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克豪森早中期电子音乐创作及其影响研究

时间:2020-09-18 11:22:08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斯托克豪森早中期电子音乐创作及其影响研究

  摘要:20世纪中期,经历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各种新的形式,传统的有调性音乐逐步瓦解,一些新的思维、新的作曲方式被作曲家广泛采用,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音乐也应运而生。它的产生是在新的社会时期,人类思维的得到解放,传统乐音音高音乐逐步往噪音音乐延伸的道路上继续实验的结果。斯托克豪森作为德国严肃电子音乐作曲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电子音乐作品,其作品中体现出的电子音响、拼贴技术、声音空间、世界音乐、序列电子音乐、偶然音乐等特性,以及其创作思维观念等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现当代作曲家的创作。

斯托克豪森早中期电子音乐创作及其影响研究

  关键词: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 电子音乐 创作特点 声音空间 影响

  社会的发展作用于文化意识的发展,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人类原始社会、农业社会时期,其音乐形式是以声乐(呐喊、劳动声、祭祀等)为主,进入工业社会文明时代,以管弦乐为标志的器乐发展得到长足进步,这种器乐化的音乐影响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秩序逐步重建,科技迅猛发展。在电子技术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芯片等。科技的革新也影响到社会的其它领域,音乐领域同样受到影响。作为现代音乐发展的一个分支,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正是20世纪以来,现代工业社会电子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促使社会意识形态解放发展,由传统乐音音高音乐逐步往噪音音乐延伸的道路上在新时期继续实验的产物,是通过电子设备和电子手段生成和处理加工的音乐。对于电子音乐的称呼, Grove音乐词典新旧版表述有所不同,旧版将称之为Electronic Music ,新版则将其称为Electro-acoutic Music。

  电子音乐自诞生至今,按照发展方向分类,可分为“电子声学音乐”(Electro-acoutic Music)、流行音乐、商业音乐(本文暂不涉及这方面讨论)。其中电子声乐音乐按照利用声音资源的不同和制作手段的不同,又可分为“纯电子音乐”(Purely Electronic Music)、具体音乐(Concrete Music)。如果按照演出方式的不同,又分为“电子声学音乐”(Electro-acoustic Music)、“实时(现场)电子音乐”(Live Electronic Music),但是上述这些类型的电子音乐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相互吸收、逐渐融合,并与“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如MAX/MSP)相结合,形成目前国际上常见的“交互式”电子音乐。

  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1928年8月22日―2007年12月8日),是德国著名的新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理论家和教育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契机下,他大胆的运用了社会科技革新的新技术,创作了大量的电子音乐作品。作为当今世界新音乐创作中最具权威性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创作不仅在电子音乐创作领域具有领军地位,而且也影响着其它用传统声学乐器进行创作的领域,是继梅西安之后具有国际地位的新音乐领袖。

  一、斯托克豪森早中期电子音乐创作分析

  根据其电子音乐作品的成型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其中,20世纪70年代之前可以看作是其早中期的创作时期,在该段时期之内,他创作了音乐作品百余部,其中电子音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1)练习曲(Etude):斯托克豪森于1952年在法国巴黎随梅西安学习韵律研究和美学,在巴黎广播电台试验“具体音乐”,并创作出这部“练习曲(ETUDE)”。整首作品时长约为3′15″,都是类似于噪声的电子声音组织而成,打破了乐音与噪音在音乐创作中的界限,使得“一切音响皆可以成为音乐”。

  (2)练习曲 I( Study I)、练习曲II(Study II):1953年,斯托克豪森与科隆西德广播电台的电子音乐工作室建立永久性合作。创作出第一部纯电子音乐作品《研究 I》(这是追求“纯音色”的电子音乐作品)。1954年创作的《研究 II》(这是放弃“纯音色”、注重色彩浓度的电子音乐作品)。 总体看来,这两部作品都是“使用某一件发音器制造声音”(正弦音)的纯电子音乐。即所有的声音都是经过震荡器、调制器等手段制作而成,被认为是“更具理智的德国电子音乐的里程碑”。下图是练习曲II第一页谱例。

  (3)少年之歌(Song of the youths):这部作品是为人声与电子音响而作,其中运用了序列音乐的创作技法来组织电子音响。除此之外,还使用了人声作为创作的素材,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作手法,实现了电子音响与人声的混合,将具体音乐的创作与电子音乐创作做了大胆有益的成功尝试。其中,人声歌词的主要内容来自《圣经·旧约全书》作曲家录制了一个12岁男孩的演唱或者叙述的声音,然后将其加以分解、变形、并进行拼接、重叠进行重组,并将之与电子声音进行结合,由此获得了声音的各种织体形态。在演出的形式方面还运用了多通道技术,实现了“声音空间”的创作理念。

  (4)接触(Kontakte):是为电子音乐、打击乐和钢琴而作。该部作品是斯托克豪森最早使用记谱方式创作的。由此也可以体现出德国电子音乐与其它国家(如法国)等的不同。在该部作品中,其中很多电子音响部分,是在斯托克豪森“统一的时间构成”观念之下“通过固定的具体节奏,将其加速几百倍或一千倍或更多来制作的,使其获得有特色的音色”。具体创作方式是:以电子脉冲形成的程序化了的`振幅和时值,构成最严密的序列形式,并将其制作成4轨磁带,在观众四周布置声场,增加“声音空间”元素。传统发音方面,除了钢琴演奏,作曲家使用了数量众多的打击乐,这部分的音乐显得具有“点描”手法音乐的特性。以上音乐元素结合成极具有特色、细腻的音响效果。

  (5)遥感音乐(Telemusic):该作品是在日本东京的NHK电子音乐工作室中完成的。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一台6轨录音机,其具有多轨录音的功能,可以先单独录制5轨,之后再翻录到第6轨道。通过这台录音机,作曲家实现了录音、剪辑与合成。在作曲材料的选择上,使用了“巴厘音乐、西班牙乡村节日的音乐、日本的雅乐、匈牙利音乐、南撒哈拉大沙漠的音乐、亚马逊河上游昔皮博人的音乐等”,但是这些材料并不是简单的录制即可,而是经过了作曲家的声音处理,使其变形、肢解、重组,使得原本的音乐素材被隐藏起来,获得一种新的声音表现形式,组织成一种富有逻辑性的音乐结构,这种将各种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进行“糅合”的音乐观念,也体现出斯托克豪森的一种重要的世界音乐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