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论文

时间:2020-06-23 16:36:49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论文三篇

 篇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论文

  一、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论文三篇

  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包含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自身有特点,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普通特征也具有,时代感强烈、职业特色鲜明和区域性文化都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

  1.1时代性

  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与时代同步和受时代特征影响构成了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时代性。我国非师范类高职院校始建于1980年,绝对大部分高职校是在2000年以后成立的。这一时期,中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影响正日益加大,20世纪80年代初女排的五连冠,1992年的申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男女足冲出亚洲,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刘翔的奥运夺冠,以姚明为首的一大批中国球员进入西方顶级联赛效力,每一次中国体育界的成功,都深深的影响着年轻的校园,这里没有百年老校的深沉,有的只是青春的骄傲。

  1.2职业性

  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院校,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所培养的人才最终会面对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特定的岗位要求、内容、情境等,决定了教育过程要以解决学生的职业困惑为价值诉求。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属性,决定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然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高职教育的人文性属性,则决定了高职教育不能囿于狭隘的技能训练,应把“人之所以成为其人”的问题作为“元命题”,立足于和谐发展的人,具有自觉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高职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了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突出其职业特点。根据职业特点开发出针对性强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的理念,这也当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1.3区域性

  高职校招生主要面对本省考生,很少有外省的学生,即便有大多也是邻近省份。其生活习惯、文化资源、价值观念、经济水平、道德规范、市场需求都有较大的相同性。区域与高校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大学是受到地方的、区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大学自然带有地方特色,而大学文化的开放性也决定了它对外来文化秉承的兼容并蓄和吸纳扬弃的一贯态度。高职体育文化做为文化领域的独特一角,其对地方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同时高职体育长期在特定的区域体育文化之中,校园体育文化深受浸染,校园体育文化从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民俗活动等地域特征中不断发展,高校发挥其导向凝聚、整合创新功能优势,更好的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在继续传统区域特色体育的情况下发展校园体育运动。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

  体育文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人的活动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表现形式,以增强体质为基本目的,进而达到锻炼身心健全、完善而自由的人的目标。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及运动队训练等。

  2.1体育课

  体育课是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中心以学生和锻炼为主,使得锻炼意识被提高,体育文化被传播,提高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开展各种体育文化的内容和方法。

  2.2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的多样性是大力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它锻炼空间广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着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锻炼了参与者的运动素养、体育知识,提升了运动兴趣。它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能较好的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以及不同体育基础学生的不同要求,这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锻炼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讲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即能完成体育技能和体育素质的练习,又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容,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3体育俱乐部及运动队训练

  目前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俱乐部教学的模式,以培养和建立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掌握1~2项长期从事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充分发挥个人的体育才能,兴趣与爱好。同时在此俱乐部的基础上,组建了高水平运动队,一支运动队水平的高低往往代表了一个学校的竞技水平和一个学校的形象,提高运动队竞技水平,运动成绩对提高该校整体运动水平的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是拥有广泛学生基础、积极参与的体育项目。成功的俱乐部和高水平、好成绩的运动队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成为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一块磁石,同时又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

  2.4各类体育竞赛

  高校里的各类体育比赛是非常丰富的,田径运动会、各种球类比赛、运动技能单项比赛都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校级田径运动会因其项目多种多样,内容丰富,既有个人项目也有群体项目,往往吸引着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出强烈的竞争意识。由学校、系部、班级、宿舍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是学校各类比赛当中的主旋律,自上而下的通知,选拔队员,组织啦啦队,组织训练,组织裁判团,拉赞助,进行各种宣传,往往比赛还没有开打,各支队伍就已经进入了“一级战备”。充分的展现出现代大学生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建设高职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一点思路

  3.1更好的围绕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培养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他开展的是职业性教育,输送一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给社会,所以其校园文化要更多的融入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带有强烈的职业特色。树立“能力为本”,坚持职业的价值导向,尊重职业价值,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使得职业道德核心突出、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对于职业性的时间活动要积极的开展,使得内容丰富多彩,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不仅是职业情操熏陶的重要形式是社会服务活动和科技作品制作活动,也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的。

  3.2更好的突出区域特色

  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高职教育要随时准备接受市场的调节。市场是高职院校在制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引导就业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现代的市场充满竞争,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想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依托地方经济。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密切相关。高职院校的办学就是为当地输送人才,为当地建设服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专业、职业的教学,也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相关特色,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3.3更好的体现学校特色

  在知识层面和综合素质上,高职院校的学生与精英教育下的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但是他们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如动手能力较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快等,这些优势必须得到重视,不然就会使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失去雄厚的创造基础和群众基础。自己的专业特色、专业教育资源、社会实践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是每所高职院校所拥有的。因此高职院校就应该从办学指导思想、专业特色、学科人文精神等方面打造特色来建设校园文化的出路,才能使独具魅力的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逐步构建和形成。

  四、结语

  学校体育教育目标要实现的重要环节是校园体育文化,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是它的依赖。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良好,对于自然延伸课堂文化和协调配合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教学都是很有利的。我们不仅仅要认识校园体育文化,还要建设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使得高职师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让他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发展健康身心,使得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谐发展得到促进。

  篇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论文

  一、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1加强校园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的教育性

  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是组成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这些体育设施自身不会对人进行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去开发,让这些设施“活”起来,让它们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健身设施而存在,要充分发挥其对人的教育功能。

  1.1.1口号法

  运用简洁的语言对某种意思进行宣传,在校园内经常运用标语、多媒体等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使在校的师生员工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增加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1.1.2板报宣传法

  创建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在校园内充分运用展览窗、文化墙、开设体育专栏等形式,宣传体育与健康知识、发布体育赛事信息等,使人们能从主观上认识体育运动的意义,增加对体育的兴趣。

  1.1.3标牌说明法

  在体育场地器材旁设立“说明标牌”。以最简洁的语言介绍该设施并说明其使用方法及好处等,主要为了使人们能更好更快地学会使用,以减少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前期阻碍因子。

  1.2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环境育人,就是利用校园内的氛围、传统、观念等,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进行教育和规范。校园育人环境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隐性课程因素,学生正是在隐性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再经过个体的加工和理解,形成自己的观念和习惯。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观念、体育风格等的综合体,这些造就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1.3构建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在建设自己的校园体育文化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思路。一所学校在建设本校体育文化的时候,应根据本校特点,因地制宜,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传统,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体育文化。

  1.4组织体育知识讲座

  学校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具体运动形式都有基本了解,也进行过一些体育参与,但是除了体育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其他的人们大部分的都只对某些运动有最表层的理解,他们对于体育的意义及真谛知之甚少。而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离不开每一个个体对体育的参与和理解。所以体育知识讲座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定期聘请在体育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教授、运动员、教练员等来校讲座,通过讲座普及体育文化知识,让人们了解体育的内涵和魅力,从而真正的理解并喜欢上体育。

  1.5组织体育知识竞赛

  学校内的体育竞赛是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最主要因素,在举行规模较大的体育竞赛,如:校篮球赛、足球赛、运动会,不仅仅是场上运动员的活动,期间各个班级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带动一系列的附属活动。在校园内体育竞赛的组织相对容易,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度好。学校应该定期进行一些体育竞赛,通过学生的这种体育参与真正的去感受体育的意义,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文化。

  1.6组织观摩体育比赛

  观摩体育比赛也是一种体育参与,随着场上运动员的激烈运动,场下观众心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加油呐喊声中不知不觉场上场下融为一体。观看体育比赛不只可以去现场,还可以通过电视等媒体收看比赛直播或录像等。在观看比赛过程中,班级的整体风尚、个人的行为等都很好地构成了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

  1.7设置校园体育文化节

  当一种活动或文化形成了一定模式和规模后,应该运用一种规范的手段将这些活动或文化进行综合,使其具有整体性、制度性、综合性。校园体育文化节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综合了校园内各种与体育有关的各种文化和活动,让它们在集中的一段时间里集体的展现,这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十分重要。校园体育文化节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常见的体育活动外加一些创新因素,如最基本的体育竞赛、体育征文、体育制作等。随着校园文化的日新月异,体育文化节应跟上校园进步的步伐,在体育文化节期间减少传统竞技项目的比例,增加创新性节目的比例,突出趣味性和整体参与性。

  二、结语

  研究构建校园体育文化、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最佳途径。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需要校园内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校园体育文化必须从学校体育的整体体育观念来认识和构建。因为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要素的整体概述,它包含学校体育的全部内容。所以,学校体育文化要从学校体育的各个领域去整合构建。

  篇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论文

  一、高师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体育意识淡薄

  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形成了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学习起来不重要的现象。一方面高校管理层的体育文化意识不强,他们只把体育文化建设单纯地看成举办体育竞赛、组织体育娱乐活动、在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等的事情,忽略了体育精神文化及体育制度文化的建设,并且对体育文化建设的全面性和长期性评估不足,导致对高师体育文化的价值进行简化和弱化;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因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体育内涵结构和功能价值的认识不深,造成了多数大学生对待体育文化活动的欣赏议论多于亲自参与、应付考试多于长期锻炼以及关心体育分数而忽视健身价值的不良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到体育文化活动的效果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1.2体育文化硬环境建设不足

  在高校体育文化中,体育器材、体育设施设备等体育物质资源是高师体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足完备的体育器材及设施设备是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保障。然而大多数高师院校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物质资源建设难以得到保证,出现了体育场馆陈旧、体育器材设备数量不足、体育图书资料较少的现状;其次由于当今的社会形势师范类专业成为热门专业,高师院校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导致现有的体育资源与学生的需求严重失调;再次由于高校扩招以后,学生人数的增多和学校规模的扩大,导致体育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并且由于体育文化建设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致使一些体育教师在专业技术技能、体育理论知识、沟通交往能力等方面不能适应体育文化的迅速发展。以上几个方面,都束缚着高师体育文化的飞速发展。

  1.3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理念偏失

  现今,很多高师院校的校园中都坐落着气势恢宏、造型优美、功能完善的体育场馆,这些体育场馆不仅给高师院校的整体形象增添了色彩,还成为了高师院校的标志性建筑。但是,在相当数量的高师院校领导思想中,存在着“非大型、非标准不修”错误的观念,使的在场馆建设规划中过多的考虑了为“技运动服务”的功能,使育场馆建设成为了政绩工程,而非是为师体育文化建设服务的,这就出现了田径跑道铺上塑胶,学生就不能随意跑步了;在足球场地上铺建草坪,学生就不能随意踢球了等等现象。

  二、建设高师体育文化的策略

  2.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体育意识

  高师管理者对高师体育的认识定位、重视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到高师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高师管理人员的体育意识,使他们对高师体育文化建设有深刻的理解和科学的认识,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其次通过向学生宣传科学健身的方法、公平竞争的体育竞争精神,以及介绍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课上也应加大理论课程的教学时数,加强卫生与保健、体育医疗、体育欣赏、体育健身方法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其体育意识。

  2.2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管理者在进行高校建设的总体规划时,应将体育基础设施见者纳入进来,增加对体育的投资力度,从而改善校园体育环境。其次还应充分合理的利用学校空间,科学的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合理的布局和开发体育场馆,利用社团或俱乐部积极的开展体育课外活动,提倡学生参加大众健身活动,为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注重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高师院校应注重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其适应体育文化的发展。高师院校还应为体育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实施激励机制,来优化体育工作。体育教师也应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以促进体育文化的顺利开展。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论文三篇】相关文章:

1.大学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论文

2.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3.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4.高校阳光体育校园体育文化研究论文

5.关于浅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文化校园论文

6.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探讨论文

7.校园文化的特点与建设原则的论文

8.体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关系论文

9.校园文化建设及公共文化服务路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