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外伤性胸椎多段骨折患者

时间:2020-11-12 15:27:58 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外伤性胸椎多段骨折患者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主要包括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血管壁损伤,是多发性周围血管疾病,且好发于下肢。围手术期的形成因素主要有:①手术前常规禁食、禁水,胃肠减压等导致血液高凝状态。②手术中病人:卧床、下肢制动,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静脉回流减少;术中使用牵引器、压迫,术中器械直接损伤。③术后凝血机制的改变:术后病人常继续禁食、水;术后卧床、制动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围术期止血药的应用,术后怕出血而停用抗凝药物,致凝血障碍。因此它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老年患者。而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胸椎多段骨折患者的治疗与康复需要较长时间绝对卧床,更需警惕此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9 年3 月至2010 年10 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0 例,对这些患者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外伤性胸椎多段骨折患者,男24 例,女4 例,年龄21~55 岁,平均年龄37.5 岁。损伤部位:胸椎8~10 节的17 例;伤及胸椎11~12 节的9 例;间隔两个椎体受伤者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 例、坠跌伤16 例、砸伤11 例。
  1.2 方法
  在患者住院期间,尤其是围手术期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及早,适当的进行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有高度责任心和耐心,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
  1.3 结果
  随访6~18 个月,30 例患者康复效果均良好。其中1 例患者因不配合治疗至微血栓形成经治疗后现状况良好。
2 护理干预
2.1 住院护理干预
2.1.1 心理护理
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热情,诚恳,亲切,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手术前一天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大致时间、麻醉方式,安慰患者配合备皮、灌肠、导尿等术前准备,消除患者的手术顾虑,树立恢复的信心。
2.1.2 常规训练
为了适应术后长时间卧床以及术后能尽早拔除尿管,术前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生活技巧,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的训练,以增加肺活量,鼓励患者排痰,防止由于长时间的卧床造成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1.3 饮食护理
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防止过硬过咸以及辛辣刺激食物,以免损伤刺激口腔黏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造成腹压突然增高至血栓脱落。同时不宜吃豆类,奶,糖及牛、羊肉等食品。以免引起腹胀。
2.1.4 卧位护理
患者必须平卧于硬板床上,在骨折部位加垫枕使脊柱保持过伸位,其垫枕厚度要适宜背部2~3厘米,腰部4~5 厘米,垫枕高度不够则不利于压缩骨折复位,也不能保持复位后的效果。术毕3~4人一起使患者保持水平位移至病床平卧;平卧4~6h,切口下可垫棉垫以压迫切口减少出血;保持滚轴式翻身1 次/2h,要医护多人合作,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成轴线,整个躯体同时转动,避免脊柱扭曲,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造成截瘫,翻身时防止引流管脱出。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以及引流的颜色、性状和量,如术后1h 内引流血量超过200ml,且血压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应及时请示医生进行处理,并酌情减小负压引流的负压;如引流的颜色为淡黄色,引流量增多且主诉头痛恶心等疑为脑脊液漏者,采取头低脚高位,并夹闭引流管,伤口加压并静脉给予生理盐水以缓解头痛症状

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外伤性胸椎多段骨折患者

2.1.5 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