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应有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态度论文

时间:2020-10-17 19:08:07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人类应有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态度论文

  摘要: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各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一场以开发海洋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人类应有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态度论文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人类态度引言: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海洋药用资源的增养殖是扩大药物来源的重要途径。50年来,我国海产养殖发展较快,许多种海洋药用生物养殖成功,有的已实现了大面积的人工生产和工业化生产,改变了完全依附于自然的被动、落后状态。

  一、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药物概况

  根据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6规定,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内海、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广阔,大陆海岸线长约18000km,岛屿海岸线长14000km,沿海滩涂面积为20999km2[1].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现已记录的物种20278种,隶属44门[2].其中黄海、渤海1140种,东海4167种,南海5613种[3].浅海滩涂生物约2600种,海域渔场面积也很广阔,最大持续渔获量和最佳渔业资源可捕量分别约为4.70109kg/年和3.00109kg/年,海洋鱼类占世界总数的14%、蔓足类占20%,昆虫类占20%,红树植物占43%,海鸟类占23%,头足类占14%,造礁石珊瑚物种约占印度)西太平洋区系总数的1/3[4],全国有珊瑚246种,单海南至少有115种[5].渤海素以/渔盆0著称于世,是我国四大海区中海洋资源最密集的海区.舟山海域海洋生物种类繁多,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有鱼类365种,虾类60种,底栖动物342种,浮游动物489种,潮间带生物586种[6].胶州湾的底栖生物可分为6个群落,主要由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多毛类、棘皮动物四大类组成[7]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是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已记录的物种有20278种,隶属44门,其中黄海、渤海1140种,东海4167种,南海5613种,浅海、滩涂生物约2600种。海域渔场面积也很广阔,最大持续渔获量和最佳渔业资源可捕捞量分别约为470万吨/年和300万吨/年,海洋鱼类占世界总数的14%,蔓足类占24%,昆虫类占20%,红树植物占43%,海鸟占23%,头足类占14%,造礁石珊瑚物种约占印度—西太平洋区系总数的1/3,全国有珊瑚246种,仅海南至少有115种。[8]

  二、海洋药物的研究概况

  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生物类型有:(1)海藻:如昆布、海人草、石花菜、螺旋藻、羊栖菜、鼠尾藻等;(2)软体动物:如牡蛎、珍珠、章鱼、石决明、蛤蜊等;(3)节肢动物:如龙虾、对虾、寄居蟹等;(4)棘皮动物:如海参、海胆、海星、海燕等;(5)脊索动物:如海马、海龙、海鳗、带鱼等;(6)腔肠动物:如珊瑚、海蜇、海浮石等;(7)微生物:海绵、海鞘、苔藓虫、微藻、细菌、真菌等。[9]近几十年以来,我国的海洋药物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已知药用海洋生物约有1000种,分离得到天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20多种,复方中成药近200种,包括已经在临床应用的藻酸双酯钠、烟酸甘露醇等,海洋药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的热点集中在海洋活性天然产物的研究及新药研究、海洋多糖的研究及新药开发、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及新药开发和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等四个方面。

  三、海洋生物资源的基础研究

  目前,我国在海洋生物资源学领域的相关基础研究十分薄弱。为深人、系统了解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规律,从而科学指导生物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学研究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鉴于海洋生物资源的特殊性,海洋生物资源学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l)海洋生物间生态与化学的关系研究结合生态学、生物化学和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等方法,探讨海洋生物间生态与化学的关系(捕食关系、食物链关系、共生关系、克生关系、防止附着等),海洋生态环境中活性化学物质在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方式,海洋生物化学防御机制及其生态学作用,从宏观角度探讨海洋生物的共扼生态化学规律;(2)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因子藕合关系研究借助海洋化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等研究段,探讨海洋、大气、陆地等物理化学环境变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生物与其存环境的物质信息交流,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适应环境或生物间相互适应的化学机制,从而阐释生物与环境因子的藕合关系,为环境、资源及生物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3)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从生物资源学、环境生态学角度出发,调查、监测、评价海洋生物资源物种多样性、资源量、分布特征、时空变迁及环境生态状况;以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和相互藕合为核心,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定量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的响应和反馈机制、生物资源补充机制,并预测其动态变化趋势川,为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0]

  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药物研发趋势分析

  所谓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力争交给后代一个良好的海洋资源生态环境。

  “九五”期间,中国海洋药物发展较快,形成了以青岛为主,带动其他沿海城市并重的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国内沿海省市都相继建立了研究机构,有数千名科研人员从事洋药物及海洋生物工程制品的研究与开发。1996年,中国正式启动了海洋"863"计划,将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列为重点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在一些项目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发现了一批新型抗艾滋病、抗肿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海洋药物。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在丰厚的海洋资源支持下,前景光明。[11]

  五、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药物应用的态度

  海洋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其它资源一起在整个资源大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正在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因随着许多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依赖将日益增大。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多种资源如生物资源、油气资源、固体矿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将为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力。各种海洋资源在开发活动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海洋产业已成为沿海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甚至作为支柱产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应该看到尽管人们对海洋开发投入极大的热情并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却不是很高除了传统的海洋生物资源外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上处于初始阶段或低级水平。因此海洋开发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从现有资料来看,海洋天然产物在化学结构上既具有较大程度的新颖性,又具有较为复杂的多样性(不亚于陆生中药成分)。这不仅表明在物质基础方面海洋药物与陆生中草药有一定的共通性,而且结构新、活性强、毒性低的海洋天然产物可直接作为开发新药的先导化合物。因此,海洋生物资源的药学研究应融合多学科的思路与先进技术,同时按中西药的发

  现模式去研究开发,这样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重要突破。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也是维持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海洋药物将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

  [2]王斌.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1997,5(2):347-350.

  [3]陈清潮.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展望[J].生物多样性,1997,5(2):142-146.

  [4]毕虹生.胶州湾环境对底栖生物的影响[J].海洋科学,1997,(1):37-40.

  [5]陶思明.珊瑚礁生态系统及可持续利用[J].环境保护,1999,(6):32-35.

  [6]陈浮.舟山群岛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8,14(1):17-19.

  [7]毕虹生.胶州湾环境对底栖生物的影响[J].海洋科学,1997,(1):37-40.

  [8]王立彭,张斌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浅析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

  [9]卞俊.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进展和展望[J].海军医学杂志,2007,28(1):84-87.

  [10]唐启升,苏纪兰.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地球科学进展,201,61(1)

  [11]文艳海洋药物研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海洋大学,青岛266003

【人类应有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态度论文】相关文章:

1.医学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2.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3.生物教学中师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4.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5.论利用ebXML和SOAP开发Web服务

6.创业者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7.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思考论文

8.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论文

9.初中的政治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