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哲学论》中的哲学观探讨论文

时间:2020-06-16 12:21:41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逻辑哲学论》中的哲学观探讨论文

  1. Tractatus的发表背景及内容概要

关于《逻辑哲学论》中的哲学观探讨论文

  1.1 Tractatus的写作背景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在Tractatus的完成过程中他主要受益于弗雷格和罗素等人的思想的激发,对于该书而言,这是一个原因。而更主要的原因则是维特根斯坦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哲学背景。维特根斯坦写作Tractatus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的哲学界主要存在三种主要类型的哲学:古典哲学,进化论哲学和逻辑原子论或绝对多元论。前两者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传统形而上学所作的反驳和补救,尝试建立起哲学的牢固基础,但是它们都失败了,而“逻辑原子论”的提出则是对前面两者的挽救。对Tractatus时期的维特根斯坦而言,那个时代的哲学必须从根子上进行改变。

  1.2 Tractatus的内容概要

  Tractatus全书不到三万字,其显著特点就是用词非常精炼,全书充满了格言警句。书中的内容全部由数字编号的命题(句子)所构成,“这种十进制的编排可以排除多余的废话,并且向读者表明哲学就是一项澄清意义的活动”。

  2. 对Tractatus的结构分析

  2.1 对Tractatus的“七大命题”的梳理

  要理解Tractatus中的哲学概念,首先要了解该书的主要框架。因为维特根斯坦对哲学概念论述散落在该书的不同命题中,这就需要首先对该书有大概的理解框架,然后才能理解具体的对文本进行阐释。

  首先来看Tractatus的“七大命题”:1)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2)发生的事情即事实,是原子事态的存在;3)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4)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5)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6)真值函数的一般形式;7)不可说的,只可不说。

  Tractatus的主要框架就是由上述七大命题构成的,而每个命题下面又包含了许多小命题(句子),命题7是全书的结尾,只有一句话。首先,维特根斯坦从世界的具体构造内容开始。命题1表明世界是由“事实”(fact)构成的,而不是由“事物”(thing)组成。“事实”也可以翻译为“事件”(case)。“事实”不同于“事物”。“事实”是描绘了世界上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事实”可以由“事物”组成。比如“冰比水的密度小”这个“事实”是由冰,水,密度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小”构成的。

  命题2认为“事实”就是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客观世界所存在的事件,而这些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被“原子事实”( atomic fact)来描绘。这种思想继承了他与罗素共同发明的“逻辑原子主义”。在命题2中,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上发生的事实是由“原子事态”构成的。好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样,“分子命题”也是由“原子命题”组成的。在这里有必要认真对“事态”和“事实”进行区分。“事态”是指存在的或不存在的。而“事实”则是指存在的“事态”。“事态”没有原子与非原子之分,命题才有原子命题与非原子命题之分。

  维特根斯坦从“世界”开始,进入到“事实”,从“事实”又进入到了“原子事态”。命题3表明“事实”的“逻辑图像”(logical picture)就是思想。他在命题3之下的许多小命题中详细阐述了“逻辑图像”。这样,命题就和思想联系起来了,即命题表达说话者的J恩想。命题4中,维特根斯坦解释阐述了“思想”的概念“思想”就是有意义的命题“有意义”( significant)和“无意义”(non-significant)在Tractatus中作为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出现。在命题4中,维特根斯坦阐述了什么是“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命题。而命题5又是对命题4的.进一步深化“命题”就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这里的“基本命题”( elementary proposition)对应着命题2中的“事态”。“真值函项”( truth-function)是一个逻辑概念。与“真值函项”相对应的就是命题的“真值”( truth-value )。在命题5.101中,维特根斯坦给出了一个真值表,而命题的真值可以通过逻辑运算获得。

  维特根斯坦按照他的逻辑运算思路得出了命题6。即“命题”或真值函项的一般形式,这种一般形式包括了命题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逻辑空间中的一切命题的可能形式都被囊括在命题6中。就这样,维特根斯坦由原子命题构造的逻辑空间到了命题6就变得完整了。而这也表明,一切可以说的都可以按照上述命题的步骤进行分析和描述。按理说,Tractatus写到这里就该结束。对维特根斯坦而言,他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命题1到命题6只是表明了运用逻辑的方法所能对世界的可以言说的界限。维特根斯坦的“划界”工作在这里得到了清楚的体现。命题7表明了维特根斯坦在本书中的态度,那就是凡是可以言说的(savable)都可以通过他所设定的逻辑方法来“说”,而对于“不可说的”(unsayable)我们只能对其保持沉默。

  2.2 对“基本命题”与“逻辑图像”概念的厘清

  在众多有关Tractatus的研究文献中,并结合文本,该书中存在的主要概念有如下几个。首先是对“基本命题”的理解。这里主要指本书中的“逻辑原子主义”思想。严格来说,维特根斯坦本人在该书中所指的“逻辑原子主义”与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是有区别的,逻辑原子主义的核心就是原子命题与现实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其次,有关命题与世界的关系的“逻辑图像”。“逻辑图像”一方面是由基本命题构造的,另一方面它表达了思想。

  这样,维特根斯坦把命题(语言)与思想相联系。维特根斯坦在此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命题的逻辑分析对细想进行划界。我们可以说的命题就可以通过命题进行言说和分析。而不可说的,就只能保持沉默。不可说的是指一些伦理学,美学命题。而它们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来“显示”自身。“划界”,“可说,不可说与显示”,“有意义与无意义”这些概念只有在Tractatus的所描绘的框架里面才能理解,任何孤立的理解都会造成误解。

  Tractatus是按照“世界—原子事实—思想—命题—真值函项—真值函项的一般形式”这条主线来运思的。而这一主线是由命题形式所构造的封闭的逻辑空间。凡是在该逻辑空间里面的就是可说的,而在该空间之外的就是不可说的。而这种空间的构造又是由语言(命题)作为外部材料所建筑而成的,而语言又与人类的思想,世界密不可分。这个空间好比一个“语言的球(囚)笼”。

  3. 结论

  维特根斯坦在本书中所表达的哲学观点对后来的英美分析哲学发展有两个主要影响:消极的影响和积极的影响。

  第一,消极的影响。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想法,这样的哲学最后归于沉默。哲学是一种阐释的活动,最后成为了沉默。维特根斯坦认为他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并且坚持认为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就想水晶一样清晰。这种对哲学的消极态度首先就体现在维特根斯坦本人的生活态度上面。在该书写成之后,他便暂时放弃了哲学研究,转而到奥地利边远乡村做老师。另外,维特根斯坦在本书的写作风格上也广泛的受到了其他哲学家的批评。弗雷格,罗素在看了该书的手稿之后,第一反映就是认为这本书充满了结论,而缺乏具体的论证。罗素还认为维特根斯坦在本书中“发展了一种奇怪的逻辑神秘主义”。

  第二,积极的影响。Tractatus对哲学的积极影响在于如下几点。首先,这本书中的许多富有创建的观点对后世的哲学发展起了很大的启发。维特根斯坦在本书中提出的“逻辑图像论”,对语言的逻辑句法的分析深深的影响了以石里克为首的“维也纳学派”的兴起。维也纳学派的“反形而上学”,提倡“逻辑经验论”的观点就是直接受到到Tractatus的启发的。其次,Tractatus对20世纪初期形成的“语言转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这种“语言转向”则导致了“分析哲学”运动的兴起。英美哲学家们开始逐渐关注日常语言的逻辑句法,对日常语言开始重视。由于“日常语言的语法掩盖了思想”,很多哲学家开始从事一种“理想化的语言”的构建。

【关于《逻辑哲学论》中的哲学观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逻辑哲学论》中的哲学观探讨论文

2.论哲学的逻辑建模论文

3.试论《逻辑哲学论》中的对象理论论文

4.论会计哲学观的论文

5.探究《逻辑哲学论》中的实在Wirklichkeit概念论文

6.《逻辑哲学论》中的实在( Wirklichkeit)概念分析论文

7.逻辑哲学论的视角剖析西方哲学转向论文

8.莱布尼兹逻辑哲学理论观探究论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