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环境下审计的创新对策

时间:2020-10-26 10:14:51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知识经济环境下审计的创新对策

摘 要:随着知识的来临,传统的以财富为中心的受到冲击,会计重心转移到以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为主要的知识型资产上。这必然造成传统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变革,而审计和会计所面临的巨变环境的一致性,尤其是审计和会计关系的血缘性,使会计的每一次基于环境的重大变革都将直接导致审计的巨大变革,其变革的着眼点可以从四方面思考:转移审计重心;变革审计;创新审计手段;选拔审计人才。  关键词:知识经济 无形资产 风险基金审计 信息化审计  一、知识经济的特点与价值体现  知识经济的特征是知识和经济的一体化,即知识的经济化,经济的知识化和知识的产业化。具体地说,知识经济在资源的配置上是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充分利用富有的资源来创造新的财富,减少对稀缺资源的依靠,并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其主要特点表现在:(1)资产的组成以知识和智力所发明创造的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为主体;(2)职员的组织以高智力的员工为主体,并把治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3)产业结构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机、和航空等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是所有产业中产出和就业增长最快的产业,软件和经济的十分迅猛;(4)投资取向以智力投资为主体,从长远的战略着想,在人才开发、、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制等方面投进足够的资金,以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上风;(5)咨询等中介机构在上的地位、作用大大进步,由高智能专家、学者组成的咨询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聪明的谋略,使企业可据以创造大量财富,增强竞争实力。一句话,“知识依靠”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传统会计是以企业财富或者说是以体现企业财富的资产为重心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智力与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传统会计以有形资产为核心的确认、计量、报告模式面临着巨大冲击。而审计和会计所面临的巨变环境的一致性,尤其是审计和会计关系血缘性使会计基于环境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将导致审计的巨大变革。本文试图对这种变革的主要方面作些探讨。  二、知识经济下审计受到的冲击及对策  1.转移审计重心———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现行审计以有形资产(如机器设备、厂房、存货)审计为核心,设计了一套严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审计不够重视。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会计以财富或体现财富的资产为重心,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曾经指出:“经济学可被视作从人们创造和使用财富的很多不同且通常会有抵触的理论中回纳综合而产生的一套学说,它的中心是财富。在会计的基本内容中同样可以见到财富的某些特征。”而财富是以自然资源为象征的,这是由它的有用性和稀缺性所决定的,有用性决定了人们对它的占有欲看,而稀缺性决定了它们可用于交易的条件。自然资源构成了社会有形资产的主体,因此我们传统会计计量与报告模式,正是建立在以有形资产计量为核心的基础之上的'。在现有的会计计量模式上,几乎所有的会计系统规则,如以交易为基础的本钱原则、以配比为核心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以“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为平衡公式的复式簿记原则等,无一不是以有形资产的计量为核心。因此,现行审计以有形资产审计为重心。  然而,在以知识资本投进为主的经济形态下,无形资产对企业具有更大的意义。如驰名世界的耐克公司本身没有一家生产工厂,但它却称霸于全世界的运动鞋市场,生产厂家都是以许可证方式在生产耐克牌产品,这家公司的所有财产就是“耐克”商标、市场销售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近年来,一项新的无形资产崭露头角,这就是以人脑聪明和创新为特征的人力资源。美国微软公司的发展奇迹,美国已故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把我所有的资金、设备和市场全部拿走,只要保存原有的组织机构和职员,四年以后我仍将成为一个钢铁大王”的扬言说明了人力资源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商誉、品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特许权、版权、专营权、交易合同、电脑软件、人力资源、客户市场等大量资产的取得,都不是以有形的方式和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构成比重的急剧上升,其价值创造能力的日益明显,不由得人们不重视。如何将无形资产纳进会计计算报告体系成为会计界讨论的热门,无形资产无疑也将成为审计界关注的焦点。知识经济时代,资产观念的改变决定了无形资产审计的重要地位。  2.变革审计———从制度基础审计转向风险基础审计。现行公认的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先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审计职员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即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序、范围和重点。这种方法注重业务的内部环境。而知识经济,信息与技术的使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竞争加剧。竞争不仅来自同行业,还可以来自任何人、任何地方,企业的经营风险很大。假如审计仍按现行审计方法,用经符合性测试得出的控制风险较低结论来决定实在质性测试范围、重点,审计风险加大。审计环境的变化,促使审计界重新选择审计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风险基础审计顺应了高风险审计环境的这种需要,它提供了一种降低审计风险的新思路。风险基础审计,又称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把审计结论建立在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企业内在的和外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和检查风险(DR),从而确定应当审计的事项及审计重点的系统方法。风险导向审计针对布满风险的审计环境,特别夸大审计战略,要求制定适合于每一个被审单位具体情况的审计计划。制定计划时要考虑企业内外各种环境因素,要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或全方位,审计的各阶段都加大了分析性测试技术的运用,同时广泛运用数理分析、机等先进手段。目前,审计界认可的决策模型为:AR(审计风险)=IR×CR×DR.可见,该方法要求审计职员不仅重视企业的内部环境,还要重视企业的外部环境,将风险概念扩大到固有风险,不再片面夸大控制风险,而是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有机结合。显然,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面临的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客观上要求审计职员向风险基础审计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审计风险。  3.创新审计手段———从手工作业审计转向信息化审计。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已成为相当多的企业会计操纵的主要工具,会计系统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型的信息处理工具置换了传统的纸张、笔墨、算盘。信息化会计系统在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上的稳定性、及时性、可靠性已得到共叫。传统手工会计对应的是手工作业审计;信息化会计对应的是会计信息化审计。  会计信息化审计,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审计模式上,通过控制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审计对象、建立技术和审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审计监视服务体系,以进步审计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会计信息化审计在审计的所有领域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我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审计手段还很落后,尽大多数审计职员采取“绕过计算机审计”,即将计算机仅仅看作是存储和处理数据的手段,在检查输进数据以后,就越过计算机直接往检查电子计算机处理的结果的审计方法。  知识经济社会,电子商务的出现使无纸贸易成为现实,如何加强对这种审计线索电子化或无书面记录经济业务的审计,是审计职员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众多“网上公司”、“网上银行”及远间隔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的涌现,出现了会计上所谓的“虚拟主体”。如何对这种“虚拟主体”进行审计,都是审计职员必须要思考的。审计手段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向先进的“通过计算机审计”和“使用计算机审计”转变。即审计职员不仅要审查电算化系统的输进和输出数据,而且要审查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  4.选拔审计人才———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对一个审计组织来讲,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希看;对审计职员个人来讲,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发展潜力。因此,审计职员必须成为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