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论文

时间:2020-06-15 09:00:34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论文

  摘 要:《楚辞》在文体上不但突破了传统的四言模式,广泛运用标志性文言助词“兮”,而且还寄寓着强烈的情感意蕴。此外,《楚辞》中描绘形状之语与虚字颇多,用词华丽新奇,句式气势磅礴,大量运用楚国方言,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论文

  关键词:《楚辞》;文学特征;研究

  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以楚地的土风歌谣为基础创作了楚辞体诗歌,让战国后期萧条的诗坛再现辉煌。《楚辞》中的作品主要运用楚国方言以及新颖的文学形式描绘楚地的山川美景、风物人情,展现了具有独特韵味的楚文化。《楚辞》一名并非屈原所取,而是西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刘向搜集屈原创作的诗歌以及宋玉等人模仿屈原的作品编撰而成。《楚辞》构思奇妙、语言华丽、句式独特、主旨鲜明,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在我国诗坛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77-78

  1、《楚辞》的文体特征

  1.1、突破传统的四言模式

  《楚辞》在句式上与《诗经》存在较大的差异,《诗经》的句式主要以四字为主,而《楚辞》最有代表性的句式是六言句或五言句,六言句的节奏为“三三”,五言句的节奏为“三二”,“三三“节奏在《九章》一文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而“三二”节奏在《九歌》中有比较明显的体现。【2】45-46如《九章》中的“冠切云之崔嵬”、“年既老而不衰”皆是六言句中的“三三”节奏;《九歌.湘君》中的“邅吾道兮洞庭”、“望涔阳兮极浦”皆是六言句中的“三二”节奏。句式的增长让诗歌负载的内容大为增加,所表述之感情更为深切,往往能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此外《楚辞》还间或杂有三言、五言、七言、八言、九言、十言等句式,如此一来,在主要句式中夹杂参差不齐的各种长短句,让诗歌的句式更显灵活,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模式,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2、标志性文言助词“兮”的广泛运用

  文言助词“兮”是《楚辞》极为明显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楚辞体与其他韵律文体最大的区别。其它韵律文体通常情况下皆是以句子字数的多少以及对仗与否的情况来作为识别文体的基准,可是《楚辞》形成的文体却是以文言助词“兮”作为识别的标准。就“兮”字本体而言就是一个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或“呀”。《说文解字》中解释“兮”字为“语所稽也”,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兮”字与“哉”之意义甚为相似。可是在屈原的诗歌中“兮”字的运用得到了升华,寄寓着更为丰富的含义,可谓新颖别致而又具无尽之意蕴。著名学者金开诚认为《楚辞》中“兮”字一共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中的“兮”字主要是发挥节奏上的纽带作用,增强句子的灵活度,避免句子产生机械之感以及节奏上的杂乱无章。譬如《东皇太一》中“舒缓节兮安歌”、“芳菲菲兮满堂”,《湘夫人》中的“帝子降兮北渚”,“沅有茝兮澧有兰”等句子中的“兮”字则具有上述含义;第二种形式是前后两个句子皆为四言,其中“兮”字用在偶数句的末尾表示语气。这种句型中的“兮”字相对而言其意义比较单纯,在《橘颂》中该类句式较为多见。譬如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中的“兮”字则属此类情况;第三种形式是前后两个句子的字数较多,“兮”字则放在奇数句的末尾。这种句式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式之一。由于此类句型字数较多,在句中出现文言助词“兮”字不但能增加节奏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平衡句子的目的,而且还能使句子在音韵上具有抑扬顿挫之感,为感情的抒发提供更为规范的形式以及宽泛的境界,体现出气势豪放、隽永深刻、潇洒自如的语体风格。在《离骚》中此类句式表现得较为典型,譬如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一句则属以上情况。总之文言助词“兮”在《楚辞》中运用得较为广泛,不但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感情色彩,更具丰富的语法功能以及标志句型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兮”字已经成为“楚辞”文化的一种象征,人们会很自然地由它联想到《楚辞》的浪漫主义气息,会想到屈原的坎坷身世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1.3、寄寓着浓郁的情感意蕴

  屈原被称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则是因为《楚辞》中寄寓着浓厚的情感,深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而令《楚辞》成为最经典的旷世名著。从客观角度而言,《楚辞》自诞生之日起就因浓郁的情感意蕴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譬如《楚辞》中的代表作《离骚》即饱含着动人心魄的情感,回环往复,情真意切,系楚辞中最为动人和奇特的诗篇;《天问》则表现了屈原对人生、历史、社会、自然界的深思,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同时蕴藉其中之情更是感人肺腑。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就曾指出:“《天问》是人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份感情,更是一份寄托,甚至可以用空前绝后来描绘这种激人情志的深情。”;而《九章》中则抒发了朗丽的哀怨之情,和《离骚》有异曲同工之妙,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曾指出《九章》在抒情上具有“朗丽以哀志”的特色;《九歌》中抒发的感情则精妙华丽,却又蕴含着悲伤之情;《招魂》则抒发了光耀华艳的深华之情;《远游》蕴藉着奇异的惠巧之情。

  2、《楚辞》的描写特征

  2.1、描绘形状之语与虚字颇多

  《楚辞》多描绘之语,用词华丽,和《诗经》语言质朴无华的特点形成强烈的'反差。《楚辞》中描绘形状之语甚多,譬如《橘颂》中的“杂糅”、“抟”、“精色内白”等,再如《离骚》中的“幽昧”、“险隘”、“零落”、“邈邈”、“翼翼”、“岌岌”、“溷浊”、“昡曜”等词。这些华丽的形状之语不但能将事物之真实状貌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能烘托出一种典雅的气氛,尽显《楚辞》之超凡脱俗。

  《楚辞》中不仅有诸多华丽的描绘之语,文言虚词也较多,虚词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实际意义,但却有语法动能的词汇,这类词汇在《楚辞》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譬如《离骚》一文句句蕴含虚词,并且虚词让《离骚》蕴藉着散文的诗情画意。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楚辞》中主要的虚词有“以”、“夫”、“之”、“与”、“而”、“此”、“其”等七个,这些虚词在《楚辞》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且一般都被安置在句子中倒数第三个位置。此外《离骚》中虚词的运用皆是屈原有意而为之,而这种有意识的安排虚词让《楚辞》的句式富于变化,增加了散文的气息,减少了诗歌的凝练性。

  2.2、气势磅礴的长句与浓郁地域特色的方言

  在上文中已阐述《楚辞》在句式上突破了四言体,形成了以为五言或六言为主的长句。但就六字长句而言,尾字为“兮”的六字句并不是一个完整无缺的句子,它与后一句合起来才能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句子。譬如《离骚》中的“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两句话,就必须把“昔三后之纯粹兮”、“杂申椒与菌桂兮”分别与“固众芳之所在”、“岂维纫夫蕙茞”联系起来理解,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即这四个短句形成了一个意思完备的大长句,而这种长句则彰显了《楚辞》的气势磅礴。

  在语言上《楚辞》通过楚国方言表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著名学者姜亮夫先生曾指出:“诗歌中抒方言之最当属战国屈子”,并且易祖洛先生进一步指出屈原正是因为才高八斗,满怀报国之志,却遭奸人陷害,被楚王贬谪边地,为抒发其愤懑之情,表现对楚国前途的忧虑,故采用方言撰之。譬如龍、搴、頩、壇、泭、燠、欸、封豨、臑胹皆是《楚辞》中较为典型的楚国方言。此类方言在《楚辞》中的广泛运用不失为一种创新,同时更令《楚辞》充满独特地域风情。

  2.3、华丽新奇的用词

  《楚辞》中多描绘之语,故用词华丽新奇,往往能营造神妙奇特之意境。《楚辞》中有灵古神奇的千年美玉,飘渺奇幻的仙池、充满山珍海味的酒宴。屈子对此运用了诸多华丽词语来描绘,尽显高雅之感。此外在《离骚》一文中还描绘了众多奇花异草,譬如木兰、辟芷、申椒、杜衡、兰芷等。通过对这些绮丽花草的描绘展现了充满奇幻色彩、美丽如画的楚地风貌,同时也表现了屈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获得了情景交融之意境。纵观《楚辞》正是通过华丽新奇的用词给读者形成了高贵典雅之感,从而奠定了其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地位。

  3、结语

  总之,屈原创作的诗歌凭借句式上的创新,感情的丰富、浓郁的地域特征突破了诗歌创作的传统模式,创造了一种新题材:楚辞体,在我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铸就了《楚辞》在我国文坛上的经典地位。

  参考文献:

  【1】罗剑波;明代《楚辞》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77-78

  【2】徐广才;考古发现与《楚辞》校读[D];吉林大学;2009年:45-46

【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论文】相关文章:

1.楚辞的名言警句

2.教师资格笔试语文学科技巧之语文学科知识

3.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备考之清代文学常识汇总

4.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备考之清代文学常识汇总

5.论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英语论文

6.预期违约特征

7.社保的特征和功能

8.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9.职场仪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