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嘉绒藏族社区民俗文化心理论文

时间:2020-06-15 16:24:39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简析嘉绒藏族社区民俗文化心理论文

  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邓峡山以西的大小金川河流域和大渡河沿岸,约有37万人。人们倾向认为嘉绒藏族是唐代西山诸羌部落,在吐蕃东进时由当时驻军和家属以及商人同当地土著居民经过上千年的融合、同化而形成。在嘉绒藏族社区,藏传佛教有着圣神的地位。嘉绒藏族人将所发生的事情都当作佛的旨意,认为风调雨顺是佛的赐福,风、霜、雨、雪成灾是佛的惩戒,家中的灾难是拜佛心不诚招致的恶果或前世行恶太多佛对今生的惩罚;认为要使来世幸福,今世要天天念经拜佛,慷慨地向佛祖奉献。在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嘉绒藏族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心理,主要体现在他们特有的服饰、饮食、居住房屋、婚姻、生活习俗以及特有的节日和交往礼仪中。

简析嘉绒藏族社区民俗文化心理论文

  一、嘉绒藏族的民俗文化

  嘉绒藏族大多居住于石雕房,以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为主,不食马肉、狗肉和鱼肉,喜食自制的青稞酒、糟把、奶茶、牛肉。

  嘉绒女性在节日时节头戴四周绣有彩色兹边图案的头帕,姑娘的头帕均有花绣,边角垂吊有花穗、梳发辫。中年以上妇女一般不绣花,上身穿长套装,外搭肩披,腰着百褶裙,穿靴子,发辫上穿戴银饰中嵌有珊瑚、绿松石等珠宝的头箍,项链多为珊瑚和银项链,佩戴银质珠宝镶嵌的耳垂和戒指,手镯多为象牙圈和银镯,腰两侧悬挂银垂铃,行走时有一片银铃声,清脆悦耳。男人头戴金毡帽、狐皮帽或博士帽,外穿长套装,项挂珊瑚珠串,束腰带,佩腰刀,胸挂“嘎乌”,手戴戒指、手镯,脚穿藏靴。嘉绒藏族的民俗中最特别的是三口一杯的会客礼节,即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蘸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表示敬天地和祖先,然后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嘉绒藏族的结婚礼仪与一般民族不同之处是男家先给女家送酒一瓶,酥油一小碗,若女家接受了,就算定了婚,女家不索取彩礼,并且奉送大量的花带子及鞋垫以及大量的金银首饰之类的嫁妆。结婚那天新娘的亲友送新娘到男家,新娘、新郎和送亲的人一起围着锅庄转三圈,即算成婚。孩子一般从父姓,更多的是请喇嘛取名,有的贯上寨名,没有姓则以寨名代字辈。

  二、嘉绒藏族的禁忌心理

  嘉绒藏族世代居住在属于自己的领地上,每天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由于交通闭塞、对外交流较少,因此仍然保留着比较传统和神秘的文化形态。但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嘉绒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从而带动了交通的发展,加速了嘉绒社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嘉绒藏族信奉佛教,进入寺庙切忌不可大声喧哗、照相、涂鸦等。在嘉绒藏族社区藏民家中都设有经堂,经堂的位置是神圣的,设在家中最高的一层,在经堂上往往摆放着各种法器,供奉着各种佛像,客人是不可随意触摸的。在嘉绒藏族而前不能随意杀生,因为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主人向客人进献哈达时客人应该躬腰脱帽接受。嘉绒藏族多信奉藏传佛教中的黄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在草原看见的挂着红绸子的羊或牛,这是藏民“放生”的,不允许宰杀,任它自生自灭。在嘉绒藏族社区进门时不可用脚踩门槛。坐时可盘腿而坐或侧身坐,但不能伸直双腿脚底向人。嘉绒藏族不喜欢别人随意用手去抚摸头顶,头一般只有父母或得道高僧才能触及。嘉绒藏族人吃东西时大多用刀,用刀时刀尖不宜对向他人,一般指向无人的`方向。嘉绒藏族有带刀的习惯,戴在腰间比较长的叫腰刀,吊在腰部右手方的叫吊刀,吊刀才是平常用来使用的刀,腰刀一般在节日时佩戴作为一种装饰,客人切忌不可去玩弄藏族人的腰刀,很多嘉绒藏族人认为腰刀一出就必须见血,非战争和打架,腰刀是永远不能在有人的地方拔出的。因为拔出就必有血光之灾。嘉绒藏族人通常满手都戴戒指,所以不能以汉族的戒指佩戴习惯来判定此人是否订婚、结婚。嘉绒藏族人不食马肉、狗肉、鱼肉,认为马和狗是有灵性的,是他们的朋友不可杀来食用;而鱼则是神灵,是水中之神,如果打来食用则可能水源枯竭。一般不杀生,认为杀生之人是作恶,下辈子一定会受到神灵的惩罚。他们还在“佛诞”的时候,在市场上购买那些用来宰杀的鱼,把鱼放回河里,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减轻自己的罪恶。

  三、嘉绒藏族儿童社会化的特点

  嘉绒藏族主要以农耕为主兼营放牧、狩猎、采药。在生产劳动中对孩子的社会化影响很大,从五六岁开始男孩子就跟从父亲去牧羊,父亲就开始教他骑马,让他识别各种山草药,教他辨别草地上的动物足迹,同时还教他们识别方向、看云彩的变化来判断天气。教他们下低弩、设套索、挖陷阱、撵山狗等,长大后还教他们唱山歌、播种。女孩一般跟从母亲学习织布、做饭菜以及挤奶、纺线等。藏族有一个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孩子的习惯,所以一般会做皮靴的孩子就有一个会做皮靴的父亲,会画唐卡的一般其父亲也一定会,所以他们的传统工艺才不会丢失。到了晚上一家人就坐在一起听老人讲诉传统的神话故事,从小就灌输给他们了许多关于藏族的传奇,所以在藏族人心目中“藏族”这个称号永远都是神圣的。佛教在嘉绒藏族人社会化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藏族人们都多做好事,因为他们相信干了坏事佛都知道,做好事将来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干了坏事则只有转入地狱。所以嘉绒藏族人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乐于助人,因为只有相互帮助、相互依赖才能生存,因此他们的私有观念淡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极好,现在仍然存在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道德风尚。在嘉绒藏族社区孩子出生以后命名仪式都是在寺院举行,一般由喇嘛来取名,有的孩子从小就被送往佛学院,系统地学习佛教教理和修习佛经,所以嘉绒藏族人从小就形成了信佛敬佛的心理。

  四、嘉绒藏族的佛教认知心理特点

  嘉绒藏族数概念不强,比如许多长者不清楚自己的年龄,他们一般用藏历来表示日期,不说是2010年,而多用铁虎年来表示,对大小重量的区分也较为模糊,卖鸡蛋计个数而不论大小重量,不斤斤计较,还保持着上山打猎见者有份的平均主义思想,所有遇见的都可分而食之。

  佛教对嘉绒藏族的认知心理影响极大。佛家多是教人从善,如戒恶、扬善、施以助人、普渡众生、行以善事等,同时,在心理和行为上,要求人们不贪婪、不自私、不起害人之心,也要不妒嫉、不执迷、不傲气,遵循众生平等,认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心有所悟,无论谁都可以成佛。因而形成了“一切皆苦”、“生死轮回”的特殊认知心理特点。

  嘉绒藏族有崇尚白色的心理,在他们看来:白色,是一种吉祥色彩,天上飘动的白云,圣洁、美丽;圣山上的皑皑白雪,神秘、庄严;白色,在他们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石碉楼的墙上用石灰或白泥画上了日月图案,与墙顶、门檐上的白石相呼应,加强了石碉楼的美感,有时他们还向白石祭拜,乞求平安,但对他们而言,白石只是物,不是神,是供奉给神灵的吉祥物。

  嘉绒藏族向来有靠天吃饭的观念,即使水从田边流过也不会用来浇灌而任由它干旱,因为他们没有浇灌的习俗,只有求神问佛乞求上苍降雨。嘉绒社区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牛耕方式。耗牛是这里重要的生产工具,深受当地藏民的崇敬。如果家里的牛老了不能耕地了也不忍心宰杀,一般都会养到老死或者最后在头上系红线将其放生。嘉绒藏族以一个社区为单位,每家轮流下种,在开种前必须经过扯卦、测吉日和念经活动选好日子后才能下地干活。现在仍然沿用着最古老的撒播方式,撒种的人必须是一位做了父亲的男人,人们称他为“土地神”,由“土地神”来播撒种子,预示着来年的庄稼必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嘉绒藏族人较认为生、老、病、死、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是佛祖的驱使,甚至亲人被他人杀害也会得到僧人解释说他命中有此劫,只是借助于凶手的手而已,这是上苍注定的。另外东西丢了、牛羊不见也不报案而是询问僧人占卜其去向而寻找。病人病入膏肓一般较为年长的嘉绒藏族人也不会去看医生而是请喇嘛念经驱病。

  五、嘉绒藏族的民族情绪情感特点

  嘉绒藏族一般比较乐观,尽管生活水平低下,劳动比较艰苦,但总是乐知天命,喜好歌舞激情较高,而部表情丰富,善于使用肢体语言,热情好客且慷慨大方。

  嘉绒藏族的节日盛多,每当有节气时他们就以村为单位聚集在一起烧起簧火、跳起锅庄、喝着青稞酒、烤着全羊。节日的气氛分外的隆厚。但要是受到强烈刺激则情绪爆发迅速,然而会很快平息下来,不易结成恩怨,若已结成恩怨则世代相传,直到有一天得到圆满的解决为止。对民族自尊的以及涉及宗教信仰方而的情感体验反应敏感而且强烈。一般需要易得到满足,以积极的愉快的情绪情感为主色调

  目前,由于旅游开发,嘉绒藏社区传统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变迁与心理变化之间的互动,也使当地的民族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由于教育的发展,受过医学教育的学生不会因生病而去找喇嘛念经祛病,受过气象学方而教育的孩子绝不会因为干旱而求佛降雨。所以现代教育促进了嘉绒藏族社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简析嘉绒藏族社区民俗文化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简析职场礼仪技巧

2.简析求职面试礼仪

3.简析求职面试技巧

4.简析女士职场禁忌

5.简析面试技巧与礼仪

6.简析求职面试礼仪攻略

7.简析求职面试礼仪常识

8.简析求职面试全攻略

9.简析男生面试着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