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艺术的特性综述论文

时间:2020-08-12 15:56:10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汉代艺术的特性综述论文

  一、出神入化的舞蹈艺术

汉代艺术的特性综述论文

  在这个时代,其以楚汉文化相结合,质朴而又狂放、粗狂的风格,风靡了汉代社会。

  1.汉代舞蹈的民俗性春秋战国以来,多姿多彩的七国乐舞文化及其它表演艺术,汇集一起,在汉代安定繁荣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一种新的表演艺术——“百戏”。这是汉代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它是集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演奏、歌唱演唱等多种民间、民俗性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表演。汇集了前代和外来的多种民间表演技艺,保留了古、今、中、外各民族各地域精彩技艺,成为一门综合艺术样式。汉代“百戏”广泛流传在宫廷、贵族和平民阶层中间,深受各阶层人们的喜爱。因此,在汉初艺术形态上形成了一种颇具民俗性的特征。

  2.汉代舞蹈的语汇汉代舞蹈的语汇和动律突出的表现在“舞袖”、“舞腰”、“舞足”三个方面。以袖作舞是汉代舞蹈中常见的舞态,以飞扬的长袖作为舞动的主要手段,为汉代舞增添了蓬勃的生命力。长袖是舞者手臂的延长,舞者运用手臂的暗力将长袖横向甩过头部,在头顶划成一道弧形,另一臂反方向将长袖横向甩过髀间,这两袖形成一个弧度很大的“S”形;身体的曲线随舞袖而动,同时形成一个弧度较小的“S”形;两个“S”型套在一起,形成一幅极其优美的造型,这一造型每每出现在中原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中,如郑州新通桥出土的汉画像砖中的长袖舞就典型再现了这一动作造型特征。“舞腰”在汉代舞蹈中表现的十分突出。腰是身躯的中心枢纽,灵活曲折的转动,既牵动上身,又牵动下肢。中原汉画像中的女乐舞伎均是腰肢纤巧,其舞腰的技巧更是婀娜多姿。有前俯后仰,有左折右倾,有扭腰出跨,有斜冲斜出丰富多彩的舞腰大大增强了汉代舞蹈的曲线之美。南阳市西郊出土的汉画像石中,踏拊起舞的舞者,两袖如长策,飘带曳地,大幅度倾驱折腰的舞者,亦展示出那种“纡形赴远”的独特美韵。舞足的特点主要显示在汉代《盘鼓舞》的表演中。其主要特点是踏盘踏鼓而舞,所以对于足的舞动特别强调。舞者从此鼓盘向彼鼓盘“浮腾”、“纵蹑”,不能有丝毫误差,蹈鼓时需目光集中,灵活敏锐,足足准确,足足响亮。南阳县和南阳许阿瞿墓志画像石中的两幅《盘鼓舞》画像,舞者凝神注目“蹈足”的动态形象,即生动展现了《盘鼓舞》舞者的精彩神韵。

  3.汉代舞蹈的意境从中原汉画像石砖上展现出来的舞蹈形态神貌和文人乐舞赋中所阐述的舞蹈审美倾向,明确地显现出中原汉代舞蹈已实现了由强烈的教化品格向鲜明的艺术品格的历史转变。其舞蹈的艺术之美较重要的体现在形神兼备、意境深邃的特点之中。形与神的和谐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有无相生”、“阴阳调和”的思想。汉代文人和观舞赋给了我们以启示,凡舞蹈必须“千变万化,不可胜知”,而千变万化的舞蹈动作又必须要一个“宗”,即老子《道德经》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汉代舞蹈的柔中有刚、刚极生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动律规则,即充分发挥了“阴阳调和”。中原汉代舞蹈所显现出来的情操和艺术品味已达到气若浮云、志若秋霜、令观者叹为观止的境界。其神形兼备、容以表志、舞以明诗的特征,较完美的'实现了舞蹈艺术娱乐化与教化的双重功能,对中国传统舞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精湛的雕塑艺术

  1.简练夸张的造型手法夸张是汉画石像表现技法的一个突出特色,南阳汉代的艺术工匠们在写实的基础上大胆采用精简夸张的手法从而增强了造型的艺术效果。整体画面的构图及人物形象线条流畅,极富运动感和韵律美。尽管受到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但是南阳汉画像石中形象的塑造能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较好的摆脱了线条的呆滞古板。如“舞乐百戏”就是一副以线条造型,借形传神的佳构。画面上不横垂帷幔,中置建鼓,两侧各有一人在执袝跃足,且鼓且舞,右边三人作杂技表演,其中一女妓一手按樽,一手托物,做倒立之状,左边三人为伴奏者。画面轮廓清晰,造型优美流畅,充分表现出杂技表演的紧张惊险。汉代的艺术工匠们通过利用简约的轮廓和加长的衣袖、手臂和双腿的夸张动态,营造出生动活泼又极为和谐的杂耍场面。南阳汉画像石人物艺术这种舍繁求简的表现手法,恰恰是它永恒之美的关键所在,也正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虚拟手法的代表性范例。

  2.程式化的造型手法以现实存在为依据,通过提炼概况,加以幻想的色彩是汉画像石人物艺术创作的一大特色。汉代艺术家们已经认识到,并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艺术形象的内在气质和整体美感。为了使创作的艺术形象更有形式美感,更理想化,他们采用了舍繁求简的程式化的表现方法。所谓程式化是指抓住某一类物象的基本特征,结合作者的审美追求,运用规范的艺术语言对人物结构加以强化夸张,概括提高造成形式感较强的艺术形象。体现在南阳汉画像石人物艺术中就是人物形象的团块造型手法。具体体现在把人物形象的全身各部分加以概括,以头、颈、躯干、上肢、下肢各自为一个整体,组合成一个整体简练的人物形象。同时,造型又决不能和毫无艺术感染力的公式化、概念化混为一谈。它既具有经过规范化了的形式美,又不失内在的精神表达。在南阳汉画像石中,团块化造型法不仅有利于表现人物常态的特征,更有利于抓住一些瞬间即逝的动态,并加以概括,构成富有装饰趣味而真实可信的程式化形象。汉代南阳的艺术工匠们利用这种程式化的团块造型,又渗入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自出机杼,达到既传神又张扬了个性的艺术效果,是后世中国传统人物画艺术程式化造型的发端。

  三、总结

  从以上三种艺术品种中试图将汉代艺术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三点:

  1)包容精神。表现为“图画天地,品类群生”的题材构成特色,造型思维上的天人宇宙模式,艺术形式上“铺锦列绣”的充实之美。

  (2)浪漫精神。是表达“所知”、“所感”的造型思维,在“如”与“象”的造型观念中体现的。

  (3)雄浑气象。表现为对生命力的张扬和动感瞬间的刻画。以上三个方面,使汉代艺术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雄浑博大的盛世气象和自由奔驰的浪漫气质。这种艺术风范,借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话来说,就是“返虚入浑,积健为雄,横绝太空”。两汉四百余年的艺术发展历程,其中的某些艺术形式虽然有交替兴衰的变化,也有艺术风格的区别,但在整体上是统一在沉雄、饱满、蓬勃、盛大的气象中。它由汉代人的思想观念所造成,体现了汉代的文化精神,是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大汉时代精神在艺术创造中的自然流露。

【汉代艺术的特性综述论文】相关文章:

1.汉代乐舞俑的艺术特色论文

2.汉代鱼纹艺术风格探究论文

3.谈舞蹈艺术的特性及规律论文

4.动画艺术审美特性研究论文

5.当代平面设计的汉代装饰艺术借鉴应用论文

6.对舞蹈的艺术创作综述论文

7.探析声乐艺术的语言情感特性的论文

8.汉代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论文

9.试论汉代丧葬文化意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