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论文

时间:2022-04-16 10:04:23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论文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论文 篇1

  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人们的交际行为中,“言语交际所传达的信息仅占35%,而65%的信息则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来传递的”。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把握了各种非言语形式的不同含义,把它们放置在恰当的文化背景下,才能达到我们交际的目的。本文拟对非言语交际在不同文化中表现的差异进行研究,探讨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及如何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培养这种能力。

  一、非言语交际的内涵

  对于非言语交际的含义,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美国著名学者萨默瓦(samovar)认为“非言语行为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接收者或输出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以人为的生成,也可以由环境造就”。在本文中,非言语交际指的是一个人不张口说话,不动笔书写的一切行为,它主要伴随在口头交际中,通过交际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来更真实地表达感情和态度。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非言语交际粗略地分为四大类:

  (1)体态语。包括基本姿势,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2)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换和各种非语义声音。

  (3)客体语。包括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4)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本文主要对其中一些常见的非言语交际进行研究。

  二、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会时不时的伴随有各种各样的“小动作”,这些小动作其实也是对交际的一种补充。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1,体态语。非言语交际中最常见的就是体态语的运用。体态语是指人们利用姿态、动作,包括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信息的非言语行为。下面就手势、面部表情、目光语等等来分析一下这种差异性。

  (一)手势上的差异性。不同的文化下,人们利用手势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一方面,相同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美国人用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伸直,表示“OK”,即同意、赞成;英国人用此表示顺利、不错和许可;在日本,这一手势表示钱,阿拉伯人用其表示深恶痛绝并同时使劲咬牙。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表达“过来”这一意思的时候中国人用手掌伸出,手心向下,指头朝着自己的向来回伸缩。而在美国人大都是手握成拳伸出,手心向上,食指朝着自己的方向来回伸缩。这对有些中国人、日本人等一些亚洲国家来说,这一动作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行为。当然这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的。

  (二)面部表情上的差异性。面部表情是体态中最能表现出情绪的非言语行为。西方人的表情比东方人变化多,表情丰富,常常有些夸张的表情;而在东方文化中,抑制自己感情的`流露被认为是有修养的表现。比如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内敛含蓄是一种谦让,喜怒哀乐常常不形于色。汉民族在贵宾来到时,笑脸相迎才合情理,而美国的印第安人却以开怀大哭迎接客人的到来。另外,某些场合的笑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通常情况下,微笑和大笑都表示友好、赞同、高兴之意,但在某些场合中国人的笑不但不会让西方人感到高兴,反而会引起西方人的质疑。

  (三)目光接触。不同的文化中眼神的传递也是不同的。人们怎样表示感兴趣或不感兴趣,怎样表达鼓励或拒绝,表示赞美与不满,表示爱慕与厌恶都会用不同的目光来表达。在法国,男子对自己欣赏的女性的凝视是一种公认的文化,看到一位美女一直凝视是一种欣赏的信号;对于阿拉伯人来说眼睛是个人存在的关键,他们交流时彼此目光热情地凝视着对方;在英国直接凝视对方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在瑞典,用目光不停地上下打量对方是一种习惯;在日本,他们的眼睛看的是对方的脖子,不会眼对眼的只是对方;在中国,若有人紧盯着中国人一直看,他们会对这样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不安。

  2,环境语。环境语是指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而不是人们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对个人领地、空间距离和时间感上都存在着差异。

  (一)比如就空间距离来说。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自我空间,这个自我空间的大小与文化和民族有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有着不同的空间距离。西方人在交谈时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喜欢离得太近;而西班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时会凑得很近;拉美人在交谈时几乎是紧贴对方。东方人可以忍受着一群人挤在同一辆公交车上并坚持到终点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习惯了彼此间的身体接触;而西方人则不同,他们不太习惯挤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属于自己的小汽车比较多,多数人是开私家车上下班,他们习惯了宽松舒适的空间。

  (二)时间信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看待时间和使用时间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概念和态度。在西方国家,一周始于周日,在中国则始于周一。西方人的日程安排的很紧,而且尽其最大努力去实现,而中国人做事没有安排日程的习惯,或不严格遵守约定时间。例如,会议到时不开始,会议到该结束时迟迟不散会,人们同时与几个人谈话,同时办几件事。时间观念的不同也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守时观念也不尽相同。在英国和北美,正式的约会必须准时到达,最多不能超过约定时间5分钟,而在阿拉伯国家迟到15分钟仍属正常范围。

  (三)结论与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对几种常见的非言语交际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非言语交际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为了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交际双方必须弄清楚对方的文化背景及非言语行为的差异,提高这种差异的敏感性,强化应用非言语交际的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培养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加强的。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和总结,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突出这种差异性,提高遇到这种差异的敏感性。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论文 篇2

  【摘 要】人类的交际有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通常被认为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最强有力的交际手段。然而,在面对面交际中,大量的社交信息是通过非言语方式传送的。本文以中美日常交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非语言符号为研究对象对中美两国非语言交际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能帮助交际双方减少误解,建立更良好的关系。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跨文化交际

  非言语交际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在交际过程中大致包括身势语、副语言、客体语、体距语等。非言语交际在中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很大差异,恰当的非言语交际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两国的交际和沟通。人们要意识到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关注和理解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身势语

  身势语又称体态语,指人们利用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行为。一些学者形象地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用整个身体交谈。身势语一般可细分为目光语、姿势语、手势语等,下面将从这三方面加以论述。

  (1)目光语。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用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美国商人认为不正视他们目光的人是躲闪的、不诚实的;但是在中国低垂目光表示尊重。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人通常都会不断的进行目光交流以表明他们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而中国人躲闪的眼神让他们觉得我们不接受他们所说的或者是不感兴趣。谈判磋商时若出现意见分歧,中国人倾向以含蓄的方式对待某一争议,以避免与对方的直接争辩,他们商谈问题注重情面,但强调非言语行为的交锋。

  (2)手势语。手势语是通过手或手臂的活动来增强言语信息。在中美不同的文化中,手势的运用也是不同的。例如:中国人习惯手掌朝下召唤别人,而美国人却理解为再见,他们习惯手掌朝上招呼别人。同样,中国人喜欢张开手掌数数,美国人却是从拳头开始数。有时,中国人看成是0的手势,美国人以为是OK。这样一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要特别注意手势的运用,不要因为错误的手语信息导致不必要的纠纷。

  (3)姿势语。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姿势也不同。例如,在中国,无论男女被介绍给别人时,双方都必须站着。而在美国,当一位女士被介绍给一位先生时则不需要站着,除非对方地位高。在中国学生要站着认真回答教师的问题,在美国学生可以没有坐相。究其原因可能是我们强调的是集体、纪律、合作,他们强调的是个人、自由和发展自我。同一姿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含义。以双手交叉站立为例,在中国人们认为保护自己不被接近,而美国妇女却用这个姿势表现不耐烦的情绪。同时中国人觉得美国人大步走是傲慢的表现,而他们却觉得中国胆怯,畏畏缩缩。

  2、副语言

  副语言也叫辅助语言,它包括发声系统的各个要素:音质、音幅、音调、音色等。沉默是常见的副语言。一般来说,中国文化有时把沉默看得比言语还重, 而在美国, 沉默不是人们生活中有意义的一部分。看电视、听音乐和其他能产生声音的活动能使美国人远离沉默。传统的中国人对沉默的看法也与美国人大相径庭。中国人在谈话中出现停顿、沉默不会感觉不适。他们信仰:内在的平和与智慧来源于沉默。所以当他们与别人在一起时不会强迫自己填满每一处停顿。

  3、客体语

  客体语指的是与人体有关的相貌、服装、饰品、气味、字笔等。这些东西在人际交往中也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外贸形象是人们第一次见面最重要的非言语交际。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服装、发型、化妆和饰品上追随美国潮流。美国人在服饰上重视舒适,休闲,但却清楚地知道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比如会见宾客穿套装,球场上穿运动衣,旅游时穿休闲衣。衬衫的颜色要搭配套装且要塞到裤子里,袖子上的扣子要扣上。女士若穿裙子则要配长筒袜。职业女性通常不穿透明材质的衣服。而中国人却时常在不同的场合穿错衣服甚至闹出笑话。美国男人经常剪头发,刮胡子,而中国男人则显得邋遢多了。

  4、体距语

  体距语是指交际者利用空间距离来传达信息的非言语行为。依据双方的亲昵程度划分为五种:亲近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共距离、远距离。体距语普遍存在。在中美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不同的交际距离有不同的理解。美国文化注重个人隐私,而中国人对这一概念却很薄弱。美国人在与别人交谈时可能会碎步后退不希望对方太接近自己。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们能容忍并早已习惯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要比美国人小得多。在公交车上,排队等候等情景中最能体现中美在空间概念方面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Hall, E. T. The Silent Language[M]. Anchor Books,1973.

  [4]莱杰·布罗斯纳安著,毕继万译.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言语交际对比[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论文】相关文章: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非语言交际方式的运用10-01

从文化视角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08-10

从饭桌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08-10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08-04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导致文化不可译的因素10-10

交际能力与交际文化论文08-10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08-10

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文化论文09-18

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论文09-18

关于古代中西方经济的差异及成因分析的论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