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时间:2020-08-22 15:07:55 职称论文 我要投稿

电子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从具体音乐到磁带音乐:磁带音乐崭露头角

电子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从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模拟录音技术的的革命性发展使得电子音乐作曲家们拥有了更为得力的电子设备工具。逐渐形成了以磁带录音机技术发展为核心,连接调音台、电子效果器、电子振荡器、电子压缩器、电子采样器等硬件电子设备的制作平台。

  这一阶段的潮流先导主要围绕着音乐文化思潮自由和电子科技相对发达的法国和德国。其中,法国电子音乐流派的奠基人是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他在法国巴黎电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电子音乐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拥有当时国际顶尖级的电子设备器材与创作环境,吸引了各国众多的电子音乐作曲家来此工作和实验。

  1951年,身为作曲家的艾默特(herbert Eimert)在当时的西德克隆电台也建立了庞大的电子音乐实验室,随后,50年代中后期,其他各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电子音乐实验室。意大利的贝利奥,美国的乌纱切夫斯基,法国的瓦列兹等等音乐大师都在电子音乐领域有许多出色的代表作品。这一阶段的音乐创作有的大量使用从自然界采集的各种声音,如城市的工业噪声、乡村的自然风貌、各种生活场景的模拟,从而在有音高的声音和纯粹自然界的音响结合与叠变中达到自己表现和丰富音乐的目的,有的通过电子振荡器产生没有泛音的正弦波,然后通过电子滤波器、电子加速器或电子调制器进行声音修改,强调乐音与噪音的平衡,表现复杂的人文情怀。只是这一时期的电子音乐作品还主要局限在专业作曲家的创作范畴内,在社会音乐传播中并没有广泛应用。作曲技术手段也主要依赖于磁带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电子音乐的磁带音乐时期。

  这一时期的大部分电子音乐作品不用谱表记录,只是保存在磁带上。少数的记谱也是普通音乐人难以看懂的。例如:著名的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的电子音乐作品《电子音乐练习曲》在音高和音色的部分,标分从100直到17.200hz。乐曲中使用的音高是从一个分成81级的音阶中选出的,其音程的比率是一个不变的25%hz,又根据各个音高构成193个混合音,粗横线条表示第一个混合音响的频率,其上又增加另一叠置的混合声响,此页中间两条横线表示声响的时值,时值是按照磁带运行每毫米的具体速度计算的。底部的三角形是用分贝标明的音量。为了这一乐曲的“演出”,首先要把作为基础材料的193个混合音响录制到一条磁带上,这就是“键盘”。最后再通过播放录音将乐曲演奏出来。

  总之,这一时期的电子音乐是储存在磁带上,后来也会转录在唱片上,听的时候必须要通过扬声器。这也使得很多听众对这样的音乐会感到很不称心,为了使这种音乐会不单调,有的作曲家和演出主持人在演出中同时加上闪烁的灯光,放映幻灯片或电影以形成一种混合效应的表演。这其实也就是早期多媒体的雏形。

  从磁带音乐到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步入生活

  从20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电子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将电子采样器、音序器、效果器、滤波器、调音台、存储器、混音器等众多硬件设备的功能浓缩在一起的技术。人们把它称为电子音乐合成器。

  合成器的出现为电子音乐的制作增添了一个无限丰富的声音资源,也使得原先创作电子音乐复杂的硬件操作过程变得十分简单方便,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键盘调用其储存器中的声波模型,组合出成千上万种新的声音,所以,伴随着电子音乐合成器的产生,电子音乐才真正走到大众音乐生活的所有层面中来。

  在当时各国的娱乐领域如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广播电台、爵士乐、摇滚音乐、唱片制作业、严肃音乐等等都有广泛使用,尤其是1982年以后,世界统一了电子音乐的连接标准,开始实施统一的MIDI规格,电子音乐合成器改变了以往需要使用不同的屏蔽电缆连接,用不同的电压来控制乐曲韵律和音程的状况,所有的信息通过一根MIDI接口线就可以自由交换,世界各国不同电子乐器制造厂商的合成器产品也能够交互使用。

  进而随着电子合成器的普及,其价格也大幅度降低,人们使用电子音乐合成器就像使用其它普通传统乐器一样方便自如。只不过这一时期的合成器基本上还是由各种从事音乐活动的人来掌握使用。通过一台电子音乐合成器就可以完成大量模仿传统乐器或或制造出各种新乐器音色的工作,它甚至替代了以往从作曲、编曲、配器、演奏、指挥、录音、剪辑、等一系列的音乐生产环节,难怪当时有人忧虑惊呼,传统乐器演奏员要消亡了!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电子音乐的合成器音乐时期。

  当时的很多作曲家用一台合成器就可以完成整个电影的配乐工作。比如:希腊作曲家范吉利斯写作了大量电子音乐作品及电影配乐、芭蕾舞音乐等等。他的名字80年代就已经响彻全球,曾因为电影《烈火战车》的作曲配乐而获得奥斯卡音乐奖,曾为世界杯足球赛写作音乐。他的大量电子音乐作品及电影配乐都使用了合成器制作完成,他的电子音乐专辑《中国》里使用的是合成方波音色,以高音区的音型和低音区的音型复合而构成一个主导音型整体,贯穿于音乐的主体部分,其它的各种合成音色,如:合成铃铛、合成沙锤、合成贝斯、合成弦乐、合成类似东方乐器管子音色的各声部有的演奏旋律,有的演奏和声,有的演奏低音,形成了一个巨大宽阔的音响空间,描绘了作者心中富有东方色彩的音乐韵味。这些几乎是传统乐器所难以表现的音乐形象。

  从电子音乐到数字音乐:数字音乐方兴未艾

  从20世纪90年代前后,高速发展的数字计算机技术以个人微机的形式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伴随计算机技术普及的还有号称信息高速公路的因特网络技术,至此,各种电子信息可以通过强大的CPU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通过与各种软硬件的结合得以协调实现,并通过因特网迅速传播、普及。在音乐领域中,“计算机音乐”也得以迅速普及。由于当代此类音乐在音乐的创作与制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以数字运算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包括音乐材料的获取,音乐本体的各个参数的设定和构造,音乐作品的重现和传播等等,又被人们称为“数字音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