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2-12-02 13:36:07 教育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阅读实践中,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才能通过的阅读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发展小学生智力,锻炼思维能力,同时陶冶情操,提高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让阅读成为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新课改提倡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创设符合教学中心任务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产生阅读的兴趣和动力。特级教师于涟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合理运用故事导入、歌曲导入、视频导入、表演体会或实物模型展示等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不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期待,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而且有助于强化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例如在《花钟》这篇课文阅读教学时,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于各种花的认识不多,较难把花的名称和实物对接起来。本人课前到花卉市场购买这些花,少数花卉难买到,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这些花,并介绍这些花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增强学生的感官理解,并且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开始了阅读教学。这样学生的阅读情绪高涨,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增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决心。

  二、先学后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允许学生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对文本的判断也会有不同的标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是先学后教法。教师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传授新知识,学生就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无法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让学生先行阅读,根据阅读内容列出阅读提纲,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一些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不理解的疑惑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组成小组互相讨论,做到教学相长。这种阅读模式不但贯彻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而且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阅读,列出提纲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生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气氛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不但理解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激发了兴趣,还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受到了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教育。

  三、搭建学生与文本的情感沟通的桥梁,深化主题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对学生思想塑造的过程,而非一味扩充知识面。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情以辞为载体,披文方能入情”。教材选择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字字句句皆关情。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文眼,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这需要搭建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情感沟通的桥梁,才能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借助作者的丰富描写,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气魄和情怀。如教学《白杨》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使学生深入领悟到边疆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不畏艰苦的精神。通过对文句的解析,学生勾起无限的遐想,犹如置身于茫茫的戈壁,看到了一颗颗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会质疑

  朱熹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阅读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会质疑,通过质疑、解惑,在师生之间建立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提出一些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同时把问题问得恰到好处,这里是指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阅读往往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升华,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与象共舞》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巧妙设计问题:“如何才能做到与象共舞;如果你是大象,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呢?”这样的质疑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个性化的发展。

  撷英拾华,点滴积累,阅读教学任重道远,在阅读实践中,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才能通过的阅读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庆庆.在阅读教学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小学时代(教师),2012(5).

  [2]高勇.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探索小学语文课中的数字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文章: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的策略04-21

新课程下的“快乐”体育教学08-30

携手新课程,加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08-23

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教学08-09

新课程下初中美术情境教学的尝试08-22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学习与发展06-12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探究06-09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探究08-13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论文08-09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问题教学论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