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功能的三个层次及倾向性功能在音乐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0-08-06 16:58:34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音乐功能的三个层次及倾向性功能在音乐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音乐功能倾向性非倾向性音乐实践

音乐功能的三个层次及倾向性功能在音乐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看,音乐的社会功能分为非倾向性功能、审美功能和倾向性功能。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和非音乐因素是实现音乐倾向性功能的客观条件。人们在接触音乐之后进行的丰富联想是实现倾向性功能的主观条件,只有在上述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音乐才能发挥其功能作用。

  音乐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二十世纪60年代在苏联得到确立。而学科思想在二十20年代就已逐步形成,这一学科思想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马克斯。这是一门关于音乐与社会在音乐社会功能范围内相互影响的规律的科学。因此,可以说音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的音乐生活,即在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音乐文化发挥实际功能的过程。从音乐社会学角度来看,音乐的社会功能可分为三个层次,即音乐中的非倾向功能、审美功能和倾向性功能。

  一、音乐功能的三个层次

  音乐的非倾向性功能是浮在音乐最表层上的、最浅显的功能。一段狂欢的音乐使我们激动,一段舒缓的音乐使我们平静,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使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情。这些都是人们的情绪受到音乐某种形式的激发或抑制的反应,这种反应,属于感官直觉获得的快感,凡有健全听力的人都具备这种能力,还未学会说话的婴儿可以在受到音乐刺激时手舞足蹈,完全不懂音律的人也会随着某种节奏的律动而起舞,因此这些反应并不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它是一种天然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体现。当这种需求由于音乐的作用而得到满足时,音乐的非倾向性功能就产生了。这种功能的产生是由于音乐结构中含有的情绪类型与人的天然生物需求之间被音乐知觉第一段沟通的结果。由于音乐对人们的影响总是在精神生活方面,所以,音乐中的非倾向性功能的社会含义是:音乐以情绪方式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天然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功能的因素,不光对人起作用,对自然界的生物也起作用。因此,非倾向性功能并不能代表人们感知音乐的全部,而只是感知音乐全过程的基础和一个出发点。

  音乐的审美功能与其他艺术的审美功能一样,是建立在审美经验完成的基础上的。而所谓的'审美经验,就是指人们在欣赏美的一切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也就是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能够领会音乐所表达的感情,从音响讯号中捕捉到作曲家和表演家所传达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人的内在心理活动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相互交流而产生的。是在满足基本生物性需要后,向更美的精神境界的追求,涉及着许多高级心理功能和复杂的心理状态。审美功能在音乐中的地位,可以说比其他任何艺术更为重要。因为音乐艺术有着自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也就是它的无具象性。音乐艺术所使用的材料是音响,音响在客观上不可能产生直接的功利作用。在读一部文学作品时,人们能从作品的语言、文字中较清晰的感受到作品的功利内容,在看一幅绘画时,人们也能从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中感受到其现实的功利作用。而在听音乐作品时,音乐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和弦并不具有特定的意义,它们对于现实生活,既无约定性也无对应性。因此,从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来看,它是一种与实用性和功能性保持着一定距离的审美性的艺术。尽管如此,它毕竟是一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音乐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音乐。既然音乐艺术与人们现实生活有如此紧密的关系,而音乐在反映社会生活时,又不像文学、绘画等艺术那样更为直接,因此,审美功能在音乐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音乐的倾向性功能主要表现在音乐对于各种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上。这种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情感的方式影响人们精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需要。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常常是感情的体验,是人的内心情感与精神状态。音乐亦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演奏过程,也就是情感表达发展的过程。这一阶段始终伴随着主体的想象和联想,人们依靠这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去完成对音乐最终的感知,任何艺术给人的美感都有一定的自由联想。如一幅人物绘画,只能看出画得像某某,这只是有限的联想,而好的人物画能引发主体的情感共鸣产生更多的联想。音乐作为最擅长于表情的艺术,可以为主体提供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联想。主体对音乐想象和联想的依据不仅包括音乐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内容,而且还包括外在于音乐的某些因素,也就是音乐作品中的非音乐因素。   音乐中的非音乐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限定性的非音乐因素,另一类为非限定性的非音乐因素。第一类主要指那些有确定性文学内容的,如歌曲的歌词,器乐曲的标题,歌剧的剧情等。这一类非音乐因素比较明显,并与相应的音乐表现结合密切。人们在欣赏这类音乐时,较容易找到非音乐因素所指定的的想象和联想的方向。另一类主要指各种无标题音乐,这些音乐较为抽象,没有限定性的文学内容,不能为欣赏者指定联想的方向,而这类非音乐因素往往是以社会背景作为联想的根据,比如: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社会思潮、以及作家的思想观点和生活环境等。这些因素虽然没有体现出具体的社会事件和生活情景,但它却往往包含着某种特定的、概括性的社会含义和思想倾向。

  二、音乐的倾向性功能在实践中的运用

  音乐的倾向性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音乐对于人的社会生活的影响上,它反映了人类精神生活的社会需求与音乐中的社会内容相统一的关系。要实现倾向性的功能必须与非音乐的社会因素结合在一起,各种非音乐因素中的社会内容,虽然能够有机的溶化在音乐的感情内容之中,但它仍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当人们的政治观点与音乐中的非音乐因素的社会内容不相符时,它只能从音乐中获得非倾向性功能和审美功能,而不可能受其政治倾向的影响。因此,只有在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音乐的倾向性功能才能在各种社会音乐活动中得到实现,并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挥其功能作用。

  音乐中各种体裁拥有的非音乐因素含量并不都一样。在歌曲和歌剧中非音乐因素较多。如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进步的音乐家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生死已到最后关头》等抗战救亡歌曲,在土地改革时期为配合宣传土地改革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在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歌颂改革开放的歌曲《春天的故事》等,这些作品都反映出不同历史时代的政治倾向。

  相对而言,在器乐曲中非音乐因素的含量就少一些。而非音乐因素含量的多少,往往从客观上决定了一音乐作品所能发挥的倾向性功能的程度。非音乐因素的含量愈多,对社会的倾向性功能就愈深。正因为这一原因,歌曲和歌剧在历史上所起的政治作用远远超过器乐作品。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往往要借助这些非音乐因素作为联想的依据,因此,非音乐因素是实现倾向性功能的客观因素之一;另一客观因素即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它是主体依靠非音乐因素进行联想的最直接的条件,如:听贝多芬的音乐,人们会产生风暴、搏斗、抗争等联想。听肖邦的音乐,人们又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音乐中的情感内容虽是概括性的,但却是时代和民族的特征,是作曲家的个性和创作意图及创作这部作品时作曲家的心境和特殊的环境条件融合而成的。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和非音乐因素是实现倾向性功能的两个客观条件,而实现倾向性功能的主观条件主要在于人通过音乐作品所提供的依据进行联想,把音乐中概括性的感情内容转向具体化、形象化的能力。

  人需要学习、生活、工作、创造,必须要不断努力,不断创造,也要承受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等社会影响。所以,在音乐实践中应该注意音乐的倾向性功能,把非音乐的社会因素有机融合在音乐的情感中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寓教于乐,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音乐功能的三个层次及倾向性功能在音乐实践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1.音乐教育功能论文

2.探索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论文

3.音乐课堂赏识教育的应用论文

4.功能性音乐在健身房抗阻训练中的应用论文

5.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论文

6.崂山道教音乐的艺术功能与发展的论文

7.证明标准及其功能与层次的论文发表

8.音乐元素在视觉艺术的应用论文

9.艺术体操教学中音乐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