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辨别新课改模式论文

时间:2020-07-25 14:02:58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语文学科辨别新课改模式论文

  一、对语文学科的辨别

语文学科辨别新课改模式论文

  语文学科实际上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和人际交往中都要用到语文,语文无处不在。从而把语文作为工具的话,我们是不能离开它的,它会在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而作为人文性,我们的一切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而这些文化都需要我们用语言和文字把它给表现出来,表现得过程中就需要更多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就需要我们的文字功底和说话水平,这些都需要语文,所以说吕叔湘先生对语文的解释是正确的,也是恰到好处的,这也是对我们的大语文的一种最完整概括。我们今天通常所谈的语文,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语文观,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在求学阶段的语文课。这种语文课,人们大多数都认为只是教学生读书、识字、作文。就算是这样狭隘的观点,教师都没能真正的做到。读书,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永无止境的,在其最初的成长阶段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教其读书,比如选哪类书读,怎么读,读这类书有什么意义,我们能从中明白怎么样的道理,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相同的道理,正所谓:读、明、用。识字,从仓颉造字就开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而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接触,不断的认识,才能把我们所知道的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对民族的文字进行认识,能准确的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来,更能正确的书写出来,正所谓:识、读、写。作文,在我们明白了道理,在正确识字的基础上,就需要就某一观点,表达认识,这时就会用文字把思想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作文,但是这种表达,有对问题的肤浅认识和深度认识,这也就是作文的优劣。高中的语文课,是学生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后的一个必要补充。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对其学习进行必要的引导,我不只是教其读书、识字、作文,还更应该教其做人的`道理。

  二、对课程改革的理解

  第一,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新,它体现了时代性和基础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问题,新课程要求高中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从而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

  第二,新课程的课程设计有了变化,高中课程运用模块教学。我们不管学生层次好坏,都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的发展不利。而新课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应有不同种类的教材,这将有利于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散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在今后的发展。

  第三,新课程在内容上有许多新的变化。在必修中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去接受古人思想的熏陶,去了解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在选修中更注重分版块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回归大语文。

  第四,新课程的课程实施肯定有新的变化。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最后,新课程的课程评价,还有千万人心系的高考,以后会怎么考,考什么,这才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三、对课堂教学模式追求

  过去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从课改启动以来,课堂由教师的主宰变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现在的课堂上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自己的组织、引导和学生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实践者,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沉闷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给课堂带来了活力。现在的语文课堂,和原来相比,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明显的增多了,学生乐于学,教师也轻松乐于教了,课堂学习再也不会成为枯燥无味的过程,而是一种充满着创造激情和人性光辉的交流了。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所以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由于过去语文课程编制中的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忠实执行者,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语文教师的教学创造精神将随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

  第一,教师可对教科书做出适当的“裁减”,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增删,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语文教师应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自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有字之书和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使母语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语文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为学生的审美鉴赏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其个性化的课程体验铺设多种路向,从而点燃学生创意阅读、创意听说和创意写作的内驱力。

  四、对学生观念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发展。

  第一,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

  第二,教师作为学生惟一知识来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再也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也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过程,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忠实实施者和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个人知识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语文学科辨别新课改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1.探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语文学科的课程改革论文

2.新课改下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探讨论文

3.欧洲旅游管理学科模式的研究论文

4.学科语文教育硕士论文

5.发挥语文学科功能提高语文素质论文

6.艺术设计类学科功能空间构成模式研究论文

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8.环境扩展模式和学科结构模式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