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0-08-31 19:52:25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物理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
1   引言
物理学不是一门“精确”科学,而是一门合理近似的科学。比精确计算更为重要的是,你如何对手头的问题作合理的近似,进而对特征物理量作一定的估算。估算是一种十分重要而有用的物理思考方法,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非常需要的一种能力。在理论研究中,为了选择和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需要从总体上把握全局,首先要估算各参量的大小和各种可能效应的相对重要性,以判断什么是决定现象的主要机制,判断所采用的近似方法、抽象模型能否适用;在物理实验中,无论在设计实验方案,还是在测量过程中,也要粗略估算被测量量的数值范围或数量级,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就算是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也常要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估算,以利于生产和生活。良好的估算能力是研究物理问题登堂入室的关键之一,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很有必要。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设置一定的物理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估算,使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所作的一点尝试。
 若干用于培养估算能力的范例
2.1天空的云彩
 如图1。晴天正午,一朵圆形的云彩投影至大地。测得阴影的直径D,你是否能够从这唯一的测量值D来确定云的直径d?
 学生们通常回答:不行!因为我们不知道太阳离地的垂直距离H以及云彩离地的垂直距离h,精确的关系式是
 。
 但是,h的数量级是103m,而H的数量级是1011m。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得出近似答案:d=D。(虽不精确,但有物理意义)
2.2太阳质量的估算
 这个例子是二○○一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需要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M。已知地球半径R=6.4×106 m,地球质量m=6.0×1024 kg,日地中心的距离r=1.5×1011 m,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g=10 m/s2 ,1年约为3.2×107 秒,试估算目前太阳的质量M。
 估算方法:由于地球半径R与日地中心距离r相差五个数量级,此处地球可以看成质点。地球绕日运动可以建立这样的物理模型:质点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所以。代入的数据很复杂,计算过程却是可以近似处理的。比如,,,所以,。可以快速得到数量级正确的结果M=2×1030kg。
2.3地球大气总质量及总分子数的估算。
 在地面上的大气压强应能平衡其上方所有大气分子重力。可以设想地球是一个半径R=6.4×106 m的球体,它的表面各处受到的大气重力均垂直于各处表面并指向球心,故地球大气总重力为
 G=4πR2p0=Mg
其中p0=1.0×105N/m2为标准状况下海平面处大气压强,g=9.8m/s2为重力加速度,M为大气分子总质量,则
 kg
若设地球大气总分子数为N,大气分子平均质量为m,μ为大气分子平均摩尔质量,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
 
2.4估算水分子的直径
虽然水分子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但为了知道水分子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小球作为水分子的简化模型,认为它们一个挨一个排列在一起。则每个水分子的体积
 
 1摩尔水的质量M=1.8×10-2kg,其摩尔体积
 m3
 每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
 所以有,得
 m。
2.5光电效应估算
在讲授光电效应一节时,可对光电流的可观测性提出疑问,启发学生估算光电流的大小:
 如果以强度为1.4×103W/m2(相当于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强度)的紫光照射感光金属,紫光的频率是6.7×1014Hz.假定能产生光电效应,金属表面1cm2每秒钟收到的能量:
 W=1.4×103w/m2×1×10-4m2×1s=0.14J,
 每个光子的能量
 E=hυ=6.63×10-34J·s×6.7×1014Hz=4.44×10-9J,
 金属表面每秒钟每平方厘米收到的光子数:
 N=W/E=0.144/44×10-19=3.152×1017个。
 原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金属表面1cm2约有的电子个数是
 n=1×10-4/π(1/2×10-10)2≈1016个。即一个电子在1s内吸收1个光子的几率是3.152×1017/1016=31.5.产生光电效应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只有10-9s,可以说,如果调节加在光电管两端的电位器,那么流过光电管的饱和电流(每秒钟逸出金属表面的电量)约为:I=ne=1016×1.602×10-19=1.602×10-3A。这是完全可以观测的电流强度,再者如果入射光的强度越强,光电流也越大;如果是多电子原子,则光子被吸收的机率也更大,光电流也越强;光照射金属的面积越大,电流也越强。
 上面的简单估算,学生要用到光强度、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等物理规律,还要用到量纲分析,近似理论等,通过估算,加深了对光电效应的理解,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习兴趣。
2.6电学实验中的估算
一电流表的内阻约在1—2kΩ范围内,现在要测量它的内电阻,提供的器材有:
待测电流表G(量程200μA)
电阻箱R(0—9999Ω)
滑动变阻器R1(0—50  1A)
滑动变阻器R2(0—1kΩ  0.5A)
电源E(4V,内阻不计)
开关S,导线若干。
 如何设计最佳的测量电路呢?测量G表内阻可供选择的电路有两种,如图2和图3所示。我们要作一些估算,然后设计最佳的电路。如果采用如图3所示的电路,从原理上讲,因为电源内阻不计,所以只要两次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R1,、R2,,同时记录G的读数I1、I2,则
 I1(R1,+ Rg)= I2(R2,+ Rg)
 故,
也可以测量。可是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即大于电流表的量程,所以不能测量。于是只能采用图2的电位器电路。此时,若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即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电阻箱所在支路两端的电压也会改变,但若选R1,由于R1<< Rg,R1与R+Rg并联后的电阻几乎为R1左半部分的电阻。若改变变阻箱的电阻,并联电阻几乎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的输出电压几乎不变,所以可以用来测量Rg。方法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某一位置,使示数恰当,然后调节电阻箱为某一值R1,,读出示数Ig1,再调节电阻箱为另一值R2,,读出示数Ig2,则
 Ig1(R1,+ Rg)= Ig2(R2,+ Rg)
 有
2.7人体所需热量估算
 其实,现实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法,养成“悟物穷理、勤于思考”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能力大有益处。例如你从侦探小说中得知死尸在半天时间体温降到室温,则可否估算出一个人维持其体温每天要吃多少食物?分析:设尸体的质量m=60kg,由于构成人体相当大部分的物质是水(约占65%以上),故可认为人体的比热C=4.2kJ·kg-1·k-1,人体温是310k,设室温为300k,所以尸体在半天内放出的热量为
 Q1=cm (T2-T1)=60×4.2×(310-300)kJ=600×4.2kJ
 考虑到人体温度恒定,则维持恒定体温一天需要的热量为:
 Q=2Q1=1200×4.2kJ
 这数大约等价于60w的功率,若再除以体重,得单位体重的.基础代谢率0.97w/kg。如果按葡萄糖的燃烧值q=3.81×4.2kJ·g-1,维持体温一天需要的葡萄糖为:
 M=Q/q=1200×4.2kJ/3.81×4.2kJ·g-1=0.31kg
 一个20岁的男子静卧时的代谢率,实际数据约为1.1w/kg,亦即按以上方法估算,数据稍小了一点。按法医学,尸冷是个较复杂的问题,因数很多,除环境外,尸体的年龄、胖瘦,死因等都会影响降温的速度。此外身体各部位,体内各器官,降温的速度也有所不同。我们不能奢望上述估算会很精确,但这样的估算足以显示出我们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洞察力.
3  提高估算能力的有效方法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课本中或生活上都有很多情境,只要我们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容易提高的。当然教师除了课堂启发、引导外,还应当让学生掌握如下若干方法:
 (1)直接记住一些基本常数,重要单位的换算率,以及在本人生活经历中有过特殊接触的事物的数量级。这是进一步对其它量作估算的出发点。如光速C=3×108m·s-1,万有引力常数G=6.67×10-11N·m2·kg-2,普朗克常数h=6.626×10-34J·s,电子电量e=1.602×10-19C,地球半径R=6.4×106 m,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g=9.8m/s2等。
 (2)要留心物质世界时间和空间的数值范围或数量级,以便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心中有“数”。
 (3)在寻求量与量的相关关系时,常要借助物理规律、量纲分析、现象类比、近似理论等采取一定的近似方法,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作一些精确计算,做到“粗”中有“细”。
 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运用估算来解决学习或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可以加深我们对物理现象的实感,从而增进我们对事物本质的洞察能力。
  参考文献:
1 Giovanni Battimelli(著),宣桂鑫、张治国(译).物理学中的定性方法.物理教学,2002,(12):34.
2  赵凯华.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浅谈物理教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1.浅谈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2.浅谈物理教学中模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3.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4.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5.浅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

6.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7.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8.物理教学中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论文

9.浅谈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