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时间:2023-01-24 19:34:07 教育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通用8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通用8篇)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1

  科学本身所具有的探究本质决定了探究是科学活动的基本方式,但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往往不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而陷入如下一些误区。

  问题一:重形式轻内涵——科学探究等同于幼儿“动手”

  案例:在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中,教师提供了装满水的盆子、石头、铁块、积木、小皮球等各种材料。在让幼儿一一辨认后,教师说:“孩子们,你们带着这些朋友去玩一玩吧。”教师话音刚落,幼儿便一拥而上争抢材料。虽然教师努力维持秩序,但场面仍然比较混乱,不时有幼儿把水泼洒到同伴身上。当幼儿问及如何让积木沉到水里时,教师则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探索答案。活动结束环节,教师让幼儿说说哪些东西是沉下去的,哪些东西是浮上来的。最后,教师得出结论:“比较重又比较小的东西容易沉下去,比较轻又比较大的东西容易浮上来。”

  分析:在看似“热闹”“充实”的活动背后,幼儿似乎所获无几。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只是提供了足够多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而对如何操作以及为何操作等缺乏针对性的指导。而且,整个活动进程都是在教师预设的程序中进行的,对幼儿在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让幼儿无目的的探索来敷衍。

  其实,探究式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出发,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等等。因此,在探究式科学活动中仅仅动手操作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幼儿通过观察科学现象来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对探究结果进行猜测、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且让幼儿对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等等。

  问题二:重知识轻情感——忽略了探究方法及科学思想的培养

  案例: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的目标定位为: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知道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培养幼儿辨别颜色的能力与判断能力。

  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该活动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但对在活动中究竟培养幼儿什么样的情感以及价值观等并没有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领域的.目标则突出了“体验”“感受”“喜欢”等情感、态度、兴趣方面的价值取向。

  因此,科学活动的目标应涉及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并在教学中积极地去实现这三个目标。但有些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对情感目标较少涉及,即使涉及也较笼统而难以操作,致使“情感目标”仅仅成为教师教案中的一种“摆设”。科学的情感正是源于幼儿对科学本身的探究需求,教师只有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才能使幼儿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幼儿在质疑中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反应,积极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问题三:重过程轻结果——忽视活动结束环节经验的提升

  案例: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沙漏”中,第一个环节,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沙漏,探究沙漏时间与沙子数量的关系;第二个环节,再次制作沙漏,教师引导幼儿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大小的关系;第三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分析: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但各活动环节中缺乏让幼儿对实验结果的及时记录和整理,活动结束时教师也没有组织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充分的讨论。由于幼儿的分析、归纳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所以他们难以形成和获得系统的知识经验,不能在充分发现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科学概念。其实在活动结束环节,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幼儿的认知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比如,通过照片或视频再现活动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思考探究活动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并通过讨论从中获得有关科学知识经验。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2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分析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几大倡导主张中,生活即教育属于其核心的重要组成。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旨在强调:生活与教育相结合,通过教育来生活,并借助生活促进教育,反过来同时促进生活的向前发展。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两者本就是相同的过程,在生活中不仅处处包含着教育,而且在教育中也处处包含了生活,只有实现生活与教育的相结合,才能使其发挥出巨大价值。其理论的核心内容为:过什么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说,在社会之中由于人们的生活各不相同,其所接受的教育自然也各不相同。他认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是以生活的开展作为基本前提的,若无法实现生活与教育的良好结合,则无法落实真正的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一社会即学校理论,其主张意在幼儿园将社会的东西都吸收进来,这样较易弄假,而社会即学校(幼儿园)则恰好相反,它旨在将幼儿园中的一切都向社会靠拢,但是,只有先做到了社会即幼儿园,才能使幼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而且教学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三)教学做合一

  长时间以来,教师一直担当的任务就是依据书本知识履行教书义务,而幼儿也只是接受具有一定限制的教学内容,于是就形成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这一传统形态。但是陶行知认为,教与学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是必须要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看来,在做的基础上教是教师的责任,在做的基础上学是学生的责任,必须要降调教、学、做三者的合一。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

  (一)科学教育主张生活化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在当前农村幼儿园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中,由于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因素、智力发展等各项因素,实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于生活化与幼儿的自身生活实际紧密连接,可以使幼儿有想探索的欲望,想通过探索解决他们想要知道的问题。通过借助于幼儿的身边事物,也会让幼儿感受到生活的神奇所在,并养成科学就在身边的习惯,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教育渗透于生活实践。

  幼儿阶段正是萌发对世界好奇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对于外界提出的问题各种各样,且无时无刻都在提问为什么,这也是源于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因此,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生活化,将其渗透于生活实践中,教师随时根据幼儿出现的兴趣方向采用科学的教学引导幼儿发展。

  3.科学教育旨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与欲望。

  根据幼儿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必须是具备“前概念”这一要点的,这也决定了幼儿知识是要通过对客体的操作来获取的。要求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可以观察、探究、实践的.时机,使其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积攒经验知识,并以此来引导幼儿走进科学。

  (二)鼓励幼儿自主探寻科学

  在幼儿这一特殊的时期,其实他们具备自主探索、自主寻觅的这一倾向,若教师不能意识到这一问题而是主动提供研究对象,则可能会抑制幼儿的全面发展。相比起教师或者是家长买来的东西,幼儿可能更倾向于户外随处可见的比如说废旧物品、石子或者是树叶等事物。基于此,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探寻科学材料。幼儿在这一阶段科学的思维处于初萌芽,应鼓励幼儿自主探寻科学材料。而且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等内容,在这一阶段他们对外界的所有事物都有好奇心理,也伴随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若在慢慢引导幼儿进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则应引导幼儿深入的学习分类或者是加工科学材料,培养其自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引导练习,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而且能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激情,有利于其良好创造力的养成。

  三、总结

  随着我国愈加重视幼儿基础教育,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农村学前教育上,明确提出了应重点对农村的学前教育进行发展的政策,这不仅仅是符合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基本需求,而且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的关键所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教育的精华所在,应积极汲取其内涵,结合农村幼儿教育加以研究、实施。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3

  【摘要】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科学领域的目标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引导 自主探索 多样性

  一、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1、内容的生活化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我认为,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2、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

  兴趣或动机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持久动力。杜威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因此,教育要开发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将之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保护和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生成科学活动。

  二、过程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幼儿头脑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他们总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运转,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改变。

  作为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使幼儿真正的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使幼儿产生疑问或疑惑发现问题是促使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源泉,有了问题,自然会想要找出答案。此时,幼儿才开始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只有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才能唤起幼儿迫切的求知欲,并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

  2、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这是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的过程,它为幼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

  3、让幼儿大胆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实验得出结论,并将观察的结果和从生活中领悟到的点点滴滴相对应,如果结果和他们心中所想的一样,那么就可以强化他们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如果实验的结果与幼儿预先的解释相矛盾,将促使幼儿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作出新的解释、建构新的知识。

  三、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面性

  1、可持续性衡量科学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科学教育活动能否使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否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其次,促使幼儿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2)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中必然会获得许许多多对事物的新认识,但这不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目的。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人是教育的目的”,不能牺牲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求取知识的获得。

  2、多面性

  科学活动使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中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

  (1)培养幼儿进行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而获得新知识。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高楼大厦、飞禽走兽,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不仅用眼睛去观察,而且用他们的耳朵、手、鼻以及整个心灵去感受,发现了他们周围许许多多美好事物的“形”与“色”、“秩序”与“变化”的`美和奥妙。实现的是科学教育的认知价值。

  (2)科学活动的如下目标实现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贴近生活,有效地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不断沟通生活与自己大脑中所知的一些事物的联系,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从而唤起幼儿对新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这样既能改进幼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能促使幼儿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四、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长期以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自身发展不利,也不符合幼儿对新生事物认识的特点,太过“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幼儿自发的活动小组,以及幼儿的个别想法都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大力支持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这样也有利于集体活动的形成。

  2、幼儿科学活动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很少,对周围时间的好奇和疑问应该算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因此我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户外活动时:地上行动着的蚂蚁、各种小虫;各种不同的花草和不知名的动植物等等,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产生很多疑问,此时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很多。

  总之,幼儿教学活动应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为主,并使幼儿在兴趣怏然的生活中构建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挑战、进行改革,它不仅利于幼儿认识的发展,也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养成,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4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人类在不断认识、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得以繁衍生息。文章从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保护自然教育几个方面,研究如何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面对部分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需要加强国民环境教育,尤其要从娃娃抓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光靠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很难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文章从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保护自然教育几个方面,研究如何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一、亲近自然教育

  亲近大自然是环境教育的第一步。环境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在课堂上重视体验式教学,同时还应让幼儿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亲身感受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和对策。幼儿园多为课堂教学,即使带孩子去室外观察,也很难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活动。而家长带孩子亲近自然是一对一、二对一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灵活、随意,受教育者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教育关注度”,教育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其实,亲近自然,家长不一定要带孩子到有山有水很远的地方去,也许门外的大树下、小区的草地上、河边的竹林里都是一次亲近自然教育的生动课堂。可让孩子看看一块小小的地方也有不少自然的宝藏在里面,家长可以指一指不同的树和落叶给孩子看,看花草、看天空云彩、看蚂蚁和小虫子,并让孩子嗅各种花草的气味,和孩子一起感觉凉风的吹拂。在散步的时候,尽可能让孩子去注意小地方,听虫鸣、听鸟叫,等等。家长只要去引起孩子的注意即可,不需要解释太多。还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你有没有听到一种细细的声音”,并让孩子进行简单的描述。如果孩子发现一些东西好奇地问家长时,家长若不知道,那么家长可以把问题记下来,回家后再找书或一起到图书馆去查资料。要记住:家长必须与孩子一起找出答案,才能完成家庭教育的全过程。

  二、了解自然教育

  了解自然并不是要熟记很多树、鸟和昆虫的名字。家长帮助孩子了解自然,应该是帮助孩子了解自然运作的法则,比如四季的运转、昆虫的生态习性等,以及自然界里事物之间的联系。最重要的当然是让孩子了解人与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性,了解自然万物内在的规律和互相依存的道理,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教育的精髓所在。

  家长在帮助孩子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对种子发芽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种些豆类,让孩子观察它们的生长;再如,土豆块根繁殖,孩子观察后家长可以适当提一些问题,让孩子比较块根繁殖与种子繁殖的异同。或者在大自然中捕捉些小昆虫带回家,让孩子观察它们日常的生活,在喂养时与它们亲切地“交谈”,让孩子了解小昆虫爱吃什么,不吃什么,有什么习性,它们应该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并知道保护益虫的道理。每一次的活动都提醒家长:孩子的活动要重视活动过程,尽量让孩子独立或半独立完成。热爱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家长要善于保护并引导孩子的这种天性。

  要引导孩子在玩耍中认识环境与人的关系,家长在陪孩子玩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因素,以此来培养环保意识。亲近自然与自然灾害是互相冲突的,家长在带孩子亲近自然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在野外怎样保护自己。大自然有可亲可爱的.一面,生存竞争也有其残酷的一面。例如,走到树下要小心毛毛虫会刺人,爬到山上要当心马蜂蜇人,来到河边更要小心溺水,下雨了旷野里要防雷击,等等。毕竟,在所有教育中,保证孩子生命的安全和免受伤害是第一要义,这同样也是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常识。

  三、保护自然教育

  所有亲近自然、了解环境的教育行为,都要归结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总目标。幼儿园对家长的指导也要归结到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指导家长怎么做以后,要引导家长去观察、去总结:孩子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以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或改进?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和孩子还有哪些事可以去做?当孩子看到路人乱丢垃圾时,能向家长陈述否定的看法;当家长不经意间开大水龙头,孩子会向妈妈提出批评建议;当家长再次带孩子远足时,孩子不再吵闹,而是静静地看树下蚂蚁搬家,听枝头小鸟鸣唱,敬畏生命之重,感受自然之美。无论事有多小,家长都应惊喜:保护环境的重任,孩子们这一代会用双肩担起。亲自然教育和环境保护都是需要付诸行动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力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做一个热爱环保的公民。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环保行为的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受益的。“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是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目的。

  四、结束语

  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教育工作,实际上也是家园互动教育在环境教育中的具体体现。要想把正确的环保意识深植于幼儿心中,让年轻一代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家园配合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5

  摘要: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严谨性重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材料投放的合理科学,探究过程的尊重和接纳,评价时的客观和激励,让幼儿在似乎自由却严谨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养成乐于探索的积极情感,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严谨探索

  随着《纲要》精神的贯彻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逐渐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的、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的表象往往是自由的,但它一定隐含科学教育的问题情境、探索目标,那么,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如何遵循科学教育的严谨性原则呢?

  1培养乐于探索的情感

  好奇心是幼儿认识事物的原动力,有了好奇心,幼儿才会对事物现象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热情、求知的欲望,才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的首先就是培养孩子乐于探索的情感态度,追随着孩子的兴趣点与关注点,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对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善于给予支持与鼓励。

  有一次,老师正帮可颖梳理头发,鹏鹏大声说:“真好玩,可颖的头发飘起来了!”当班的老师看到孩子们惊奇的眼神,首先听取他们对“头发飘起来”的解释,是风的原因?是手的原因?还是……并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梳子与头发飘起来”的关系,“是所有的梳子都能让头发飘起来吗?”又进行了第二层次的探究,“教室里的其它东西可以让头发飘起来吗?”这是第三层次的探究,“这些东西除了吸头发还能吸别的东西吗?”又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第四层次的探究。孩子们因为新的发现不时惊呼,所有问题的答案和有趣的现象都在老师的巧妙启发下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和尝试得到了解决。

  2教会孩子探索的技能

  幼儿学习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思考、记录、表达与交流。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告诉我们教给孩子学习科学的方法远远比教给知识更为重要。也许,孩子看到一大堆形形色色的'材料会觉得无从下手,也许他们只会对材料的好玩而感兴趣,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喜欢操作,带着问题,一步步进行探究。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活动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教师应善于帮助孩子学会怎样进行探索学习,孩子就可以举一反三,碰到问题总会想去试一试,并喜欢亲身去尝试,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适时渗透科学知识

  教师不能把科学知识灌输给孩子,认为孩子这节课没记住知识或原理是没有完成科学教育目标,并非每一次科学活动一定要教给孩子一个知识点或使之明白一个科学原理,但幼儿感兴趣的探索活动总会让孩子理解一些科学现象。如:大班科学活动《油和水》,教师给孩子们准备了量杯、量杯中盛有不同高度的水、浸染了不同大小油污的毛巾、油、盐、糠、洗涤剂、洗衣粉、肥皂、清水。这些物品分别放在四张桌子上。在老师的提示下,幼儿开始了探索活动。他们在自己的量杯中滴入一滴或几滴油,看到油浮在上面,又拿起筷子搅动起来,看到还是油浮在上面,他又在另一个量杯中放入糖,他看到糖没了,又在糖水中加盐……他们乐此不疲地用各种材料尝试,懂得了油不溶于水,而盐、糖会在水中溶解。

  4提供有探索价值的活动材料

  科学活动所提供的材料应具有探索价值,体现隐性教育目标,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和任务,材料投放必须具有多样性、问题性、层次性。

  4.1多样性操作材料的多样性能确保幼儿探索过程的进一步丰富。如:《让纸和笔站起来》这一活动,教师首先要考虑让纸和笔站起来需要外力的帮助,什么材料可以帮助纸和笔站起来?有哪些方法?再根据方法的种类提供帮助纸和笔站起来的辅助材料———夹子、橡皮圈、胶布、橡皮泥、盒子、绳子积木等。

  4.2问题性所提供的材料必须隐含教育目标,材料本身能让幼儿发现问题,材料能构成问题情境,使幼儿主动获得教育活动的预期目标。如《盐水和清水中的鸡蛋》这一活动,教师让幼儿观察两杯同样多的水,一杯水中的鸡蛋是浮在水面上的,一杯水中的鸡蛋是沉在杯底的,幼儿看到后,马上就有疑问产生:“同样多的水,为什么一只鸡蛋浮着,一只鸡蛋沉在水底呢?”。

  4.3层次性分层次投放材料是一种有效的引导,教师不断增加和改变材料的投放顺序和数量,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暗示和线索,提示和引导幼儿对一些现象的理解由很不精确到精确、从很少到丰富。

  5在幼儿的兴趣点上生成教育

  教师的作用首先是支持和鼓励,但教师不能盲目地跟在孩子后面“滑向”未知的地方,而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教育目标,引导幼儿主动获得有意义和价值的经验,当孩子沉浸在探索和发现之中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尝试、观察、比较。让幼儿自己探究解决问题,并不等于完全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们的探究和发现不可能完全正确,但一定要允许他们经历失败,这样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探究的快乐,永远乐于探索和发现。如《有趣的塑料袋》这一活动,“塑料袋可以怎么玩?”启发幼儿创造出多种玩法,“塑料袋为什么投不远?”、“如何让它投得远?”又引导幼儿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许多相关经验,“我们能用塑料袋制作什么?”又引导幼儿一系列的设计和制作活动。

  6保证幼儿探索的安全心理氛围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探索过程、探索结果都应得到尊重和满足,幼儿大胆主动的探索离不开安全的心理氛围,探究失败了不会被责骂,成功了会得到重视和鼓励。如《有趣的吸力》这一活动中,一幼儿认为磁铁能吸纸,他还兴致勃勃地给大家做演示,将一张画纸用磁铁“吸”在黑板上。教师并没有批评或直接说明磁铁不能吸纸,而是让幼儿亲自尝试各种各样的纸能不能被磁铁吸住。作为教师,要善于接纳孩子的错误认识,并了解其错误背后的原有经验和认识水平,教师不适当的评价会造成幼儿的紧张,使幼儿没有一个心理安全的探究环境,给孩子出错的权利,也就是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发现和解释。

  刘占兰博士认为理想的科学教育目标是:情感态度→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经验,其排列顺序为:情感—技能—知识。总而言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严谨性重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材料投放的合理科学,探究过程的尊重和接纳,评价时的客观和激励,让幼儿在似乎自由却严谨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养成乐于探索的积极情感,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6

  摘 要 小班幼儿正处于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不但爱问“为什么”,更想知道“这是怎么样的”、“这是怎么来的”、“这是怎么做的”。面对这些祖国的未来,教育他们热爱科学,对科学教育产生兴趣,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意识意义重大。

  关键词 小班幼儿 科学教育 兴趣

  当前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的增强,以及幼教改革的深入,科学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功效被纳入幼儿教育体系中,成为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纲要》中不仅明确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还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小班幼儿正处于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不但爱问“为什么”,更想知道“这是怎么样的”、“这是怎么来的”、“这是怎么做的”。面对这些祖国的未来,教育他们热爱科学,对科学教育产生兴趣,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意识意义重大。

  一、内容贴近生活

  3岁的幼儿对于周围世界中新奇的事物、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很自然而然的去感受和关注事物的联系、发展与变化,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新《纲要》中也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活动的内容就要取材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内容上,这些内容是合适的环境、适度的、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的结果,教师要考虑到的是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筛选出合适的内容,再有目的地组织各类活动引导提炼,让幼儿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怎么办,去大胆的求证事物的发生与后果。他们在观察感知、操作尝试中去了解,开阔了眼界,发展了观察、思维、操作和创造等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如在活动《糖不见了》教学中,我给幼儿提供了糖、盐、沙子等让幼儿知道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的问题,通过让他们自己做小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幼儿们非常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开展《小兔乖乖》、《吹泡泡》等紧密联系幼儿园生活的活动,也可以随着不同季节进行《堆雪人》、《春天》、《迎春花开了》等活动。这些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幼儿不但可以从中感受周围事物,体验和领悟到科学教育无所不在,而且还能保持持久的对周围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活动渗透游戏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较大,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废弃枯燥的说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

  如在了解水的特征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几个大水盆,让幼儿进入水中玩小船,玻璃球,海绵等玩具。在活动中幼儿能够发现水是透明的,可以流动,还能发现玩具在水中的.沉浮,海绵的吸水现象。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样幼儿不但能玩好,也学得轻松。

  三、方法鼓励探究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必须要借助于对事物的直接操作,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和桥梁才能认识物质世界。如在早晨桌面游戏时,我提供了师幼共同收集的各种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化妆品瓶子,让幼儿自己拧下来,再拧上去。幼儿先是盲目的匹配,经过一次次的操作、探索,幼儿逐渐发现了颜色、大小、形状与瓶盖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大小一致的瓶盖才能拧在一起这一般经验。后来幼儿就能很快地根据经验配出一对对瓶与盖。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充分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形式开展多元

  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与形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要因地、因时、因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常用的形式有观察、体验、操作、讨论、制作等。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季节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如春天踏青、捉虫、夏天玩水、秋天拾落叶、冬天堆雪人、冻冰花等;又如在《感知声音》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了纸、石头、水、碗、塑料瓶等物品,让幼儿通过敲击碗、石头、塑料瓶等物品,倒水、撕纸、手弹纸盒、弹碗等动作,让幼儿感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还把幼儿带到室外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中聆听各种各样的声音,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到什么是美妙的声音,什么是噪音。这样幼儿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爱护环境、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小班的科学教育活动以及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兴趣,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开阔视野,博览群书,吸取信息,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开展有关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宜幼儿发展的新路子。同时以幼儿主体为先,以幼儿发展为重,还要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整合多方面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7

  【摘要】本文分析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并结合教育实践阐述了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实践操作,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

  【关键词】幼儿 科学教育 有效性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幼儿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尚处于学科教学领域的实施范畴,教师更多的注重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我园借助于苏州市教育规划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常态化的研究》,将幼儿科学教育的视角置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在日常活动中挖掘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并以游戏化的方式实现幼儿科学教育常态化,体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成化、可持续性、多样性等特点。

  1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分析

  1.1从教育目标来看

  在认知方面,过多重视脱离生活经验的概念的学习和记忆,没有将从生活和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发展思维能力放在认知发展的首要位置上;技能方面,幼儿动手操作以模仿为主,缺乏真实环境中的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机会,更谈不上交流、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情感与态度方面,由于无从感受到学习内容对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性,无从体验到科学活动的乐趣,所以幼儿缺少了对活动的愉悦体验感受。

  1.2从教育内容的选取来看

  由于对幼儿的发展水平缺乏深刻认识,相关内容的选取有脱离幼儿实际生活经验与发展水平的现象。

  1.3从教育途径来看

  幼儿科学教育比较重视专门的集体学习活动,而相对忽视“活动区”、“游戏角”以及日常生活等途径中幼儿与环境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忽视幼儿的操作、交往与内化的有机结合。

  1.4从教育方法来看

  有的幼儿园教师较多地采用讲解演示法,而比较忽视启发探索法和游戏法的运用;在运用操作法时,材料多由教师提供,幼儿缺乏从周围环境中自选材料的机会,致使活动内容材料过于单一,不能有效地引起幼儿探究操作的兴趣。

  2幼儿园科学教育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我园作为苏州市首批科学教育特色幼儿园,一直以来以幼儿园课程理论为指导,努力挖掘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引导其积极探索实践,从而激发对自然社会的关注和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同时通过探索有效的实施途径,提高教师善于发现、实施推动、灵活运用的能力,最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为优化办园特色,提升办园品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1科学环境多样化

  人的成长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巧妙利用幼儿园环境资源设立多样化的科学活动环境:有亲子科学阅读屋、小天才创意活动室、科学家故事长廊、科学幻想画展示连廊、科学小制作作品展示架等。此外,每班活动室都有科学活动区、角。这对激发幼儿科学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

  2.2家园携手常态化

  为进一步体现科学教育生活化理念,我们携手家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使之成为一项系列化、常态化的活动:科学故事大家讲:通过“小班幼儿听科学故事,中班幼儿讲科学故事,大班小朋友编科学故事”等方式,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故事大家”活动,让孩子讲故事、听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增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心中发芽。科学问题我来问:爱问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家长勤做幼儿提问的激发者,并做孩子的问题的收集整理者。同时,每班制作成“小问号”问题墙,在孩子中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激发了孩子好闻、好发现的科学意识与兴趣。科学实验动手做:“做做玩玩”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我们利用每周班级科技特色活动、开展“酷爸靓妈助教日”活动等,让孩子感受电珠发光、水油分离、沉浮、物体滚动等各种现象,使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兴趣与能力得到了提升。科幻作品大胆画:爱幻想、爱涂鸦是孩子的天性,为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所想、所感,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关注、鼓励幼儿绘画中的大胆想象和创新表现,幼儿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色彩,都极富创意,让观赏者惊奇、赞叹,我园每年都有幼儿作品在省市级科学幻想画比赛中获奖。

  2.3专题活动系列化

  实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勤于动手”、“乐于动脑”,“善于表现”。我园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科学文化节,为幼儿提供展示个性风采的'舞台,多年的实施逐步使科学节活动不断走向深入。系列活动有:科学节目编排表演、科学图书漂流捐赠活动、科学知识问答、科学儿歌比赛,科学亲子小制作评比、七巧板拼搭比赛、科普影视欣赏、科研成果评比等系列活动,得到了师生、社会、家长的积极支持与赞扬。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能力得到了提升,活动促进了学风和园风建设,把我园科学教育推向新的高潮。

  2.4实践研究课题化

  教育科研既是探索和反思,又是磨砺和提高。为提高科学教育的有效性,我们确立了苏州市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常态化研究》。课题分三个子课题:其一,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科学“三个一”活动。以“每周一看”、“每周一问”和“每周一玩”为切入点,通过观察自然、主动提问、与玩具材料互动等方式,引导幼儿对科学现象、科学探索有初步的兴趣。其二,主题背景下优化科学区活动“三步曲”。构设科学活动区,通过“优化活动区内容”、“优化活动区材料”、“优化教师指导策略”,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实践,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欲望。其三,挖掘生活资源开展科学教育“三小活动”。探寻生活中适合幼儿认知经验的科学内容,以“科学小发现”、“科技小制作”、“科学小窍门”三类活动为切入口,开展以“探究”为核心思想,体现以幼儿为主,教师、家长为辅的探究问题、寻求答案的学习过程。我们积极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建构科研创新机制等促进科学教育实效性提升。一方面,课题组以年龄段为单位,分头整理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使我园科学教育的具体内容在各年龄段中相互衔接,有机渗透。另一方面,重视各年龄段科学教育手段的可操作性,使各年龄段教师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科学教育课题化研究,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敢于尝试的科学素质,更拓宽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思路,提高教师科学教育的组织指导能力,同时丰富了园本课程内容,提升了幼儿园办园品位。总之,我园以人人“有科学兴趣、懂科学知识、学科学方法”为目标,努力探索幼儿园科学教育有效性,实现幼儿在科学人文精神的感召下育德、育智、育情,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晓琴.也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28.

  [2]潘琴.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4,63.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8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体系的众多环节之中,科学教育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值得每一位幼儿园教师的重视。虽然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相较于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每一位教师认真对待,积极改善。结合自身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幼儿园阶段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改进提出自身的看法,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师;教学效率;综合素养

  当前普遍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如下的问题: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不匹配、组织形式不能够使幼儿适应、评价体系不健全。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每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都应该积极吸收最新的科学教育思想,结合自身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已有科学教育模式的优化,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科学教育活动提升自身的素养,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合理安排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之前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日常接触的事物着手进行活动的设计。除此以外,教师也需要充分考虑活动内容的丰富程度,这是因为幼儿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如果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不利于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最后,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是因为幼儿阶段的学生语言积累十分匮乏,如果教师使用较为专业的词汇学生很难理解,自然就会对自身的教学活动产生阻碍。教师只有做好上述三个方面,一节生动有趣的科学教育活动才能够得以开展,学生也才能够通过活动开阔自身的视野,提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我在带领学生进行“蔬菜知识普及”相关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开始之前在班级的.自然角准备了多种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蔬菜以及不同类型蔬菜的讲解卡片。在活动开始之后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蔬菜,并给学生留下了问题:猜一猜这些蔬菜都是长在哪里的?学生看到自身熟悉的蔬菜之后,对探究问题抱有一定的兴趣,纷纷留下自己的猜想。此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画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提供自身的理由,在学生完成这一步骤之后,我带领自身班级的学生走进果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班级内的蔬菜,并确认蔬菜长的位置。由此,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此活动课扩充自身的认知,我也可以达到活动课的教学目的。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活动形式

  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形式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将集体教学和随机教学相结合。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之前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却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按照自身设想的流程完成活动任务。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被新的事物所吸引,此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不应该终止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而应该给学生做好及时的讲解,只有如此,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够得到保持,为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除此以外,教师也需要重视在活动中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存在。通过互动,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拉进,学生自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科学教育评价体系

  为了促使科学教育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和延续,建立合理有效的科学教育评价体系不可或缺。只有在评价体系的督促下,教师才能够重视活动内容的设计,也才能够知道自身存在的缺陷;只有在评价体系的鼓励下,学生参与活动,配合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够得到保证,整个科学教育活动才能够步入良心循环之中。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确保评价的经常化,按每周一简评、每月一大评的方法进行评价。除此以外,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促使幼儿的发展为基准进行,尊重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例如,我在自身班级科学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明确了每周都结合本周的活动目的和执行效果进行点评,找出其中出彩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在每个月的汇总过程中,针对本月存在的问题认真搜寻解决方案,针对本月出彩的活动则需要发扬和保留。除此以外,对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我都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不会使用批评的话语。由此,我自身的科学教育活动质量能够稳步提升,自身班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也能够持续高涨。总之,在幼儿阶段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在自身的教学之中积极吸收新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在和广大同仁讨论和经验分享过程中,优化已有的科学教育活动方式,帮助自身班级的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金丽静.如何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5(4).

  [2]何玉瑜.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问题思考与对策[J].儿童发展研究,2016(10).

  作者:葛怡 单位:沭阳县东关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论文04-14

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0-09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论文05-24

分析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4-22

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5-03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04-25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5-08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04-13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