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时间:2022-09-14 10:00:40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通用13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通用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通用13篇)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1

  乐官,是宫廷中从事音乐活动的群体之一,他们掌管着宫廷的乐舞和戏剧。盛唐一代,宫廷乐师最多时达数万人之多,而他们中能够在历史上留名、为后人所知的,却是屈指可数,自然均为唐代乐人里的佼佼者。其中,知名度最高、最有名望的,莫过于被唐玄宗亲封为“天下梨园总管”的雷海青了。雷海青,唐开元四年(716)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出生,被我民间曲艺界,尤其是闽台地区尊崇为戏剧界的保护神和祖师爷。纵观雷海青戏剧艺术发展之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他的幼年到长大成人,为在戏班勤学苦练、积蓄力量,蛰伏民间时期;第二个阶段,自他入宫后,至安史之乱前,是他身居要职、增长才干,逐渐树立影响力的阶段;第三个阶段,则是在安史之乱中,作为乐师的代表人物,雷海青正气凛然、无所畏惧,怒骂安禄山,维护了唐王朝与众乐师的尊严,却惨遭肢解。而他由于做出的英勇举动被唐玄宗封为梨园总管后,个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论是宫廷乐师还是民间戏曲演出团体,均尊称他为戏剧祖师爷,希望能够借助他的力量得到庇护。

  一、雷海青早年蛰伏民间

  自古寒门出贵子。雷海青家境贫寒,父亲很早便已去世,母亲身体羸弱,却不得不带着他四处奔波求生。一次在路上,母亲一病不起,带着遗憾离去,只留下小海青一人。后恰有一个木偶戏班经过,戏班里的人将小海青救走抚养,给予他第二次生命。从此,雷海青便寄居在戏班中生活,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直至长大成人。长期耳濡目染,加上勤学苦练,雷海青掌握了戏班大部分乐器的弹奏技巧,能够顺利、完美地出演各种行当的角色。无论是亮开嗓子扮演各类角色进行演出,还是娴熟地弹奏各种乐器,对他来说都是轻而易举。值得一提的是,他会吹奏一种失传已久的乐器———筚篥,后人会吹奏者寥寥无几。小小年纪便能掌握这些技能,要归功于他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和后天持之以恒的学习。

  这一时期,雷海青只不过是一个热爱戏剧的年轻人,潜心锻炼、积累本领,期待厚积薄发的一天。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雷海青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因为唐朝宫廷对于曲艺艺术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这都源于唐玄宗喜爱戏剧。皇帝还专门建立了大规模从事音乐歌舞活动的梨园和教坊,拥有数量众多的梨园弟子和乐师,醉心于戏曲钻研。唐玄宗非常喜欢一首叫做《霓裳羽衣曲》的乐曲,排练曲子的过程中,吹箫的乐官总是不能达到要求,难以企及曲中理想的境界。正当唐玄宗愁眉不展之际,有乐官出列禀报:福建有一名叫雷海青的神童,精通乐律,唱演俱佳,不仅会弹奏各种乐器,而且,无论乐谱难度如何,都能够精准地演奏出来。唐玄宗急忙宣召雷海青入宫。由此,雷海青进入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视野,开始了他驰骋宫廷戏剧界的演艺生涯。

  二、雷海青入宫就职时期

  得到唐玄宗的宣召后,雷海青参加殿试表现优秀,在配合《霓裳羽衣曲》排练时,用玉箫即兴演奏,不仅吹出的乐音精准,旋律还如行云流水般动人心弦,令众多梨园同行和朝堂内外人士震惊。唐玄宗龙心大悦,特赐他状元及第,并封他为翰林大学士,就连皇后都亲自为他簪花。一时间,雷海青的风头强劲,拥有旁人无法企及的荣耀。雷海青的性格豪爽,极富正义感,再加上他娴熟的技艺和出众的工作能力,令唐玄宗对他非常器重,特命他统领、管理宫廷中的伶官和乐官。雷海青身居要位,充分发挥了他杰出的管理和组织才能,将宫廷礼乐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雷海青在任职乐官期间,做了很多事情以履行他的职责。

  1.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名师。

  雷海青入宫一段时间后,被任命为梨园最高长官,这本身就是对他才能的认可。但是雷海青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止步不前,而是利用比在戏班时更加优良的学习条件,尽可能多地收集学习资源,埋头苦读、钻研,精益求精,终于能够在乐理和技巧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每天鸡打鸣天刚亮时,雷海青便起床学习,苦练弹奏琵琶的技术,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他成为闻名天下的琵琶高手。在民间的勤学苦练,入宫后的博闻强识,再加上过人的天赋,雷海青的戏剧艺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完全能够胜任教官的角色。在他有生之年,曾悉心指导过数量众多的乐师,为宫廷和民间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可以说桃李满天下。雷海青培养音乐人才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调教宫廷中的乐工。雷海青自被唐玄宗授予掌管宫廷教坊和梨园的权力后,尽职尽责,除了做好管理者外,还扮演了授业人的角色。他将自己所谱写《引梅敬酒歌》悉心传授给梅妃和宫廷乐人;自编自演舞蹈《八仙过海祝寿舞》和《白玉惊鸿舞》供乐人观摩、学习。另外一种是走入民间,广泛收徒培养乐师。雷海青利用每次到民间采风的机会,与民间艺人交流、学习借鉴的同时,也把宫廷乐理、技巧传授给他们,从而促进了宫廷与民间曲艺的融合。福建、广东一带有很多乐师,都接受过他的点拨和培养。这些都使得雷海青成为唐代最负盛名的戏剧音乐大师。

  2.广泛采风求创新,改良乐器以配合。

  雷海青经常深入民间走访,进行采风活动。他曾经到达福建南部和广东地区,采集南音和潮州曲调,创作了许多舞蹈、乐曲,如《引梅敬酒歌》等;他还吸收了莆田等地的八乐、山里诗、俚歌、大鼓吹等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曲艺,对已有的乐曲和舞蹈进行重新编排或者创作,力求创新突破,使之在突破传统的同时,还能够与宫廷音乐兼容,呈现别具一格的风貌,受到唐玄宗和宫中诸多妃嫔的欢迎和喜爱。正是由于雷海青不遗余力地走访和改变,将各地曲艺的精华互相融合,并由此衍生出一些新的戏剧派别,增加了我国戏剧的种类,比如莆仙戏、四平戏、闽剧、潮剧等,均以雷海青为戏神,以纪念他的融合功勋。雷海青精通音律,擅长弹奏各种乐器,进宫后又苦练了弹琵琶绝技,对各种乐器的构成原理、调试情况了解得相当透彻。很多宫廷内乐器的检修工作,他是必不可少的人选之一。同时,随着唐玄宗和妃嫔鉴赏水平的提高和多元化需求,现有乐器已难以满足戏剧种类日益繁多和求新求变的要求,还要改良乐器以满足更多类型戏剧和音乐伴奏的需要。他将在各地采风取得不同风格的曲谱带回宫廷后,据此调制改良已有乐器,使乐器弹奏出的乐音能够与之协调。在这样的情况下,宫廷乐器的种类不断扩充,逐渐丰富了宫廷音乐的内容。

  3.深入民间,传播教化,延续历史文化传统。

  雷海青担任乐官期间,他的同乡江采萍被选入宫廷封为梅妃。梅妃是一个通音律、擅作诗、心思细腻敏感的女子,她入宫后,时常会因为想念家乡而闷闷不乐。唐玄宗看梅妃思乡心切,便派遣雷海青率领皇家梨园子弟,远赴福建莆田,进行慰问演出。他们所到之处,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观者众多,甫一开演便欢声雷动,群情激荡。这次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将宫廷音乐向民间普及的过程,传播了教化,成为戏剧史上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这些做法,令他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也间接培养了不少高水平的职业乐师,为之后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戏剧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功能。其传承性是显而易见的,一部好的戏剧可以传唱千年。雷海青作为教坊和梨园的总管,在兢兢业业工作的同时,也间接地完成了这个使命。他平日里的所有工作不论是表演、传授抑或是记录保存,都是对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除去宫廷中本来已有的乐谱、舞曲,还把在民间流传已久的戏曲、乐谱、歌谣及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加工和改造,以文字形式或者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留存下来,为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雷海青树立丰碑的历史贡献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宫廷众多乐师不幸被安禄山擒获,安禄山把他们聚集起来,命令他们鼓乐助兴,歌功颂德,众多梨园弟子感怀国事家事,均低声啜泣,曲不成曲,调不成调,尤以雷海青为甚。雷海青以坚决的态度拒绝了安禄山的命令,并怒斥安禄山的狼子野心,说到愤怒之时,竟将琵琶扔向安禄山。安禄山恼羞成怒,以肢解之刑将雷海青处死。雷海青以文弱书生之身,抵抗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守信仰不动摇,彰显了一代音乐大家的风范和精神风貌。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玄宗返回都城长安,知道了雷海青的忠烈事迹,感怀于在动乱中死难的梨园弟子,便追封他“天下梨园总管家”的光荣称谓。

  戏剧界后辈感叹于他精湛的技艺和高尚的品格,从最开始纪念、缅怀他,到后来逐渐演变,把他奉为信仰膜拜的对象,赠予他多种名号,如相公爷、田都元帅、田宫元帅等,并尊称他为“戏神”,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持续了数代直至今日。雷海青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宗教信仰,在民间广泛传播开来。民间自发建设庙宇,尊奉雷海青为戏剧祖师爷和会乐宗师;戏班开锣演出前,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奉上茶果、点燃香烛拜祭、敬奉,祈祷演出成功。甚至,他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戏剧行业,还扩大至国家领土守卫、公共安全、航海保护等诸多领域。雷海青人虽已逝,但他的忠义精神和高超技艺得到戏剧界的极力推崇后,被树立成为戏坛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的戏剧之路因此而走得更为宽广和深厚。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2

  20世纪,西方抽象油画发展迅速,以一种强烈的力量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艺术观念。很多艺术家被抽象油画感染,从以往具象绘画的一味模仿自然,转变到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抽象油画能够抒发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打破了写实主义一枝独秀的格局,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抽象油画体现的是更纯粹的绘画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康定斯基所说的“艺术中的精神”。

  一、西方现代抽象油画理论

  抽象油画大师蒙德里安说:“从绘画的意义上来讲,抽象油画与具象油画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而是相对而言。”抽象油画大致可分为几何抽象和抒情抽象两类。几何抽象又叫冷抽象,它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的,带有几何学的倾向,这个画派以蒙德里安为代表。抒情抽象又称热抽象,带有浪漫主义的特点,主张运用点、线、面、形与色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抒情抽象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具有浪漫主义的倾向,这个画派以康定斯基为代表。比利时抽象艺术大师苏富尔曾在《抽象绘画词典》中这样描述抽象绘画:“在绘画里,凡其形象切断了自然或现实世界的脐带,以致无法辨识,联系或思考其形象的绘画均称之。”

  二、西方现代抽象绘画的诞生

  康定斯基是西方抒情抽象油画的先驱。1910年之后,康定斯基的画风骤变,从写实转向抽象,创作了《第一幅水彩抽象画》。康定斯基的这幅独具特色的作品没有任何具象的实物,呈现给人们的只是一簇簇自由奔放的颜色与线条。这幅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抒情抽象绘画的诞生,也揭开了康定斯基抒情抽象绘画的序幕。康定斯基认为,绘画的来源可以是对抽象的强烈要求,而不一定要受到客观世界面貌的约束。在他看来,绘画犹如各种不同世界的碰撞,在相互碰撞与斗争中产生一个全新的世界。因此,从康定斯基的线条、色块、构图、结构中,我们能够发现他内在的精神力量与激情,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物质只不过是蒙在真实世界上的一层面纱,而精神才是世界的本源。”康定斯基作为抽象油画的鼻祖,对中西方抽象艺术的发展影响颇大。

  三、中国现当代抽象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艺术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一种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发展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中国当代绘画正处于多元化的格局中,而抽象油画一直不被重视,长期扮演着他者的角色。

  1.启蒙时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艺术家的创作也逐渐活跃起来。中国抽象油画把西方抽象油画作为参照物,这使得抽象油画在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每一种新画派的产生必将受到一定的阻碍,抽象艺术在中国当时的发展可谓命运多舛。很多抽象艺术的爱好者被认为是反叛的、不羁的,然而也正是这种反叛造就了抽象油画的前卫特征,形成了一种新的油画思潮。

  2.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现代主义新时期,以高名潞为代表的一大批年青艺术家接受了正规的学院教育,因此对新的艺术风格都有着强烈的渴望。在西方抽象油画艺术浪潮的影响下,中国抽象油画结合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流派的特征,真正实现了抽象与表现的大融合。1986年6月,青年艺术家祝昌言、万俊彦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非具象画展”可谓空前盛大,展览风格大胆,具有深刻的意义。

  3.升华时期

  2000年以后,中国抽象油画形成了多元化格局。高名潞的“中国极多主义”画展的策展成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表现空间,也推动了中国抽象油画的发展。2009年,许德民的《中国抽象艺术学》一书出版,填补了我国抽象艺术理论的空白,尤其是“抽象艺术中国早已有之”这个观点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艺术界强烈的反响。上海抽象油画的领军人物周长江的作品《互补系列》在全国美展中获得银奖,带动了上海抽象艺术的发展。另外,以赵无极、朱德群为代表的抒情抽象油画艺术亦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四、中国抽象油画未来畅想

  抽象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虽然还不够迅速,也没有诞生像康定斯基那样的抒情抽象艺术大师,但中国的书法(尤其是草书)和中国写意山水在很多地方与西方抽象油画有着相似之处。如,当代画家吴冠中的写意山水抽象画运用几何形体组合和明亮的色调描绘江南风景,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随着大量抽象油画艺术创作的出现和广大抽象艺术爱好者的加入,以及人们对抽象艺术的认可,中国抽象油画一定会花开遍地,中国抽象油画将更加熠熠生辉。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3

  一、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现状

  (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中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而河南省是中原文化发源的地方,其文化分为:“农耕的文化、武术的文化、宗教的文化”。最近几年,河南省陆续开发了一些具有中原本色的文化平台,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华商文化节”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河南省的对外形象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的竞争力。但是,河南省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文化资源的开发缺乏、甚至违背道理,文化艺术产业不能与高科技结合在一起发展,这就不能推动它的创新。第一,河南省没有独立的、闻名于世的文化品牌,在运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缺陷。虽然河南省是一个文化资源很多的省份,例如,“开封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温县的太极拳、汝州的汝瓷”等,从经济角度来说,这些文化资源的价值特别高,但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进一步研究这些文化资源,也不能把现有的文化优势转变为所要发展的优势[3]。第二,河南省虽然已经拥有了很多的文化资源,但是它们均未真正地与数字技术结合在一起发展。我们知道,科技对于提高文化艺术产业具有很大的意义,特别是能够快速地提高竞争能力,换句话说,只有在现代高科技的带领下,文化艺术才能够得到有效传播,文化艺术产业才能焕发活力。而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进一步研究现有的文化资源,并使其朝新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文化产业科技含量偏低

  近年来,在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以及深入挖掘现有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河南省的一些新兴的文化艺术产业得到了发展。从全省来看,尤其在文化传播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例如,腾讯大豫网、洛阳的牡丹文化节。另外,在文化产业园区和集聚区的建设方面,河南省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开封的“宋都古城”就属于国家级文化产业[4]。虽然河南省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产业的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其产业具有的科技量、产品的增值仍然不是很高,在市场上没有较强的竞争力。所以,在文化艺术产业中,原创作品以及那些“题材比较新、内容比较丰富的优秀的文化作品”很少,甚至连闻名的文化品牌也没有。运行文化艺术产业的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协调。从文化业态的角度进行分析,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快,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脚步却不是很快,数字内容产业没有及时得到发展,而很多文化、艺术企业没有知识产权、中心技术,没有具有高、精、尖等特点的文化产品。

  二、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发展对策

  (一)强化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为了提高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就得提高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的整体实力,即创建一个完善的、现代化的、文化艺术的体系。第一,产业的形态要具有“多层次、立体化”的特点。我们要继续发展以前的一些文化艺术产业,特别是“出版发行、文艺演出、影视制作”等,另外需要带动发展的产业有“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这是一些新兴的文化艺术产业。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创建文化艺术的新业态,即在金融、贸易、旅游等方面,把其产业融入到文化艺术产业中,换句话说,就是把文化艺术产业与其他的产业融合并构成一个整体。传统的文化艺术也要结合现代化的科技,即在高科技的手段下,重新创造出具有特色的艺术文化。第二,在社会资本方面,要增加引进、流通的数量。在2012年2月15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指明,在国家统一的区域内,对社会资本要积极的引导,按照不同的形式来投资与文化艺术产业。

  (二)充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

  河南省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形成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形式,打造文化品牌。品牌,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能显示出产业的竞争能力。为了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河南省要运用好本土的优势。第一,从传统文化着手,打造出有关传统文化的品牌。河南省具有丰富的文化,另外,人们也十分热爱传统文化,所以,可以快速地打造文化品牌。第二,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需要得到重视。在打造文化品牌时,还要重视融合有关的产业,即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我们要积极扶持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如汴绣、唐三彩等,这些是具有很高产业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三)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

  要提高文化艺术产业的科技含量,就要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尤其是文化艺术产业专业的人才。只有拥有了人才,才能够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才能提高文化艺术产业的竞争力,即只有拥有高端人才,才能够确保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第一,河南省适合培养专业的人才。在全省范围内发展文化艺术产业,营造文化艺术氛围,引导广大群众,激发所有人的创造能力,使其重视文化艺术产业而促进其发展,最终提高所有人的文化意识和素质。第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要合理,尤其是文化艺术产业的。要积极与省内的一些高校进行沟通,这能够使其设置相关的专业,且培养出有关专业的高学历的人才。同时,高职院校要开展有关职业方面的教育,并培养能够及时进入工作状态的技术人才,从而构成一个具有多层次特点的人才体系。第三,要建立对应的文化艺术产业协会。文化艺术产业协会有利于文化艺术产业人员的交流。中、小型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定期地进行学习、培训,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另外,我们要给员工提供机会,即让他们能够和一些国际的文化艺术产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目前,省内高校要与国际的高校联合、协作,达到共享文化艺术产品的目的。第四,建立合适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为了集中力量,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功底强的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的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河南省自身的原因,即起步比较晚、对现有的资源开发不足等,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时空,所以,我们要积极利用本土资源,即中原文化,将其同现代的文化艺术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让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实现现有资源的转化,最终推动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河南省文化艺术产业不断发展。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4

  舞蹈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肢体艺术。音乐、灯光、舞台等非舞蹈本体因素的介入,促进当代舞蹈艺术不断发展。音乐,相比之下,对于舞蹈艺术具有更重要意义。两者的关系犹如《乐记》中所说“乐为舞之心,舞为乐之容”,是互相促进,相互表现的关系。作为音乐艺术中最具有表现张力的乐器――钢琴,无疑是舞蹈训练和表现作品的重要元素。

  一、钢琴伴奏对舞蹈者具有启发性意义

  舞蹈钢琴伴奏,不同于纯音乐的钢琴演奏,不能针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理念展现乐曲,而是要兼顾音乐的内涵、节奏、韵律和舞蹈的形象、动作等方面的同步协调组合。因此,想要达到音乐和舞蹈的完美融合,需要钢琴伴奏与舞蹈张力的步调是一致的。在某种情况下,钢琴伴奏还要引导舞蹈者的表演和创作。可以说,在舞蹈设计,或者是舞蹈训练中,钢琴伴奏对舞蹈者来说具有启发性。

  首先,舞蹈钢琴伴奏的节拍调整了舞蹈者的运动气息,启发其循序渐进地步入舞蹈情境。伴奏者要在音乐中给予舞蹈者身体呼吸和表情呼吸的提前量,否则没有呼吸的舞蹈,会显得呆板无神、缺乏感染力。所以,舞蹈钢琴伴奏一定要抓住舞蹈的呼吸点、转换和气口。比如说腰的组合练习。慢下腰时,需要呼吸均匀,动作流畅,这时的钢琴伴奏可使用较长拍子,音域宽阔、厚重,提示并启发舞蹈者在音乐的节奏中掌握动作的呼吸。快下腰时,伴奏不仅要体现出舞蹈者动作舒展,还要表现出舞蹈者较强的控制力,所以右手的旋律优美,左手可现在如流水般的琶音,共同营造出静中有动、刚柔并济的氛围。又比如说柔臂组合训练。在做此动作之前,舞蹈钢琴伴奏应该有意识地让每个乐句的第一拍稍晚一点出现,弹出音乐气口,为舞蹈者的动作提前做个深呼吸的暗示,在展现双臂呼气时,伴奏者的指尖要慢慢触键,奏出完成的清晰的音色,强弱对比要明确,完成呼吸的整个过程。

  其次,舞蹈钢琴伴奏的节奏丰富舞蹈者的想象力,启发其编织有情感的舞蹈画卷。节奏是音长、力度、速度有规律地协调性的组合,是在特定的框架里把各种元素充分发挥至其独有作用,再进一步自由地表达出来。“打拍子”的“喊”节奏虽然能展开些舞蹈和音乐艺术结构,但它是僵化的、不变的,不能将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的结构世界完全表现出来,致使舞蹈者不能更好地表现出音乐中所能给予的节奏特点,缩小了舞蹈的表现范围。钢琴伴奏提供的节奏不是枯燥单一的,而是充满丰富情感的世界。它的每个音符、每个乐段都是一个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以有规律的抑扬顿挫、轻重变化展现出乐曲的情感内涵。所以伴奏者可以运用复调将舞蹈者的世界变得有起伏、有动力,营造得更加丰满、更加有旋律。舞蹈者也通过伴奏乐曲有意识地控制肢体表现和舞蹈动作,在无意识之间将舞蹈化为充满内涵具有韵律的作品。

  二、提升钢琴伴奏者素养对舞蹈艺术也尤为重要

  以上的论述,舞蹈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伴奏得好,舞蹈者从中汲取能量,激情饱满,可以借助乐曲技巧完成复杂动作;伴奏得不好,影响舞蹈者的情感表达和对乐曲的理解,不能继续完成舞蹈作品。所以提升钢琴伴奏者素养是舞蹈表演这一艺术的深层次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能力培养:

  1、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钢琴伴奏虽说不同于纯钢琴演出,但其所要求的钢琴水准不低于纯钢琴的演奏技术。只有掌握好钢琴各种演奏技术,才能弹出好的钢琴伴奏,才能将音乐的情境表现出来。苦练各类练习曲,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以及和弦、八度、颤音等哈农技巧练习等,提高手指的速度和力度,为伴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具备舞蹈和音乐的综合素质。舞蹈钢琴伴奏,从字义中,我们可见舞蹈艺术和音乐艺术交织在舞蹈钢琴伴奏者的身上。伴奏者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还要掌握舞蹈基本知识、特点和规律,以及相关的多元化知识体系。这样,伴奏者才能根据舞蹈的类型和性质,演奏、创作出适合的伴奏。

  3、具备较强的洞察力和注意力。舞蹈钢琴伴奏的节拍引导舞蹈者,所以,伴奏者与舞蹈者无形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伴奏时,伴奏者要观察乐曲是否能够贴近舞蹈动作的规律和变化,是否能够起到调整呼吸、快慢的作用。对于乐曲中不适合的部分,要记录下来,并根据舞蹈需要,创新性地选调一些新的乐曲。

  4、具备与舞蹈者良好沟通能力。作为舞蹈钢琴伴奏者,与舞蹈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伴奏者在与舞蹈者的沟通中,交流艺术观点和建议,共同提升两者的协作能力。伴奏者切忌在演奏中注重技术和个性释放,也不能演奏节奏不明确,使乐曲缺乏韵律,这样都会让舞蹈者无法继续下去。钢琴伴奏者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根据舞蹈作品的需要而变化,掌握好作品需要的力度、音色和触键速度,表演才会更有光彩。

  5、具备配合舞蹈创作伴奏的能力。首先,伴奏者要根据民族、古典、芭蕾等不同舞种的要求创作编曲。比如说蒙族舞蹈,钢琴伴奏要嘹亮高亢,衬托出广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同时也需要一些装饰音,便显出蒙古那种大漠苍凉感,用长调风格让舞蹈动作中蕴含蒙族风格。其次,为了创作出更能展现舞蹈的乐曲,伴奏者需要研究舞蹈,研究舞蹈不同的主题和意境表现方式。伴奏者只要将心中的乐曲和舞蹈者的感觉、风格紧密联系在一起,传达出乐曲的内涵、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舞蹈者再以优美的舞姿展现出来,这才是这个作品的成功。

  总之,舞蹈钢琴伴奏,对于舞蹈者表演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需要钢琴演奏技巧,具有扎实的基础,还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摸索舞蹈艺术与钢琴伴奏的融合之路,而且还要与舞蹈者密切配合,互通有无,深入研究不同舞种的风格、方式,在适当的舞种中伴奏出适合的乐曲。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5

  摘要: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底蕴深厚而著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典范,茶乐是与传统茶文化相关联的音乐表达形式,它源起于茶农采茶劳动,对于认识我国传统茶文化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和意义。而钢琴艺术则是西方古典文化艺术的核心和象征,本文立足于茶乐与钢琴艺术相融合的角度进行探析,分析中国传统茶乐与钢琴艺术之间的共性,并思考和探索茶乐与钢琴艺术深层次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

  茶乐;钢琴艺术;融合;发展

  我国传统茶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深,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想内涵,茶乐是我国传统茶文化艺术形式的典型,与当地特色化音乐、文化、经济等活动有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钢琴艺术则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理念,我们可以从两者融合的视角进行探索和分析,思考茶乐与钢琴艺术两者之间的内在互通之处,进而有效推进茶乐与钢琴艺术的深层次融合。

  1、茶乐文化艺术内涵阐释

  在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体系之中,茶乐是在劳动民众的日常采茶劳作之中而生成的,是传统茶文化的核心和典范,它承载了不同地域社会民众的饮茶生活习惯,并内含极其丰富的、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具有极其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有极其浓厚的生活化气息,当地民众在日常的采茶劳作之中融入了自我的情感和生活态度,将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充分体现于茶乐之中,使茶乐成为了当地民众表达内心情感、抒发个人感怀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其中不乏精练而深邃的生活体悟和哲理思想,由此可见,中国传统茶乐文化融入了创作者自身的情感和艺术认知,不仅反映出茶农们的质朴生活情趣,也是中国人民思想、情感和价值理念的一种外在体现和流露,具有丰富的人文属性,显示出较高的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从茶乐的音乐美学视角来看,茶乐具有成熟而具体的艺术思维,拥有自身独特的音乐美学色彩,由于它具体展示出我国传统茶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因此,成为茶文化审美理念的一种特殊诠释和表达。由此得见,茶乐文化艺术不仅要从茶乐演奏技艺方面加以认识和学习,还应当从情感思维方面进行体悟和感受,要充分感受和领略茶乐中独特而具象的美感,感知茶乐文化内在的价值和底蕴。

  2、钢琴艺术内涵阐释

  钢琴艺术是在西方文明发展进程中而产生的,它以其复杂的内部构造、昂贵的造价而被列为“乐器之王”,它是由演奏者充分运用特殊的演奏手法和技艺进行展示的一门艺术形式,由西方传入中国之后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它以其多样性、广阔的音域特点征服了众多的观众,体现出自身所特有的艺术价值,并且钢琴艺术还在演奏方法、演奏技巧、创作思维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使更多的社会民众认识到钢琴艺术独特的、馥郁的音乐展现力和艺术张力,出现于诸多精美的歌剧、经典舞台剧之中,并获得良好的赞誉。钢琴艺术是表演者将个人的情感、想法和观点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表现出结构鲜明、体系完整的特征,学习者要首先了解钢琴艺术不同曲目的分类,明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要树立大文化观,消除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藩篱和阻隔,才能对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钢琴艺术与茶乐艺术相融合的过程中,可以赋予茶乐艺术以更多的“音符”,充分彰显茶乐艺术的价值和内核,由于钢琴艺术着重于对人文色彩、艺术情怀的诠释和表达,因而可以极其有效地传递和展示茶乐艺术的精神内核和要义,较好地实现钢琴艺术与茶乐艺术的融合。在钢琴艺术与茶乐相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其自身所具有的即兴伴奏能力、广阔的音域,为茶乐艺术提供核心驱动力,不仅展现出一种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还可以向人们传递出别致而新颖的文化理念和价值思维方式,更为深入地阐释深厚的人文情愫。同时,在钢琴艺术与茶乐艺术不断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创作各种形式的主题经典艺术作品,如: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的艺术创作;以现代流行的音乐或影片的艺术创作等,这些不同的主题表达方式都更加丰富了茶乐艺术的内容,使之与社会大众的现代生活更为贴近和契合,满足了人们对于艺术的价值体验感,充分彰显出钢琴艺术与茶乐艺术的融合魅力。

  3、茶乐与钢琴艺术深层次融合发展的互通共性分析

  茶乐艺术和钢琴艺术尽管出自于不同的地域、国家,显示出各自不同的文化艺术特征和内涵,然而它们都共同成为世界音乐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在当前世界经济文化融合的一体化背景和趋势之下,要加强对茶乐与钢琴艺术的互融性分析,探析两者之间的共同相通之处,以更好地促进茶乐与钢琴艺术的深层次融合和发展,实现对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弘扬。3.1传承文化价值理念。中国传统茶乐艺术与钢琴艺术都内蕴一种隐藏的价值信息,当两者的文化艺术的精神境界臻于一致且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可以看到两种艺术之间相互接近的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由此也才能更为深入地把握茶乐艺术和钢琴艺术的内在精神要义和价值思维方式,传递出某种见解和观点,在对茶乐艺术和钢琴艺术进行细致的聆听、深入的思考和体悟之后,欣赏者可以体会到茶乐与钢琴艺术的不同特点,并以灵敏、聪慧的“耳朵”接受茶乐的钢琴艺术表达形式,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体悟相链接和整合,获得精神和价值理念的启迪和激发。在将茶乐与钢琴艺术进行深层次融合的过程中,要以价值一致性为主线和宗旨,分析不同音乐艺术形式具体内蕴的情感、思维和价值理念,把握茶乐艺术与钢琴艺术风格的差异所在,挖掘和体会两者之间的艺术共性,进而实现合理的改编和加工,更好地实现茶乐艺术与钢琴艺术的融合与贯通,与此同时也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复兴。3.2提升人文素养。在茶乐与钢琴艺术进行深层次融合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两者都共同具有人文素养的指导和教育的功能,突显出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艺术指导价值和教育价值,它与现代人的生活理念、文化认知、思维层次相贴近和契合,与现代人的艺术审美标准相一致,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情感审美需求。在当前全球经济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文化艺术的合作与交流必不可少,这就对国人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人必须拥有良好、高尚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才能在一体化的融合进程之下相互信任和理解,从而实现彼此之间的友好合作和交流,达到国家富强、社会繁荣的生活愿景和目标。茶乐向聆听者传递出乐观的人文精神和品质,钢琴文化艺术则可以使聆听者感受和体会高雅的人文特质,它们都可以对人们产生不同层面的人文素养的渗透和传播。由此可见,人文素养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素养和能力,要借助于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向人们渗透和传递各种不同的人文精神,引领人们实现对各种传统素质的深层次认知和理解,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综合成长、发展和进步。3.3约束行为方式。在现今社会节奏加快的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出现一些浮躁、随意的现象和问题,这些不文明行为极大地影响了社会文明建设,对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有不良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对不良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而茶乐和钢琴艺术则是极其有效的约束手段和方式,通过深入分析和体会茶乐,可以使人们浮躁的心沉静下来,体悟和领会生活中的真谛和内涵,引领人们进入到更为深邃、平和的意境之中,将自己的心灵沉淀,进而促使自己生成文明、友好、和谐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同样,在欣赏钢琴艺术的过程中,可以使人们安心观赏其表演,并凝神倾听钢琴艺术的特色风格,进而较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3.4展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茶乐艺术有极其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风格,传递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和谐”核心意蕴和精神,显示出与钢琴艺术较大的差异性,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了解茶乐和钢琴艺术这两种不同艺术形式所在国家的文化形态、历史背景和生活习惯等,以使自己找寻到适宜的艺术学习方法,更好地提升艺术欣赏水平。

  4、结束语

  总之,茶乐文化和钢琴艺术尽管产生于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然而其对于文化融合和交流都具有极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我们要领悟两者的共通之处,探索茶乐与钢琴艺术的深层次融合发展路径,更好地实现对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覃也倬.茶乐的音律美学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8(04):326.

  [2]杜丽蓉.多元茶文化视野下钢琴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4):209-210.

  [3]杨雅茗.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阐释与建构[J].福建茶叶,2017,39(03):168-169.

  [4]王燕.茶乐与钢琴艺术的共性探讨[J].福建茶叶,2016,38(09):375-376.

  [5]池水婧.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纽带———浅谈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与茶道文化的融合创新[J].大众文艺,2016(17):169.

  [6]黄文华.关于赣南采茶舞蹈课程的钢琴伴奏问题[J].艺海,2013(09):66-67.

  [7]叶碧青.浅析刘福安的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3):60-62.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6

  在历史长河中,原生态民歌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和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它从多方面反映了各个民族人民的生活,其审美过程可以丰富审美体验、唤起审美想象;其审美作用可以深入人心;其审美口味和中华民族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情趣基本相符[1]。如若要对艺术本质作以深入的探索和理解,就需要对原生态民歌进行科学地发展以及完整地继承,进而才能以文化底蕴、审美倾向等因素为基础,探索出我国各个民族歌曲的风格形成的核心。

  一、原生态民歌概述

  从目前我国民族声乐作品来看,按照阶段性和时间性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民歌的创作歌曲,一类是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并且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当中,这两类歌曲作品会表现出其所独有的显著特点,同时也会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和功能[2],通过广义角度来分析,原生态民歌是经过长足历史发展后沉淀而成的,来自于广大人民的艺术灵感结晶,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情感,是一种民歌艺术。其所具备的特点是:在音乐形象上生动而准确,在艺术手法、艺术形式和音乐语言上比较简练。基于民族风格所创作而成的歌曲主要指在近代和现代歌曲当中从个人角度出发,由作曲者单独完成,并将该时期人们的主要思想观念反映出来,抒发内心的意念和情感,对社会生活作以简单的描写,在目的性和功能性上都是比较强的。原生态民歌具有如下特征:在音乐结构、语言、体裁上会逐渐形成自我风格,同时地域性会逐渐淡化,从而更符合艺术类歌曲所需要具备的一系列特征。

  二、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危机

  总体而言,在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创造了原生态民歌,并且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原创民间歌唱音乐,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部分,也是劳动人民非常自然表达出的音乐。然而,当前民歌所产生的环境不断变化,我国大部分民歌处于消亡或者濒临消亡的状态。事实上,民歌的发展和继承是一个非常矛盾、艰难和复杂的过程,并且其发展过程是非常长久的,都是从原生态(即粗糙的)朝着精致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其就会失去内在的发展动力,发展也会受到相应的阻碍,这和“物极必反”这一道理大抵相似。原生态民歌的主要本质在其口头性、集体性和乡土性,但是当前时代这些本质都遭遇了非常严峻的挑战。集体性指的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自然产生的民歌,并在创作加工过程中不断流传,其曲调和歌词都可以由群众展开集体的改变,但是在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下,此种情况以及非常罕见了。口头性指的是在民间祖祖辈辈的帮助下,民歌会在其口头中流传下来。但是在网络、广播和电视普及的当今,此种现象实现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而与民歌内容相一致的民风民俗正代表了民歌的乡土性,而西方民俗的入侵也削弱了这方面的影响,故而也不能依靠于民歌继续发展了。由此可见,这些因素都对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和生产都会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三、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

  当前最为主要的是对原生态民歌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当今,从事民族音乐的教育和研究的同志都应该肩负起保留原生态民歌精髓和特色的责任,让原生态民歌能够在我国的历史更迭中长足发展,深厚扎根,进而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光彩。中户民族具有5000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当中,民族声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传唱和热爱,并且其在艺术形式上所具备的千姿百态的特点,使得其逐渐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当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一直植根在这片音乐文化非常丰厚的沃土当中,并且在长时间的吸收、借鉴以及创新下,我国民族声乐在教学体系上不断发展和完善,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并且具有民族风格特征的声乐作品在其创作上不断繁荣,逐步实现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在当今社会,需要格外重视民族音乐的时代性、艺术性、民族性以及科学性等,关乎民族声乐发展全局和发展方向问题做出深入的思考。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族声乐一直根植在中国的肥沃土壤中,其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并且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意识、欣赏习惯和特点,是一种演唱形式非常多样的声乐艺术品种。由于原生态民歌的介入,使得民族声乐曲目越发浩瀚,演唱技术也逐渐具有独树一帜的特点,进而使得中华民族声乐在演唱风格和演唱形式上变得更加独特,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所包含的基础理论也在逐步完善过程当中,这赋予了民族声乐艺术别具一格的美学意义,世界声乐艺术的宝库也得到了丰富。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问题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在确保各个民族的声乐艺术所具备的个性都能够被完整保留下来的同时,也需要对原生态民歌进行相应的保护,由于其拥有其独特的特点能够与声乐艺术相融合,在其特色上具有别具一格的显著特点。如同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一样,在对民族声乐艺术进行多元发展时,要确保自身的独特文化和风俗不被舍弃,只有在确保此条件被满足时,才能够实现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芳.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艺术评鉴,2018,01:76-77+80.

  [2]梁钰.浅谈中华民族声乐专业的继承与发展[J].艺术研究,2017,03:106-107.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7

  【摘要】

  语言,是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内容的重要载体,而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出面与听众、观众打交道的最活跃的人。他们或者直接采访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或者用自己的学识和感受来串联、介绍、评说、组织节目,或者以热情巧妙的语言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及兴趣,或者平等真挚地与受众交流,主持人口才的水准高低直接影响节目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主持人;语言艺术;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表达形式一直在变,语言的艺术创新层出不穷,新的时代,大家在不断的使用新的语言艺术表达方式来沟通和交流,这其中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如何去伪存真引发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语言艺术化处理的思考。从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传统表达;到节目主持人语言的现代特征;再到新时代下主持人语言呈现出的新趋势,这一切都在促使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发生新的变革,提高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质量,探索主持语言的发展趋势并讨论如何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是本文的意义所在。摆脱单纯念稿读稿的播音语言和报幕式主持语言是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发展必然趋势,在节目中即兴来两句俏皮话,鼓励观众拍拍手,或者把严肃的面孔换成笑脸,把严谨的书面语言换成大白话,也早已不是主持语言的意义所在,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市场的细化和文化的多元化,们的审美需求呈现出高水平的多元性,这就需要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主持人语言将会越来越专业化和小众化。

  一、节目主持人语言要具有道德和智慧权威性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同一时间段之内,多名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将会各自吸引着属于自己的受众群体,他们有着专业性和独具魅力的语言表达,他们将会使用着轻松随意的语言和平民化的心态与受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展望未来,在主持领域里能够长期存在并受到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使用的语言必定具有到底权威性和智慧权威性,必定会通过真诚的语言面对话筒和镜头。节目主持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岗位,在受众中长久的魅力的保持,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一个有魅力的人。主持人的这个职位让人看上去羡慕不已,而一旦是踏上了这条路,实际上就好像被束缚了一个无形的枷锁,一言一行都会考虑在受众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反响,如今观众也逐渐一步步的抛开表面肤浅的语言,而越来越看重具有人格魅力和文化沉淀的语言了。如果一个主持人在节目上能说会道、光彩照人,私下却自私自利、恶习连连,迟早会遭到受众们的抛弃。高尚的品德、独立的人格、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风趣智慧的生动语言,是主持人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和内在条件,将这些素质坚持于平时的形象、谈吐、举止中,必能收货众多的铁杆粉丝,日积月累,主持人的道德权威在受众心中必然得到确定。崔永元在一期《实话实说》的节目收尾阶段,结束语说完了,大家纷纷起身准备离开,这时,坐在高处的一个小男孩突然说:“我想问李小双叔叔一个问题!”崔永元快步走上台阶抱起孩子说:“咱们到叔叔跟前去问。”崔永元抱着孩子蹲在李小双的座椅前,孩子问李小双:“你的腿好了吗?”崔永元的举动和孩子的童心,让在场的观众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了嘉宾席的位置上,崔永元在节目中一贯体现出的对观众的真诚和尊重,即使是一个孩子也不例外,使在场的所有观众对他的内心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节目主持人需要真诚的语言

  真实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为强烈的要求,没有任何的特性能够比真实更加的具有魅力,如果在广播或者电视里观众看到不真实的内容和独自表演的主持人,肯定会很不舒服,甚至会有一种受到欺骗和看到闹剧的感觉,大家往往在评论主持人的时候,都会说:他在主持节目时让人感到很真实,也和真诚。事实上,一些被人们认可的明星主持人,也都在工作当中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也真真正正地做到了这一点。用自己的语言向世界说话,用最自然的方式和受众们去进行交流沟通,这不仅仅是对求真的一种尊重,更加是对主持人自身和所有受众的尊重,主持人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生阅历,自己所独有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来驾驭节目,这就是节目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敬一丹到大别山采访一位教师,她在后来的节目中这样说道,“后来,我们听了胡老师的一堂课,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课堂上的胡老师与在接受采访时判若两人,面对学生,他竟是那样挥洒自如、神采飞扬,他那单纯无比的心愿,使他把自己看作了这间教室的主人,而他那日复一日和孩子的交流,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沉静、认真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不渴望观众的喝彩,多一个胡大清,就多了一份中国教育的希望。”这样鲜明的语言饱含着温暖的情感,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内心。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更加感到情感的重要性,以往主持人冷静的语言风格也在逐渐的被暖暖的情感语言所替代,现在流行的一个词语是正能量,这个正能量里面饱含温情,它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规范的传递,更是一场温暖人心的接力赛,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就用自己鲜明生动的语言打出了温情牌。如今,媒体的互动性明显增强,所以语言的生活化、直白化是这个时代的特色,白岩松在谈到这一点时认为,“用生活化的语言,加以提炼和扬弃后,变成自己的文字,一种属于电视的文字。生僻的字眼儿尽量少用,形容词太多也让人感到累赘。”主持人语言应摈弃日常口语的随意性、冗余性等缺陷,保留口语的通俗性、简洁性、生动性、灵活性的特点,兼有书面语的规范性、集中性、有序性。主持人的语言,应当是强调规范性的大众口语,汲取书面语的精粹口语,讲究艺术、富于个性、应对得体的机智口语。

  三、节目主持人需要有个性的语言

  个性化语言是节目细分化的需要,节目主持人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要具有智慧、真诚之外,还要具有个性化的魅力,节目主持人在语言的使用上如果不具有个性化的风采,就很难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的个性化特征是主持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具有独特个性风格的节目主持人,才能够对受众产生较强的号召力,不同的主持人,由于栏目内容、生活阅历、文化素养、语言修养和语言习惯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个性风格。主持人要“与时俱进”,白岩松在央视的成功,和他的时代感密不可分。从2003年央视创办新闻频道开始,白岩松先后做了三档主要节目的制片人兼主持人,《时空连线》《新闻会客厅》《新闻周刊》。只要有时代感,就会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当今时代,传媒娱乐化的大门向我们打开,幽默在谈话类、文娱类节目中被主持人广泛使用。幽默的语言运用,既表现了主持人的智慧、敏锐、胸怀和语言能力,也能在节目中起到融洽气氛、轻松有趣、感悟哲理的效果。有人娓娓道来,有人铿锵有力,有人机智幽默,有人沉稳大气。赵忠祥的亲切浑厚,王志的深刻犀利,崔永元的风趣睿智,周立波的诙谐机智,他们都以鲜明的个性和优秀的内在气质感染和启迪着受众们的心灵。无论是大气还是风趣,无论是尖锐还是温情,谁看准了时代的风向标,就掌握了节目主持的主动权,通过主持节目这样的工作,以自身迷人的个性魅力产生能量,这份正能量足以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不断传递接力,促使我们的社会得以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2][英]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汪凯,刘晓红译:《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8

  一、促进声乐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声乐艺术

  (一)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和开展

  近年来,很多群众性的团队歌唱水平和艺术修养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主要也是得到了各地文化馆的专业性人才的指导。有了专业性人才的参与、指导教学、宣传,使得高雅的艺术形式和音乐艺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文化馆的从业人员应做好自身工作,广泛地进行有关活动开展的宣传和具体的活动情况普及。另外各地政府文化部要对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开展、普及教学提供资金支持、号召开展节假日大型歌唱比赛等。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主要是着重宣传和普及群众性的声乐艺术,使声乐艺术能够在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中得以良性的发展。

  (二)积极培养群众性的声乐艺术人才

  群众声乐艺术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专业的艺术人才,文化馆具有培养群众性声乐人才的职责。反观当前大多文化馆,其人才匮乏,开展的活动极少,更甚者是常常不开展相关活动,因而没有很好地担负起培养人才的职责。因此,对做好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以积极的热情进行人才的培养,进行群众文化的传承,从根本上改善群众文化活动的不良现状。首先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其不仅表现在音色、音质、音调上面,还体现在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目前普遍存在的是教授人员拥有较好的唱功,而对声乐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的现象。这就需要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努力学习,提高自身声乐理论等各方面的知识。另外为了不出现停顿工作的状况,文化馆应增加声乐艺术人员的数量,加强对声乐艺术的宣传,应当积极地进行人才的培养,针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群众性艺术声乐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做好人才组织的本职工作。在宣传方面,举行声乐艺术活动是一种良好的形式,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定期进行露天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表演,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相关人员表演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声乐艺术的普及反作用于群众文化活动

  声乐艺术的快速和高效发展,离不开群众文化活动的土壤即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将声乐艺术完全根植于当前的群众文化活动中,能够使声乐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更快的进步。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认识到目前的局面,积极地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将声乐艺术深深地扎根在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积极地发挥文化馆的自身功能,做到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促进和开展,使声乐艺术能够在群众文化活动这片沃土之上茁壮地成长和发展。

  二、结语

  总之,声乐艺术的普及,需要政府的号召、文化馆专业人才对群众中声乐爱好者的培养和辅导等。声乐艺术的普及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声乐艺术活动的发展需要大力宣传及推广,更需要群众、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9

  一、吉他起源的两种说法

  关于吉他的起源,普遍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希腊的吉他拉(H- IθαPα),后演变成维卫拉琴(Vihuela)在欧洲流行。维卫拉琴是一种平背的弹拨乐器,它用手指端来演奏,表现风格典雅优美,与今天的古典吉他相仿,通称拉丁风格,具有平静瞑想的艺术效果。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埃及的琉特琴(L-ute),阿拉伯摩尔人(Moor)传入欧洲。琉特琴是一种曲背的弹拨乐器,用手指甲来扫弹琴弦,风格粗犷豪放,与现在的弗拉门哥吉他类似,通称摩尔风格,带有兴奋、狂热的激动效果。

  二、吉他史上的第一次黄金时期

  18世纪后期,几项重大的改革使吉他从沉寂中复苏过来,首先是废除了5组复弦而代之以单弦,使其音色更为清澈。继之有人在低声部又加上1根E弦,扩大了吉他的音域,奠定了现代吉他的原型。此外,琴体逐渐加大,面板下的音柱改为扇形排列,增强了琴体共鸣性能和音量。记谱也由老式的图式记谱改进为科学的五线谱记谱(图式记谱法是15至17世纪用于鲁特琴等乐器的古老记谱法。它将运指法记录在代表乐器弦线的几条横线上,而将音符节奏的长短标记在横线的上方。如今流行于港台的六线谱实际上就是图式记谱的翻版)。接着涌现出一批以索尔为首的杰出的吉他演奏家、作曲家,迎来了吉他史上的第一次黄金时期,或称为吉他的复活与古典时期。

  三、吉他的第二次衰退和重新崛起

  19世纪中叶,钢琴、管弦乐、歌剧音乐有了更大的发展,由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派音乐,以贝多芬为始,向舒曼、舒伯特、威柏等浪漫音乐转移。音乐变得越来越辉煌,音响越来越宏大,在肖邦、李斯特无与伦比的钢琴艺术和瓦格纳辉煌的管弦乐面前,吉他显得黯然失色,它较小的琴体,沙龙演奏式的小音量,典雅的室内乐演奏风格,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演奏和创作都一度处于低潮,又退回到供大众消闲遣暇的娱乐用具位置上,进入了被称为“第二次衰退期”的沉滞状态。但是热爱吉他的艺术家,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吉他的衷情和探索。在吉他王国西班牙,几位伟大的先行者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最终使吉他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并且把吉他直接引向了20世纪的全面繁荣。

  杰出的吉他制作家托雷斯(Torres)为吉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近代吉他制作之父。

  托雷斯给吉他带来了多项改革,如使用调弦方便的金属旋钮代替传统的木制旋钮,发展和定型了7根扇型音梁的经典设计等,但最重要的贡献是扩大了吉他的琴体,使吉他的音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而使吉他的复兴成为可能。托雷斯使吉他这件乐器本身获得了新的生机,而19世纪后半叶,近代吉他之父———泰勒加(Tarrega又译塔雷加尔)的登场,为处于低潮时期的吉他带来了曙光,使吉他从技术到音乐都获得了全新的生命。

  四、塞戈维亚的杰出贡献

  西班牙的塞戈维亚(Andres Segovia 1893~1987)的出现,他承担了吉他向提琴、钢琴挑战的任务。他神奇的双手和无懈可击的音乐表现力,再加上舞台上令人倾倒的气质,将吉他艺术的价值提升到空前的地位。塞戈维亚成功的原因,一是他的演奏技巧是在泰勒加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和提高。二是他将演奏曲目范围大大扩展了。除了前古典时期米兰、桑斯、魏塞等人的作品之外,他进入了巴赫的世界。他注释的巴赫音乐得到了世界性的共鸣。三是他突破了吉他独奏的形式,与室内乐和管弦乐团合奏崭新而特别为他而写的协奏曲,使整个乐坛刮目相看。四是从1919年起便开始他繁复而辉煌的环球演奏生涯,直至90岁高龄。使亲眼目睹其演奏的人无不为之折服。塞戈维亚留给世界的另一重要遗产,是他的大量珍贵录音,包括30多个专辑及他的讲演集《吉他和我》,不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历史价值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古典吉他能有今天的世界性地位,与塞戈维亚毕生的音乐活动是绝然不能分开的。

  由于塞戈维亚炉火纯青的技巧与表现力,已使吉他艺术似乎接近了顶峰,使后起的艺术家们几乎没有再攀登的余地了。

  五、吉他艺术的发展前景

  1987年在广东珠海闭幕的我国首届国际性的吉他艺术节上,可以说是包罗了古典吉他发展史上由古至今几乎全部的流派,有国际驰名的.鲁特琴专家、美籍华人黎宗岐;有香港巴罗克音乐院院长司徒志超指挥的以表现巴罗克音乐为主的香港巴罗克吉他乐团等。更令人注目的是塞戈维亚大师的亲传弟子,美国的大卫·贝格斯特罗姆在艺术节中使用了代表最新的音乐科技成就的GTM-6型吉他合成器,再加上美国指弹吉他的权威约翰·斯特罗普斯(指弹吉他是集古典吉他、匹克吉他、民谣吉他、勒金多吉他、夏威夷吉他于一身的一种流派),日本藤井三雄的20弦踏板电吉他乐队。这样规模和水平的吉他艺术节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而在吉他民族化方面,国内一些演奏家和吉他爱好者也作了一些可贵的探索,改编并创作了一批富有中国风味的吉他曲,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吉他音乐宝库,推动了吉他民族化的发展步伐。

  如今,吉他已经跻身于世界上最重要的乐器之列,与钢琴、小提琴等一起常常在世界各大音乐厅中演奏,吉他专业在很多音乐院校被广泛重视,吉他更是全世界人们最喜爱的通俗乐器。近年来,吉他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猛,几个主要的音乐学院都设置了吉他专业,中国年轻选手在国内外吉他比赛中获奖的信息也常常见诸报端。展望吉他艺术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乐器制作家、天才的演奏家以及能创作未来听众所喜欢的内容和形式的作品的作曲家们通力合作,吉他艺术才能永远以宠儿的身份和魅力,随着时代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薛兆宸.西班牙吉他演奏法[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

  [2]陈志.古典吉他名曲50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陈志.吉他进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4]卡尔卡西·卡尔卡西古典吉他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10

  摘要:

  装饰是人意识形态的产物,具有强烈的美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装饰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单一的装饰艺术变得多元化,这种发展趋势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本文围绕装饰艺术,对新时期装饰艺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装饰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把握好装饰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装饰艺术;发展方向;多元化;地方化;数字化

  装饰艺术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美学规律的艺术,是对社会美和自然美的高度概括,历史悠久,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人们对自己所处生活空间的认识和要求,包含了特定的社会情感和文化意识。从这一角度出发,装饰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装饰艺术发展迅速,同以往相比,在理念、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朝着多元化、地方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1、装饰艺术概述

  装饰艺术与设计是分不开的,主要是为了美化生活空间、装点环境。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装饰艺术就是装扮、修饰;从美学角度来理解,装饰艺术是人精神生产的产物,是人内心对美的感受和审美情趣的体现。我国的装饰艺术历史悠久,从史前的陶彩、商周的青铜器、战国及秦汉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砖、魏晋隋唐的石窟到唐宋的陶瓷、元朝的寺观、明代的家具等中,都能发现装饰艺术的身影。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装饰艺术所含的信息越来越多,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具体来说,装饰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装饰艺术具有历史文化性。装饰艺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它承载的信息充当着装饰、补充其他事物的角色,给这些事物增添了强烈的文化色彩。当将其作为其他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一门独立的艺术来分析和欣赏时,我们就能从中发现装饰艺术的历史文化性。二是装饰艺术具有复合文化性。装饰是一种装扮他者的艺术,加上受哲学、美学等多重文化的影响,具有了强烈的复合文化性。三是装饰艺术具有文化差异性。装饰艺术具有相对的空间局域性,不同地域的装饰艺术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性。虽然随着现代交通工具与信息手段的发展,地域的局限性得到了一定的消除,现代文化区域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呈弱化趋势,但是受装饰艺术表达性和直接性的影响,文化差异性仍是装饰艺术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四是装饰艺术具有主观选择性。装饰艺术是由一些符号元素构成的,这些符号元素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它们的选择由设计师自己决定,所以装饰艺术具有主观选择性。

  2、装饰艺术的发展方向

  2.1多元化

  以往的装饰艺术建立在具体流派的支撑基础上,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但这种单一的装饰艺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如今,人们需要的是外观优美、结构精巧、色彩怡人而又没有复杂形式的多元化装饰,因此装饰艺术必须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这种多元化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装饰理念的多元化。21世纪,新事物不断出现,令人目不暇接,装饰艺术要打破以往单一流派的具体继承,吸纳多个流派的理念和思想,在设计理念方面体现出多元化。其次,装饰内容的多元化。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装饰内容越来越多元化,无论是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元素,还是抽象的符号元素,都可以进行提炼、改造、创新,并将之用于装饰中,从而丰富装饰的内容。最后,装饰风格的多元化。现代装饰艺术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的善变和难以捉摸使装饰艺术形成了多元化的风格,这种多元化在色彩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寓意,如红色代表热情、活泼,橙色代表时尚、青春等,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者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装饰艺术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2地方化

  与多元化相对应,地方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地方化,就是指装饰艺术要有地方特色,呈现出个性化特点。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包括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等,装饰艺术往往蕴含着这些文化元素。如今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发达的信息手段逐渐消除了区域的局限性,但是装饰艺术的地方化不能因此而消除,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装饰艺术始终都要围绕地方文化来设计,否则装饰艺术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内容上,装饰艺术要根据设计要求和人们的需求,吸纳地方题材,提取其中的文化符号,使内容体现出地方化特色;在形式上,装饰艺术要吸纳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并对其加以优化,使表现形式地方化。总之,地方化是装饰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只有朝着地方化的方向发展,装饰艺术才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其生命力才能强大持久。

  2.3数字化

  21世纪,数字化成了装饰艺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装饰艺术。这种技术在装饰艺术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装饰艺术的现代化,其之于装饰艺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数字艺术具有使用方便、便于修改和保存的特点,将装饰艺术数字化,可以使艺术创造更快速、方便;其次,将数字化技术用于装饰艺术中,能够开拓设计师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完成许多人类无法完成的设计工作;最后,将数字化技术用于装饰艺术中,可以减小手力劳动的强度,避免复杂的手工描绘,轻松完成任务。在装饰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计算机为平台,利用不同的软件设计并制造出色彩缤纷、奇特别致的装饰艺术作品,为人们的生活增添生机与活力。

  3、结语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装饰艺术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朝着多元化、地方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满足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窦薛霖.论当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势[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6):93-94.

  [2]李爱凤.数字化背景下的装饰艺术发展趋势[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97-198.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11

  放眼世界,教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实力、提升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改革、教学创新逐渐形成“全球化”潮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艺术教育俨然树立于教育大系之中,无论是以业余爱好,还是专业训练的学习心态,都是幼年时期家长对孩子的一项课程要求。

  本文以小提琴为例,对其初级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引起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并进行适当改进。

  艺术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它汇集了时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社会效应,对于艺术教育,它是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一项调节工具,是人类思想活跃创新的一种必要手段。因此,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已经深入人心,是千千万万追求进步的父母为孩子安排的成长必备课程。

  当今教育领域有这样一个现象:在接受正规的学校科学文化教育之时,很多父母都提早为孩子选择了艺术业余课程作为辅助,比如,唱歌、乐器、绘画、舞蹈等等,不难看出,每个家长的期望值是很高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学习优秀,还能掌握一项(或多项)才艺,可以在之后的生活中与众不同,脱颖而出,甚至可以说作为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方式。而面对这样的受教育者心态来说,初级艺术教育百花齐放,老师也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小提琴为例,我们分析了在初级阶段,艺术教学面对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小提琴属于高贵典雅的弓弦乐器,有“乐器王后”的美称,在音乐范畴中,小提琴的音色表现力强,音域宽广,是交响乐队中最重要的成员,同时也是所有乐器中最难把握和掌控的一项乐器。小提琴本身外形精致,携带方便,舞台造型优美,应用广泛,这就成为很多家长的首要选择,但是,看似小巧的乐器,却忽视了它之所以可以最大程度地表现音乐情感、完成艺术追求的技术性、重复性以及时间性。

  目前,我国的初级小提琴教学有了明显的时代印记,在学习世界各国音乐教育新理念的同时,自身的传统教学始终贯穿在小提琴初级教学中。

  一、 教学法方面

  老师在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老师的知识广度、演奏能力、教学原则、授课方式等都对刚刚接触新鲜事物的孩子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些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初期艺术教育的质量和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1.培养学习兴趣,实施灵活“课堂”教学

  小提琴教学相对于其他艺术教育来说更有针对性和技术性,学习小提琴的孩子几乎是从年龄较小时候开始的,对艺术选择没有主动性,也许有一些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兴趣的,大多存在一个不能持续的问题。另外,如今我国的小提琴初级教学形式几乎是“一对一”的专门教授,由家长跟随陪同,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比如,老师家或者工作室,进行入门训练。面对老师,年幼的孩子多少有一些害怕紧张,一方面有对老师的敬重之意,或者担心被批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家长的压力。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便会有自己的想法,喜欢学琴,渴望老师教授新的知识技能,或者讨厌学琴,甚至有不想继续接受小提琴学习的念头,这些都是孩子“兴趣”多少的表现。而面对初次接受艺术教育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根据孩子的自身性格、年龄特点进行引导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其说话的语气、态度等都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这一阶段,老师会选择灵活运用课堂,不是一味的让孩子重复着基础技能的训练,而是经常举办一些不同场合的小型演奏会,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受到锻炼,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互相感受,这样,小孩子会对同样学琴的大孩子充满羡慕之情。还可以准备一些适龄孩子们的表演视频、音频;或者通过动画片音乐,告诉孩子们这些好的声音就是由小提琴这个乐器发出的,孩子自然而然就有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从而愿意接受并学习它。虽然说初级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演奏家,但作为艺术范畴的音乐来说,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机体的一部分是必然的。

  2.伸缩性的教学强度,多种形式的知识输入

  老师作为言传身教者,面对没有任何生活阅历的孩子们来说,在对专业知识讲解的伸缩程度上有很大的要求。年幼的孩子很天真,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于专业音乐理论的接受程度上来说相对比较慢,因此,老师时常会给孩子讲述音乐家的小故事,将专业知识编成顺口溜,或者形象得作比喻,让孩子直观得理解并牢记在心。

  另外,相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老师在教授小提琴的过程中更注重要专业技巧的训练,严格规范的姿势、专业扎实的练习都是老师对初学者的强制性要求。但是小提琴有它特殊的属性,包括音高位置、音色、左右手协调等等,是乐器中比较难掌握的,需要重复进行训练。往往这样的初级训练会持续一段时间,孩子的新鲜感逐渐消失,觉得学习小提琴很枯燥、很艰难,在这个时候,老师对于技能知识的讲解就要稍微放松一点,这里不是指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而是换一种方式引导他记住那个正确的。比如,把位的训练,在琴身上找出一个标志,琴颈或者侧板,先硬性要求孩子记住某个位置或者某种姿态,省略掉讲解缘由的过程,孩子的思路就不会乱了。

  或者在学习新的乐曲和形成新的技巧时,不纠结于固定新乐段中,不放弃复习前面学过的乐曲和技巧,使他们依然存在与难度不断增长的作品之中,这样,对孩子的练琴效率和思维形成一种缓冲,而不是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当形成一种固定的套路之后,老师的再三强调已经在孩子的脑中形成了习惯性的思路,一旦改变,孩子自身会感觉到异常,并会询问老师缘由。这样就有了一个发现、试验、选择决定的过程,它是开放的、有选择的,就像奥尔夫教学法中提到的,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选择并积极实践,同样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3.课堂的细节指导,教师的示范作用

  这里所说的“细节”,其实是指孩子进入老师视线的第一刻开始,所发生的一系列动作与言语。铃木教学法中提到过一点,他要求新学生在上课之前首先要向老师鞠躬,目的是教孩子讲礼貌、思想集中。然后,教学生拉琴时怎样站、手如何放在琴上、不演奏时怎样站位等等。好的习惯、坏的毛病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老师对学生的细节要求从上第一堂课开始就要进行指导,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其实很大程度上对孩子今后的学琴习惯,甚至做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孩子有条件到国外进行小提琴学习,比如,美国、日本等,那里的音乐教育是开放的、严谨的、系统的,因此,一个好的习惯很可能成为老师接纳你的第一场测试,也是我们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方面。所以说,“教书”与“育人”是同时进行的,它存在于教学的任何时期。

  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对于老师的示范是很崇拜的。小提琴教学中,老师正确、精彩的示范演奏,能使孩子直观感受老师演奏的魅力,感受那种声情并茂、如临其境的演奏效果,从而进行模仿、学习。因此,老师不能放松自身的学习和练习,现代艺术教育时刻都在变化,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老师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孩子领悟到最新的教育思路和演奏方法。

  4.过分追求教学成果,加快教学进度

  老师的教学进度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够独立演奏乐曲的时间。培养一名合格的小提琴演奏者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乐器本身就是一项很难驾驭的东西,再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的不断引导与讲解,孩子们积累的成长阅历和连续训练才能使小提琴学习者自觉得融入到乐曲情境中,理解乐曲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因此,这是一个不能急于求成的学习过程,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了对孩子最基础的训练。林耀基曾经提到过,无论到他班上的学生水平程度如何,都要练习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音阶训练,以达到声音准、匀、美的效果,这绝非一日之功。因此,独立有效的完成小提琴作品并不是一个短期成果展示,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的长时间学习过程。

  二、 客配合方面

  家长是孩子学习小提琴最有效的监督者,家长的坚持程度与孩子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联系。俗话说:学琴的孩子没有童年。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孩子从小接受小提琴学习,很大程度上不是自愿开始的,自身也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去主动练习,因此,家长的督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家长较高的期望值

  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从小学习小提琴,不是因为他们自身是相关音乐工作者或者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思想觉悟超前的人群,而是进行艺术学习是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一个整体心态。所以,他们对小提琴本身属性可能不是很了解,对于孩子的艺术学习持有“快”的态度,对于老师的不断重复教学法有疑义。希望孩子能在小小的年纪掌握较多的乐曲,无意之中也影响了老师的授课进度,导致在孩子音阶还没练好的情况下就练大曲目,对于考级、比赛、表演等活动充满了期待。但是基本功不牢固,将来很难再提高,而且返工也很困难。

  2.“关起门来”练琴

  音乐的学习本身就是一项开放的、富有想象的思维活动,如果长时间处于一个空间中,听到的只有自己时好时坏的不稳定声音,不能识别正确的,对自己也是一种折磨。学习音乐的孩子必须对声音有一个美好的想象,如果总是沉浸在自己的琴声中,加之家长反复的催促和监督,时间一长,反而使孩子产生听觉疲劳,从而造成厌烦心理。家长认为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足以接受高雅音乐的内容,只是单纯得聆听,没有指导。为此,家长有责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练琴氛围,以极大得耐心,鼓励、帮助孩子学习,同时要合理安排时间,经常带孩子聆听音乐会、观看音乐类电视节目或者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让孩子自己对美好的声音进行想象和追求。

  艺术初级教育固然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孩子成长历程中最早的部分,同时也是塑造一个孩子性格和兴趣的重要时期,小提琴初级教育只是艺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部分,有它的特殊性。但相对于普通的学校教育来说,艺术教育更有针对性、变化性和时代性,它是连接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一个甲板,在这个甲板上,人们可以随意选择和决定自己想要的那个艺术追求,充分享受艺术带给人们的别样风情。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12

  摘要:现代社会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需求逐步增加,艺术家也需要更先进的途径、更丰富的材料来制作艺术作品。随着新手段的出现,很多传统的创作方式与形式得到升华并结合了现代技术,互动与传统相结合。如互动性的雕塑被视为一种拉近人与环境的公共艺术,强调与人和周围环境的互动。

  一、雕塑与环境融合的创作理念

  互动性的公共雕塑让人们在体验公共雕塑的同时也可以欣赏雕塑,并从中感知受众与公共雕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受众参与并且与公共雕塑、环境互动。贡布里希认为“(雕塑)不仅仅被当作纯粹的艺术作品,而是被当作有明确用途的东西”,这样的雕塑被赋予了多种使命。奥登伯格的雕塑既是环境雕塑,同时也是互动雕塑,在某种意义上他的雕塑与观者不仅有视觉上的联系,还有与观众的互动性。艺术家的脚步从不会停止,互动性不论在设计还是其他艺术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运用,广大参与的人群也从被动向主动一步一步转变。艺术作品与参与者两者存在一种良性的循环,这是艺术思想不断进步的过程,艺术作品蕴含的思想可以在参与者的互动表达中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让人们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在参与中获得满足,而且城市也由于这些雕塑的存在而充满活力。环境雕塑与人产生了互动,可以清晰看出人与雕塑的互动关系,人们对雕塑不再仅仅靠视觉的观察,而且有观者的参与感。

  二、环境雕塑创作语言的影响

  奥登伯格众多的作品与城市环境完美结合,由此城市空间有了不同意义上的表现,通过对城市文化的挖掘,使环境雕塑更加符合城市的发展历史。奥登伯格作品对公共艺术的影响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美学家维什尔指出:“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一种美学的膨胀,它从个体的风格化、到城市的设计与组织,扩展到理论领域,今天的审美的确超过了我们所说纯艺术的范围,并且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艺术活动的场所也不再是与大众的日常生活具有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而是人们聚集的地方,例如城市的广场、购物中心、超市、花园等等。艺术变得休闲化以及平民化起来,商业活动,艺术交流,审美评判在这些场所中共存,交错进行,互惠互利,由之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奥登伯格的大型环境雕塑创作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性和个人风格,在欧美甚至亚洲各国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奥登伯格的创作符号对后现代的公共艺术甚至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奥登伯格的波普风格环境雕塑在公共艺术领域中掀起了一阵狂潮,从他作品的年代表可以看出其艺术风格越来越大胆,波普风格也越来越明显。同时,奥登伯格作品中的物品同观众产生了互动,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公共艺术基本概念的出现,使公共艺术可以比较大的规模实施。

  三、结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积累,艺术家寻求新的突破。借助互动的新观念和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互动性的雕塑伴随这些条件宣告诞生。雕塑在平常意义上是一个只有艺术家思想的实体,人们如果不深入思考就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而在新的外部环境下,艺术家通过改变艺术作品与受众的角色,让受众在某个方面也能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公共艺术本身会产生多种社会影响,这就促使互动性雕塑这种双向沟通的形式演变成互动性公共雕塑的主要核心。其具有的独特魅力不仅可以增加普通群众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互动性雕塑是具有趣味性的,以这种趣味性为出发点让受众参与其中,可以让受众对公共艺术作品产生想要互动和参与的想法。互动性雕塑一般运用大众所熟悉的符号、可以引起共鸣或回忆的物品完成作品,并预留出人与人、人与物互动参与的空间。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正常的生活习惯和好奇心理会驱使人们触碰这些公共艺术乃至参与其中。对于以往的雕塑,观者只能观看而不能参与其中,形式固定单一;而互动性雕塑的特点让人们对这种公共艺术更加青睐。在我们所处的城市角落中,绝大部分的雕塑都是以纪念为主题的,雕塑给人们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主题形式的单一让普通民众产生了一种疏离感。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把互动性雕塑引入普通大众的生活视野,与传统雕塑相比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也更为受众所喜爱。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13

  摘要:伴随高科技产物兴起,新媒体艺术也蓬勃发展起来,并成为时代艺术的特征,其与传统艺术相比,具有自己的特征和特点,也必然导致大众审美的变化。本文旨在讨论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对比情况下研究其发展及特征。

  每次在科学技术取得的突破,都会引领文化的进步。从传统文化到新媒体文化转变的过程这是媒体技术发展的过程。

  一、对传统艺术的初步理解

  我国传统艺术的内涵极其博大并且辉煌。传统艺术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戏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等,都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有推陈出新,都透露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伟大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地方性色彩,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意义,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二、对新媒体艺术的概述

  1.新媒体艺术产生的背景

  艺术的更新是伴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而改变的。在今天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艺术工作者用互联网和科技数字手段取代了纸和笔,一种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的新型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2.新媒体艺术的内涵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的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字化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包含有电影,音乐,动漫,实验性音响,影像艺术,虚拟现实,网络艺术,数字图像等许多方面。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内涵广泛的艺术形式,从横向上吸纳了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的表现方式,很快演变出了网络艺术和数码艺术,从而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虚拟化的审美感受。

  3.新媒体艺术的首次出现

  新媒体艺术起源于于20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随着电视机在美国的普及以及在全世界的推广应用,美国艺术家首次使用便携式摄像机拍摄作品。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模拟信号的录像带,和摄像机,所以这种艺术最初也被称为录像艺术。所以录像艺术可以说是新媒体艺术形成的真正标志。

  三、从传统艺术到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

  (1)诞生:在全球化逐步渗入到社会各个地方的领域的背景下,在欧美新媒体艺术和中国IT产业迅猛发展下,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可以说在被动的状态下起步。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一批质量较高的作品和较为成熟的艺术家。影像艺术追溯于1990年代,主要是指音频艺术。影像艺术的产生,是90年代艺术区别于1980年代艺术的主要特征。

  (2)早期:一直到90年代中前期,新媒体艺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装置,录像,摄影和音频等媒介上的广泛使用,90年代后期则表现为使用在90年代中期在媒介实验上的所有手段用于传达表现社会和社会现象批评的内容。装置艺术和表演在1980年代后期虽然也有实验,但真正在媒介上大规模地突破原有的绘画和雕塑的传统媒介还是在9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的装置艺术和表演的盛行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与观念艺术的结合。

  (3)中期:在90年代中期,真正的新媒体艺术的卓越性的实验是录像艺术的兴起。在90年代末期,随着互联网视觉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Flash动画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互动艺术,三维视觉技术,以及计算机数字编辑技术等开始进入音频艺术的制作。90年代末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音频艺术不再成为一种单纯的媒介,而是用音频艺术的表现方式对中国社会转型进行了文化层面上的反映,表达和社会各个群体息息相关的话题。

  (4)高潮期: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入,随着中国IT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大大推动了个人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新媒体艺术被引进中国后,影响时间还超不过十几年,但它们却和产生它们的基础新媒体,包括光,声音,电能一样,以非常震惊人的速度发展和蓬勃壮大起来。

  四、新媒体艺术的艺术特征

  1.综合性

  新媒体艺术摆脱了传统艺术单一媒介的局限性,融合了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综合媒介的特征,具备了传统艺术的所有特点。在包括传感器,音效,网络计算机,投影等许多工具的共同作用下,新媒体艺术将触觉,视觉,听觉甚至味觉一并合成进行综合性的展现,让大众在虚拟世界中实现审美感受。

  2.贴近性

  新媒体艺术的取材大多是来自人民生活,或者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内容相对来说通俗易懂,但是它的与众不同是在于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屏幕上来,通过这种表现形式,让观众过产生了共鸣,增加了新媒体艺术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社会的性质。

  3.互动性

  新媒体艺术打破了往日传统艺术单向互动的模式,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互动。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加深了观众对艺术的理解,从而对观众的思想意识产生一定的震撼,进而通过观众的人际传播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新的观念和思想,发挥了艺术“文以载道”的作用。

  4.迅速性

  新媒体的特点就在于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的特点,那么,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艺术也具备这样的特征。新媒体艺术,由于其传播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让大家快速欣赏了它们的艺术特色,并且在社会上的反应也是快速巨大的。

  五、总结

  新媒体艺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取得了大的突破。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晶,它反过来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革新。它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论物质03-22

论秘书人员协调关系的艺术08-26

分析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论文09-08

论女生与艺术教育论文10-07

论现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论文08-24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秘书人员协调关系的艺术08-20

论高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10-07

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08-30

艺术理论与实践关系思考论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