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时间:2020-10-08 12:03:10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和”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论文关键词:传统 和谐理念 和谐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挖掘、传承中国中和谐理念的精髓,对于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倡导社会公德、整合社会资源,并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在社会主义和条件下,和谐社会实质上也是一个民主与善治的社会、秩序与法治的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宽容与友善的社会、诚实与信任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各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既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又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利益冲突的调节机制,依靠和制度来维护社会稳定和生活秩序。当然,挖掘传统“和”文化的积极因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营造团结合作的社会氛围以及和睦相处的人际,这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精神之表现,其“和”的理念已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治国安邦强调‘和睦相处’、‘和平共处’,治理家园讲究‘家和万事兴’,为人处事恪守‘贵和持中’的中庸之道,人生修养要达到‘心平气和’的境界。”…具体来说,中国传统“和”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和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普遍和谐理念

  普遍和谐可以看作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其中的“和”主要有四个层面:人与自身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自然之和,儒文化要求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其与己、与人、与国、与天下的和。

  (一)自身之和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修身,突出如何以仁心来做人处世,其实质就是要求人们在道德方面不断自我完善,达到忘我的境界,成为一个大公无私的圣人、君子或善人。其方法就是要通过“自省”、“慎独”、“苦养”和“外求”等“先正其心”,而要正心“就要加强自身的修养、锻炼、磨炼,端正自身的品质、情操、德行。因此认为,修身是做人之本,‘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也视其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大学》篇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