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0-08-29 12:38:16 研究生论文 我要投稿

加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摘要: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立足点”,根据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需求,整合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从而深化了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和加强了专业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一、目标明确的专业设置

  1.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立足点。黑龙江是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旅游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作为具有培养以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与当地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已成为特色优势旅游产业的驱动力量和智力保障。

  2.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旅游管理专业坚持树立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坚持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和拓宽专业领域。我们多次征求各大旅行社资深人士、旅游专家的意见及建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在第四学期对学生进行分方向培养的方案,分为旅行社、景区服务与管理、导游三个培养方向,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前三学期掌握雄厚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在第四学期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

  3.以“职业性” 为出发点。培养目标是培养“精导游、会计调、懂管理、善营销” 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校期间获国家导游员、旅行社经理等相关资格证书。服务定位是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建设和满足旅游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为全省旅游业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应用技术开发服务。

  二、合理适用的课程设置

  1.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重构。在对旅游行业重点企业业务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企业对员工上岗要求和学生个性特点,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核心课程,开发实行文化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修课、任意选修课和技能实训课五个模块。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实践环节形成课堂一工作实践一社会实践的系统性;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增设综合实训周课程,全面开展课内、实训周、顶岗实习三个层次的实训。课程实践通过深人旅游企业调研、邀请旅游业专业人士参与讨论,对实训大纲、内容、形式进行论证研究,保证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13常教学,结合五大模块,构建符合旅游企业员工上岗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新课程体系。

  2. 以项目为导向实现课程整合。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传统单一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旅游企业工作实践有机融合起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专业课有效缩减重复者,增设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发建设涵盖课程标准、配套教材、配套软件及网络平台等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课程。

  3.校企合作打造共享课程。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与教材。已开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实务》、《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等课程。我们还全力打造校企合作教材,现已开发出《旅游服务礼仪》、《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中国旅游景观赏析》。此外,我们还合作开发软件《中央大街旅游全景》、《冰雪大世界旅游全景》等。

  三、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

  1.运用课堂“情景模拟”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推行教学新技术应用,鼓励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CAI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利用仿真模拟教学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拉近与工作岗位的距离。2006年学院建设了3D数字旅游中心,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3D环幕虚拟实训系统,模拟演练能够为学生创造接近导游实际工作的情境,将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探索” 紧密结合,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带领学生自由游历于虚拟场景中,满足了教学需要,发挥了互动教学的优势。

  2.运用景区“现场教学” 加强岗前实训。每个学期都安排学生到旅行社、旅游景区实训和见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企业各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熟悉工作流程,在实习基地边教边学,教学做合一,充分利用模拟实训室让学生亲身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通过顶岗实习,缩短学生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期。第三学年安排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省内主要的旅游企业和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实际工作,以更快适应社会和旅游企业需求。要求在实习过程中把学到的知识、技能等应用于岗位,还必须在实习中拓宽知识面,进一步熟练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组织专业教师检验教学效果,以完善教学、紧跟市场。

  四、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

  1.具有“双师”素质的校内专任教师。旅游系具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省级教学名师2名,院级名师1名,院级学科带头人2名,院级优秀骨干教师9名。双师型教师达到86% ,且大多具有在企业一线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听课互评、互帮结对子等加快青年骨干培养,使他们成为担负高等职业教育重任的带头人,促进梯队建设。

  2.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外聘师资队伍主要来自省旅游行政管理单位、协会、社会团体和企业管理人员。他们理论功底扎实,思维活跃,并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旅游管理专业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或专题讲座。

  3.教学队伍建设规划。一是对专业教师均按双师型标准要求和培养,鼓励教师参预校外企业的产学合作项目,对于双师型教师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对新进教师选择本专业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一年以上的指导培养,随堂听课,以期尽快适应教学环境。三是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青年专业教师每年利用假期至少到对口企业工作20天以上,以增强实践能力。四是要求青年教师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鼓励他们参加院内“青年基本功”大赛。五是加强与兼职教师的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每年召开两次教学研究座谈会,对热爱高职教育且有贡献的兼职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六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生产第一线的发展情况,在校企合作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

  4.权威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由省内行业专家和本院副教授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其中既有旅游行政主管人员、从事企业经营的总经理,又有地方文化研究专家及高校资深教师,定期召开座谈研讨、讲座。其职能是指导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和协调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各种工作关系,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指导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五、保障有力的教学环境

  1.校内实训软硬件条件保障有力。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现有餐厅、客房两个实训基地和导游、旅行社、形体、数字旅游中心等6个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模拟仿真实训室,增加实训项目,主要用于真实场景的模拟仿真训练。

  2.积极发展校外实习基地,推进校企合作。

  面向三个方向,学院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增加25个校外实训基地。在实习基地聘请集团主管旅游接待的总经理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使基地成为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开发、科技开发、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院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3.创办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全力创建融教学、科研、经营、服务于一体的校办实体,既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又为勤工俭学、工学交替创造条件,有效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旅游管理系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和硕会展公司、商务旅行社也正在创建中。

【加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体系研究的论文参考

2.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3.对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思考

4.高职院校加强学科建设论文

5.高职院校薪酬管理思考的论文

6.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研究

7.高职院校加强教学管理的论文

8.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信仰建设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