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网络文学

时间:2020-10-08 12:04:01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网络文学

  论文关键词:网络 超文本 解构性 生存浮躁焦虑性

  论文摘要:网络越来越普及地应用于学习和工作,网络时代真正来临;网络是在后现代语境中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学具有形式先锋性——超文本,精神实质——解构性,网络文学生存——浮躁焦虑性。本文将把网络文学置于后现代文化的语境下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随着中国社会业兴盛和大都会的建成,网络技术在消费时代突飞猛进,网络越来越普及地应用于学习和工作。由于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加快,流行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纷涌而入。后现代主义社会是一个众声喧哗、缺乏权威、刻意反对权威的时代,后现代主义文化最大特点与最不安的地方也就是此点,即“它开放型的结构,它自由有时甚至是游戏的思维方式,它对权威话语的破除,它对传统的兴趣利用和颠覆,对所有约定俗成的概念,它都提出了疑问,无论是,是父权制度,是帝国主义,还是本身”。从而导致了对历史的重构,对权威的怀疑与颠覆,以至于破坏了高雅与通俗、与非艺术的严格界限。“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对现代主义文化的清算,它要消除现代主义文化的二元对立、霸权主义、中心主义,而将一种傲慢的知识态度还原为一种平等的知识对话,将一种中心主义的自大迷恋还原为平等对话中的新意义产生,将一种过分精英主义的态度还原为普世性的大众文化”。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网络文学不同于网上文学,“网上文学”即是上传到网上的文学,或者说以网页形式存在的文学。这个概念关注于文学对于网络特征的运用。欧阳友权认为,“网络文学必须是以电脑的,首先发表于网上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无论在形式、内容以及技术的应用上都明显带有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本文将把网络文学置于后现代文化的语境下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文学形式先锋性:超文本
  
  网络文学研究中经常提到超文本,实际上超文本一词是由美者特德-尼尔森首创,他本意指的是在电脑上进行一种“由一连串文本段落构成,以连接点串起来,提供读者不同阅读路径的非正常书写系统。文学上的超文本,实际上就是指文本与文本之间彼此以独特的信息含量组合成为交叉的网状结构。”
  超文本小说是最具有网络特征的小说,网络上的超文本小说具有这些特点:上,它使文学的语言呈现出短碎、自白、平摊、调侃以及夹杂大量符号和缩略语等特点,因而兴奋密度较高,正是这种全新的语言给人带来冲击与快感。在形象塑造方面,网络文学在文字描绘的同时,还可以呈现声音、色彩、形状、图象、动画等其它感官刺激,从而让人能更真切地感知那些笑着、哭着、闹着、玩着的活生生的人和生活。最后超文本带给传统文学形式最大的冲击,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就是高技术含量支持下的交互式叙事和链接式文本。其中的关键就是叙事情节发展中究竟哪一种可能性将变成作品中的现实,是由读者的选择决定,这种选择是由点击链接点实现的。超文本文学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直线性,传统文学的那条内在的线索在超文本中被隐匿或幻化为若干线索。就象罗伯特-库维尔所说“传统叙述的时间连线消失在一片地形分布图似的风景画中,或者说消亡在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中”。
  超文本打破了传统叙事的单向局限和中心模式,这种文本无限定向地扩充作品的容量和叙事线索,而读者在跳跃文本间的迷宫般阅读中获得了阅读眼界和文学经验的全新置换。“如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超文本的阅读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本《哈姆雷特》。”实际上,网络超文本小说与大众通俗小说阅读动力是一样的,即对不可知叙事的强烈预期,也就是人们的探奇和期待视野。
  陈晓明说“开放的叙述视界打破了作品孤立自足的封闭状态,小说被推到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极限境地,叙述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叙述因此也变得困难重重,它是智力与勇气驱使下的冒险运动州”。轰轰烈烈的先锋文学在处理现实与幻觉的转换、叙述与故事的变奏时遇到的困难与迷惑,网络文学它解决了,并且形成了多重文本。因此,可以说网络文学在形式上是最具有先锋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