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新思路

时间:2023-03-24 12:39:20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新思路

内容摘要: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中国加进WTO后,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上风的同时,更要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上风,实现比较上风和竞争上风的融合是我国对外贸易策略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对外贸易策略 比较上风 竞争上风 兼容
  
  传统比较上风理论的成功点与困境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和核心是比较本钱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按照比较本钱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并出口那些有比较上风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换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以进步世界福利水平。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本钱差别呢?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模型)对此作出了解释。该理论以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之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上风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型式上的差别。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逻辑得以成立的条件假定是各国之间单位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都是相同的,即各国的生产函数都是相同的。与此不同,李嘉图的理论则以为各国比较本钱的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之差别造成的,也即各国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而且一定时期内这类不同性保持不变。在斯密和李嘉图的比较本钱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他们的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H-O理论仍然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和生产规模报酬不变的基础上,但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进,故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传统比较上风贸易理论,所夸大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之比较上风的基础之上的。应该说,上述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某些贸易格式上是相当成功的,并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流,但它们终究存在着局限性。
  传统的比较上风理论是建立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基础上,其比较利益产生条件是各国的供给、生产条件不可改变,资源和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活动,这些上风具有静态的特征。但处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生产要素、资源可以在国际间活动;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而以“质量”上的上风弥补“数目”上的劣势。这表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静态比较上风,在国际竞争中并不一定具有动态的竞争上风。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与不足
  
  二战后,出现了大量的贸易新现象: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超过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制成品内部的贸易比重上升,低级产品的贸易下降;发达国家之间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额越来越大。这些新贸易现象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悖。针对传统理论的不足,以不完全竞争为假设条件的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与传统理论相比,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概念和思想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使国际贸易理论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新贸易理论既从供给的角度,又从需求的角度对现代国际贸易加以解释。从供给的角度,新贸易理论是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的: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作为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解释
  规模经济效果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其生产规模、降低商品的单位本钱占居竞争的上风地位,这样排除了企业自由进进某些部分的可能性;差异产品意味着企业追求控制产品价格的可能性。这必将打破原有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然而在一国市场范围内,追求规模经济效果和追求差异产品是矛盾的。由于规模经济效果要求生产大批量、同质产品,从而带来市场价格的下降。但是对差异产品的追求要求生产小批量、异质产品。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开展国际贸易。这一基本观点由保罗·克鲁格曼在其国际贸易新理论的经典性论文《报酬递增、差异产品和国际贸易》作出了完整正确的论述,非常系统地阐述了上述观点。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理论夸大,在规模经济发生作用的条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是国际贸易产生原因,对规模经济效果的追求,从而是对获得逾额利润的追求是国际贸易产生动力。
  新贸易理论的第二个重要的理论是相互倾销理论
  各国开展对外贸易的原因只在于垄断或寡头垄断企业的市场销售战略。进而国际贸易的结构既不受产品本钱差别、要素禀赋差别的限制,也不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追求的限制。同时,相互倾销基础上国际贸易的利益来自于各国企业通过“倾销”所获得的垄断利润和在本国市场上销售价格保持不变情况下所获得的垄断利润总和。
  新贸易理论的第三个重要方面是外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国际贸易
  根据外部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企业有贸易上风或没有贸易上风的一个原因不在于各国之间尽对的要素上风的差异,而在于有关部分在某个时点上的发展规模。一定的行业有助于劳动在各企业间调剂、技术的进步和技术成果的迅速普及或采用,有利于资源或生产要素的共享,从而使单个企业能够在自身企业规模不变条件下获得经济利益。假如在一国范围内,行业的规模较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求一家企业必须“小而全”,否则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在生产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小而全”将导致产品单位本钱较高,从而使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新贸易理论以为,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可以使企业自身产生竞争上风,而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是借助行业上风产生企业上风。这两种上风都会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来对国际贸易新现象的解释。其代表性的理论是林德的偏好相似论。林德以为,每个国家都存在一个代表性需求水平。代表性需求水平表明一国均匀的收进水平或多数人的收进水平。国际贸易可以解决各国生产者在某个层次产品的生产上达到规模经济和满足不同收进消费需要的矛盾。即各国可以专门生产本国代表性需求产品,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分别从不同的国家进口其他国家生产的这些国家代表性需求的产品,满足本国其他收进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新贸易理论的上述改进使其成为当今的主流贸易理论。但由于该理论是产生于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的背景之下的,故其并没有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来看题目。对一些可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线索也没有进一步研究。
  
  中国外贸策略中比较上风与竞争上风的兼容思路
  
  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对中国对外策略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各有不足之处,传统贸易理论夸大比较上风,新贸易理论夸大竞争上风,我们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力求实现比较上风与竞争上风的完美结合。
  充分利用传统的比较上风
  任何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都会受到其国内资源禀赋和比较本钱的制约,这是无可争议的。中国事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低级阶段。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按照传统比较上风进行生产和贸易还不能过早地放弃,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理由如下:首先,当前全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产品出口尚受到要素投进的约束。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若目前全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将面临严重的要素投进约束,这些要素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继续发挥传统的以要素禀赋和比较本钱为核心的比较上风可以为新兴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积累资金、技术,培养企业家人才能,从而为技术创新、突破生产要素的投进瓶颈和促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升级打下基础。其次,继续发挥传统的比较上风有利于中国进步资源在宏观层次上的配置效率。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相比,中国的资金、技术相对稀缺,本钱较高,劳动力相对充裕,本钱较低,而一国经济竞争力与它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本钱高低紧密相关,过早地放弃传统的比较上风,只会导致欲速则不达。
  在具有比较上风的传统产业中不断渗透竞争上风,化比较上风为竞争上风
  在不完全竞争确当代世界经济中,国际贸易是按包括了竞争上风在内的广义比较上风进行的。传统的比较上风理论建构在完全竞争的世界里,而竞争上风则建构于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之上,这是传统比较上风与竞争上风的区别所在。在现实世界中,传统比较上风仅仅表明了价格竞争的一种潜伏可能性。事实上,比较利益的获得是要以产品实现价值为条件的。在完全竞争的世界里,不存在规模经济与公司活动,产品是同质的,不存在非价格竞争,故比较上风直接体现为价格竞争上风。因而比较上风与竞争上风是完全一致的。但在不完全竞争的世界里,价格竞争上风不但来源于比较上风,还可能来自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我们以为将竞争上风概念纳进到广义的比较上风体系中往,有利于从理论上更好地指导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为此,要破除以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一定是技术落后产业,以及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不能利用我们低劳动力本钱上风的旧观念。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也有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可通过如下途径将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上风转化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上风:⑴扩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资本和技术的投进,通过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后消化、吸收的技术与我国的劳动力结合,生产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时的比较上风就在于同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国生产的本钱更低,因而具有价格竞争上风。⑵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进步其附加值,形成易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差异特性。这时的比较上风就在于同是劳动密集产品,但我国企业生产的更具特色,因而具有非价格竞争上风。
  我们应该看到: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在于国家的竞争上风。我国应在原有的比较上风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上风。竞争上风来源于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国家竞争上风的基础是产业的竞争上风,要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比较利益,必须致力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我国不能满足足于按简单的比较上风原则确立自己的外贸战略,需要把比较上风转换为竞争上风。具体来讲,可采取如下策略:
  重视政府的作用
  政府可通过加大经济对外开放的力度进步本国已经拥有之要素的品质。政府可以依据“窄幅移动带”原则,尽可能正确地选择特定的关键产业予以适当的政策支持。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上风往往是人们努力创立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政府在支持高技术产业领域题目上经过慎重决策是可以避免失误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应以“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面向市场、发挥上风”原则,确定发展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消费类电子及家用电器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培养北京、上海、深圳等15个重点城市和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在市场选择上
  国家有重点地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出口前途好的产业部分,带动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获得国家的竞争上风。所以,我国的对外贸易,不管是实施出口替换战略,还是进口替换战略,都始终要把进步产业结构水平作为重点。
  重视国内市场,采取适度贸易保护 中国的需求点在国内,巨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形成企业的规模经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可以缓冲出口不利时的风险,也可以容纳下大量进口商品以免国内产业受到毁灭性的冲击。对国内市场的适度保护有利于培育本国战略产业的竞争能力。我国的外贸发展必须以努力保护而非损坏国内市场为代价,即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实施进口替换战略,对国内市场进行适度保护。
  参考资料:
  1.崔日明、郭艳娇,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选择,《国际贸易论坛》,2002.4
  2. 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3.朱唏颜、李汉铃、卢进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培育措施,《国际经济合作》,2002.7

【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新思路】相关文章:

分析我国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08-27

探讨如何提升道路货运企业核心竞争力05-20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原因分析论文07-24

改进承载网交换技术的新思路05-31

饭店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方法06-19

烟草企业精益绩效管理创新思路05-02

论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05-31

浅析我国夫妻财产制度04-14

论我国消费环境的优化05-11

试论我国的公司资本制度12-29