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分析了计量经济学用计量理论研究数据可靠性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管理者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理论分析对经济管理者优势。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理论分析。

  一、引言

  计量学和经济学相结合对量值束源量值精度量值的基础理论分析,近几年来,计量对经济管理能力提高,定量分析经济问题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把计量经济学纳入了理论性提高。计量是用数字比对方法科学的理正数字的可靠性,经济活动都用科学有效计量方法进行有效数据统计,用“计量不确度”统一经济数据可靠性,同时告知经济管理者数据统计科学计量,而且对管理者也十分重要。另外,《经济研究》等国内的一些重要经济学市场分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范围更倾向于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及大量运用各种计量经济模型的内容,因此经管类经济管理者都意识到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这也有力地促进了计量经济学知识在经济管理专业的提高。现在,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管理重要部份,在计量经济学基础建设上已经取得了的成绩,在充分肯定计量经济学对管理者也十分重视。在充分肯定计量经济学作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的经济活动实践,我们对计量经济学作用的基础建设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管理者科学

  (一) 计量经济学内容合理问题,层次明确以及计量专业数学推导的处理问题。由于计量经济学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通常被人们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并根据内容深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从经管类各专业来看,计量经济学,对计量经济学的要求不同,有的以理论方法为主,有的以实际应用为主;且应用的领域、应用的程度、遇到的问题也有差异。目前计量经济学已经形成多专业、多层次、多种要求的格局。但是现在计量经济学的设置、规范。

  (二) 方法合理,特别是关于计量经济学运用方法问题,由于计量经济学中存在大量数据矩阵推导,因此一般采用计量基础理论方式,时也增强了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增强了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三)实践环节。理论与应用结合,方法与实例的结合。传统模式“学”与“用”。发现其中在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时缺乏系统性,利用时间序列进行建模时,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可能不满足不相关的假定,但是他们最初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而直接利用模型的结果进行经济分析。实际上,这些并不是不知道在理论上古典线性回归模型要满足“无自相关”的基本假定,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往往忽略了对模型基本假定的各种检验。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模型中变量选取、模型形式设定以及数据处理等问题。这些都说明培训模式导致“学”与“用”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三、计量经济学的探索

  为进一步加强计量经济学,适应经济管理的要求,应当从多方面深化计量经济学模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量经济学目标。本对象为管理学和经济学各专业的普通管理者,使普通管理者管理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经济预测、结构分析和政策模拟评价,具体来说,一是使普通管理者具有扎实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功底,为经济学其他的学习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提高普通管理者经济计量分析能力和水平。

  (二)制定适应满足需求的《计量经济学》体系,解决依据《计量经济学》各层次中的通识性(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部分)与专门性(计量经济学的专门性部分)原则,明确刻画了不同专业《计量经济学》中的重点、难点、基本点,形成了能满足经济管理类管理者需求且具有特色的《计量经济学》体系框架。

  (三)计量经济学方法。具体包括:改进开展计量经济学的建设、鼓励大胆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中国的实际经济问题、针对国内计量经济学中存在的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对象划分不清晰;重方法介绍,能力培养。

  四、结束词

  总之随着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尝试和探索,用认识范式新视角分析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与决策经济事务前沿科学,《计量经济学》经济管理者必将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宁向阳,刘延康.用认识范式新视角分析计量经济学未来发展趋势统计与决策,2005.(S)

  [2]李南成,张卫东.《计量经济学》综合素质培养2003.(6)

  [3]俞培果,高翔 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2004.(12)

  [4]王锋 《计量经济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2008.(4)

  [5]刘芳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2007,(6)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2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学习须和相应的计量软件(主要是Eviews软件)结合起来。针对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现状,明确教学目标,从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变成绩考核评价方式、采用AB教师制四方面,给出把计量经济学和Eviews软件作为一门课程――计量经济学理论与Eviews应用及实例来学习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 教学改革 Eviews软件

  一、计量经济学课程在经济学科中的重要性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提出“econometrics”一词,标志着计量经济学的诞生。1930年,成立世界计量经济学会。1933年,创刊《Econometrica》,进一步标志着计量经济学科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正式诞生。计量经济学20世纪40、50年代得到大发展,60年代进一步扩张,70年代以来非经典(现代)计量经济学得到迅速发展。

  计量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科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克莱因(R.Klein)说:“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萨缪尔森(P.Samuelson)说:“第二次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截至今日,53位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中有10位直接因为对计量经济学发展的贡献而获奖,近20位担任过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30余位左右在获奖成果中应用了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经济类院校的教学中,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在第一次会议上,讨论并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其中包括了计量经济学。据调查发现,目前,在各学校的经济学科教学中,即使是普通的三本学校,都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可见,计量经济学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都占据重要地位。

  二、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现状

  计量经济学是指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与数量经济学模型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数量经济学模型虽然也可以分析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控制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但数理经济模型并没有揭示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数理经济模型没有做到的,计量经济模型做到了,计量经济模型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随着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其数学方程也越来越复杂,必须借助相应的软件,才能更好地促进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计量经济学软件有很多,例如SPASS、SAS、GAUSS、PC-GIVE、Micro TSP等。Eviews①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计量经济学软件之一。Eviews主要是对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规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与技术进行“观察”。另外,Eviews也是美国QMS公司研制的在Windows下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的工具。使用Eviews可以迅速地从数据中寻找出统计关系,并用得到的关系去预测数据的未来值。Eviews的应用范围包括:科学实验数据分析与评估、金融分析、宏观经济预测、仿真、销售预测和成本分析等。

  从上面的介绍,不难发现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而大多数高校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上,主要是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没有配套的计量经济学软件课程教学;一些教学安排比较好的学校,虽同时也开设Eviews课程,但这两门课程没能很好结合在一起。大多数学生学过这两门课程后,大四写毕业论文时,却连最简单的实证分析方面的论文都写不出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就笔者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和数学联系很大,多数学生在上计量经济学课时,感觉有些吃力,尤其对文科类数学基础又不太好的学生,学着学着就不想学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没学好,在去学Eviews时,理论基础没打好,上机时的感觉,就像小孩子刚会走路就开始跑了,结果这两门课都没能学好。也有部分学生,计量经济学课学的很好,理论知识功底深厚,但过了半学期在上Eviews课时,之前学的计量经济学知识忘的差不多了,还是没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只有把计量经济学课程和Eviews软件的学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主要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根据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的教学目标明确非常明确:即要通过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掌握基本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并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计量经济学讲授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学生能看懂的不讲,深奥复杂而对实践价值不大的理论少讲,及时补充我国证券市场的新情况、新事物。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突出重点和难点。

  为了让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熟练Eviews软件,我们可以把Eviews软件课程安排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目前,大多数学校计量经济学课时安排在48―51课时左右,把Eviews软件的讲解融合进来后,课时可以安排在至少71课时。把两门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计量经济学理论与Eviews应用及实例来学习,学生上一部分理论课后,需要用到Eviews软件时,把学生带到机房进行Eviews软件的学习。这样,学生学完理论就能操作,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如理论上18课时介绍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再上课时就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学习Eviews软件上关于回归分析的知识。理论学习的时候可能会有些疑问,实践学习时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获得感性认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巩固作用;实践学习遇到问题后,在回到理论学习中,最终两者达到融会贯通。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被抛弃,课堂上的教学不仅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一个老师教的好坏,不光是看这个老师讲的好不好,更关键的是看学生接受的情况。为此,应该逐步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创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把计量经济学和Eviews软件作为一门课程――计量经济学理论与Eviews应用及实例来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更应侧重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将复杂的、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既可便于学生理解,又可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现实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模拟教学。模拟交易是学生实践的重要环节。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的一些高校就纷纷开设了有关金融教学的实验室,模拟各种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在模拟教学中,学生在学好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同时,对金融理论知识也是巩固。建设网络一体化平台,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网上辅导答疑、虚拟实验、写作指导、发布实验项目、上交或批改作业、课件示范、问题讨论等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好的巩固。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互相交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积极性

  (三)改变成绩考核评价方式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调查发现,在学校学习成绩非常好的这部分学生,在工作时往往不是最优秀的,还不如在学校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这说明,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没能把学生的真实能力考察出来。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简化,主要通过一两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其学习成绩,并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迫使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更谈不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计量经济学和Eviews软件作为一门课程――计量经济学理论与Eviews应用及实例来学习,不能光凭理论考试就决定学生学习的好坏,而应实行综合的考核方式。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实务考试、综合测试,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在考核过程中有创新的话,可以加创新分。理论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放宽基本假定模型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牢固;实务测试主要测试学生学习Eviews软件的情况,看学生上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综合测试可以让学生独立写出一篇实证分析的论文,为今后毕业的论文工作奠定基础。

  (四)采用AB教师制

  以往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主要由一个老师教授,一旦这个老师有特殊事情,这门课可能会被停课或被延误,这同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计量经济学和Eviews软件作为一门课程――计量经济学理论与Eviews应用及实例来学习后,我们可以采用AB教师制,有两个老师来上课,要求这两位老师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和Eviews软件动手操作能力都非常强。一方面,会促进这两个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压力便有动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老师有事会耽误课的问题。

  ① Eviews是Econometrics Views的缩写,直译为计量经济学观察,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

  参考文献:

  [1]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3

  地方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建设

  【摘要】 地方院校中,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改革和创新能力比较弱,大多数还是沿袭重点院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层次定位模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指出地方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应该突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着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课程建设 地方院校

  一、地方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不清晰。高等学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已经形成了多专业、多层次、有多种要求的格局,现有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更多的是侧重于重点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他们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突出学与研的结合,强调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地方院校本身计量经济学教师人才缺乏,课程建设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对课程的教学定位不清晰,很多学校都是直接采用重点院校教师编排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导致教学培养模式与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不吻合。

  2.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差。针对地方院校开发和编写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和大纲很少,从国内目前出版的各种教材来看,大多数教材强调数理统计的推导;研究内容主要是侧重于参数的估计和各种检验(包括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但是对于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用用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介绍的就相对少,有的教科书上虽然对于计量经济学的一个专题附有相应的案例,选择的案例都是就事论事,解决也仅仅是侧重于相应专题的问题,例如李子奈第二版的教材,虽然在介绍每一个专题例如异方差、序列相关等知识的时候,在介绍结束以后都会附上相应的案例,这些案例仅仅是侧重于相应章节的案例,实际建模解决经济问题所遇到的都是综合性的问题,例如教材上我们在建立模型的时候都是一开始就指出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线性的或者为曲线(幂函数、对数函数等),然后就是搜集数据、参数估计、检验等,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建模的时候就习惯于把模型设定为线性或者二次曲线、三次曲线等,然后再搜集数据、估计、检验等。

  3.地方院校学生数理基础薄弱。学习计量经济学要具有西方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方面比较扎实的基础,这使得本来数理基础就很薄弱的地方院校的学生感到学习起来十分困难,甚至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完全放弃。

  二、加强地方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因材施教。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证明,着重讲授繁杂数学证明结论背后的经济思想。

  2.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安排上要强调理论、案例和实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应该成为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缺一不可的内容,尤其是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的作用,授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安排与其专业相适应的案例和实验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不仅训练了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交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案例教学实现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2)选择的案例不能过于陈旧,如果在搜集的案例过程中能和当前的经济热点结合起来,更容易培养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亲近感、在通过艰苦努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后又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

  3.结合院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研究和设计合理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始终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核心是如何使课程内容体系适合创造性经济学人才培养和应用型教学模式的需要。地方院校应该在分析自身院校专业实际和层次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对于不同专业基础的学生,可以考虑分别开设计量经济学初级至中级的计量经济学课程。

  4.地方院校要加强计量经济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支师资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在三本院校中,高素质、应用型计量经济学教师人才普遍缺乏。地方院校更应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即懂经济又熟悉教学和计量经济学教师队伍。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和撰写分析研究报告等途径,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定位。

  参考文献

  [1]陶海飞.关于三本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0~41

  [2]王立平,王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9(4):56~58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4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

  摘要:计量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核心课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学生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从兴趣培养、加强理论模型理解与深化实验教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为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进行积极的创新探索。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1980年“颐和园经济计量学讲习班”的成功举行,标志着计量经济学正式进入我国。三十余年来,计量经济学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1998年7月,教育部将计量经济学规定为经济学门类的8门核心课程之一,使之成为国内各高校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等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基础核心课程,极大促进了计量经济学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在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计量经济学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促进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和发展,是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现实客观要求。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共同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在总结计量经济学教学规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教学效果常常表现出典型的差异性。现阶段,在经管类院校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学生群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源自文科背景,其数学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于有较高数学要求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常常感到吃力;因此,对具有文科背景学生的充分关注将直接影响到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整体水平。那么,现阶段具有文科背景的经管类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主要的困难与问题何在?如何针对文科学生开展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本文拟对上述问题展开细致剖析,以期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进行积极的创新探索。

  一、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其中,经济学为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而数学与统计学则为计量经济学的运用提供了方法和工具。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特别的,计量经济学对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学等课程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于具有文科背景的学生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阶段,文科学生在学习计量学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

  认识不到位。对于广大文科学生而言,由于受到长期的文科知识体系的熏陶与训练,形成了相对更加偏爱于定性的思维模式,故对于以“量化”取胜的计量经济学,显得学习兴趣不是特别高。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多数学生的选课态度更加倾向于课程设置的需要,而不是自我提高的需要;另外,因感到计量经济学课程过于困难也成为部分文科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的原因。同样的,由于思维模式的冲突,导致许多文科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颇,课程教学中就常常有学生提出“计量经济学是在玩数字游戏,对现实问题没有多少助益”之类的说法,表明其对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也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2.数学基础差,理论模型的数理推导与理解困难

  系统深入地学习计量经济学,需要相应的数学知识储备,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等。由于受到文科知识背景的制约,文科生高中阶段数学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加上现阶段我国高校对经管类本科生的数学课程开设相对简单,因此在涉及计量经济学理论模型的数理推导方面,文科学生相对于理工科学生的劣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在有关运用矩阵分析处理计量模型时,文科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严重阻碍了对于理论模型背后经济含义的理解。事实上,这正是众多文科学生感到计量经济学“太难”的根本性原因,使得文科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过程中显得格外吃力,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3.实验教学中主动的探索性能力较弱

  整体上看,文科学生更加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格式化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任务。一般地说,在现行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框架中,基本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完理论模型之后,随即通过教材案例进行操作演示,学生据此进行实验操作。由于有完整的书本操作实例,或者教师操作记录,学生甚至不需要明白实验原理,就可以“依葫芦画瓢”完成实验。有些学生在做完实验后,甚至根本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但由于有教材或教师的“操作范本”,学生总是能“漂亮”地完成实验报告,也很容易获得高分。但很显然,学生的实验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主动的探索性能力较弱,使得实验教学的自我发现功能严重不足。

  二、针对文科学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文科学生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需要对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文科学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

  1.加强科学引导,提升学习兴趣

  针对文科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领会计量经济学的学科优势,端正学生对课程的正确认识。众所周知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正是颁给了计量经济学的两位创始人弗里希和丁伯根;而从1969年到2012年共计71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直接因为计量经济学贡献的有11位,这一比重远远高于经济学科中的任何其他一个分支学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曾说:“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更是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通过对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以及在培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的领会,培养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其研究热情。   2.加深对理论模型的理解

  3.重视深化实验教学

  计量经济学的特色和优势,在于其方法性和工具性,即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法指引和工具支持。针对文科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相对为弱的情况,在实验教学中需要从以下方面切实加强改革创新:一是要强化基础性实验教学,教学中,需要在保证实验教学课时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精选实验项目,在教师的演示讲解和学生的观摩学习基础上,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所有操作流程,教师则从旁予以适时纠偏,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二是大力开展探索性实验教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理论,借助于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对本专业的某一理论或现实问题,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并完成项目研究的全部过程。通过基础性和探索性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对计量模型的理解,并掌握利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又具有实际的动手能力,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计量经济学教学在我国的长足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具有文科背景的经管类专业学生是学习计量经济学的一个大群体,充分关注并积极改进针对文科学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对于提升计量经济学整体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经验基础上,归纳提炼了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学生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数学基础差、理论模型的数理推导与理解比较困难,同时实验教学中主动的探索性能力较弱,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为此,文章从加强科学引导、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模型的理解和重视深化实验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为提升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发挥其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南成,张卫东.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统计教育,2003,(6):35-36.

  [2]邱东,李子奈,肖红叶.经济学类专业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17-20.

  [3]王立平,王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56-58.

  [4]徐占东,王维国.计量经济学探索型实验教学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91-92.

  [5]张文爱.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C]//郑旭煦.大众化教育下高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405-410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怎么写】相关文章:

1.论文提纲怎么写?

2.论文怎么写提纲

3.法学论文怎么写

4.学年的论文提纲怎么写

5.有关医学的论文怎么写

6.论文致谢信怎么写

7.学年论文致谢怎么写

8.自考论文致谢怎么写

9.本科论文致谢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