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中事后外汇管理审计途径的探讨论文

时间:2020-12-06 11:20:53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事中事后外汇管理审计途径的探讨论文

  【摘要】近几年,随着外汇管理改革不断推进,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外汇管理审计如何主动跟进适应新形势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不同视角分析研究事中事后审计的必要性和方法构想,针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事中事后外汇管理审计途径的探讨论文

  【关键词】外汇管理;事中事后审计;审计体系

  当前,外汇管理改革步入“深水区”,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逐步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中事后监管。外汇管理审计也应顺应形势发展需要,主动跟进转型,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中与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关注具体业务风险转向重视宏观审慎的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由单一评价执行政策法规情况转向兼顾政策法规实施效果,提倡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审计。如何选取不同视角,从内审角度协助推进事中事后外汇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值得探讨研究的方向与课题。

  一、事中事后外汇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一)顺应当前外汇管理改革的需要。近几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外汇管理工作重心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从“正面清单”转变到“负面清单”,全面放开了经常项目可兑换,逐渐将资本项目审核权限下放至银行。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防范为重心,事前明确风险点,事中关注风险点,事后修正风险点的审计模式,有助于明确监管重点,减少风险等级为高、中类型业务差错发生的概率,为稳妥有序地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提供重要保障。

  (二)发挥内审免疫系统功能的需要。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外汇管理方式及监管手段发生根本转变。事中事后审计已不再局限于发现微观差错,而要审查外汇管理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监管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对于执行不好的,要分析原因,找出管理上的缺陷,以避免造成进一步重大损失;对于执行好的,也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管理和体制上的优势,总结经验。建立“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患于未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真正实现内审“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内审转型与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内部审计环境的变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先后7次重新定义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呈现“开拓风险管理新领域、深入介入内部控制、推动更有效的组织治理、更新内部审计师职责”四大趋势。所以外汇管理内审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实现审计与业务改革的同步发展。只有对全过程实施审计,才能构建起“控制过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审计运行机制,从而从根本上防范风险,进而提升外汇管理内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基层外汇局内审工作全面转型与深化发展。

  二、事中事后外汇管理审计的方法构想

  (一)构建较为完善的非现场审计体系。2015年上线的跨境资金监测与分析系统,综合采集了国际收支申报、资本项目、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相关数据,不仅能对银行、企业进行全方位主体监测分析,还可结合辖区实际自主建立监测指标体系,获取异常关注和违规信息,这与事中审计尤其是非现场审计相关需求相吻合。审计人员可根据系统预警提示评估后再确定是否对其展开进一步的检查。进入现场审计阶段,有针对性地调取相关业务系统操作日志、业务办理资料,从而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节约审计成本。

  (二)对重要环节风险进行识别监控。事中事后外汇管理审计风险分析,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对风险分析、评估、确认和利用,从而找出薄弱环节,并对这些环节进行衡量,以确定专项审计的工作重点。但由于内部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对所有的交易或事项都进行实时监控。可根据外汇业务的具体特点,通过货物贸易外汇业务监测系统日志、资本项目信息系统,深入分析和挖掘利用,寻找业务处理逻辑关系,由此建立审计分析模型。如果国际收支申报金额,大于资本金投入与外债提款登记之和,说明可能存在着未经审核的非法外汇流入。通过收集整理存在明显不符合常规的数量,建立审计分析模型进行查找,快速发现如大额数据、高频数据、差错数据等审计疑点,实现对重要环节潜在风险及时识别和评估的目标,帮助部门提升业务流程效率和效果。

  (三)主动提升内审工作履职绩效。对超出现有法规规定的业务事项,违规处罚过程行使自由裁量权等需要进行重要决策的事项,审计人员可列席会议,观察是否严格履行各项内控制度规定,针对实际情况做出独立客观的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实现审计关口前移。当前人民币持续贬值,跨境资金流出形势严峻,内审部门要主动适应改革需要,开展一些协调推动和效果评估工作,与业务部门合力应对形势逆转带来的冲击,从而提升内审成果价值,不断推进内审全面转型和深化发展。(四)探索建立有效的整改落实机制。探索建立审计对象库、信息资料库,按单位、业务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详细登记事中审计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定性、相关责任人和整改情况。通过抽取整改资料对同类问题进行检查,验证同类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控制,防范屡查屡犯现象的发生,使审计成果全面有效转化为“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的.成果。

  三、事中事后外汇管理审计中的问题

  (一)内审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势。事中事后外汇监管体系已经建立,但缺乏较为完善的事中事后审计准则、工作规范以及与事后审计的协调机制。事中审计的条件、范围、程序和形式等还不明确,难以对事中事后审计活动发挥质量控制和风险预测作用。同时也没有明确的事中事后审计职责,一旦出现内审责任问题,则无法根据制度要求,做出实质性分析,从而引发一定的责任风险。

  (二)人力资源结构不够均衡。随着事中事后外汇管理专项审计在环境、技术、职能等方面的变革,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及能力水平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外汇局分支机构尚未单独设立内审部门,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特别是对审计评价标准的掌握还比较模糊,习惯思维难以打破,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主要精力仍然是收集整理数据,较少采用如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总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剖析审计事项,揭示问题的实质,影响审计工作进度和质量,无法充分发挥审计应有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三)审计信息系统有待加快建设。通过数据接口或利用并行审计技术采集审计证据已成为事中非现场审计的趋势和基础。当前外汇局主要利用内控风险测评系统开展内审数据收集,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主观变动性较大,无法实施非现场的查询、计算、分析及检测等审计功能。同时,现有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相对独立,限制了事中审计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得审计成效和成果运用不足。如目前大部分业务系统均不能查询操作日志,无法判断用户操作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内控风险,难以实现对系统用户权限及操作全流程进行审计的目的。

  四、相关建议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内审工作体系。建议对事中事后管理审计的权限、职责、内容、范围等做出具体规定,明确审计的路径以及审计部门在事中事后管理审计中享有的权利及承担的责任义务。建立完善的外汇管理审计风险评估体系,将事中事后审计发现的问题纳入内控风险测评系统。通过对外汇业务风险点的评估,确定外汇监管的重点,系统分析存在风险的主客观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措施,有效防范风险,进而推动实现外汇管理战略目标。

  (二)构建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审计人员是审计免疫系统的细胞,也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力量。要提高审计队伍的实战能力,进一步完善审计人员的职业教育机制,重视对既通晓金融、会计、计算机技术、管理等专业知识,又具有宏观和微观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发现可能影响业务和管理安全的各种苗头性问题,及时发出预警,提醒有关方面采取预防措施。还要有良好的审计沟通的能力,负责的态度和服务的精神,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各个职能部门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内审工作得到理解和支持,内审建议能够得到采纳和落实,履行好内审“免疫系统”这一神圣职能。

  (三)加快事中事后审计的信息化建设。非现场审计是做好事中审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在充分利用现有内控风险测评系统的基础上,加快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功能的完善,确保审计软件不仅能完成数据调集、整理、勾稽关系审核等繁重的基础工作,还能进行风险评估的符合性测试、分析性测试、控制性测试。探索对高风险事项的实时监测,及时进行风险预警,提出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对策。同时建立外汇局与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不断拓宽资料来源、丰富信息种类,确保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完整性和透明性,使事中事后管理审计更全面、完整。

  【参考文献】

  [1]鲍国明,刘力云.现代内部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

  [2]殷兴山.探索符合实际的内审转型之路[M].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探索,2014

  [3]周静.事中事后外汇监管专项审计方法与思路[J].河北金融,2017(03)

【事中事后外汇管理审计途径的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1.探讨供电企业物资管理优化途径的论文

2.实时审计在现代内部审计中应用的探讨论文

3.工程管理中审计作用的发挥论文

4.风险管理中的内部审计的探索论文

5.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6.探讨高校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管理的结合论文

7.探讨项目管理中的“变更管理”

8.有关企业运营中财务管理探讨的论文

9.水电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