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论文

时间:2024-03-21 14:14:00 教育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谈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论文

  摘要:目前全国高校都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该文以物理化学课程为例,从不同方面对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实现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物理化学;立德树人;

  202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措施[1],并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进行了阐释。高等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单单是知识的灌输过程,更重要的是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高校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社会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崛起的接班人。物理化学是海军军医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药学、中药学、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连接专业课程与化学类课程的纽带。物理化学包含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较多的数理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经过长期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总结,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在物理化学教学方面已经有了成熟的教学方法(双语教学、翻转课堂等)、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学队伍,但是以往的教学还是侧重于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培养方面,虽然在课程思政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融合,但是整体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并不系统和完善。如何将课程思政内容“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知识当中去,仔细挖掘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产生育人效果,培养德育双全的新世纪人才,是我们在今后课程中需要继续加强的地方。因此,在我们之前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搞好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

  1、家国情怀元素

  通过我国老一辈物理化学家的经历及成就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化自信。如在讲解相平衡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入黄子卿院士的例子。黄子卿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是我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毕生从事物理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溶液理论和热力学方面的研究成就尤为突出。黄子卿院士曾精确测定了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水的三相点,其测定数值(0.00980℃)被国际温标会议采纳,定为国际温度标准之一,其本人也因为该项成就被选入美国的《世界名人录》。黄子卿院士生于内忧外患、多灾多难的年代,但他一直认为是中华民族养育了自己,立志要报效祖国,其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后,正值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夕,身边人都劝他暂时不要回国,但他却认为:“我是中国人,要跟中国共命运。”毅然决然地回国效力,之后又在第三次出国后,面对美国政府的各种威逼利诱,毫不犹豫地再次回到了祖国,为我国的化学科研发展以及教育工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通过实例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及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科学素养元素

  引入一些科学理论的发现过程及科学家们的严谨科学态度、对事实的不断追求等,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例如在讲解化学动力学相关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入前苏联化学家谢苗诺夫的事例。谢苗诺夫毕生的科研工作几乎都是在研究化学反应历程和化学动力学方面的问题,并且对于链反应的历程做出了深入且全面的研究,并由于在该方面的突出研究贡献,于1956年同英国化学家欣谢乌德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谢苗诺夫也成了前苏联建国后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谢苗诺夫在荣获诺贝尔奖的演讲时讲道:“世界科学家共同努力,要使科学为世界的进步利益和人类的幸福,做出积极贡献。”正是因为有无数科学家不断地进行创新、研究,才会使科技不断地发展,人类社会不断地进步。

  3、唯物辩证元素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相关理论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原理。比如一些定律的说明,如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是能量的总值不变”。这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是任何人都不能违背的规律。恩格斯说过:“能量守恒定律之所以重要,不但在于它说明了在任何变化中能量的数量不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说明了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量,能量有无限多的可能性从一种运动形态转变到另一种形态。”这种观点其实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人文素养元素

  通过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引入相关人文元素,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讲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概念时,对于电池产生的有害垃圾的有效处理可以引出环境保护的理念,而环保的价值观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流传,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就是“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既要保护环境又要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做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讲解可逆过程的时候,提出可逆体积功的相关概念,说明循环过程必以消耗体积功为代价,从而指出人类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对自然界进行无限贪婪的索取,通过以消耗能量、污染环境为代价而换得高的GDP[3],这是不可取的。这些事例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也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5、科技前沿元素

  通过在课程中引入科技前沿的元素,使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让他们明白学习物理化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以及创新的精神。例如在电化学部分,除了讲解基本的电池组成外,还可以结合现代节能环保的要求,介绍最新关于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介绍,如目前使用的越来越广泛的锂离子电池,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由于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获得了201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除此之外,还可以介绍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教师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研究进一步地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化学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大分子化合物相关内容时,教师介绍自己近期所做的关于多孔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工作——通过四苯甲烷为核的四醛分子与酰肼反应制备出纳米尺寸的水溶性柔性共价聚合物[4],利用柔性聚合物框架的大孔疏水作用和聚正电解质的性质,实现对于不同的蛋白在细胞内的高效传递,在介绍过程中可以利用物理化学中有关药物载体输送方面的相关知识,对材料运载蛋白的过程进行阐释,让学生能够提前接触到科学研究的前沿工作,为之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理论基础。总之,教师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的科技前沿实例,使课程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6、小结

  在各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大潮下,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能够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相关思政元素,真正做到润物无声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达到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目的,培养出能够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时代接班人。

  7、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0-09-05].

  [2]李广利,贺全国,王海飞,等.“新工科”背景下物理化学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18,35(3):86-90,95.

  [3]许和连,吴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第四次文化建设:基于人文价值观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10):76-85.

【谈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浅析论文04-01

关于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08-04

谈学习化学新课标 实践化学新课程05-25

谈高职院校入学教育课程化的实践08-04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论文04-22

谈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08-29

谈社会学概论课程反身性教学法论文08-06

谈高职网络课程的优化08-12

谈教育论文的写作08-29

谈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与维护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